常庄乡地图
常庄乡相关地区地图: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庄乡
乡政府驻常庄村。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64万。辖22个村委会:常庄、田村、鸭窝、桑园、后店、何庄、孙庄、大河、团堤、孟村、前屯、后屯、南仓庄、北仓庄、豆坊屯、尚家寨、牛家寨、孟官庄、安上一、安上二、东小庄、东陈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常庄乡
简介:河北唐山市丰润区常庄乡政府驻常庄一村。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88万。辖17个村委会:常庄一、常庄二、常庄三、新房子、门赵庄、张家洼、金川院、大杨庄、甸家洼、东黄各庄、南王官营、崔马庄一、崔马庄二、崔马庄三、指务、金庄、花园。畜牧养殖业:常庄乡1997年组织成立了养猪协会,几年来,协会会员已发展到65名。在协会的带动下,全乡存栏百头以上的养猪场由1997年的15个发展到现在的21个,存栏千头以上的养猪场4个,年出栏生猪由1997年的1.5万头上升到3.2万头,年创产值2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58元。常庄乡素有养猪的历史,1997年春,猪肉价格每斤达到8元,农民养猪积极性高涨,但困扰于技术滞后、防病管理滞后的问题难以解决,组建协会以满足技术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常庄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及时组建了养猪协会。协会协调投资70万元建了冀东实验养猪场,成立了兽药服务站,聘请畜牧师制定了生猪、母猪饲养标准,提供培训和防疫服务。引进了瘦肉型猪优良品种,推广工厂化养殖技术,采用高床产仔、群养单饲、自动饮水、自由采食等新技术,增强了防疫灭病能力,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效益。1999年,由协会3个副会长牵头,以各自的规模养殖场为依托形成了3个农民自我管理的民间性分会。分会由最初的满足会员的饲养技术需求,发展到赊销仔猪、统销成猪,以及统购批发饲料和兽药、母猪配种及搜集传递市场信息等服务。到2002年,全乡生猪存栏已达到3.2万头。全乡瘦肉型猪养殖率达到了85%,出栏生猪进入京、津等地市场。协会为会员间沟通信息、互通有无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一些先进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迅速普及,协会成立后,组织养殖大户先后进行多次试验,于1999年摸索出了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降低成本的合理配方,改单一饲料为混合饲料、精料为预混料,根据不同猪群、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要求和日粮标准进行配制,使用不同的饲料。这项新技术试验成功后,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引导,在会员中得到了迅速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猪的产仔率和育肥速度。母猪产仔率由过去一年一胎上升到一年2.2胎,仔猪育肥期由原来的8个月缩短为5个月。协会实行一条龙服务,从提供仔猪、饲养技术、防疫灭病到回收销售,一包到底,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户收入。协会每年向会员提供优质低价饲料6850吨、兽药8吨,组织向外地市场销售生猪5000多头,生猪销售价格每斤高出本地0.2--0.3元,仅这两项每年可为养殖户增收15万元。提高养猪业效益,常庄乡政府的做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组织农民,成立协会,政府必须发挥协调作用,在人员的组织、章程的制定、运作的程序等方面进行具体帮扶。协会运作规范后政府适时退出,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放手交给农民。常庄乡养猪协会几年来一直保持活力的关键还在于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协会的会员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协会就没有生命力。常庄养猪协会的会员之间由最初的饲养技术上的联合,逐步发展到了饲料供应等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联合,农户从这种越来越紧密的联合中都获得了越来越稳定的效益。分会会长陆之金经营的金鑫养猪场去年从北京花8000元引进的斯格种猪,通过人工授精一年就收回成本,而会员的养殖品种进一步优化,饲养效益也得到提高。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常庄乡
简介:常庄乡(ChangzhuangXiang)常庄乡属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辖。总面积24.4平方公里,26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位于县城南,距县城21千米。乡政府驻常庄村。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1.85万人(2002年)。辖26个村委会。代码:
代码130925204:~201常庄村~202小马村~203东孙村~204马贩村~205大芦村~206火龙店村~207毛集村~208王梅村~209小周村~210小王村~211李士道村~212三官庙村~213中闫村~214前闫村~215后闫村~216刘春奎村~217汤家村~218崔家村~219蔡家村~220反刘村~221前庵村~222后庵村~223陈营村~224张营村~225田庄村~226付孙村
历史沿革:1948年建常庄乡,1958年属孟店公社,1961年析置常庄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常庄、小马、东孙、马贩、大芦、火龙店、毛集、王梅家、小周、小王、李士道、三官庙、中阎、后阎、前阎、刘春奎、汤家、崔家、贩刘、菜家、前奄、后奄、陈营、张营、田庄、付孙26个行政村。
