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西宁市地图 >
大通县地图
大通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物产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234万亩;林地面积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4%,位居全省第一。野生植物众多,药用植物有160多种,赤芍、青艽、茵陈、大黄等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沙棘林面积12万亩,白桦林面积6万亩,开发生产的沙棘油、沙棘汁、白桦汁等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土特产品种繁多,蚕豆、蕨菜、活牦牛等畅销国际市场。珍禽异兽有白唇鹿、麝、棕熊、紫、猞猁、蓝马鸡等20多种。已探明的矿种达31种,其中煤、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长石、高岭土、粘土等储量可观。水资源丰富,黄河的三级支流北川河贯穿全县,较大的河流还有宝?理想的旅游暑胜地。大通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为450--800毫米,年均气温4.7°C,夏季凉爽宜人,自然景观独特,是青海省重要的旅游风景区之一,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自然风景旅游事业具有良好的前景。

大通县

是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内陆城市西宁市的市辖县,享有国务院赋予的同沿海开发放城市相同的优惠政策。

乡镇简介

桥头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县府驻地。人口6.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6.2%,藏族占3.2%。面积33.6平方千米。辖胡基沟、向阳堡、红河限、安门滩、元树尔、小煤洞、大煤洞7个村委会和人民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桥东、牦牛山、园林北路、园林南路7个居委会。1952年建桥头乡,1956年设桥头镇。1958年改为五星人民公社,次年更名为桥头公社。1965年复设桥头镇。
城关镇:1957年前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2.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9.8%,土族占13.9%。面积43.6平方千米。辖东门、下毛佰胜、上毛佰胜、好来、城关、西门、西关、龙曲、塔哇、贝寺、张家庄、大庄、阳坡庄、柳树庄、李家磨、上寺咀、下寺咀、铁家庄、林家台、沙巴图20个村委会和城关1个居委会。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佰胜堡,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佰胜镇。1951年设城关镇,1952年改城关乡,1956年复设城关镇。1958年并入互助公社,1959年改城关公社。1984年改为城关镇。
新城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5千米。人口1.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等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6.4%。面积59.2平方千米。辖新城、上关、后庄、南关、古城、上庙、下庙、窑庄、后子沟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年)设永安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新城乡,1951年改第五区第一乡,1952年复设新城乡,1956年划归西宁市管辖,1960年又划归大通县设新城公社,1984年改为新城乡。现归属于桥头镇。
黄家寨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0千米。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等民族。面积29.7平方千米。辖黄家寨东村、黄家寨西村、东柳、下陶家寨、上陶家寨、杨家寨、许家寨、上赵家磨、下赵家磨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设黄家乡,次年改永和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又改为黄家寨乡。1951年改第五区第三乡,1952年又复称黄家寨乡。1956年划归西宁市,1958年为七.一三人民公社,1960年又划归大通县管辖,1963年设黄家寨公社,1984年复改黄家寨乡。
清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土等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6.1%。面积38.1平方千米。辖平东、阿家、索家、上柴家堡、下柴家堡、大哈门、兴太、陈家、寺尔庄、平地庄、台台11个村委会。1956年设清平乡,1958年合并为景阳公社,1961年析置清平公社,1966年合并为黄家寨公社,1984年改设为清平乡。
长宁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等民族,回族占总人口16.3%。面积27.2平方千米。辖长宁、王家庄、新寨、下严、甘沟门、宋家庄、韩家山7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长宁乡,1950年仍设长宁乡划归西宁市,1963年又复归大通县设长宁公社。1966年合并为后子河公社,1984年改为长宁乡。
后子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9千米。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等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8%。面积44平方千米。辖东村、西村、尕庄、陈家庄、戴家庄、上孙家寨、中咀山、黑沟、红崖、康家、田家、殷家、汪家、双庙、河滩15个村委会。1949年建后子河乡,1956年划归西宁市管辖,1958年为七.一三公社,1959年改为后子河公社,1963年又复归大通县,1984年改为后子河乡。【景阳乡(JingYang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1.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等民族。面积54平方千米。辖后山、甘树湾、苏家堡、山城、土关、什家、大寺、小寺、寺沟、大寨、小寨11个村委会。1954年建苏家堡乡,1956年改为景阳乡,1958年为景阳公社,1984年改为景阳乡。【岗冲乡(GangChong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2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等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6.4%。