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泰安市地图 > 宁阳县地图 >
东疏镇地图
东疏镇相关地区地图:

新农村建设

“孝德”让家家共享天伦:东疏镇自古多出敬老、守信、向善的贤人。史书记载的典型有几十位,如清雍正年间慷慨好施的刘杞、刘应荐父子,乾隆年间以孝为先、弃考返乡的刘崇明,还有民间流传至今的“孝星”胡大伯村的孙桂馨、后村的吴氏、大伯集村的纪氏……这些厚重的文化遗产,一直都在滋润、影响、感染着他们的后人。从2007年3月份开始,东疏镇开展了孝德、诚信、仁德“三德”工程。“孝德”,干部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尽孝,在外尽职。干部们进村入户1600余人次,宣传本镇历代的贤孝人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农民,倡导家庭美德。
“诚信”赢得和谐发展:“诚实守信我先行”,教育农民放弃自私自利的狭隘意识,抛弃金钱至上的观念。东疏镇深入开展“最佳信用企业”、“诚信经营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形成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评选出最佳“诚信经营户”30家、“最佳信用企业”5家、文明信用户3965户。“诚信”给这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宁联机械公司“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树形象”,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10多个国家,先后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山东省诚信守法企业”等荣誉称号。农民王传军,经营一处农资服务部,多年来诚信经营,保证产品的质量,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时常还跟随用户到田地里察看作物病情,解决用户生产中的难题,赢得了用户的信赖。诚信优化了软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吸引力。去年以来,东疏镇新引进项目3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4个,工商税收和可用财力翻番。
“仁德”让人人互助互爱:东疏“仁德”,核心是弘扬重情重义的传统,倡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鼓励干部群众向低保、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伸出温暖的手。同时,弘扬先贤仁德,鼓励更多的人承担社会责任,关心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侯楼村陈树军乐善好施出了名,有许多乡亲得到过他的帮助。大伯集村民戴承秋,救死扶伤医术精湛,病人暂时没有钱,他照样对症治疗。小伯村15岁学生魏正兴因车祸致重伤,家中无钱医治,村民自发捐款4000多元。“慈善一日捐”活动,捐款达11万元。家住小王庄村的大学生闫晶波患上白血病,短短几天内,干部群众、学生为其募捐4万余元。镇里帮助郑庄村成立了柳子戏“庄户剧团”,许多“三德”事迹已被编成《亲情》、《逢春》等剧本在村中上演,歌新人、唱新事。

下辖村庄

东疏前村东疏后村马庙村小屯村老王庄村小王庄村王楼集村花园村,孙村集村西河村小伯村范家庄村,刘家庙村王家庄村郑庄村沙窝村,耿庄村大伯集村胡家大伯村张家大伯村,赵刘大伯村柳元村侯家楼村冯张村,刘张村前张村滩头村疏外村,围子里村郭家村义和庄村庞家庄村,后张庄村前张庄村西张庄村疏里村,寺头村兴龙庄村前学村后学村,潘家黄茂村杜家黄茂村赵家黄茂村胡家黄茂村,刘家黄茂村朱家黄茂村吴家黄茂村陈家黄茂村,好家黄茂村

乡镇特色

专业“起苗队”起源于东疏镇刘茂村。该村是个苗木专业村,有苗木1200多亩,苗木绿化工程公司24家,几乎三天两头就有外地客户来买苗子的。以往卖苗,要找亲戚朋友帮忙,忙完活还要喝酒吃饭答谢,每次花100多元,陪上大半天时间,欠下一大堆人情。时间一长,双方都累得筋疲力尽。有的亲戚朋友光有体力,不懂技术,有时候起的苗子到了客户那里成活率低,造成经济上很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苗木的销售声誉。有起苗经验的村民刘焕才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召集了30多位身强力壮、懂一定起苗技术的三四十岁的农民,成立了专业“起苗队”,按每棵苗木的大小收取一定的费用(个头大的苗木能收取300多元的费用),一个电话打过去,随叫随到。专业“起苗队”受到种苗户的热烈欢迎,业务越做越大,从本村扩展到了周围十几个村,甚至外出到泰安、济宁、淄博等地,每人月收入在千元以上。随着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的需求,东疏镇的苗木种植面积发展到了2万多亩,绿化工程公司达到60多家。现在,一年四季都在进行苗木交易,每棵苗木在卖时客户还要求负责起苗、栽苗,并且双方签定合同保证苗木成活率。为解决这一难题,镇里从刘焕才的做法中受到了启示,他们将农村的闲散劳力组织起来进行培训,请有经验的“起苗手”讲授起苗、栽苗要领。不少干“起苗队”人的反映,比出去干建筑队强多了,不靠时间还挣钱多。如今,东疏镇已建起专业“起苗队”10多个,基本上解决了“起苗难”。

