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地图
恩平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唐至德二年(757年)改齐安县为恩平县。县南有恩平江,故名。1994年2月2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33号)撤销恩平县,设立恩平市。2000年,恩平市辖15个镇:恩城镇、君堂镇、那吉镇、朗底镇、横陂镇、大槐镇、沙湖镇、圣堂镇、江洲镇、东成镇、洪滘镇、良西镇、大田镇、恩侨镇、牛江镇。总人口464898人,各镇人口:横陂镇24879、圣堂镇27500、良西镇21120、沙湖镇61641、牛江镇24502、君堂镇36508、大田镇17854、那吉镇16622、大槐镇14965、东成镇15679、恩城镇99659、洪窖镇11065、朗底镇9039、江洲镇13432、恩侨镇5062、江南圩镇18191、平石圩镇30852、东安圩镇16328。(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撤销了朗底、江洲、洪滘、恩侨镇,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大田、君堂、横陂、大槐镇;撤销了恩城镇,分别设立了恩城、平石、江南、东安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002年,恩平市辖4个街道(恩城、平石、江南、东安)、10个镇(良西、牛江、圣堂、沙湖、东成、君堂、横陂、大槐、那吉、大田)。截至2005年12月31日,恩平市辖3个街道(恩城、平石、东安)、10个镇(良西、牛江、圣堂、沙湖、东成、君堂、横陂、大槐、那吉、大田)。2006年,撤销东安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划分别并入恩城街道办事处和东成镇。2008年撤销平石街道。旅游资源
温泉:恩平温泉的温泉水储量大、水温高、水质佳、益素多,均属健康医疗温泉。这是恩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恩平温泉闻天下,天下温泉数恩平”的美誉。恩平温泉处于华南三大断裂带,与本省的从化温泉、佛岗银盏温泉、广州龙归温泉、台山三合温泉、阳江温泉和吴川断裂带的温泉是相通的。而在华南三大断裂带里,恩平正好处于交汇之处。现在已开发的4个温泉景区,温泉水自然水温在70℃—80℃之间,每个温泉的温泉水平均日流量达2000立方米以上。恩平市积极利用外资民资,充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几年来,相继兴建了金山温泉、帝都温泉、锦江温泉和温泉乐园等旅游度假景区,打响了温泉旅游的品牌,向全国最大最美温泉旅游城市目标迈进。温泉布局合理,各具特色。2002年4月,世界养生大会组织委员会推荐帝都温泉为世界养生基地。同年12月,国家旅游局评定金山温泉度假村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3月20日,恩平市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温泉之乡”,2004年,金山温泉、帝都温泉、锦江温泉被评为“广东省十佳优质温泉”,锦江温泉还被评为“广东省最具活力温泉”;2005年8月,恩平市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地质公园,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地热水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恩平沿海红树林、七星坑自然保护区(珠江三角洲目前唯一的次生林区)、广东省大型水库锦江水库、广东省森林公园河排林场、七彩坑、仙人塞海、河东名人山庄、云礼石头村、中山公园、鳌峰山风景区、百兽园、熙春古塔公园、凤凰生态乐园、青湖旅游度假区、白马翠绿度假山庄、大亨旅游度假区、霖怡峪康乐中心、渔笱潭等景点,景色宜人,各具特色,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恩平八景”是:玉带天池、河排贮绿、江洲榕荫、响水龙潭、侨苑朝晖、鳌峰松涛、双桥锦绣和石山铭古。
奇形穴臼冰川遗迹:恩平市那吉镇西部的大山深处,隐藏着一条长约3公里的峡谷。峡谷有两处神奇的景观:在峡谷的花岗岩基上,分布着数百个穴臼。这些穴臼究竟是二三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冰臼?还是一万年前流水冲磨而成的壶穴?,这两处神奇景观位于那吉镇西部九头山脚,一处土名为“飞鼠洒”,一处土名为“牛皮洒”,两者相距大约2公里。“飞鼠洒”位于锦江支流的下游,而“牛皮洒”位于锦江支流的上游。两处的河床上均是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花岗岩。令人惊奇的是,被冲刷得一片雪白的花岗岩基面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穴臼。这些穴臼奇形怪状,有的如圆形水缸,有的如人的脚印,有的则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还有的却像牛的蹄印。最大的穴臼直径约1米,最小的直径约10厘米,其深浅不等。穴臼口宽肚窄或肚窄口宽,但口沿和内壁均十分光滑,其中有的穴臼中还藏有多块鹅卵石,而在岩石的斜壁上,还可看到许多“U”形擦痕。据查地质资料,对这些穴臼,地质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些穴臼是冰臼,即是两三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急流,携带着石块,从相当高度垂直向下对岩石长期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而形成的穴臼,地质学上称之为“冰臼”。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就证明两三百万年前,恩平曾是冰天雪地。另一种解释是壶穴,是普通岩石河床被水流冲磨而成的深穴。它分布在石质河床基岩节理交汇点或破碎处,水流使之成为洼坑;洼坑里砾石在流水的带动下旋转、撞击、磨蚀坑壁,使洼坑不断扩大加深,形成深宽数十厘米到数米的深穴,地质学称之为“壶穴”。
