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新余市地图 >
分宜县地图
分宜县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状况

分宜交通十分便利,沪昆高速和浙赣线铁路途经分宜县城。沪昆高速公路、浙赣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横贯东西、大广(武吉)高速纵贯南北;县内乡乡镇镇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

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县志载有“分得宜春地”,故称“分宜”。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全县计16798户,28492人。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农业特色

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协调、稳定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5.9亿元,增长8.2%。2008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5.9亿元,增长8.2%。粮食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着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7800亩;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新增造地面积1200亩;5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共发放种粮等补贴资金3281万元,农业抗冻救灾资金214.6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落实粮食播面41.72万亩,粮食总产达14.21万吨,增长8.2%,连续4年粮食增产,县级粮食储备逐步建立。特色支柱产业初具规模。继续实施“十万亩苎麻”工程,加快推进高科种猪、畜牧业无公害小区、特色果蔬、高产油茶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全年新增苎麻面积2万亩,其中新增50亩以上连片基地57个。开展了8个“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科农第二种猪场建设完成,成为全省最大种猪繁育基地。全县种猪场发展到3个,其中省级2个。建立畜牧业无公害小区14个,生猪饲养量达21万头。3500亩水稻良种制种、1万亩台湾麻绿笋、10万亩苎麻等一批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基地基本建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建设迈出新步伐,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恩达公司国内首条5000吨生物脱胶精干麻生产线建成投产,二期3万吨正在抓紧建设。科农公司能繁母猪配套系技术研发与推广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绿邦科技首期6000亩麻绿笋基地建设全面完成。科农公司、恩达公司上市工作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利税2990万元。同时,引导、扶持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73个,组建各类联合体39个,专业协会137个,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得到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日显成效。大力实施“六改四普及”、“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全年完成投资6373万元,其中各级扶持资金1232万元,共拆除危旧房屋5.6万平方米;新建房屋28.5万平方米;硬化主干道72.8公里、便道80.7公里;新装自来水3809户;新建“三格式”冲水厕3809户。并与生态林业建设相结合,全年植树造林6.8万亩,新农村建设点绿化植树4.3万株。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

人口状况

总人口30.9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9万,人口密度220人/平方公里,有汉族、回族、壮族、满族等1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9.9%。城区常住人口6.2万人,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

资源特色

一、丰富的生物资源:分宜自然环境优越,植被系江南山地丘陵常绿栲楠林,油茶林、松杉林区,常绿栲楠、松杉亚区。全县森林覆盖率58.4%,有林地面积57135.2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27852.5公顷,防护林面积1706.9公顷,薪炭林面积1223公顷,竹林面积4253.3公顷,特用林面积3433。2公顷,经济林面积19766.9公顷,幼龄林面积6705.1公顷,中龄林面积13788公顷,成熟林面积10959.4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量2438619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2051891立方米。植被种类较多,生长良好,树种资源较为丰富。据大岗山实验局调查,全县植物种类有1920种(包括引进树种),其中木本植物有913种,可供用材的有44种.珍贵植物有15种,如樟树、罗汗松、柏树、南方红豆杉、三尖杉等;速生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泡桐树等22种;野生水果植物有:杨梅、酸枣、拐枣、山楂、枇杷、橙子、猕猴桃等;庭园绿化树种有合欢、石榴、桂花、木芙蓉、山樱花、棕榄、苦竹、观音竹等;药用植物繁多,据卫生部门调查,主要有野菊花、贯中、十大功劳、勾藤、金钱草、七叶一枝花、茯苓、山楂子等30种。南乡四乡(镇)森林中盛产品质优良的食用菌,如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等。人工栽培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绿豆、红薯等粮食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苎麻、果用瓜等经济作物;柑桔、梨、李、桃、葡萄等水果。动物资源亦较为丰富。鸟类有麻雀、八哥、喜鹊、竹鸡、禾鸡、水鸭、布谷、画眉、啄木鸟、燕子等三十多种。兽类有野猪、山羊、山牛、穿山甲、野兔、獐、鹿、麂、虎、狼等。蛇类有铁皮蛇、竹节蛇、眼镜蛇、棋盘蛇、竹叶青等。畜禽种类主要有牛、羊、兔、鸡、鸭、鹅等。其中猪有引进的瘦肉猪、杂种猪,牛有奶牛,羊有引进的成都麻羊。鱼类种类繁多,据江口水库调查,共有鱼类51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三角鲂、长春鳊、黄尾密鲴、赤眼鳟、翘咀红鲐、青梢红鲍、鳜、黄臊鱼、鲇、黄鳝、泥鳅等近20种。草、鲢、鳙、鲤鱼是主要的养殖品种。近年来还引进了尼罗罗非鱼、日本白鲫、婺源红荷包鲤鱼等优良养殖品种。此外,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经济动物有鳖、龟、蟹等。

