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崇左市地图 > 大新县地图 >
桃城镇地图
桃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人文

桃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以其“桂亭织画”、“翘松诗词”和“桃陵书法”一起被誉为永春三绝。自有记载以来,就有兵部尚书、将军、探花、大学士等历史名人,艺术家、实业家、名流人士不计其数。诸如: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永春第一个进士盛均,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的留从效,淳熙十六年(1189年)端明殿学士、丞相留正,乾隆五十八年钦点探花周自超,1914年为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独立军司令余逢时,1906年举人郑翘松,新中国成立后永春纸织画创作第一人黄永源等。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台胞达9万多人。新加坡著名侨领陈金声、李尚维,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李延年,画家李家耀,实业家丹斯里拿督陈志远、拿督陈志成,首相署部长拿督章家杰,工商巨子郑文尧、郑棣、郑景新,拿督陈振南,菲律宾著名华人实业家周卿云,香港永春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周守仁,台北市永春同乡会顾问王超英,知名将军画家余承尧,当代诗人余光中等都是桃城人。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有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的文庙,现存“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二块题匾,分别为康熙、雍正御笔亲书。建于唐大中年间的惠明寺,初名临水寺,又名永春小开元。建于唐代的垂云寺,俗称大鹏岩等。最有影响的当数留安塔,为当今永春的标志。相传有位略懂地理的县官,发现县城附近的留安山为“倒背”,故永春百姓贫穷,就在留安山上筑塔,以拯救黎民百姓,塔为石构密檐,素面实心,七层八角。1961年被强台风摧倒,1984年,港澳同胞颜彬声、梁披云和陈吴爱惜捐资重建。如今富裕起来的永春人,又积极兴建留安山公园。

财税收入增长

2004年,桃城镇坚持培植财源与强化征管并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抓好增收节支,财政持续平稳发展。全年财税组织收入完成7523.38万元(辖区内收入),完成任务的106.56%。其中:国税完成4463.20万元,完成任务的105.50%;地税完成2948.60万元,完成任务的108.10%;财政收入完成111.60万元,完成任务的111.04%。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及附加征收完成72.40万元,耕地占用税14.40万元,契税24.60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100.56%、128.18%、140.57%。

简介

桃城镇是大新县党委、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大新县中部。辖社区3个,村委会11个,村(居)民小组227个。有自然屯136个。2004年,全镇总人口6.89万人,其中农业4113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5‰。行政区域面积238平方公里,有林面积3793公顷(为二类调查数,不含农场、县局、矿区,以下各乡镇同),年末耕地面积3848.93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937.5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10.8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20公顷。粮食总产量14124吨。甘蔗种植面积1933.33公顷,入厂原料蔗96759吨(2004/2005年榨季,以下各乡镇同)。水果总产量4500吨,其中龙眼产量2500吨。肉类产量4119吨。水产品产量2036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78万元(当年价,以下各乡镇同),其中农业总产值6908万元。新建沼气池508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6万元(实际数,以下各乡镇同),一般预算支出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是广西乡镇企业工业集中区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观音山、弄月镜台、桃城古城墙等。年内,桃城镇获大新县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三等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三等奖、经济发展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概况

桃城,因古城墙形似桃果而得名,古时又名养利古城,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历史上曾是养利土州官衙、养利县府所在。桃城镇是大新县城所在地,是大新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12个村委和1个街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238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含县直,属本镇4.2万),其中农村人口3.9万人。

公路与水利建设

2004年,桃城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年全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公路建设:社隆村洞远、伏弄屯级公路投资6万元;黎明大桥投资36万元已竣工通车。人饮工程:德立村上元屯、万礼村逐克屯人饮工程,投资16万元,已竣工投入使用。水利建设:全镇9个村的水坝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总投资28.70万元,水利总长2.80公里,水坝5个,小型电灌站1个,保证灌溉面积1773.33公顷。另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404万元。

行政管辖

1986年5月,撤消城关镇和城郊乡,成立桃城镇。全镇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下设1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近6.12万人。现有7条主要街道,即“八二三”东路、环城路、桃源路、衙口街、后路街、北门街、桃城路等。

农业发展

桃城镇地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耕作,物产资源丰富。全镇耕地总面积456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90公顷,有林面积2265公顷。盛产稻谷、玉米、甘蔗、花生和龙眼、柑橙等;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煤等。近年来,该镇以粮、蔗、果及畜牧水产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2001年桃城镇种蔗面积2万亩,2000年粮食产量15500吨,水果产量2802吨,肉类产量2993吨,水产品产量1158吨,农业产值达6502万元(90年不变价)。自1997年以来,桃城镇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创建了新光、侬沙、榜屯等三个地区级生态、文明示范点,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