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地图
德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气候
一、区位: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南浔线中段,东接星子,南邻永修,西毗武宁,北接瑞昌、九江,邮政编码:330400,电话区号:0792。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40.8公里,全县总面积863.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56%。二、地貌: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200-600米左右,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米。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米,为全县泾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9.6%,丘陵地区面积约为55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面积约13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5.7%。
三、水文: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市南义乡湖炎洞,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3公里,境内79.7公里,流域面积863.0平方公里,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公顷。
四、气候: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特征是,温暖温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1、气温:年平均所温16.8℃,1月最冷,平均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1.2℃,7月最热,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40.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常16℃—20℃的双季稻生长期约180天,此间活动积温,中部、东南部丘陵平原区为4100℃—4600℃,西北低山区为℃3550℃—4099℃,年平均无霖期248天,最长为281天,最短只有214天,可见本县热量资源丰富,除少数两个低山区的乡外,均有利双季稻棉花和喜温的亚热带林木生长。2、日照: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8.06千卡/平方厘米,日辐射总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14.06千卡/平方厘米,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5.7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78.6小时,日照率43%,作物生长旺盛的4—6月平均日照183.5小时,7—8月平均日照达249小时。3、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1354.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为131—146天,县域内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不大,但年际、年内间变幅较大,因而易发生旱涝灾害,雨量集中在4—6月,达613.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46.2%,10—12月降水量最少为150毫米,占年降水量11%。4、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春寒、小满寒、寒露汛、冻害、大风、冰雹等,对农业危害最大的是伏旱、秋旱和4—6月的洪涝灾害。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十五”期间,累计获得重大科技成果6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2项。以基础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为支撑的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完成了一、二中初高中剥离,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十五”期末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入学率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8.2%。全县疾病预防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改造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了县医院住院大楼。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4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体育、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亿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1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年均递增10.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重要史实
1、抗日英烈柴敬忠牺牲地。柴敬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9师716团上校团长。1938年10月25日,日军向德安进犯,柴部奉命迎击,激战3小时,将敌击溃。敌复以3000兵力猛攻,并分兵绕至义峰,攻县城南门,柴部腹背受敌,乃亲率敢死队,冲入敌阵,与敌肉搏,26日27日在老虎山阵地击退敌进攻10余次,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2、万家岭大捷。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至10月,在武汉会战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德安西南部地区对抗日军第11军所部的进攻,在德安万家岭一带中国军队围歼日本军队第106师团大部。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新编第十三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预备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前敌总指挥为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日本方面为侵华派遣军第106师团,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113联队、147联队)和第136旅团(步兵123联队、145联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日军第106师团奉冈村宁次命令,意图从万家岭一带传插,被薛岳发现,组织兵力包围。冈村宁次后命令第27师团接应第106师团,然而被中国军队阻击。中国军队成功围歼第106师团大部,约有1700人逃逸。1938年10月13日,中国军队撤出战场。此次战役是抗日以来第一次(接近)全歼整个日本师团。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战役为:“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3.:“南袁”,即:袁隆平(1930.9.1-)。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
4.:天下第一家是指唐宋时期的江州义门陈家。江州义门陈氏332年不分家,十五世同炊聚居,宋仁宗以弘扬孝义,派作典范为由下旨分家时达3978人。《中国姓氏通书》誉为:“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1996年,被世界吉尼斯记录所确认。义门陈氏开基祖乃陈旺,字天相,系陈朝宣帝第六子之五世孙。其兄兼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初官江州。因兼升官另任,陈旺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四月,迁至江西九江郡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开创基业。为义门陈肇基祖。宋封晋国公。陈旺寿终81岁,葬于义门东臬岭龙池山(今旺公山)。现在辖区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基本概况
德安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23′-115°33′、北纬29°10′-9°35′。东接星子县,南邻永修县,西接武宁县,北邻瑞昌市、九江县。全县东西长42.6平方千米,南北宽40.8平方千米。总面积863平方千米。总人口158173人(2006年末),其中非农人口51605人。邮编:330400代码:360426区号:0792,拼音:DéānXiàn英译:De'anCounty县级领导:县委书记:叶心林,县长:骆效农,全县辖4个镇、9个乡:蒲亭镇、聂桥镇、车桥镇、丰林镇、宝塔乡、河东乡、高塘乡、林泉乡、吴山乡、磨溪乡、爱民乡、邹桥乡、塘山乡,以及彭山林场、园艺场。共有102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1个居委会。县政府驻蒲亭镇宝塔大道。德安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北有幕阜山,西南有小岷山,东南角邻近鄱阳湖滨。全县均匀海拔在40——50米之间。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665.1米。最低处为东南角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米,为全县泾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9.6%;丘陵地区约为558.4平方千米,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邻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约135.5平方千米,占15.7%。主要河流有博阳河、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水面346.7公顷。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潮湿天气区,天气温顺、雨量充沛,年均温16.8℃,年降水量1338.6毫米。矿产主要有铝、锑、金、银、铅锌、铜、铁、砷、萤石、重晶石、煤、磷、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等。商品粮出产基地。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316国道贯串境内。博阳河流经县境,可常年通航。县城距九江庐山机场26千米。古迹有望夫山商代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注1:此处为实际管辖区域面积。包括共青城代管部门在内总面积为937.4平方千米。德安历史,源远悠久,唐虞三代时称为敷浅原。春秋时界于吴、楚之间,俗有“楚尾吴头”之称。战国时,地属楚国,西汉建历陵县,南北朝设蒲塘场。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改蒲塘场为德安县。相沿至今,全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102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1个居委会。全县总面积863.0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畲、壮、苗、土家等七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地蒲亭镇宝塔大道。
交通邮电