经济情况:盐山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环渤海经济区开发县”。常庄乡是河北省指定的“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年出产优质金丝小枣二千万斤。一、地理位置、气候,盐山县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部,地处华北滨海平原。东邻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是江浙一带至京津、东北的必经之地。距北京市380公里,天津市150公里,济南市160公里。全县境辖北纬37°49′—38°06′,东经116°56′—117°30′,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温度12.1℃,雨热共季,年平均降雨量624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三、基础条件,交通:盐山县交通便利,205国道(山广线)、省道沧乐线、武港路,由县城交叉过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全县乡村公路368.1公里,已实现321个村通柏油路,3年内完成村村通公路计划。距京福铁路沧州站43公里;距天津港150公里,黄骅港80公里;距京沪高速公里35公里。电力:盐山县电力设施完善,供电充足,建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6.3万KVA,有35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总容量4.41万KVA,县境内共设24个供电所,34条10千伏高压线路纵横遍布盐山全境,形成了安全、经济、可靠的供电网络。农村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使城乡工业用电、居民用电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基本实现城区范围内24小时无断电现象。另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工程正积极兴建。通讯:城乡电信线路纵横相联,井然有序,全县居民共装有固定电话33000余门,从深圳中兴公司引进40000门程控交换机并网开通,并建立了纵横交错的大型移动网络系统,集群移动通讯系统,所辖乡镇建有移动网络信号发射接收塔,大大保证了无线移动用户的通话质量和使用效率,为客户第一时间内获得保贵信息提供可靠的保证。水源:黄河入海支流漳卫新河和宣惠河,由县境中部横穿入海,在加上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四、自然资源,全县地势坦荡如砥,面积73万亩,盛产小枣、玉米、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有苜蓿、设施蔬菜、金丝小枣、棉花、花生等,菜、枣、草、畜为农业四大支柱,金丝小枣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菜、枣、畜发展势头迅猛,逐步向农、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五、基础工业,素有“凤凰城”美誉的盐山县城自古为商业重镇。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盐山县委、县政府及时确定了“以商兴县”发展战略,并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全县初步构建了综合商贸、专业批发、集贸市场和销售网点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成份相结合的市场体系,拥有蔬菜、建材、服装、副食品等十大专业批发市场,并引资近亿元兴建了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商贸城和东城路商业街,进一步增强了市场载体功能。常庄乡主要以枣业为龙头,进一步巩固发展种植业,鼓励推广养殖业。目前各项产业都已初具成效。盐山县民风纯朴,盐山人民热情好客,盐山县委、县政府及全县40万人民愿与海内外朋友携手并肩,共同开发建设盐山。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投资政策、最优越的投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水平,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常庄乡枣业介绍:金丝小枣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特产珍果,因掰开后出现缕缕金丝而得名。河北省盐山县是金丝小枣的发源地,<<中国名胜辞典>>所记载的“唐枣树”就在本县境内,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是枣树生长的最佳环境。常庄金丝小枣生产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千年来一直作为朝廷贡品闻名于世。据测定,金丝小枣所含糖分、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粗纤维、有机酸、钙、磷、铁等,均高于其它水果含量,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几十倍,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本草纲目>>载:枣味甘、性温,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通九窍,健脾胃,益肝肺,助经脉,补血安神。“金粒宝”金丝小枣汁完整保留了枣的各种营养成份,具有养颜补血、益气生津、和肝养胃、软化血管,促进食欲、增强记忆力、醒酒止渴之功效。冬枣:枣枝是我国独有的经济树种,栽培历史已超过4000年。其中,冬枣是我国独有的名贵特产,国外尚无栽培记载。冬枣最早见无公元1300年元代柳贯的《打枣谱》中。原产于河北沧州,即“冬枣之乡”。沧州冬枣形如苹果,单果重20克左右,果皮赭红光亮,个大皮薄,果肉脆且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可食率达93.81%。