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地图
富顺县相关地区地图:
著名人物
富顺人杰地灵,自古享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明代,富顺人考中进士139人、举人492人、贡生386人,著名人物有景泰十才子之首的晏锋、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等。清代,全县考中进士31人、举人315人、贡持477人。此外,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红军将领邓萍、革命烈士江竹筠、四川报业第一人宋育人、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川南才女赖雨、当代青春作家领军人物郭敬明等,都是富顺这片热土孕育的优秀儿女。历史沿革
富顺县自公元567年建县至今,已经走过了1442年的漫长历程,是中国井盐的发祥地之一,自贡市的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就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县城,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全川,被誉为“银富顺”。富顺县原为古代江阳县治域,北周天和2年(公元567年)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设富世县。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万公顷。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更名为富义县。北宋乾德4年(公元966年)升县为监,隶于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约30万公顷。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富顺盐监。元世祖至元12年(公元1275年)改富顺盐监为富顺安抚使司,20年(公元1283年)升为州,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之叙州。明洪武4年(公元1371年)降州为县,隶于叙州府。清代因之。民国前期先后隶于川南道、永宁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裁道,隶属四川省。民国24年(公元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县域331.2万亩。解放后,富顺县先后隶于泸县、隆昌、泸州、宜宾专区。本地主要商品
化工、食品、建材、东方变压器、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西湖茶叶、笋竹、甜橙、黑山羊。文化教育
四川省富顺县第二中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始建于公元1903年(清光绪29年)。学校位于富顺县城北十字岭,占地面积227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校内花木扶疏,新楼掩映,湖光山色,环境幽雅,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和谐统一。1980年,富顺二中经四川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办好的42所重点中学之一,2003年2月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被命名为全国绿色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校风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省首批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四川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实验基地,西南师范大学素质教育课题实验基地和科研教改实验学校。富顺二中以“人才的沃土,英杰的摇篮”饮誉海内外。近年来,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305万人,其中高中1.5万人,升入大专院校1万余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厚黑学》作者李宗吾,北伐名将许祖熊,优秀红军指挥员范易,革命家、教育家、原中宣部副部长曾德林,原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四川省委书记陈刚,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音乐家黎英海,北大哲学系主任、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原重庆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甘宇平,四川省委副书记甘道明,青春代作家郭敬明等人都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四川省富顺县第一中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富顺县第一中学,学校始建于192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高完中。东校区地处自贡市富顺县县城宽阔笔直的西干道旁,占地50余亩,校内绿树成荫,塔柏成行,花木飘香。西校区占地189.3亩,建筑面积66005平方米。学校现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学校荣获“四川省绿化先进集体”称号。并且正向“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迈进!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坐落于四川省富顺县代寺镇;远离城市喧嚣。早在1924年,四川富顺地区的运盐船工,为了供自己的子女上学,自建了一所私塾,为了平定沱江滚滚巨浪,给这所坐落在沱江边上的学校取名“平澜学堂”,直到1940年后,迁址至富顺富源灏,因办学优良,更名为“四川省富顺县第二初级中学校”,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后因灾迁址现在的代寺镇,更名“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校”,在风雨60多年间,被多位领导人视察,被多家媒体报道,被誉为“中国农村中学一枝花”!
富顺县城关初级中学校——极富盛誉的初中品牌学校:学校位于富顺县富世镇城北沱江之滨,是一所优美雅致的花园式学校。现有初中班27个。学校于2004年5月由原“四川省富顺县高级中学”和“富顺县城关初级中学校”合并组建成富顺县城关中学校。初中部教学继续发挥品牌优势,保持了在全县的领先地位,连续获得县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考核一等奖。
交通运输
综述:富顺县公路通车里程1850公里,内宜高等级公路、川云中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内河航道里程161公里,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顺流由泸州入长江。富顺交通、通讯便捷,地处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四市之间,县城距宜宾、泸州机场60公里左右,历来是川南商品集散地之一。县境内拥有可通航水路209公里,公路里程2123公里。[成自泸赤正在修建中]。内宜高速、川云中路、泸自路、隆雅快速通道等公路主干线同邻近的成渝高速、成渝铁路、内昆铁路通连,县内邮电、通讯、因特网等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立足富顺可依托成渝、辐射川南、通达云贵,[成贵铁路正在筹备中]具有很强的市场辐射力和开发潜力。公路运输:富顺--成都252公里(成都--双流机场28公里),富顺--重庆150公里(重庆--江北机场21公里),富顺--宜宾60公里(宜宾--宜宾机场12公里),富顺--自贡25公里,富顺--内江46公里,富顺--泸州51公里,富顺--隆昌33公里(隆雅高等级公路31公里)
航空:1、成都双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389.96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32.42万吨,每天有无锡至成都客运班机2个航班,南京到成都3-4个航班。2、重庆江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万吨,每天有南京至重庆6个航班,无锡至重庆隔天一个航班(不固定)。3、宜宾机场:上属中国民用航空局西南管理局。4C等级宜宾二级机场是四川海里第二大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北海、深圳等航线。
港口运输:1、泸州港:距离富顺80公里,年货物吞吐量350万吨,5万标箱。有泸自路(省道)相连接,泸州港至重庆港270公里,可航行1000吨级船舶。也可从水路直达,距离富顺130公里左右,可航行60-100吨级船舶,待沱江航道整治后,可航行300吨级船舶。
铁路运输:1、自贡站:距离成都258公里,距离重庆324公里,距离昆明876公里,年货运吞吐量200万吨,整车、集装箱。2、自贡南站:年货运吞吐量200万吨,整车。3、隆昌站:距离重庆240公里,年货运吞吐量200多万吨,整车、集装箱均可。
富顺县鼓励投资优惠政策
