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邯郸市地图 >
磁县地图
磁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记载

春秋时属晋地。战国时归赵,汉时置梁期县。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设临水县(今磁县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滏阳县和成安郡。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慈州(治所在今磁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磁山产磁石而得名,领滏阳、临水二县。之后两废一置。唐永泰元年(765年)复置礠州,加石字旁,以与河东慈州相区别。唐天佑三年(906年),因与河东慈州音同,改为惠州。后梁复为礠州。宋政和三年(1113年),礠州改为磁州。元末州县俱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置磁州,属广平府。翌年改属河南彰德府,领武安、涉县二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永邯争水”,复属直隶广平府,不再领县。民国二年(1913年)磁州降为磁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3年属大名道,民国17年废道,直属于河北省。民国30年(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五专署。民国31年与武安县、邯郸县部分地区组成磁武县。民国34年(1945年)全县解放,恢复原建制,属第六专署,县政府驻地在今峰峰矿区彭城。民国35年(1946年)后历属太行区三专区、五专区、六专区,民国37年(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六专区。民国38年(1949年)属河北省邯郸专区,县政府驻今磁州。1958年11月临漳、成安二县并入磁县。1960年5月邯郸专区撤销,磁县属邯郸市。1961年复属邯郸专区,5月成安、临漳二县分出,恢复原建制。1970年专区改为地区,磁县属邯郸地区。1984年全县改置6镇29乡。1993年7月地市合并,属邯郸市。1996年1月改置为6镇13乡。1998年12月改置为9镇10乡。2003年底,磁县辖9个镇(讲武城、黄沙、磁州、高臾、观台、光禄、岳城、林坛、白土)、10个乡(路村营、西固义、陶泉、辛庄营、花官营、时村营、南城、台城、都党、北贾璧),7个居民委员会、383个村民委员会。

农业经济

磁县农业经济发达。有农业人口59.5万人,耕地面积70.6万亩,宜林山场24万亩,淡水养殖面积5万亩,渔、林、牧资源得天独厚,主要农副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各种无公害蔬菜和杂粮等,干果有花椒、柿子、核桃,水产有鲤鱼、大银鱼、非洲鲫鱼、鲢鱼、甲鱼等,养殖业以瘦肉型猪、蛋鸡、奶牛为主,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县。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5.8万公顷,总产31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4万吨、6.4万吨、1.3万吨,水产品产量3万吨。全县年生猪存栏30万头左右。

社会事业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该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县雄踞河北之南陲,地处晋、冀、鲁、豫四省通衢,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接殷墟,“控燕遮魏、跨晋摄鲁”,自古为要冲之地,为兵家所必争。京广铁路和邯济铁路交汇于此,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越南北,青红高速横贯东西,邯郸机场坐落境内,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的县。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地处中原经济区腹心的良好区位优势成为商家辐射中原争胜商场的重要支点。天然气站、天然矿泉水自来水厂、双回路供电站、学校、银行、电信、医院、体育场、公园、超市、广播电视、高档住宅小区、剧院、星级宾馆等公共设施场所一应俱全。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60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34所,小学218所,职业学校1所,体育运动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直幼儿园1所。县城总人口12.06万人,城区面积11.4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平方公里,绿化率40%。2005年,投资5亿元开通了北三环、改造了磁州路(二环),北延了友谊、朝阳、滏阳三街,县城新增道路5.3公里,以三纵六横的八大主干道构起了城区总体框架。磁县基础设施完备、政策环境宽松。市政设施齐全,天然气站、天然矿泉水自来水厂、双回路供电站、学校、银行、电信、医院、体育场、公园、超市、广播电视、高档住宅小区、剧院、星级宾馆等公共设施场所一应俱全。县城总人口12.1万人,城区面积11.4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平方公里,绿化率40%。发展环境优化。多年来,磁县县委、县政府,以优化环境为经济发展生命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了专门的招商引资队伍,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