经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冬枣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氨基酸),总含量为0.985mg/100g,蛋白质1.65%,膳食纤维2.3%,总糖17.3%,黄酮0.26%,烟酸0.87mg/100g,维生素B10.1mg/100g,维生素B22.2mg/100g,维生素C的含量尤为丰富,是金丝小枣Vc含量的20倍,苹果的Vc含量的70倍,梨Vc含量的100倍,号称“维C之王”的中华猕猴桃的Vc的含量还要高三倍,有“活维生素C丸”之称。此外,冬枣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独含Vb17有防癌之功效,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一位中央领导品尝后称赞冬枣为“天下奇果”。美国俄勒冈大学园艺农学院生命科研所主任鲍伊尔,教授福基高米品尝后,称其“世界第一果品”。冬枣为晚熟品种,一般在9月底-10月底成熟,由于果肉栈脆,糖度高,水分足,保鲜可达3-4个月,可冷藏至春节前后,进行反季节销售。冬枣耐干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适应性强、抗病害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宜范围广,尤其适宜黄河流域冲积平原规模发展。冬枣投资少,见效快。冬枣密植园按2*3米或*4米种植,当年种植当年见果,第三年进入丰产期,亩产1500-3000斤。2001年冬枣产地收购价格高达30元/公斤,经保鲜储藏,春节前后市场价格达80元/公斤仍供不应求。无核金丝枣:果实椭圆形,单果重5-8克,皮薄肉厚,细腻甘甜,果实退化为革质薄膜,可随果肉一起食用,既可鲜食,又可干制和加工。早脆王:新选育的早熟鲜食良种。9月上旬即可采摘,是供应“中秋”和“国庆”两大节日的节庆佳品。单果重30克,果肉酥嫩爽口,具有早熟、丰产、稳产、口感极佳的优点。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常庄乡金丝小枣产业简介,河北省盐山县常庄乡位于盐山县城东南25公里,漳卫新河北岸,南邻山东省乐陵市,交通便利。地肥水足,辖26个行政村,人口1.7万人,耕地2.7万亩。全乡枣树种植面积2.2万亩。其中密植枣林0.9万亩。年产红枣1200万公斤,年产值3600万元。人均小枣收入2100元以上。2000年被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优质红枣示范基地”。常庄乡党委政府多年来把金丝小枣做为强乡富民的第一支柱产业重点培植。为适应市场需要,常庄乡小枣走向产业化生产,一是实行标准管理,无公害生产。目前全乡实现标准化生产1.5万亩,无公害生产0.5万亩。二是优化改良品种。目前我们嫁接冬枣500亩,金丝四号800亩,紫铃枣300亩,建起一个占地120亩的百枣示范园,收集品种达120种。在红枣品种选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规范枣市场,建立盐山县常庄枣品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引进枣加工项目。2001年兴建的反刘红枣交易市场,年交易达到1.5万吨。辐射周边三个乡镇,远销江苏、浙江及京、津地区。今年又建起了服务中心。为枣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山东省济南市商城县常庄乡
基本概况:常庄乡位于商河城县东部20公里,面积59.53平方公里,耕地50719公顷,辖59个行政村。人口出生率8.6‰。人口自然增长率8.7‰。2004年全乡GDP总量6.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6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4元。连续3年被济南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两个文明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情况: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注重以商招商、以情招商、资源招商。先后引进山东康尼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广源棉业公司、县良种棉加工厂、琉璃饰品加工厂、济南长风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吸引投资5000余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
畜牧业建设:常庄乡素有“畜牧之乡”的美誉。目前,全乡新建成骆家等10亩以上规模养殖园区21个,总数达到37个,60%以上的村有畜牧小区,2005年3月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市农业生产先进乡镇”。
辖村情况:下辖村:常庄村胡家村曹家村北王村胡坊村尹家村孙家村南王村东高村西高村崔家村前翟村后翟村郑家村仉家村代家村东郅村后郅村韩家村岔道村贾家村三合村赵官村房家村西辛村黄马村王皮贤村解家村三小刘村霍庙村穆庵村油房村西田村王太开村小张村小黎村小毕村李万义村孙扒牯村小郭家村大毕村道口张村侯马村三官庙村吕院村东小刘村薛家村四门张村东田村东辛村张旺芝村史家庙村道门村高明吴村后宅村碱场村徐太院村徐宋骆村王家寨村
人口情况: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6052男13218女12834家庭户户数6555家庭户总人口(总)25853家庭户男13059家庭户女127940-14岁(总)52590-14岁男27130-14岁女254615-64岁(总)1842815-64岁男945915-64岁女896965岁及以上(总)236565岁及以上男104665岁及以上女131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5894
所属各学校:商河县常庄乡中学,商河县常庄乡中心小学,商河县常庄乡侯马村小学,商河县常庄乡史家庙小学,商河县常庄乡后翟村小学,商河县常庄乡岔道小学,商河县常庄乡师曹小学,商河县常庄乡常庄村小学,商河县常庄乡徐太院小学,商河县常庄乡房家小学,商河县常庄乡穆家庵小学,商河县常庄乡谢家村小学,商河县常庄乡道门村小学,商河县常庄乡郑王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