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宁波市地图 > 奉化市地图 >
大堰镇地图
大堰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域特色

2001年大堰镇率先提出了“生态立镇、科技兴农”的思路,2002年制订了《奉化市大堰镇生态镇建设规划报告》,2002年起封山育林,建立了沿县江两岸一面坡的56633亩生态公益林,南溪村山林为国家级公益林、石井溪至横溪岗为省级公益林、万竹溪峙坑水库一带为县级公益林。对全镇的古树名木挂牌保护。退耕还林1500亩,造田196亩。2001年董李片5000亩毛竹山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笋生产认证,成为全国唯一有机毛笋生产基地,到2005年面积扩大到2万亩,并通过日本jas认证。生产的“益群”牌航空笋片打入海南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大堰“可岚”牌高山西瓜多次参加宁波市、浙江省和上海市农博会,2006年“可岚”牌和“嵩翠”牌被评为宁波市农副产品知名商标,大堰3200亩小京生花生被宁波市评为绿色农产品基地,2007年2月“可岚”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引进绿色环保型企业,安吉竹拉丝企业2家,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大堰车间开发出竹地板,清风汉格竹家具。2006年开发了南溪村西岩近天堂天然矿泉水,日可产矿泉水50吨。红木工艺与现代家电相组合,生产出红木饮水器。2007年进行基本农田整理,共22个标段,总投资690万元,涉及19个村,受益土地4200亩,10000多人口。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和原生态旅游(见专记),2004年获宁波市生态镇称号,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生态镇。其中柏坑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宁波市绿色文化新景观村。

城镇建设

1、开发原生态旅游:大堰镇利用山水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原生态旅游。2004年邀请杭州商学院有关专家进行旅游规划评审,编制了《奉化市大堰镇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编制了《柏坑古村山水旅游开发详细规划》。2005年11月成立了甬江源旅游经营有限公司,著名作家余秋雨为公司题写牌名。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2006年10月,举办了2006大堰乡土美食节,并评选出巴人芋饼、尚书水饺、老外婆鸡蛋汤等十大美食。2007年成立了镇旅游领导小组,设立了旅游公司和旅游办公室,4月在宁波举行“天湖明翠”原生态风景旅游区推介会,33家旅行社老总和宁波、奉化市有关新闻媒体参加。“五一黄金周”在常照村举办了天湖明翠乡土文化周。大堰村在王钫故居门楼和王四佐宅第前恢复了旗杆。徐家村修复了皇殿阊门。甬江源旅游经营有限公司在柏坑村建造了竹牌楼、竹廊、竹亭、竖起了宁波市书记巴音朝鲁的题词石碑,装修了餐饮部、建造了三星级宾馆、7000平方的游泳池,购买了2艘游艇,1艘快艇,在柏坑水库内建立了烧烤场,修筑了通往仰天湖的简易公路,修复了古寺。在石大门设立了漂流点,修建了停车场。。开辟了百亩高档新品水果园。2007年万三村村民成立了手拉手旅游公司,开展了万竹溪漂流等项目。山门村村民建了野兔狩猎场,常照村建了200亩的紫色庄园和红豆杉种植基地,南溪村引进了珍禽养殖园。镇所在地还设立了农特产超市。沿尚界线都设立了通往景区的交通标志。全镇初步形成了原生态农家乐旅游的氛围。
2、抓环境治理:为保护横山水库源头水水质,从2001年4月起由大堰镇和原董李乡先后发起万人整治大行动,拉开了环境治理的帷幕。建立了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网络,2001年一期工程投资365万元,建固定式垃圾箱496只,移动式垃圾箱417只,造三格式公厕64所,垃圾中转站一座,购自卸车2辆,拖拉机6辆,建立了环卫站,有职工76人。关闭有污染的造纸、电镀企业和拆除鹅鸭棚。2002年二期工程动工,拆简易厕所750座,造公厕5座,清运垃圾7000吨。从2003年到2006年,大堰村、柏坑村、徐家村、三溪村、社家畈村先后在河道里筑起了拦污坝。2006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万一、万二、万三、箭岭、岭下、三溪为创建村,2007年又有王家、后畈、张家等11个村为环境整治创建村。到2007年有常照、柏坑、岭下等13个村达到宁波市环境整治村的要求。从2001年到2007年,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垃圾堆放场42处,普通中转站一座,压缩式中转站一座,造公厕87座,设垃圾桶500只、垃圾箱586只,造拦污坝60余条,砌河岸10多公里,拆简易厕所5000间,鹅鸭棚13只,填埋嫩竹造纸料塘475只,建造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关闭搬迁企业180家。新增绿地2万平方,硬化村内路面6万平方。环卫站职工增至98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2005年6月,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视察大堰镇时题词“送一江清水上甬城”。