便捷的交通。德安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京九大动脉、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寄城而过、316国道穿越西北部的车桥镇。县城距南昌机场65公里、距九江机场25公里、距九江港口48公里,赣粤高速将德安县城与两场一港连成一线。改革开放以来,县里交通发展迅速,德白公路、林白公路纵贯城乡,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升级,村级水泥路面改造正在全面启动并加紧实施中,德安已经形成了对外四通八达、对内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发达的通讯。德安电信交换机容量达3.8万门,电话入户率达93%,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及宽带入乡镇。除传统固定电话网外还拥有无线市话小灵通网、IP电话网、Internet网、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DDN网等先进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具有较强的综合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骨干网全面提速,城域网迈向了宽带化、光纤化。德安114网创建而成。为德安地区百姓提供全方位、本土化、人性化服务的免费的综合信息平台。经济状况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55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60.5:24.3调整为12.9:65.9:21.2,第二产业比重达65.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工业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2.7%,提高5.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首次突破二亿元大关,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增长16.3%;其中增值税1460万元,增长36.8%;营业税3158万元,增长29.7%;企业所得税721万元,增长22.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9.8%,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1.2%。全年财政支出3.29亿元,增长36.2%。各项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得到保障。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农作物播种面积24.47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9.23万亩,比上年减少1.17万亩;棉花种植面积4.9万亩,增加0.2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8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46万亩,增加0.17万亩;年末果园面积1.68万亩,新增0.1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66万吨,比上年下降9.5%。油料产量3324吨,下降19.3%。棉花产量4767吨,增长3.6%。蔬菜产量3.11万吨,增长14.6%。水果产量3749吨,增长17.2%。全年肉类总产量5950吨,比上年下降0.1%。生猪出栏5.30万头,下降7.8%,生猪存栏4.19万头,下降9.2%。水产品产量5023吨,增长7.3%。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42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6.44千公顷。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83个,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硬化村内主干道22.2公里、村内便道38.4公里,改水3002户,改厕2483户,新栽绿化树、果树3.2株,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51.9%和98.5%。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8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5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6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水泥产量76.18万吨,增长16.5%;轮胎产量75.34万条,增长31.7%;纱产量4.08万吨,增长92.3%,分别比上年提高9.5、28.6、72.8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2.07万度,增长8.9%。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72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192万元,实现税金总额506万元,施工房屋面积25.4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36万平方米,从业人员949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5.57亿元,增长27.5%,农村投资7276万元。非国有经济投资快速增长。城镇以上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1.76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10.48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6.4%。工业投资继续加大。全部投资中,工业投资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采矿业投资0.86亿元,制造业投资8.94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商品房竣工面积11.8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75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占24.1%,期房占75.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578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5.6%。其中公路9956万吨公里,增长71.2%;完成旅客周转量21151万人公里,增长9.1%。公路客运量269万人,增长11.6%。货运量139万吨,增长104.1%。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856公里,新增通路里程29公里。德白路县城至聂桥段、105国道杨桥段2.7公里接线改造全面完成;316国道德安段改造全线铺开。新修农村水泥公路122公里,通畅率达97%。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6618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10万元,增长1.2%;电信业务总量5708万元,增长11.5%。移动电话用户达6.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200户。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部/百人。
六、金融、保险业和国内贸易: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62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96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8亿元,增长26.3%;现金支出87.14亿元,增长26.8%,货币投放3432万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4459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697万元,增长5.9%;人寿保险费收入3581万元,增长0.8%。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1096.82万元,下降16.4%。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金额489.02万元,下降27.3%;人寿保险赔付金额给付607.8万元,下降9.7%。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亿元,增长15.1%。其中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31亿元,增长38.9%,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76亿元;批发零售业增幅继续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8亿元,增长15.2%;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销售快速增长,消费品零售额达4.33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387万美元,同比增长75.9%。出口总额1059万美元,增长124.8%。引进县外资金金额18.5亿元,增长18.4%。
七、教育、文化和卫生: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7所,小学2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39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24人,在校生10744人,毕业生2697人;小学专任教师797人,在校学生12825人,毕业生14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发展,专任教师24人,在校学生1089人,毕业生259人。优质高中项目建设、县实验小学项目基本完成。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文化事业呈现亮点,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1千册,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不含个体机构),其中医院5个,床位数400张,其中医院253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4人,其中医生228人。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总量在控制内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60492人。其中非农人口52636人,占总人口的32.8%。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82812人,占51.6%,女性为77680人,占48.4%,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988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37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34.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平方米。年末城镇在岗职工1692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962元,同比增长19.2%。城市面貌发生变化,生活环境改善。全年城市建设投资1.02亿元。雁家湖综合治理、义峰山公园一期、高速公路口景观改造、园区110千伏变电站、自来水厂源水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曾家洼路网、田园都市等工程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新安装路灯127杆,新栽绿化树5100棵,新增绿地面积14.9万平方米,新铺设人行道彩板1.7万平方米。
九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7.24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258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处于调控指标以内。全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03.5万元。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分别达到1.57万人、0.97万人和1.0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5万人,全年共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707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659万元,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679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5442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基金487.45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501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基金147.13万元。2007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94137人,农民参合率达90.5%,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全年共发生等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8起,比上年减少2起,刑事立案数474件。年末,全县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2个,收养人数352人,提供床位374张,全县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个。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