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珠海市地图 >
斗门区地图
斗门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管辖,仍称潮居乡。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大沙、马墩、上横属新会县潮居都。清朝绪六年(1880)黄梁都改称黄梁镇。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1925年,改称为中山县八区。1930年,改称为中山县黄梁区。1931年,区名按数字编列,称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九区。1958年11月,称中山县斗门大公社,为中山县7个大公社之一。横粉乡、大沙乡属新会县睦洲人民公社。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成为珠海唯一的市辖县。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同年12月斗门区正式挂牌成立,称为珠海市斗门区。斗门区现辖五个镇,即:井岸镇、白蕉镇、斗门镇、乾务镇、莲洲镇

交通优势

港口:除了斗门港外,斗门周边有高栏、九洲、湾仔、万山等4个一类港口口岸,其中斗门港有3000吨泊位码头4个,货运码头面积11万平方米,年吞吐量15万标准箱,近期将发展为30万个标箱。珠海港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距大西国际水道仅1海里,航线联通全球,已投入使用有2个2万吨泊位、1个8万吨石化公用码头,另有在建的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其中1个在2008年底已完成,另1个在2009年完成。斗门港、九洲港、香洲港每天有30多班快船直达香港、深圳。
铁路:境内有计划修建的广州至珠海铁路,预计2011年通车,与已建成的珠海机场、珠海港及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和江珠高速公路相配套。
珠海机场:斗门距珠海机场20千米,珠海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30多条,每天有航班飞往北京、上海等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周边还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4个现代化空港,通往全国和世界各地。(珠海机场属于金湾区)
高速公路:广州—深圳—珠海(广深珠)高速公路已通车,从斗门到珠江三角洲任何一个地级市车程不超过2小时。境内有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阳江—珠海)、和江珠高速公路(江门—珠海)。
主要城市快速干道:1、湖心路:南连珠海大道,北接珠峰大道,贯通白藤湖旅游城和城南新城区,全长9.04公里,宽50米,6车道。2、珠峰大道:东起井岸城区尖峰山,西至珠港大道,贯通井岸、乾务、五山3镇,全长19.6公里,设计宽60米8车道,现已完成4车道水泥路。3、黄杨大道:由南门大桥至斗门大桥,贯通斗门、井岸、白蕉3镇,设计全长25公里,宽60米8车道,现已完成南门大桥至井岸城区工业大道17.5公里4车道水泥路面。4、沿江路:南起珠海大桥,北至六乡竹洲,设计全36公里,宽60米8车道。现已完成白蕉开发区至六乡镇段,全长6公里,宽30米4车道水泥路面。5、连桥路:由井岸大桥至斗门大桥,全长8公里,设计宽50米6车道,现已完成5.4公里路面改造。6、黄杨公路:南接井岸城区工业大道,北至斗门大赤坎村,全长11.5公里,宽16米2车道。7、白蕉路:南起白藤湖,北至六乡镇全长14公里,设计路宽50米6车道,现已完成6公里4车水泥路面。8、珠港大道北道,南起珠峰大道,北至黄杨大道,全长8公里,设计宽60米8车道,现已完成4车道沥青路面。

土地资源

斗门沃土广袤,全区陆地面积674.8平方千米,其中可用于工业开发的规划用地超过100平方千米,工业用地价格在珠三角地区最低。工业用地基准地价252元/㎡。

地理位置

斗门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角,即磨刀门到崖门之间。即东经113°0.5′至113°25′,北纬21°59′至22°25′之间。从赤鼻岛至白蕉七围交界线,东西之间最宽33.4公里。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斗门位于珠海市的西部,东连中山市,北倚江门市,与澳门水域相连,距香港56海里,至广州、深圳仅一至两小时。

休闲旅游

高尔夫:斗门现有高尔夫球场一家,位于乾务镇的万盛乡村俱乐部,此外,周边还有珠海国际,翠湖、金湾、东方4个高尔夫球场。
温泉:区内有广东省最著名的温泉“御温泉”,是中国第一家日式露天温泉,设有20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温泉。