行政辖区

1987年大堰乡改建制镇,1992年撤区并镇,万竹乡并入大堰镇。1995年茅山头村下山移民到柏坑村,撤消该行政村,实有行政村42个。2001年区域调整,董李乡并入大堰。全镇共有63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2002年实行行政村区划调整,撤并为53个行政村,2004年再次行政村撤并,保留40个行政村。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进行人口梯度转移,共851户,2483人,减少自然村30个。尚有自然村129个。

地方特产

大堰高山西瓜:大堰镇地处奉化市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西瓜的栽培。大堰西瓜具有甜、鲜等优点,销注奉化、宁波、上海等地,为广大消费者所称赞。大堰农民种植西瓜已有多年历史,西瓜成为大堰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今年全镇栽培西瓜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山门、朱头岭、柏坑、张家、枫树岭、赵岙、大堰、后畈等36个村,目前西瓜长势喜人,可望在立秋前后上市。全镇总产量在3000吨以上,预计可创产值600万元。近年来,随着效益农业的兴起,大堰镇政府把高山西瓜生产作为重头戏来抓,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市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合股,在山门村建立优质高产西瓜示范基地20亩,引导农民科技兴瓜,逐步向高效农业发展。为解决瓜农的后顾之忧,镇里组织成立了由100多人组成的农民销售队伍,拓展销售门路。大堰高山西瓜在大堰镇政府和农业局等部门正确引导、支持下,正朝着高品位、高效益方向发展。
其他特产: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和市内农艺专家到实地辅导,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有机化栽培,纯属绿色保健食品;采用全光栽培嫁接技术,营养育苗,合理施肥、人工授粉、座果率高、果形圆整。大堰镇一改过去以新红宝等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台湾等地引进多个优良品种,目前栽培品种有新意、小兰、宝凤、华冠、金龙、凤光、黑美人、浙蜜、郑杂等优良杂交一代品种。果形小的1-3公斤,大的4-8公斤。

历史沿革

大堰村原称大万竹,为纪念宋时一周姓县令发动村民在村边河道中筑了一道石垒活动坝,该坝既可灌溉细田畈400余亩田地,又保证了泄洪安全,故改名为大堰。镇名也因村名而来。旧时称连山乡、大堰乡、万竹乡、镇亭乡。解放后设万竹乡、镇亭乡。1950年10月撤大乡为小乡,属方门区,分为大堰、南溪、万竹、董李、畈里、柏坑等六乡。1954年增设三溪乡,1955年撤区并乡,董李乡辖原董李乡、畈里乡;大堰乡辖原大堰乡、柏坑乡及原南溪乡的大周、常照二村;万竹乡辖万竹乡、南溪乡及岩头乡的谢界山村。1958年成立大堰公社,辖大堰、万竹、董李三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建制,管理区改公社,分为大堰、董李、万竹三公社,属方门区。1980年又改属尚田区。1987年大堰乡改建制镇,1992年撤区并镇,万竹乡并入大堰镇。1995年茅山头村下山移民到柏坑村,撤消该行政村,实有行政村42个。2001年区域调整,董李乡并入大堰。全镇共有63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2002年实行行政村区划调整,撤并为53个行政村,2004年再次行政村撤并,保留40个行政村。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进行人口梯度转移,共851户,2483人,减少自然村30个。尚有自然村129个。

水电经济

小水电为大堰一大特色,柏坑水库蓄水550万方,2003年橡皮坝增高工程竣工,可增蓄水100万方,下游有一级、二级、三级、南溪、西岩等五座电站,由于横山水库扩容,1995年5月西岩电站投资50万重建发电(装机250千瓦),1995年8月,一级电站叉管电站并网发电,(装机320千瓦),原董李乡于1996年建造麦田岗电站,(装机75千瓦,)1997年(装机250千瓦的)石船坑电站并网发电,1999年蓄水60万方的白粉壁水库竣工,投资450万元,装机1000千瓦,年发电212万度,2002年投资8万元,加高白粉壁水库,年可多发电20万度。1998年柏坑村下畈电站并网发电,装机400千瓦,2007年石大门电站并网发电,装机400千瓦。全镇共有小水电站10座,总装机5730千瓦,年发电1160万度,产值440万元,利润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