二、丰富的矿产宝藏

分宜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并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十余种。如煤、钨、铁、锰、石灰石、石英石、白云岩、瓷土、钼、铋等。
一、煤炭:煤炭现已探明储量为1.1亿吨(其中烟煤约398万吨)主要分布在袁河以北九个乡镇。无烟煤,质量较好,发热量约在6,000—8,000卡/克,灰分均在25%以下,含硫量不超过1%,是优质的民用、工业用煤。从地址构造来看,本县地处萍乐凹陷西段与武功山隆起相邻部位,主要形成煤层的是二迭、三迭系,二迭系形成无烟煤,三迭系形成烟煤。无烟煤主要可采煤层为B4煤层。烟煤主要分布在万溪矿区。煤层结构复杂,分布极不稳定,灰分含量高达30%左右。
二、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袁河以北九个乡(镇),面积广,储量大。现已探明全县石灰石储量为96,200万立方米。其主要分布如下:分宜镇,18,000万立方米;湖泽镇,26,000万立方米;洞村乡,14,000万立方米;高岚乡,11,000万立方米。湖泽镇的石灰石中还伴生有方解石。
三、铁矿:本县铁矿储量为9,084万吨,主要分布在湖泽镇、松山镇、大岗山乡、分宜镇等。铁矿主要类型为褐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松山铁矿东至松山古龙潭,西至年源,面积约6平方公里,平均厚度5米,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等到,平均品位为26.1%,储量4,958万吨,规模大,远景可观,目前尚未开发利用。长富铁矿:大岗山乡砻里村境内,储量为480万吨,品位为25.27—29.61%。铁坑铁矿位于湖泽闹州村境内,铁帽式铁矿。主要有褐铁矿,品位为29—40%,已探明储量为3,593万吨,现已由省办矿露天开采。
四、钨矿:主要分布在大岗山下铜岭、江下两地,储量为13万余吨,品种为黑钨。下铜岭矿区的钨矿储量为13万吨,并伴生有钼3.4万吨,铋2.1万吨,铍0.7万吨。矿体呈网脉状分布,品位在0.2%—0.23%。江下矿区储量为2,800吨,平均品位为2.8,有钼、铋等金属矿伴生。
五、石英石(粉石英):主要分布在袁河以南四个乡(镇),储量为269万吨。
六、白云岩:分布分宜镇洪阳洞的周围,储量为2,624万吨,是建材工业的原料。
七、瓷土(高岭土):主要分布在袁河以南的大岗山乡的双源、大坑、冶元三个村境内同甘共苦,袁河以北的杨桥镇亦略有发现。全县储量达216万吨。
八、锰矿:主要分布在南乡,储量为12万吨,其中苑坑乡田心村10万吨,松山镇松山村2万吨。
九、钼矿:主要分布在南乡,储量为3.41万吨。其中大岗山乡下铜岭3.4万吨,黄竹坪0.01万吨。
十、铋矿:主要分布于南乡,储量为2.12万吨。其中大岗山乡下铜岭2.12,黄竹坪0.02万吨。
十一、金矿:据赣西701地质队发现阶段,在分宜镇水北村王家坊储有金矿。经取样分析,品位高达4.8克/吨。规模大,金粒小,属于卡林性金属,并伴有锑、银、汞、砷等矿,现尚未探明储量。雅山钨矿矿区北面山坡有金矿存在。

综合经济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66.4亿元,增长18.4%;人均生产总值达2257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32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06.3亿元,增长64.8%。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完成11亿元,增长52.9%,列全省第8位;地方财政收入5.86亿元,增长45.2%,列全省第5位。所有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元,其中钤山镇、分宜镇、湖泽镇过亿元。2009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802365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678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08927万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91760万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60.5︰25.1调整为12.7︰63.4︰23.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107元,比上年增加4608元,增长20.0%,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3969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0169万元,增长16.6%,占GDP的比重达7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平稳增长。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5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列全省第九位;其中,钤山镇、分宜镇、湖泽镇、双林四个乡镇和工业园财政总收入都超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334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完成税收1055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4.2%,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财政支出大力向民生倾斜,其中,农林水事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支出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22.3%、24.5%、28.2%和66.4%。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3%。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四升四降”格局,其中食品上涨0.46%,烟酒及用品上涨0.9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0.3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7%;衣着下降3.7%,交通通信下降3.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52%,居住下降0.9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80.62%,下降19.3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81.1%,下降18.9%。就业再就业成效明显。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13996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95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37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94.3%。跨省劳务输出达到507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较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