斗门气候

简介:斗门区属亚热带季风区,夏长冬短,夏少酷热,冬少严寒,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在1898至2293毫米之间,雨季从4月至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年平均气温为21.8°,最热月份在7月,最高温度约33°C;最冷月份在一月,最低温度约5°C;本县偶受台风影响,每年2次,每次2天,最大风力10级左右。
太阳辐射:全区境内,每年夏至前后,太阳有两次经过天顶,夏至日白昼长达13.22小时;冬至日白昼短至10.40小时。斗门区属于太阳高度角比较大的地区,夏至87度,冬至45度,冬季的太阳辐射量也多。历年平均总辐射量为4613.2兆焦/平方米,是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区份之一。全区各月总辐射量以7月最多,为540.7兆焦/平方米月。2月最少,为246.4兆焦/平方米月。总辐射量的季节变化,以夏季(6至8月)较大,冬季(12至2月)较小,春秋季介于冬夏之间。各季总辐射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分别为:春季(3至5月)23%,夏季31%,秋季(9至11月)26%,冬季20%。年辐射量年际变化不大,但从季节看,以冬春变化较大,夏秋较稳定。年际和月际变化与光照时数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与全区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相适应,对增产有利。
四季特点:斗门区冬夏气候差异不大,无明显冬季。因受大气环流影响,春夏秋冬四季仍是存在各季不同的特点。春季期间气候特点是日照少,湿度大,阴雨雾多,天气逐渐回暖。初春有冷空气南侵,故常见"倒春寒"天气。常出现低温阴雨。四月上旬,暖湿气流发展,冷空气受制减速停滞,暖湿西南风增强,形成低空急流,易产生大雨、暴雨,雨量增多进入前汛期。五月中下旬,南海西南季风形成,雨量明显增加,进入前汛高峰期,频繁降雨天气,往往可持续到初夏。有些年份雨水偏少,发生春旱。初夏,天气逐渐炎热,盛夏,盛吹东南或偏南风。天气晴热,阳光充足,日出早,日落迟,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多。最高气温上升到35°C左右。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和台风出现,八、九月是鼎盛期,可带来丰沛雨量。干燥的冬季风逐渐取代暖湿夏季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西风急流季节性南移,低层夏季风南撤。随后,东北季风开始形成,全区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初秋,有时仍受南海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和台风影响,带来雨水。后随台风路线偏南,影响减少。11月以后,冷空气开始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全区盛吹西北季风,常遇冷空气南下。随后,因冷空气南移出海和气团变性,气温又逐渐回升。这种准周期性的东北季风潮反复过程,是全区冬季气候的基本特征。冬末,南海暖空气逐渐加强,容易造成冷暖气流对峙,往往出现低温阴雨,或长阴雨天气,表现为前冬以干冷为主,后冬以湿冷为主的气候特征。
日照:斗门区光能资源丰富,全区年内日照时数为1900小时左右,占可照时数的43%。年中以6至11月光照最为充足,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可在180小时以上,其中7月最多,月平均245.1小时。蒸发量和湿度:受日照长短、气温高低、空气湿燥,以及风向和风力强弱等因素制约,它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据黄金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31毫米,最大为941毫米(1967年),最小为1021毫米(1973年),一般为1300毫米。珠海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介于820至870毫米之间,平均为837.5毫米。斗门区与珠海市各区降雨和日照相近,空间差异不大,可作为斗门区陆面蒸发量参考数据。四季蒸发量差异显著,一般是夏秋季大过春季,其中春季若不是严重春旱,大都是低温阴雨天,日照少、空气温度大,蒸发量最小。全区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季风等有关,细微地区分是由北至南递增。从总的来看,全区各镇场相差不大。从季节变化来看,雨季和旱季比较悬殊。1月份湿度在75%左右。4月份偏高气流活跃,充沛水汽,相对湿度多在85%以上,最大超过95%。10月份因受冬季风影响,空气中的水气减少,相对湿度下降到80%以下。据统计,全区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1.6%。
气温:全区累计年平均气温和积温分布,区内各地差异不明显。中、北部年平均气温为21.6C至21.8℃。南部为21.9至22.0℃。全区年平均气温为21.8℃。全年积温中、北部为7875至8000℃,南部为8000℃至8072℃而地处黄杨山地的斗门镇最低,为7874.3℃。全区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均在28.2℃至28.4℃,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3.2℃至14.0℃。累年各旬平均气温均在12℃以上,全区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根据植物生理对气温的适应性,以日平均气温稳定>5℃,作为冬种作物及大多数树木恢复生长的温度指标;以>10℃,作为喜温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指标;以12℃、15℃、23℃分别作为水稻播种、移植和抽穗扬花的下限温度,并以其持续天数作为相应作物的安全生育期。区内各镇场的各级温度界限指标的初终日,与上表数字相差不超过5夫。区内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在8℃以下,常年值为3℃至4℃。本区每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3℃以上,个别年份可达37至38℃以上,近80%年份在34至36℃之间。斗门区
降水:斗门雨量充沛,变率很大。年平均降雨量为1998.8毫米,最大年3339毫米(1973年),最少年为1171毫米(1963年)。年降雨量基本是自北向南递增,六乡镇以南地区,是全区降雨量较丰富的地区,中部黄杨山四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为多雨中心,中心内以平沙农场最大,年降雨量为2250毫米以上。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雨日150天左右,约占全年日数40%。北部上横、莲溪两镇为少雨区,也有1900毫米左右。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与降雨量比较,斗门区80%以上年份的降雨量超过作物需水量650毫米左右,30%的年份并可超过需水量1000毫米左右,只有个别年份明显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