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临汾市地图 >
大宁县地图
大宁县相关地区地图:

风俗民情

大宁饮食:大宁县人食粮以玉米、小麦、谷子为主,豆类、黍子、荞麦次之。除少数地方冬季日食两餐外,绝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早晚以白面馍为主食,喝米汤;中午吃面条、面片、菜饭、抿节等。大宁人饭食花样较多。善于粗粮细作。干食花样有馍、窝窝、花卷、菜卷、蒸谷垒、豆沙包、包子、饺子、黄煎、油饼、油糕、油条、麻花、饼子、炒饽饽等。面食有干面、炒面、卤面、汤面、臊子面、合锅面、菜饭、抿节、哈烙等。米饭有大米饭、小米饭等。平时待客,中午多食其子,忌吃撅片。岁时节日,中午皆食饺子(俗称扁食),红白喜事完毕,必食饺子以示圆满结束,有“大事小事扁食了事”的俗谚。人喜食酸辣,菜肴制作腌、炒、煎、烹、炸、拌并举。平日佐餐为酸菜或咸菜,有时加些炒菜。调味多用醋、酱、辣椒、葱、蒜、花椒粉、芝麻粉、香油、味精。县人饮砖茶或大叶茶。1980年代以来,大多人家备有花茶或高档绿茶等来招待来客或岁时节日饮用。历来嗜酒好饮,城乡酒风皆盛。不惟男人豪饮,女人海量者亦不乏其人。农家每年腊月酿制米酒(俗称黄酒),平日皆饮白酒。80年代城镇饮啤酒和其它饮料者大增。群众素无食鱼习惯,80年代始有各种鱼类拥入大宁市场,县城居民食鱼渐为常事。成年男子多有吸烟习惯。50年代前,以吸旱烟为主,烟具为旱袋,由铜锅、石头嘴、茹茹杆和烟布袋组成,烟布袋一般绣以花卉。
大宁佛教:佛教传入大宁的时间最迟当在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565)以前。明朝中叶,县内尚有浮图结寺院、弥陀寺(西关东南隅)、大安寺(翠微山麓)、西云寺(即西寺)、兴隆寺(石城村)、隆兴寺(白杜村)、温凉寺(康里村)、清凉寺(上村)、资圣寺(内史村西南)、灵云寺(安阜镇)、步云寺(上麻束村)、禅峰寺(孔山之麓秋卜坪村北)、清泉寺(出口坡村)、倒趟寺(内史沟)和堡村坪的大义寺。除浮图结寺院、大安寺、灵云寺、禅峰寺、大义寺撕毁于明末,其余清代皆曾重修。佛教影响较广,乡民大多在居室设檀香木、铜、铁之佛像,龛而祀之,早晚燃香。但只限于祈福禳灾,削发出家者极少。据传,倒趟寺建于汉代,但无据可考,今存者仅一进两院,周围还有不少土窑洞。清光绪年间尚有僧人,沟内土地皆为倒趟寺庙产。建于县城北寨之巅的“浮图结寺”也是大宁较早的寺院。创建当在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565)前。浮图结寺规模宏大,占地约为3.6万平方米,现存明大宁知县邵惠的德政碑一通(已残缺),记载明隆庆六年(1572)邵惠重筑北寨,建高览楼、书院。但未提重修佛寺,故寺院毁坏时间无从考证。县内较大的寺院遗址有城西西云寺和堡村大义寺。城内西云寺,俗称西寺,在现今露天剧院西侧顶端。寺院规模较大,寺内僧人多时达数十人。现存有清乾隆七年至嘉庆六年的4通僧人墓碑,署名者有师徒性、本、空、超4辈16人。堡村大义寺建造年代不详,传说大义寺分上、下两寺,上寺在村东北隅,下寺在与扶义村接连的交界处,人称“茶坊坪”。两处遗址今存遍地瓦砾,还留有石佛遗迹。据说寺僧最多时有数百名,寺庙毁于战火,僧人远走晋祠和广胜寺。县内寺庙屡经战火,多毁坏坍塌。现存寺庙有清凉寺、倒趟寺、清泉寺。清泉寺僧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还俗,离寺出走,现全县已无僧侣。

历史沿革

远在上古时期,大宁县即有先民聚居。春秋属晋之屈邑,战国时属魏之北屈,大宁汉时属北屈县地,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置大宁县,隋开皇六年移县治于今县址浮图结,大业二年并入午城县,唐武德二年置中州,复置大宁县,贞观元年废中州。元时,大宁并入隰州,二十三年又复置大宁。1958年曾与隰县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将蒲县、石楼、永和三县并入,设吕梁县。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6月并入隰宁县,同年又并入吕梁县,1961年6月恢复大宁县建制至今。隶属临汾市。

经济概况

全县共有耕地15.11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为主。森林面积为29万亩。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焦炭、水泥、味精等。另外有机械、五金、建筑、印刷、加工等行业。农业上着力培育羊、枣、草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兴草业、建枣园、办羊场,工业上以“三五五”为重点(发展三大优势企业、培育五大潜力产品,开发五个新项目),达到人均2亩草、1亩枣、3只羊的“213”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与民建临汾市委共同兴建了18公里长廊式石材工业园区,邀请有关专家制定了石材工业园区开发规划,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引进10余家外地企业前来大宁投资开发石材。石材已成为大宁的象征品牌,石材园区也成为了大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47亿元,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85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总收入完成3323万元,同比增长9.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33万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87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8元,同比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84亿元,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4亿元,同比增长30%;粮食总产量达到2.6万吨,同比增长42.9%。粮食总产量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27.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

社会事业

全年培训农民8000人(次)。投资302万元,对31所学校和教学点进行了改造,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新招聘教师27名,兑现了224名教师的职称工资,为110名代工代教每人每月增加了110元工资;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全年为贫困生免费提供价值43.8万元的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6.18万元。完成了6所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国债建设项目,开展了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启动住房公积金、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农村低保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基本解决了历年来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集体欠缴部分。关心困难群众,共发放各类救灾救助资金196.5万元、低保和五保户供养资金430.6万元、面粉5000袋、棉衣棉被3000余件。

工业

生态石材开发项目已通过用水许可,部分企业完成了环评和土地规划调整,共争取贷款366万元。建设良种肉羊基地项目共完成投资1138万元,其中,贷款518万元,贴息到位18.2万元。年产100吨麦绿素产品加工项目完成了厂房主体建设和设备订购。二郎山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已开始实施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年产2.5万吨湿法新工艺炭黑生产线项目前期设计工作基本结束。城市煤气、集中供热、煤化工项目仍在争取中。

城建

西外环路、二级客运站、1000立方米蓄水池、宣传文化中心、政府办公大楼等重点工程主体基本完工;街巷设施改造续建工程完成了中市巷的硬化;城区河道清理工程共清理河道垃圾4000多吨;环城荒山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2500亩;金殿广场、马头关开发、翠微山休闲公园续建、东关通道拓宽改造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