面积52.4平方千米。辖上岗冲、下岗冲、中岭、哈门、龙泉、泉头、兰冲、金冲8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硖门乡,1951年设第三区第三乡,1954年改山城乡,1956年改设硖门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景阳公社,1961年设硖门公社,1981年改为岗冲乡。【元朔乡(YuanShuo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7千米。人口2.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等民族。面积52.8平方千米。辖上鲍堡、鲍家寨东村、鲍家寨西村、水泉湾、毛家寨、老营庄、贺家寨、新添堡、毛家沟、大湾10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元朔乡,1951年改第五区第四乡,1952年复设元朔乡,1956年划归西宁市管辖,1960年又复归大通县设元朔公社,1984年改为元朔乡。【石山乡(ShiShan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7万,全是回族。总面积27.4平方千米。辖红垭豁、杂户、冰沟、铧尖、石坂滩、西坡、上丰积、下丰积、小沟9个村委会。1952年建石山乡,1956年设石山回族乡,1958年改为幸福公社,次年又更名为石山公社,1984年复设石山回族乡,1985年改为石山乡。【朔北藏族乡(ShuoBeiZangZuXiang)】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5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其中藏族占40%。面积43.7平方千米。辖阿家堡、永丰、菜子口、药匠台、小龙院、马场、代同庄、下吉哇、李家堡9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朔北乡,1951年改第四区第二乡,1952年复改朔北乡,1958年改为红光公社,次年又更名朔北公社,1984年改为朔北藏族乡。2006年8月,撤销窎沟乡,并入朔北藏族乡。【窎沟乡(DiaoGouXiang)】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11千米。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土等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0.4%。面积40.3平方千米。辖郑家沟、拉浪台、旧拉浪、麻家庄、白崖沟、八寺崖、花科庄、东至沟、边麻沟9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窎沟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一乡,1952年复设窎沟乡,1956年合并为朔北公社,1958年改红光公社,1963年设窎沟公社,1984年改设窎沟乡。2006年8月,撤销窎沟乡,并入朔北藏族乡。【东峡乡(DongXia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1.5万。总面积94.4平方千米。辖多隆、元墩子、刘家庄、衙门庄、康乐、老虎沟、尔麻、杏花庄、仙米、田家沟、克麻尔、南滩、麻其13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隆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三乡,1952年改为多隆上、下乡,1956年设多隆藏族乡,1958年改为东风公社,次年更名东峡公社,1984年改为东峡乡。【向化藏族乡(XiangHuaZangZu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6.6%。面积172平方千米。辖上滩、下滩、三角城、将军沟、达隆、驿卡、麻庄、流水口、立树尔9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向化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四乡,1952年改为向化乡,1956年设向化藏族乡,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后易名向化公社,1984年复设向化藏族乡。【桦林乡(HuaLin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4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16.4%,还有汉、藏、土等民族。面积208.8平方千米。辖胜利、瓜拉大庄、桦林庄、兴隆、关巴、台子、贲哇沟、阿家沟、吕顺、西沟、七棵树、东庄、峡口、俄博沟14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桦林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七乡,1952年改设桦林乡,1956年设桦林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后改为东峡公社,1961年由东峡公社析置桦林公社,1984年复设桦林回族乡,1985年改为桦林乡。【塔尔乡(TaErXiang)】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8千米。人口1.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总面积35.2平方千米。辖河州庄、凉州庄、塔尔湾、下旧庄、上旧庄、石家庄、韭菜沟、泉沟、贲坑滩、中庄10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塔尔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六乡,1952年复设塔尔乡,1956年设塔尔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1961年改为塔尔公社,1984年设塔尔回族乡,1985年改为塔尔乡。【药草乡(YaoCaoXiang)】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还有藏族和汉族。回族占总人口的97.8%。面积41.6平方千米。辖半沟、塔尔沟、王庄、格达庄、药草滩东庄、药草滩西庄6个村委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药草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七乡,1952年复设药草乡,1956年设药草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后更名药草公社,1984年设药草回族乡,1985年改为药草乡。【新庄乡(XinZhuangXiang)】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54.4%。面积54.4平方千米。