乡镇下辖村庄名单

磁州镇:张庄村西来村大营村小营村黄官营村八里铺村五里铺村北来村关后村二里铺村朱庄村孟庄村台庄村三里屯村西侯召村东侯召村南开河村沙营村西王庄村后张庄村东王庄村小侯召村北开河村磨里村南王庄村魏庄村常庄村东槐树村西槐树村槐树屯村东窑头村尹家桥村固城村张杨庄村敦化村兴礼村兴仁村陈庄村纪庄村粮斗庄村辛庄村务本村白庄村南来村后湾漳村湾漳营村前湾漳村湾子村永旺村李庄村响水亮村南磨村龙王庙村
林坦镇:林坦村桑庄村关庄村袁庄村范村村洛子村东王女村杨洼村暴家屯村西王女村东彭厢村西彭厢村高家庄村军营村裴村村苗庄村常庄村前李兵庄村后李兵庄村东野狸岗村西野狸岗村东古佛村西古佛村东佛店村西佛店村上将村南将村梁庄村
时村营乡:时村营村西小屋村陈庄村西曹庄村撒谷村小屯洼村西李庄村上七垣村下七垣村武吉村庆和峪村牛尾岗村小盆沟村田庄村上陈村白庄村
台城乡:台城村东城基村中城基村西城基村东郝村中郝村西郝村河北村赵拨庄村车角村林峰村严庄村白村村东贺兰村西贺兰村
都党乡:南莲花村北莲花村中莲花村三合村辛庄村石场村冶子村台子寨村同义村辛四庄村双合村辛五庄村
辛庄营乡:李庄村北豆公村郭小屯村南豆公村大马庄村太平村辛庄营村王庄村徐庄村小马庄村大狼营村小狼营村
花官营乡:花官营村王家村闫浅村路庄村所坊营村兴小营村石桥村东城营村吴庄村南左良村郑庄村北左良村屯庄村
南城乡:东南城村南城村中南城村西南城村北南城村前北城村北城村中北城村西北城村安河村任庄村东陆开村西陆开村后羌村前羌村孟洼村前塔村后塔村北谷驼村前史村委中史村后史村东河口村中河口村西河口村
西光录镇:西光录村东光录村曲沟村溢泉村北丰村李家岗村尧王庄村杏园村杜村村东黄鼠村中黄鼠村西黄鼠村
陶泉乡:塔湾村索庄村霍王庄村韩家沟村齐家岭村彗峪村南王庄村辉水村合山村五里河村中岔口村北岔口村南岔口村西韩沟村北王庄村花驼村西花园村东花园村后花园村十步槽村高穴村申家沟村杨庄村
路村营乡:路村营村路村店村南郭村畅迎村押涧村圣水洼村西田井村东田井村东武仕村张家店村于家店村肖庄村泥河村下庄店村下庄村上庄村徐村村北郭村九龙口村
西固义乡:西固义村南留旺村东固义村西河村韩庄村韦武庄村赵庄村谷驼村北神岗村东一村东二村西一村西二村侯一村侯二村侯三村陈家沟村徐一村徐二村西窑头村大盆沟村
北贾璧乡:北贾璧村岗西村上庄村西庄村双和村新华村中贾璧村南贾璧村青碗河村大红脑村南蛟村杨家蛟村北蛟村柳树池村柴庄村杨家堂村水峪村田庄村周庄村大湾村巩庄村岩家峪村前天壕村后天壕村苗庄村
观台镇:三街村一街村二街村东艾口村西艾口村岗子窑村前岭村后岭村西保障村东保障村乞伏村西清流村中清流村东清流村
高臾镇:二街村一街村三街村四街村五街村六街村甘草营村十里铺村阿庄村闸南村中马头村南西村白塔村兴善村柳儿营村西玉曹村东玉曹村赵庄村
岳城镇:刘屯头村王屯头村东风寨村大庄村小庄村马家坟村老玎村旺南村香水村水鱼岗村马水涧村南神岗村钟里村梧桐庄村漳村村界段营村柿园村潘旺村岳城村张屯头村付屯头村
讲武城镇:讲武城村双庙村东小屋村朝冠村南营村高庄村南白道村北白道村王家店村孟庄村东高禄村中高禄村西高禄村小寨村大冢营村东陈村西陈村十里铺村李庄村申庄村东曹庄村八里冢村刘庄村滏阳村前港村后港村
白土镇:三义村辛合村五家河村北羊城村杨花庄村白土三街村白土一街村白土二街村白土四街村白土五街村白土六街村大水头一街村大水头二街村大水头三街村上寨村南涧城村张二庄村池上村青碗窑村五合村
黄沙镇:黄沙一街村黄沙二街村黄沙三街村前辛安村后辛安村申家庄村水池村南上庄村北黄沙村马家荒村

