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地图
大新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大新县物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有锰、铅、锌、水晶、朱砂、铜、铁、金等22种,锰矿贮藏量一亿吨以上,藏量大、品位高,居全国首位。全境河流年流量1.9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为5.88万千瓦,已开发2.04万千瓦,1987年已建成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有耕地3.30万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有林面积4.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7.66%,活立木蓄积量121.44万立方米。有42666公顷(折64万亩)草山草地可发展畜牧业生产。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面积2466.66公顷的龙眼果树林。是全国六大龙眼基地之一,素有“龙眼之乡”的美称。大新龙眼(桂圆干、桂圆肉)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有砚木、金花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二级保护动物冠斑犀鸟,以及珍贵动物白猴、白猿、金丝猴、黑叶猴等30多种。农、林、副、土特产品有苦丁茶、桂圆肉、桂圆酒、芋头药酒、蛤蚧、八角、玉桂、木棉花、木薯、杉、竹、金钱草、金银花、砚木砧板等。主要农产品有大米、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等。全县还有欧阳、康谭、芦山、太平玉泉4个矿泉水。
边境贸易
边境贸易是大新县的一大优势,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利用边境有利条件,除同越南高平市联营新平友谊餐馆外,还开发了硕龙、德天边境互市贸易区,岩应贸易点、逐更收购点。德天一个贸易区就有90多家摊位,参加贸易的中越两国边民,每天(圩)达一二千人,上市的商品除工业品外,还有谷米、豆类、花生、猪肉、油脂、烟酒、蔬菜、桐油、山货等,整个互市贸易区每天(圩)成交额20—30万元,其中较大宗的进口是锰矿石,一天收购量达一二百吨,金额五六万元。全年边贸成交总额1020万元,比1990年增长4.8倍,税收收入87万元。1992年1—6月总成交额6400万元,比1991年同期增5.27倍,税费收入150万元,增72%。
名优土特产品
桂圆肉:桂圆肉是大新县较大宗的土特产品,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的滋补佳品,功效被心益脾,养血安神,是治疗健忘、惊悸和病后虚弱、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虚等症的佳品,可生吃、可冲开水饮、可泡酒、可与鸡肉煨汤,也可配药用。年产100万公斤,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苦丁茶:苦丁茶是大新县比较名贵、名闻遐迩的土特产品,此茶独特,既可泡茶饮,又可作药用具有消炎、解毒、杀菌、止痒等作用。主治肝风、耳鸣、活血脉,含服能止牙痛,还可防治胃炎、肝炎、痢疾、高血压等。1980年以前,全县仅有陈年老树5棵,年产60至70公斤,每年春季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远销广州、香港。1980年以后,县林业部门已培育扦插繁殖成功,1985年县政府拨专款建了20公顷面积的茶场,种植2500多株茶树,每年还培育几十万株茶苗,供各地种植。蛤蚧酒:近年来大新县酒厂利用本地资源蛤蚧,蒸泡制成的蛤蚧酒,具有延年益寿、壮腰补肾功能,产品经卫生防疫部门鉴定,符合国家卫生及有关质量的理化标准,年产1000吨,销往区内外,1990年荣获自治区轻工厅优质产品奖。桂圆蛤蚧口服液:大新县食品饮料厂于1987年在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协作帮助下,用蛤蚧、桂圆肉提炼精制而成的桂圆蛤蚧口服液,经南宁地区科委鉴定属全区首创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激发机体活力,提高性机能,增食欲,助睡眠等功能,老幼皆宜的天然保健珍品。产品销往南宁、北京等地。1991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金杯奖,1992年获全国妇女儿童精品博览会金杯奖。锰矿石:锰矿是大新县一个优势资源,储藏量大,品位高,居全国首位。矿质属灰黑色金属,性坚而脆,是制造特种钢的最佳元素。县内生产的锰矿石均精密的筛选加工,品位含锰在32—36%,成为矿质优、品位高而名闻全国,远销区内外20个省市。锰粉:锰粉是大新县锰业总厂加工生产,分放电锰和化工锰粉两种。①二级放电锰粉(制造电池用),二氧化锰含量70%,铁含量不大于7%,连续放电时间为510分,不通过120目筛余量为3%,年产是2万吨。②化工锰粉(化工用),二级二氧化锰含量70%,三级含量为65%,两种产品酸不溶物7%,三氧化二铝3%,水3%,年产5000吨。产品畅销广东、江西、北京、天津、上海等近100个厂家,出口日本、东南亚。钛白粉:大新县化工厂生产产品,一是涂料钛白粉,用于高档油漆、塑料泡光、造纸;二是搪瓷钛白粉,可用作品盅、面盆搪瓷。产品均符合部颁,远销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
文化教育
大新县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991年全县已有电影院4座、影剧院1座,共有2800多个座位;电影放映单位(含各乡镇、矿厂企业)46个。县文化馆有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大楼,内设舞厅、卓球厅、画展厅等。县图书馆建筑面积有1012平方米的大楼,藏书共6.2万册。广播电视,全县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7个,差转台12个;乡镇有广播站17个,线路245公里,入户喇叭10165只。至2001年92%的村委会已收到广播电视节目。教育,目前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完全中学3所,普通中学23所,小学153所,1991年在校生共计54416人,专任教师2179人。2001年在校生共计43200人,全县有教师专业技术人员3458人,小学入学率为99.02%,普及率为98.64%,巩固率为99.42%,毕业率为94.59%。1977年恢复升学考试以来,至1991年全县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874名。
乡镇企业
大新县的乡镇企业,近年来坚持“中个轮子”一起转,实行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加工、纺织、采矿、建筑、建材、运输等,现已初步形成了工、商、建、运、服规模全面发展的格局。1991年全县有乡镇企业6113个,从业人员1198.人,总收入3078万元,比1978年增长15倍,实现利润369万元,比1978年增长8.2倍。
交通邮电
经过多年的建设,大新县的交通、邮电事业不断发展。1991年县全县境内公路已有568.9公里,货运汽车446辆,其中个体232辆;客运83辆,其中个体49辆;2002年初,境内公路总长718公里,其中省道157.3公里。年客运量323.7万人次,年货运量453万吨。全部乡镇和98.6%的村委会通汽车。;1991年全县有邮电局(所)17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98门,载波机3路5套,中继实线23条,可以和国内外通话。1991年投资200多万元安装程控电话1000门,1992年8月投入使用。全县17个乡镇全部通邮,145个村公所通电话。1991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5万元,报纸、杂志累计发行23种250.49份。
商业外贸
“七五”期间,大新县商业、外贸工作发展迅速。1991年底,全县商业零售网点发展到3764个,其中全民143个,集体40个,个体3581个,从业人员4793人(不包括全民、集体数)。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47万元,比1978年增长2.95倍;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6858万元,比1978年增长3.9倍;外贸出口收购总额635万元,比1978年增长4.04倍,出口商品种类20多个,产品主要有桂圆肉、蛤蚧、指天椒、茴油、鸭毛、中草药等。2001年全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产值2.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