辖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硖门、新庄、台其庄、吉仓、中滩、尕庄、红石崖、兰龙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新庄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四乡,1952年复设新庄乡,1956年设新庄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后更名新庄公社,1984年复设新庄回族乡,1985年又改为新庄乡。【宝库乡(BaoKu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人口1万,以土族为主,还有汉、蒙古、藏等民族,土族占总人口的70.9%。面积1174.8平方千米。辖祁汉沟、水草滩、哈家嘴、油房庄、张家滩、纳塄沟、五间房、寺堂、孔家梁、俄博图10个村委会和巴彦1个牧委会。1952年建宝库乡,1956年改设宝库土族乡,1958年合并入解放公社,1961年析置宝库公社,1984年改为宝库土族蒙古族乡,1985年改为宝库乡。【西山乡(XiShanXiang)】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29千米。人口0.7万,以土族为主,还有汉族和藏族,土族占总人口的53.1%。面积43.2平方千米。辖生地乙卡、西北岔、古楼马坊、沙尕图、多兰、西山、官巴、东山8个村委会。1981年建西山公社,1984年设西山土族乡,1985年改为西山乡。2006年8月,撤销西山乡,并入青山乡。【青山乡(QingShanXiang)】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等民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35.6%,藏族占19%。面积103.9平方千米。辖佐士图、龙卧、聂家沟、利顺、贺家庄、青山、沙岱、红泉8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古娄乡、祁家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一、二乡,1958年合并为先锋公社,次年改为青山公社,1984年设青山土族乡,1985年改青山乡。2006年8月,撤销西山乡,并入青山乡。【青林乡(QingLinXiang)】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3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43.3%。面积295.6平方千米。辖中庄、生地、毛合湾、柳林滩、棉格勒、下阳山、上阳山、麻哈、泉家湾、白土垭豁、雪里合、卧马12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洛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一、二乡,1952年复设多洛上、下乡,1953年分设青林乡,1956年并入多林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次年改为多林公社,1978年改为青林公社,1984年设青林土族乡,1985年改为青林乡。【多林乡(DuoLin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9万,以土族为主,还有汉、藏、蒙古族,土族占总人口的55.1%。面积46.8平方千米。辖石头滩、下宽、上宽、下浪加、上浪加、口子庄、马场庄、哈州、吴什庄、藏龙庄10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多洛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二乡,1956年设多林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后改为多林公社,1984年设多林土族乡,1985年改为多林乡。【逊让乡(XunRang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6千米。人口1.1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2.9%。还有汉、藏、蒙古等民族,面积128平方千米。辖麻什藏、谷古家、逊布沟、庄头、八里庄、武胜沟、兰家、安宁滩、逊布、尕漏、塘坊、上后拉、后拉13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逊让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三乡,1952年建逊让上、下乡,1956年设逊让土族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后改为多林公社,1961年析置逊让公社,1984年复设逊让土族乡,1985年改为逊让乡。【极乐乡(JiLe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5.8%。还有汉、土、藏等民族,面积54.6平方千米。辖极拉口、上和衷、下和衷、阳坡庄、宗阳沟、深沟、极拉上庄、极拉下庄、极拉后庄、崖湾村、岔水坝11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极乐上乡、极乐下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合并设极乐乡,1950年复设极乐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四、五乡,1956年改设极乐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互助公社,后更名城关公社,1961年析置极乐公社,1984年设极乐回族乡,1985年改为极乐乡。【斜沟乡(XieGou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5.5%。还有汉、土、藏族。总面积47.8平方千米。辖小业坝、大业坝、业坝台、河滩庄、斜沟、上窑洞庄、下窑洞庄7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雪沟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称斜沟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六乡,1950年设斜沟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互助公社,之后先后易名城关公社、斜沟公社、极乐公社,1984年设斜沟回族乡,1985年改为斜沟乡。【良教乡(LiangJiaoXiang)】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1.5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42.8平方千米。辖石庄、上治泉、下治泉、桥尔沟、下甘沟、煤洞沟、白崖、上甘沟、松林、沙布、前跃、良教沟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良教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七乡,1956年改设良教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五星公社,次年改桥头公社,1963年分设良教公社,1984年设良教回族乡,1985年改为良教乡。