恩平的碉楼:2005年,恩平市博物馆组织考古人员进行了一次碉楼大普查,发现恩平城乡各地有碉楼700多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430多座。经考古人员普查统计,该市碉楼主要集中在君堂镇,大约有200座。为了做好这次普查,恩平市考古人员一个多月来,几乎走遍了恩平绝大部分村庄,只要听说哪里有碉楼,他们就立即赶过去,拍下图片600多张,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碉楼是历史的见证物,据考证,这些散布在城乡各地的碉楼,有的建于清代末年,有的建于民国年间,大多有80多年的历史,少数有上百年的历史。圣堂镇塘龙村一座碉楼,建于清朝末年,是该村最早出国谋生、发迹之后的村民建造的。各种碉楼的建筑结构和造型设计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有的以三合土舂筑,有的以青砖砌成,有的则以红毛坭钢筋捣制,大多楼高4层,有的高达6层,墙壁厚近1米,门、窗窄小,楼顶设置放哨的望哨,墙壁四角筑有凸出墙外的建筑物,俗称“燕子窝”,又称角堡,角堡内设有瞄准孔和枪眼,内宽外窄,用于内守外攻。这些碉楼有三大功能,一是用于防盗贼。为了抵御匪盗,各村集体或个人出钱兴建碉楼,一些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捐款资助。二是用于防水患。每当洪水暴涨,村民爬上楼顶躲避洪灾,逃过劫难。三是用于抗击日寇侵犯。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将士和村民团结一致,据守在碉楼狠狠打击了进村烧、杀、抢的日本强盗,保护家园。碉楼是恩平华侨史、革命史和民间民俗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也是当地一个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沙湖镇的吴有恒故居内有一座坚固的碉楼,为吴有恒等革命同志当年从事革命活动提供了方便;圣堂镇唐氏碉楼由唐闻生的爷爷捐钱建造,唐氏碉楼记录了华侨辗转异乡的艰辛足迹,透出华侨爱国爱乡的崇高品格,唐氏碉楼很有侨乡特色,已经成为上一代华侨留给恩平人民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碉楼意义重大,据介绍,恩平的碉楼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风雨,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自然倒塌或人为拆毁,据普查统计,倒塌和拆毁的碉楼大约有300多座,现在仍完好地保留下来的有430余座,也正面临着倒塌或拆毁的危险。不久的将来,这些记载着历史文化遗产的碉楼会不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如何保护祖辈们为后人留下的这笔历史文化遗产,值得人们思考。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恩平市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发展一年一台阶,十年一飞跃。2003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工业立市、旅游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四大战略。特别是近年利用温泉资源优势开发的以锦江、帝都、金山三大温泉为龙头的旅游业持续发展,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温泉之乡”美誉。使恩平温泉闻天下,天下温泉数恩平。恩平市工业工业:近几年,恩平市工业生产稳定发展。逐步形成以纺织制衣、电声器材、化工、建材为支柱(四大行业2003年实现产值45.5亿元),制革、制袋、塑料、日用品、印刷、电路板、机械、食品、调味品全面发展的工业体系。现有工业企业5000多家,其中汇华、利兴泰、金丰等大型纺织企业闻名遐迩,水泥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500多吨。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2亿元。其中,麦克风、纳米碳酸钙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市工业企业5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628家。2004年4月,恩平市被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批准为“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2005年7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正式命名我市为“中国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2003年全市麦克风产量超过8300万支,行业总产值超过11亿元。恩平市麦克风产量已占全国的7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并出口到世界各地。2003年,全市超细碳酸钙产量达到57905吨,生产加工服装5988万件,生产食糖8220吨,生产牛仔布2501万米。
恩平市农业农业:恩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日照时间适宜,气候湿润,少霜无雪,四季常青,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正向基地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近年开发100亩以上“三高”农业基地191个,面积6.79万亩。除优质水稻、蔬菜外,其他农副产品发展迅猛,尤其以优质龙眼、荔枝等为甚,通过利用外资,引入优良品种储良、石硖等科学种植,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39120亩,2003年全市水果产量达13902吨。并建立起脆肉鲩、白鸽、活鸡、瘦肉型猪、水产品等出口基地。
外经贸:全市对外经济贸易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5.4亿多美元,其中2003年达3036万美元。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和投资合作关系。奥地利跨国集团公司2003年首次涉足恩平投资办包装装潢企业。全市形成了以纺织制衣、电声器材、化工为主的三大生产和出口基地。并办起了以现有面积3300亩、投产企业67家的市工业区为龙头,以南(大槐镇)、北(沙湖镇)工业园为窗口共10个功能园。2003年电声企业直接出口和委托经销商出口总值超过5000万美元。近年私营企业涉外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以来新成立外贸流通企业和生产自营进出口企业44家。逐步成为全市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基础建设
