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镇地图
二工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民族
二工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全镇共有18个少数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数3718人,占农村人口的27.7%。其中回族1829人,哈萨克族629人,东乡族449人,维吾尔族359人,柯尔克孜族189人,达斡尔族84人,俄罗斯族72人,蒙古族49人,锡伯族33人,壮族7人,乌孜别克族6人,藏族5人,苗族2人,塔塔尔族、满族、撒拉族、土家族、彝族各1人。我镇居住的各民族衣、食、住、行各具特色,形成特有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均能歌善舞。俄罗斯族的“踢踏舞”、蒙古族的“沙吾尔登”“安代”等舞蹈,都热情奔放,舞姿优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还有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歌舞,别具风格,为各民族所喜爱。二工镇居住的各民族,在自己的传统的节日,每当肉孜节、古尔邦节来临之际,都准备了丰富的节日食品,有油馓子、“列巴”、“包尔萨克”、手抓肉等招待宾朋远客。另外,各民族还有自己的节日,俄罗斯族的复活节、圣诞节,达斡尔族的斡包节。锡伯族的“四一八”西迁节等,都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我镇的下卡浪古尔村在2003年全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中,被列为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俄罗斯族村寨”。经济发展
发展优势:地缘优势突出,位于城郊,环城四周,邻近巴克图口岸,是地区发展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乡镇之一,省道S221线贯穿9个村队,为城市南拓和小城镇建设提供了便利。与周边团场经济互补性强,互相毗邻,很多村民亦农亦商。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绿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全镇拥有可耕地8.23万亩,土壤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水资源丰富,喀浪古尔水库水源充足,穿城而过的五条河流均流经我镇,镇区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基本可保证一、二、三产业用水。发展状况:镇党委、政府经过集体讨论多次“会诊”,理清发展思路,大胆的将二工镇“围绕城市做文章”进一步定位为“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力争使塔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产业承接向二工镇转移,提出了“建立起南北种养殖结合、中部(S221省道)以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格局。”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力争实现传统养殖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传统种植业向精品农业、绿色农业转变,加快有形市场建设步伐,推动城市化进程,谋划外向型经济,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渠道、多环节、多层次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在具体措施上,要力争实现三个突破,一是依托巴克图口岸和黎明市场,整合二工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及林果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在地产品规模出口上取得突破;二是依托进驻塔城市的奶产品及肉产品加工企业,整合二工镇奶业和育肥业,在乳、肉生产基地规模上取得突破;三是围绕企业抓好亚麻、啤酒花产业,整合二工镇草莓、青食玉米等特色种植,在特色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
取得成绩:在塔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二工镇紧紧围绕地区五大支柱产业和塔城市三大基地建设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优质牛基地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持了全镇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03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农牧业总产值1.80亿元,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309元,较上年增长3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