区位优势


旅游资源

桥头公园:桥头公园位于桥头镇北侧,背靠连绵起伏的牦牛山,面对滚珠溅玉、欢腾奔流的北川河,南望雄峙三川的元朔山,北依郁郁葱葱的实验林场。周围地势开阔平坦,良田沃野相间。公园始建于1984年,初建时占地面积150亩,现扩至180亩,园内可同时容纳1.5万人游憩。全园布局精巧,构思奇特,既显示青藏高原特有的雄浑博大,又蕴含江南园林的灵动和隽秀;既充分利用原有的花草树木,流水地貌,构筑了许多形态自然的水榭花圃,曲径坡地,又独具匠心地开辟了一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全园因庄重典雅、幽静自然、小巧玲珑而被赞誉为“西宁市新八景之一”。用我省书法家钟锡九先生的题词:“三面青山四面柳,一园春风半园花”来形容桥头公园一点也不为过。
元朔山:元朔山又名老爷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公里,大通县境内。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雾山岚光浮绕,四时若雾,山表嘉木扶浓荫蔽日,巉岩崱力,怪石嶙峋,谷应风鸣,如闻虎豹”。古人以“雾山虎豹”把它列入大通“八景”之一。
娘娘山:娘娘山位于大通县桥头镇西侧,距县城5公里。起于黑林,止于景阳川,环绕县境西南部,首尾50余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与老爷山对峙。娘娘山岗峦起伏,危峰突起,直插云天。《后汉书》和《汉书》都曾管它叫“昆仑”,它的主峰海拔为4010米。此山的天然林区有12000亩,苍松翠柏,赤桦白杨,郁郁葱葱。其山势峰峦叠嶂,间或峭壁林立,山间溪水潺潺之声不息,林间百鸟鸣唱不绝。
茶汗河国家森林公园:茶汗河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位于227国道旁,距西宁市80公里,距大通县45公里,公园总面积3114公顷,2001年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以石林、瀑布、园林构成景观。这里气候温凉湿润,夏季年平均温度在12℃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以及人们回归自然的绝妙佳境。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因河而得名,但又不以河而专美,山峰与河水相互作用,形成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番独特美景。景区内保存有苍莽的原始森林,树木葱郁,奇峰、瀑布、杜鹃和圆柏是这里的"四绝"奇景。
达坂山:达坂山地处青海省大通与门源两县的交界处,是青海通往甘肃的交通要道。在青海高原的众多的山峦中,达坂山只能算小字辈,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达坂山在高原声名显赫。达坂山南北两侧的河谷地区海拔高度相对较低,气候凉温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地区,特别是北侧的宽阔浩门河谷全部种植着小油菜,成为国内闻名的百里花海。南侧的大通县为青海省重要的春小麦生产基地。南侧的宝库峡及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黑泉水库景色迷人。
宝库石林温泉:宝库温泉石林旅游资源十分独特,石林总面积为1平方公里,属高原冰饰地貌,怪石林立,巨石相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温泉距石林800米,水温达50度左右,水流量每小时15立方米,是该县唯一一处温泉资源。
黑泉水库:黑泉水库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位于227国道旁,距离大通县桥头镇37公里,距离西宁市75公里,总库容1.82亿m3,工程总投资77625万元,是青海“引大济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西宁及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及生活生态用水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库周边景色宜人,有神秘的落日神光和天然水蚀弥勒佛像。是青海旅游北线的景点之一。翻越达板山就是拥有百里花海的门源县。
鹞子沟风景区:“松接白云天不堕,林连群峰涌绿浪”的鹞子沟风景区,位于大通县东北部,距县城18公里,省会西宁53公里。景区主要由克麻沟、鹞子沟和老虎沟等组成,公园面积为1633.1公顷,海拔2450--3200米,年均温度为2.9℃。西宁—门源--张掖三级柏油公路从公园门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鹞子沟风景区,是以云杉纯林为主,伴生有白桦、山杨和人工落叶松林为辅的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区。从高空俯视,整个山峦颇似一只展翅俯冲的鹞子掠地而过而得名。它与久负盛名的松林古刹广惠寺隔河(东峡河)相峙。整个景区,山体玲珑,别致、丰满,轮廓线条柔和,林相整齐。群峰竟秀,环境极为清幽秀丽。阳春,万木复苏,争吐新翠,草坪象地毯一样镶嵌在万木丛中;盛夏,绿荫浓郁、苍翠欲滴、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松涛澎湃;金秋,红叶似火,色彩斑斓,景色旋旎;严冬,银装素裹,冰凌琼花,又是一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北国林海风光,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避暑胜地。

西宁

交通便利。县城距,仅35公里,距西宁曹家堡飞机场不到50公里。227国道线(即宁张公路)贯穿全境,县内公路连通28个乡镇,宁大铁路通达县城,此外,各大厂矿有专用支线七条,能满足运输需要。邮电通讯发达。电话号码升至七位,20000门程控直拨电话已与西宁市联网,可与国内外直拨,无线移动电话开通,电报发已进入全国自动转报网,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长途转输数据化。地区电能充足。县内建有青海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桥头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已达68万千瓦。县内还有小型水电站,加上西北最大的水电厂──龙羊峡电厂直接输送,为大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大通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500家粮食大县之一。现有耕地面积79万亩,盛产小麦、蚕豆、油菜、青稞等,其中蚕豆、油菜是地方优势特色作物。以粒大匀称、籽实饱满、争泽光亮、营养丰富而享有盛誉的大通蚕豆,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量的40%以上;用油菜籽生产的信用植物油──青油、色拉油、因色清味香畅销省内外。家庭养殖和草原放牧互补的农区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肉、蛋、奶、禽。大通县是青海省重点工业区之一。青海铝业公司、长青铝业公司、苏青氯酸盐公司、桥头发电厂、青海重型机床厂、青海黎明化工厂、青海煤业集团公司、青海第一、第二水泥厂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坐落在大通境内,使大通成为全省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建材、轻工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地方工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形成硅酸盐、煤炭、冶金、化工、机械、饮料食品、粮油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乡镇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商业贸易活跃,市场繁荣。全县有较大的集贸市场22处,商业网点近百个。已有10万居民的桥头镇,建有公园3个,自来水厂1个,文化广场一处,还有较好的文化、卫生、金融、广播、电视、体育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