交通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恩平市公路网络逐步完善。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恩平中心城区为中心、连接各镇区村的公路网络: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12.3公里(其中水泥硬底化公路通车里程770.35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9.6公里。全市形成了以“两横”(广湛高速公路恩平段、国道325线恩平段)、“三纵”(S276腰那线、S367冲恩线、S369圣贵线)为主骨架,市镇区公路为连线,村级公路为基础的交通网络,县道、镇道、村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同时,全市公路等级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拥有高速公路51公里,一级公路52.29公里,二级公路42.03公里,三级公路47.59公里。此外,公路质量全面优化,公路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开阳高速公路恩平段有51公里,有沙湖、圣堂、平石、大槐四个出入口,连贯各镇、开发区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从恩平到广州的车程比原来缩短半小时。恩平市南临浩瀚的南海,海岸线全长21公里,水路相连五大洲。恩平港是恩平对外贸易进出口港口,是广东省9个直出试点港之一,属国家二类口岸。恩平港鹰咀湾码头可停泊5000吨级船只,现有有3000吨级泊位3个,船舶可直航香港、澳门和内地港口地区。港口现有堆场12万平方米。城际轻轨江门恩平段、西部沿海铁路恩平段、台恩高速、北云高速、恩平环城快速干线将动工建设,新的轻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与现有的交通网络对接,使恩平园区真正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供水状况:恩平中心城区目前自来水生产能力6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平均为4万立方米/日。恩平中心城区现有供水主干管道长150多公里,主要供应中心城区及周边平石、东安等地的用水,管网覆盖面积40多平方公里,用水户35000多户,用水人口15万多人。市2002年投资近1亿元新建的饮用水供水系统,从锦江水库引入水源,经现代化技术净化,水质优良,口感清爽,浑浊度仅为0.02度,优于欧共体的标准,工艺及水质名列国内同类供水公司前茅。
行政区划
恩平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恩城街道、横陂镇、圣堂镇、良西镇、沙湖镇、牛江镇、君堂镇、大田镇、那吉镇、大槐镇、东成镇。自然地理
恩平地形:恩平市一半是山区,一半是丘陵。恩平地形好像一片桑叶,全境北宽南窄,地势较高,全市95%的陆地在海拔10米以上。西部山岭重叠,由开平、新兴、恩平3市交界的天露山余脉延伸到恩平市境内,西部与阳春、阳东交界处为七星坑原始森林;腹部的大人山峰,从西南向西北延伸,形成一条高脊,分出西部低山高丘区;锦江自西向东贯穿中部,汇入潭江,分出南部丘陵区和东北部宽谷丘陵区;东南临南海,出口直通台山市北陡、汶村两镇之间的镇海湾。恩平山脉:恩平西部山岭重叠,由开平、新兴、恩平3市交界的天露山余脉延伸到恩平市境内,以君子山最高,海拔959米;西南部最高峰为珠环山,海拔1014米;腹部的大人山峰,海拔763米,从西南向西北延伸,形成一条高脊,分出西部低山高丘区。珠环山:珠环山原名为烂头山,位于清湾综合场西部,海拔1014米高,恩平境内最高峰。
恩平水文:恩平境内有锦江、蓢底河、那吉河等大小河流13条,均发源于天露山及其余脉,有向东、向南两个流向,主要河流为锦江。全市有锦江水库、青南角水库等大、中、小水库200多个,其中锦江水库为江门五邑地区最大的蓄水、发电、灌溉综合工程。锦江:是恩平的母亲河,恩平人都自豪地声称恩平的水是最美的。锦江作为潭江的上游部分,是恩平市的主要河流,发源于阳江市的牛围岭,流经恩平市近10个镇,全长128公里,流域面积1366平方公里,上游崇山峻岭连绵,雨量集中,年降雨量平均为2000多毫米。锦江也自此成为恩平乃至江门地区工业污染最少的一条河。锦江水库:是一座大(二)型水库,位于潭江干流的上游,集雨面积362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4.18亿立方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综合经营,担负灌溉面积20万亩,捍卫下游的恩平、开平、新会共78万人、80万亩耕地、230亿元的工农业产值的防洪安全。
恩平气候:恩平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冬短夏长,冬暖夏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霜期1.5天,最长8天,年平均降雨量2348毫米,雨季多在4至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5%。
恩平自然资源:恩平市的生态环境,有数不尽的青山绿水。恩平有三大自然保护区(七星坑自然保护区、镇海湾红树林保护区、君子山自然保护区)、四大森林公园(鳌峰山、青南湖、河排、西坑)、四大温泉(金山、乐园、帝都、锦江)。恩平地下蕴藏的矿藏有铁、金、钨、铜、铀、独居石、钾长石、石英石、石灰石、水晶、煤等,其中石灰石总储量约10亿吨。七星坑原始森林是珠三角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地处恩平西南部那吉镇,与阳春、阳东两县交界,总面积为15万亩,最高峰为七星顶,海拔844.5米。七星坑林区属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性常绿阔叶林,动植物、矿产资源丰富,已鉴定的植物种类有735种,其中13种是国家或省级划定的受保护植物;动物约有140多种,其中许多为省内罕见。恩平市政府经4考察后,于1995年12月将七星坑林区定为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珠三角惟一的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区目前正在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