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来宾市地图 > 武宣县地图 >
二塘镇地图
二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及奇石文化

二塘镇境内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景点和人文资源。其中现存有广西最,大的地主庄园和坡贯村国画奇石。黄肇熙地主庄园址位于二塘镇樟村,距离县城13公里,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共有房屋190间,呈四方集群状,为中国传统的庄园院式建筑,左右严格对称,布局完整,功能齐全,面积宏大,气势庄严肃穆,该庄园于民国2年(1913年),黄肇熙从广东请来100多名工匠修建,于民国31年(1942年)全部建成,是广西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黄肇熙曾于民国元年任柳州统税局局长,民国2年9月,因镇压刘右香有功,陆荣廷授他为陆军步兵中校,后任广西军区第四军司令官,授陆军少校,民国初年,他依仗权势,强占农民160亩土地建造庄园。目前,整座建筑物保存完好,四处环境优雅,景点迷人,是游人休闲的好去处。坡贯村是武宣县重要的国画奇石产地。国画石,又称太古石画、草花石。此石分布于武宣镇内的黔江岸边,埋在200厘米的深岩石层中,原岩距今约2.5亿年,属钙质硅岩,硬度为5度左右。画面呈多种彩花纹,似草花状而名。因靠黔江边,水及溶蚀的矿物质沿裂隙及毛细管充填后,矿物元素形成了各种颜色、纹理、图像。其画面纯自然造就,人物肖像、山水风光、花鸟鱼虫、花草树木、名胜景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石头纹理中。由于画面清纯古朴,与国画惊人地相似,因而称之为“国画石”,《人民日报》曾对此奇石作过报道。近年,坡贯村奇石加工场26家,从业人员120人。村民采石锯成片,把石面磨光上蜡(油),制成具有国画特色的观赏奇石。这种“国画”赏石远销上海、北京、云南、香港和韩国等地。

城镇建设

二塘镇自古以来是南来北往商贩的聚集点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黔江河流经,国道209线贯穿境内南北,水陆路交通便捷,二塘圩场始建于1932年,是大地主黄肇熙所建,圩亭两排,砖木结构,面积1080平方米,一直沿用至今。1993年投资70多万元建成新市场一栋二层,面积2350平方米,1999年5月被列为咱治区小城镇府综合改革试点镇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开发区第一期开发面积202亩,年投资220万元,在开发区建设农贸大、小市场两个,面积4000平方米,预计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开发区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后,为繁荣二塘经济奠定基础,城区面积将从目前1.5平方公里扩大到2.8公里。城镇人口从3100人增至5080人。2002年个体商贩500余户,从业人员1200人。商品有猪仔、牛、谷、米、杂粮、油、家具、家电等,牛交易市场,每圩日交易量达100—150头,成为全县最大的一个牛市场,赶圩者除该镇和邻近乡镇、村群众外,还有柳州、象州石龙、金秀、贵港等县市客商。圩日赶圩人数0.6万人—1.5万人,贸易成交额1.00万元—1.5万元。城镇居民住房78%以上,农村住房79.5%以上实现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化。2002年,建房农户有251户。

农业介绍

主产稻谷、甘蔗、玉米、花生、黄豆等。2002年,全镇耕地面积80366亩,其中水田42089亩,旱地38277亩,粮食总产量19833吨,农业总产值14574万元。甘蔗种植面积5.37万亩,总产量达32万吨,产值5920万元,是全县最重要的糖料蔗基地,产量居全县之首。林业主要以材林和经济林为主,森林面积119600亩,蓄积量125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5.7%,水果生产以李果、牛心柿、龙眼果、巨峰葡萄为主,其中大琳牛心柿于2000年荣获国际“金象奖”。2002年全镇水果种植面积21330亩,总产量3150吨;畜牧业以猪、牛、家禽为主,2002年生猪年末存栏29500头,当年出栏45549头,肉类总产量达4124吨,2002年冬,二塘镇在樟村建立了桂中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示范面积1200亩,种植巨峰葡萄1200亩,育肥牛场1个,饲养户10户,引进奶牛150头,冬季种植蘑菇5万平方米,沼气池400座。樟村成为该县第一个生态葡萄专业村。

自然环境

二塘镇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东部属山区地带,呈南北走向,是大瑶山余脉,山岭连绵,西南低丘陵起伏,中部较为平坦,是主要农业耕作区,整个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境内最高山峰是古情山,海拔809米。主要河流有黔江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从北向南,流经境内长6.83公里。大琳秀江河自东向西南流入武宣镇境内,全长约15公里。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水稻土次之,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猛、重晶石等,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大琳九岩、屯岭、水村、六峰山、风门坳、大坪桐等地带。

基本概况

二塘镇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毗邻六盘水市,交通便利,下辖12个村73个村民组,地域面积119.5平方公里,人口1.9万,居住有彝、回、苗、汉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是一个典型的以山区为主的民族乡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二塘,古称白归大家,在草海镇东南37公里,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境,人口700。贵昆铁路水大支线及水煤公路经此。二塘镇富产煤、茶叶。有中小学18所。

财政金融

20世纪70—80年代,镇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80年代后期,采矿业和个体工商业发展较快,工商税与日俱增,财政收入增加,90年代,蔗糖生产发展迅猛,甘蔗特产税成为镇财政收入的大宗。1990年,财政收入为120万元,1995年为150万元,1999年和2002年分别为598万元、612.78万元。城镇设有农行储蓄所1个,信用社1个,储蓄存款余额:1999年末698.78万元,2002年1540万元。

经济发展

在新建镇时,二塘镇因无任何矿产资源,大部分村民散居在边远地区,祖辈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经济文化落后,半数以上的群众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年财政税收仅10万元。当地政府通过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周边地区资源,全面实施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加工型为主的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几年来,全镇引资超过3亿元,迅速形成以生铁、焦炭、锌业为主的支柱产业,省内外客商兴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达28家。目前,随着投资1亿余元的二塘福利铁业有限公司焦化厂、煤气发电厂、碳黑厂项目建设的顺利投产,以及以华夏、华冠锌业公司为重点的电炉锌冶炼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了二塘镇工业、交通运输业、煤炭洗选、砂石砖瓦、商贸餐饮服务蓬勃发展。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有力促进了小城镇建设,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城镇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仅以华夏福利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二塘镇的龙头企业之一,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左右,以生产精锌为主,产品主要销往河北、浙江等地,销路广,经济效益好。给当地财政创造较大税收的同时,吸收了当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促进了农民的增收。目前,公司在册人员约有170人(包括短工和临时工),除外省的20多人是技术层和管理层人员外,其他的均为本地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1000元左右,在这些人中,残疾人占51%,如今,仅当地工人每月工资共计要发放15万元左右。依靠“工业兴镇”的二塘镇,通过工业聚集发展,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仅去年就实现工业产值9亿元,完成财政税收4564.8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全镇贫困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塘镇正在逐步发展起来,万余人口的小镇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已发展成为威宁县的经济重镇,为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