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乡地图
大泉乡相关地区地图: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该乡加强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引资主体”的浓厚氛围,多角度、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视野和渠道,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前发展。乡党委、政府针对招商引资手段不多、渠道不广的问题,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动、中介拉动”的原则,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路子。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能够紧抓招商苗头不放松,多方联系,该乡共完成5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各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00万元。新打机井12眼,投入232.2万元,其中用水者协会吸纳民间资金108万元打了6眼;修建防渗渠11.549公里;投入8.7万元,修建桥涵、闸门近200处;2006年全乡共实施高新节水棉田6000亩,完成管道供水3130米。完成抗震安居房212户,面积15080平方米,投入资金956万元。
经济发展
发展思路:2006年,大泉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县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动员全乡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按照“稳粮棉、兴果蔬、强畜牧、重招商”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据:2006年全乡完成总收入1649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69元,比2005年增收394元。全乡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1232人次,实现创收520万元,劳务输出人均增收452元,完成年初劳务收入计划的117%。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共交售小麦2000吨,发放直补资金40万元。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种植业:种植业。2006年,该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推进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在稳定棉花生产的基础上,扩大番茄、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突出城郊乡的种植业结构转变,使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全乡总播面积87500亩,其中小麦10000亩,棉花52900亩,玉米4500亩,油葵1000亩,花生500亩,番茄2000亩,蔬菜5500亩(复播2000亩),西瓜1800亩,水飞蓟810亩,饲草料6500亩(其中正播2000亩,复播4500亩),其它990亩。
畜牧业:畜牧业。全乡累计饲养牲畜8.21万头/只,最高饲养量6.2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43000头/只,其中猪存栏10900口,牛存栏3601头,羊存栏28361只,骆驼62峰,马鹿13头,驼鸟6只,马60匹,禽存栏11330只。新建暖棚暖圈87座,计11061平方米,新建三贮窖22座,计1750立方米,新购牧业机械16台,储备饲草1.8万吨,储备饲料1.20万吨,三贮一化1.4万吨,产肉完成2630吨,产毛完成114吨,产蛋完成307吨,产奶完成3360吨,牲畜疫病防疫82963头/只,其它11471头/只,完成5号病防疫50865头(只),预防禽19765只,防疫率各200%。完成小畜驱虫6133只,三联四防3600只,药浴2600只。不断加快良种化进程,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截止目前牛冷配1100头,引进良种牛486头,引进种公羊101只,引进种猪260头,小畜改良1.66万只。建成3个鲜奶收购站。
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2006年,各村、各单位都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人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认真落实安全值班报告制度。各村治安员在秋收时节,加强了夜间巡逻,做好了防火、防盗工作。同时,加强了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广播、上专题课等方式对农户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组织公安、司法、电力、农机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对全乡各单位、商店、食堂以及小型加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进一步树立了“安全生产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
社会建设
社会各项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教育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及《教育法》的同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进行业务课题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校和教师进行量化管理,全体教师均实行竞聘上岗。2006年西校新建了540平米的教室,中心校和东校也对校园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在农忙时每周开放一次,农闲时间天天开放,广播室能坚持每周办一次节目,阅报栏每周更换一次内容,板报每周办一期。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成和开放改变了过去农闲时村民无所事事的状况,成了村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普及科技的学校,法制教育的基地,开展文化建设娱乐活动的场所。并积极利用远程教育收看科学种养殖技术、电教学习片等。乡党委、政府利用现有的文化阵地,本着形式多样、健康有益、勤俭节约的原则,大力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推动全乡的文化建设继续前进。卫生工作通过组织和发动群众,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改善全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各民族的健康素质为目标,大力普及和宣传卫生防病知识,落实《沙湾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了该乡环境卫生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以灭蝇、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巩固卫生创建活动成果,提高了卫生示范村、卫生红旗单位的工作质量,努力营造全社会讲究卫生、增进健康的氛围,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6年全乡参合率达到99%。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一法四规”为重点,强化人口学校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活动,加强部门间协作的力度,逐步提高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水平。切实加强计生协会工作,不断提高活动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继续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首位意识,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经过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给该乡的人口计划控制目标。“科技兴农”。坚持走“科技兴乡”加快发展之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但在组织上保证了“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而且在科技实践中培养造就了村级技术骨干。通过科技例会、编印科技简报、深入田间地头、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农民群众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全乡科技副职配备率达100%,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还提高了科技副主任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抓好稳定作为大泉乡谋发展、促和谐的首要基础条件,加大综治宣传力度,将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定期分批对全乡8座清真寺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活动,及时动态掌握各村的宗教活动情况。乡党委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清真寺,认真落实定期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加强治安管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促进创安工作。集中整治社会治安,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认真扎实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努力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大创建保护电力设施模范乡工作力度,加强铁路护路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对治安员实行一年一聘,配发了制服,进一步加强了治安员队伍建设。2006年该乡调解民事纠纷85件,解答法律咨询145次,代理诉讼案件6起,一年来,无一起重特大恶性案件发生。今后,大泉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的工作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牲畜品种改良,发展壮大特色种养殖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新产业支撑农村新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农村外部增收空间。扎实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农业现代化
农机化工作。一是抓好农机作业质量。春播季节农机站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打标杆、调划行器,狠抓作业质量,使今年的农机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二是认真抓好农机手培训工作。利用"科技之冬"对1652名农机手分6期进行了培训,对61名无证机手进行了严格的培训考试,合格率达到100%。三是狠抓了农机安全生产检查,乡农机站与农机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在车辆上路及作业后,农机站执法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纠正违章、消除事故隐患工作。全年共检查车辆7406台次,纠正违章车辆322台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机事故,没有造成人民生命及财产损失,有效的保证了该乡农机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四是加强了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力度,新购大马力拖拉机8台,中小型拖拉机95台,联合整地机8台,播种机72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