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磁县、峰峰矿区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妆白瓷在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胎釉蔚为大观。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并跃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这时直系窑口生产主要分布在以峰峰矿区临水、彭城为主的滏阳河流域和以磁县观台为主的漳河流域。观台窑与元代几近衰落;临水、彭城窑口则薪传于今,生产规模日益壮大,遂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而品相纷华,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风骚独领。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即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又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铁锈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并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为以后青花和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以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妙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曲赋、格言民谚、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国内乃至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3年,磁州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十大名窑。2007年,磁县建成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磁县教育

磁县中学:高级中学三所:磁县一中磁县二中磁县滏滨中学。磁县第一中学建校于1951年以来,建校以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班130个,初中毕业生9000多人;高中毕业班232个,高中毕业生13000多人。高考升学率在邯郸市县级中学处领先地位,在全省享有较高的声望。五十年来共向高校输送专科生、本科生八千余名,有一大批学生考取了全国名牌大学,并有许许多多同学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如中国科学院化学博士研究生张海飞,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王军,南京大学核物理博士研究生解德良,上海交大信息处理博士研究生侯平魁,加拿大留学博士生王溪,美国留学博士生刘新民、陈智,清华大学电力工程硕士生曹志鹏等等。五十年来我校毕业的学生遍及祖国各个领域,并有许多同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磁县第二中学,位于磁县城南,滏阳河北岸,该校始建于1926年9月,校名为“磁县县立初级中学”,后经多次更名,1972年恢复“磁县第二中学的”称号。磁县二中近几年多次荣获市(地)县“先进党支部”“红旗单位”“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首届两岸中小型企业两岸论坛:以“两岸经济发展新趋势与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新契机”为主题的首届两岸中小企业发展论坛,8月23日在河北磁县隆重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中小企业者及工商团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形势下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前景。本次研讨会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下,围绕ECFA与两岸经济合作发展新趋势、两岸中小企业(工商团体)对接合作、分享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经验,以及其他相关议题进行研讨。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田向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在介绍了河北在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冀台合作取得的成就后强调指出,首届两岸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在河北磁县举办意义深远,这将成为两岸中小企业共谋发展的衔接,两岸民间交流促进和平的衔点,更将成为两岸高端进行研讨从而引领交流重要载体。田向利表示,磁县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合作,是对两岸深入交流的重要创新和突破,必将为学习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研究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模式提供难得的交流平台,也必将为推动两岸特别是冀台进一步加强合作,作出突出的贡献。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徐莽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表示此次在中原腹地——河北磁县召开两岸中小企业发展论坛,是两岸经济交流进一步深化的开始,也将对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产生无可限量的推动作用。开幕式后,论坛进行了特邀嘉宾演讲。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郑昕、台湾大学教授林建甫、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分别就大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ECFA对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展望和未来五年大陆经济发展进行了主题演讲。此外,中华两岸企业发展协进会荣誉董事长赵守博、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洪读以及邯郸市、磁县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出席开幕式。首届两岸中小企业发展论坛是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与中华两岸企业发展协进会共同主办,磁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会议论坛,旨在构建两岸中小企业交流互动与对接平在,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互助、共创双赢。不少台湾专家、中小企业者表示,首次来到磁县就感到这里的发展潜力巨大,必将成为台资企业今后投资发展的重要选择地。

磁县规划动态

磁县积极与邯郸“1+8”组团式都市区规划对接,着力打造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备、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靓丽的新型城市,在邯郸市8个组团城区中率先发展。一、抓规划。立足与市规划对接、为主城区提供生活配套服务,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县城第三轮总规,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二、抓建设。实施商北路、振兴路、童装路建设和友谊、滏阳大街北延,磁州路东延工程;力争完成友谊大街改造工程。2008年,要重点实施中华大街南延、朝阳大街北延等道路建设和滏阳河县城段改造。加快溢泉湖度假村开发力度,把其打造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邯郸市的生态花园。三、抓管理。安排专项经费,组建由建设、公安、工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执法队伍联合执法,切实消除“脏、乱、差”,实现“洁、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