招商引资

突出产业链接。依托鑫安煤矿资源,引进的山西太原新型建材、山东大鹏煤矸石生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突出企业招商。突出定点招商。吸引湖南客商新上复合肥生产项目,投资5000万元塑料制品生产项目正在洽谈中。突出境外招商。加大对韩招商力度。截止目前,全镇共洽谈各类项目34个,签订合同项目17个,达成意向项目8个,在谈项目9个,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以上的大项目9个。

发展展望

首先培植龙头企业。从种植规模、品种特色、区位优势等方面进行认真筛选,先后培植了鲁中艺林园、宁阳县刘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公司负责人走出去闯市场,到全国各地去销售苗木花卉和承揽各类绿化工程,使他们成为外部市场了解东疏的窗口,东疏了解和掌握各地信息的纽带。规划了占地150亩的苗木花卉交易和展览大市场。前段时间,镇分管农业同志带领农办、林业站工作人员和苗木种植大户赴青州进行实地考察,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发展理念,努力建成江北有影响力的苗木花卉专业大市场。为增强苗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全镇苗木种植业户组建了苗木花卉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的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对内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对外实行统一销售,不但提高了产业运作水平,也增强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互促互带的利益共同体。在膨胀规模的同时,突出品种调优,增强竞争优势。在苗木花卉品种发展定位上,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思想,发展具有前瞻性、常绿、彩色、将来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发展潜力大的新、特、优品种。同时在苗源的选取上,选择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好、种苗研究成功的知名企业或集团,防止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截止目前,以美国红枫、美国红栌、蓝杉、紫叶稠李、大叶女贞、红瑞木等为主导的高档苗木已达到20个系列、180多个品种。广泛合作,借助外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坚持面向全国,广泛交流,广泛合作,借助外力,整合资源,积极引入各类生产要素,增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后劲。为弥补东疏镇在人才、技术、科研、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先后与北京汉枫、河南鸿宝等大公司、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他们到东疏落户,借助他们的技术、品种、市场优势促进全镇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主动与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攀亲、交友、搞联合,邀请专家教授实地考察,对全镇苗木花卉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聘请园林园艺方面的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定期举办苗木花卉知识讲座。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0多次,受教育群众达到5万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苗农的科技素质。由于南北方气侯存在差异,南方苗木要进入北方市场,必须进行驯化,而泰安地区是最为理想的地带。东疏镇紧紧抓住地理优势,与南京汤泉镇共同建设了投资8000万元、占地5000亩的高档苗木繁育基地,有效缩短了全镇苗木品种改良的周期,降低了品种改良成本。

宁阳弦子戏

唱腔突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唱腔有时洪亮、有时圆润、有时柔美、旋律动人,并按剧情需要巧用“花腔”和“变调”,突出人物性格。发展了《娃娃》、《锁南枝》、《山坡羊》、《道情》等140多个曲牌,演出剧目有《打登州》、《双龙冠》、《挂龙灯》、《红嫂》、《审椅子》等三百多个。弦子戏的演奏分文戏和武戏两种,一般由五人组成,主要以“笛、笙、三弦”等乐器为主,有“笛是骨、笙是肉、弦是筋”之说。

文化遗产

宁阳弦子戏宁阳弦子戏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县城西郑庄人郑修福从曲阜孔府引进弦子戏剧本,在曲阜招收艺人30余名组成弦子戏班。1855年至1905年,宁阳弦子戏发展到第二代,以郑方清、郑方和、周文健为主组建了40余人的戏班。演出地区遍及济南、泰安、聊城、济宁、德州、菏泽等地,并影响到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宁阳弦子戏名声鹊起,郑方和的旦角、郑方清的丑角演唱绝妙,当时远近群众中有这样的说法:“郑方和不到,折我十吊”、“吃肉吃肘子,听戏听柳子”。1905年至1965年宁阳弦子戏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以郑汝经、郑汝明、郑汝斌、郑汝金、周兆基为主,戏班发展到百余人。他们将弦子戏发展到又一个光盛时期,郑汝经的旦角、郑汝明的红脸是当时的“挂牌名角”,他们的艺名分别是“代梅”、“代功”,当地群众练了这样的顺口溜“不要棉裤,不要袄,也要跟着代梅跑”、“不要桌子,不要柜,也要跟着代梅睡”,形象地描述出郑汝经的扮相和唱腔的迷人程度。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当时的人们对弦子戏的喜爱程度。山东省柳子剧团成立后,著名演员张春雷前来拜郑汝明为师,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戏曲电影《孙安动本》主演黄均宪曾专程到宁阳郑庄拜师学艺。1965年至1985年,宁阳弦子戏发展到第五代传人,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他们分别改行参加其他工作。1985年至今由于宁阳弦子戏在当地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在第六代传人郑克修、周兆武的带领下组织了20余人的业余戏班,多于农闲演出;并演唱新剧目,使弦子戏跟上了社会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