凡在富顺县境内投资(含独资、合资、合作)生产性企业、高科技产业、公益性项目、转改制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鼓励发展的项目,按照富委发[2005]28号文件规定,享受如下优惠政策:一、用地政策,第一条对晨光科技园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集群、大型公益事业项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以及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的建设用地,实行特事特办,优先安排,给予重点保证。第二条对新办生产性企业建设用地,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出让年限最高可达50年。通过依法有偿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第三条对新办生产性企业使用小城镇存量土地指标的,其土地出让金地方收益部分,可按不高于73%的比例安排给乡镇,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国有改制企业土地的,其土地出让金地方收益部分,按73%的比例安排给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用于国企改制安置职工。第四条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国家重点扶持项目,非盈利性医疗、文化、教育、科技、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第五条允许农村集体组织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经农地转建设用地,并办理占地批准手续后,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兴办生产性企业或自办企业。二、财税政策,第六条新办生产性企业的财税政策:对新办的生产性企业,投产后5年内,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扣除相关费用后,由同级财政根据实际入库数量或入库时间,在6个月或1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500万元的企业,第1-3年按80%、第4-5年按50%安排给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年内均按80%安排给企业;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小城镇新办生产性工业企业的,5年内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再增加5个百分点安排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第七条重点规模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税政策:对符合我县产业导向、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为地方财政年贡献税收100万元以上的规模生产性企业,技改项目在300万元以上的新增技改贷款部分,经县政府审批后,其贷款利息从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贴息;对年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为地方财政贡献税收50万元以上的县级(含县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所形成的新增贷款部分,其贷款利息从支农资金中给予适当贴息。对同财务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工业企业,盈利年度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上年度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含10%)以上的,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亏损年度据实扣除。对投资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的技改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对生产销售出口产品的,按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八条国企业改制的财税政策:对国有改制企业(含收购、兼并、租赁)改制后,企业安置原企业职工超过原企业职工总人数50%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5年内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扣除相关费用后,以前2年该企业就纳税额平均数为基数,超过基数部分,由同级财政根据实际入库数量,按地方实得部分的50%安排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改制企业转让企业全部产权(包括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改制企业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的整体资产转让,接受企业取得原改制企业的资产成本,可按评估确认价确定,不需进行纳税调整。改制企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共同分配利润,共同承担风险的,不征收营业税及附加。改制企业以原有房产及土地折价入股方式(权属未发生转移的)参与改制,不征收契税。第九条新办公益性项目的财税政策:对新办(投资)公益性项目(经营性、盈利性部分除外),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建中属于公益设施建设工程缴纳的营业税、资源税、城维税,经财政部门核准,按地方财政留成部分,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0%一次性安排给投资者,用于公益设施建设投入。三、规费政策,第十条新办生产性企业(生产性部分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在建设期间,行政性规费减半收取,事业性服务收费按低限收取,经营性收费要求中介机构按最低标准或成本收取。第十一条新办公益性项目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盈利性部分除外),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其他行政性规费按三分之一收取,事业性服务收费按低限收取,经营性收费要求中介机构按最低标准或成本收取。第十二条新建商业性市场的,从市场开业之日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政策减免市场管理费3年。第十三条国有企业改制中涉及的行政性规费、事业性服务收费、经营性收费按富府发[2004]119号文件执行。四、其他事项,第十四条对县域经济发展或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生产性项目和公益性事业项目,可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第十五条凡符合条件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或业主,须向县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交县政务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初审,初审符合优惠政策的,由政务中心报县政府批准后,交有关部门执行。第十六条晨光科技园区可参照本政策另行制定优惠政策,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后执行。经济发展
富顺工业以化工、食品、建材、能源为基础,创立了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西湖茶叶、东方变压器等名优品牌。2002年以来,富顺工业生产紧紧抓住“两个龙头、四个产品链”,努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一是以晨光为龙头,重点发展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三大系列产品;二是以富益电力为龙头,发展机电业及其耗能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发展涉农工业。利用富顺农业优势,大力开发优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品链,蚕桑——丝及纺织产品链,猪牛羊养殖——冷饮食品及皮革等产品链,经济林木——林化工及中成药产品链。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0005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工业以化工、食品为重点,建材、能源为两翼,国内最大的硅、氟橡胶科研、生产基地,省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变压器生产企业均在富顺。2009年辖区内工业总产值完成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7%;56户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73%。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农产品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是四川农业大县。以笋竹、甜橙、黑山羊、再生稻等十大产业示范带为依托,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被批准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水果、瘦肉型生猪、黑山羊板皮基地县,笋竹发展势头强劲,再生稻在四川独树一帜。全县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劳务收入10亿元左右。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41.67万吨,增长3.07%。农业增加值增长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28元,增长10.41%。县城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劳动力资源:一、劳动力资源总体情况,我县共有26个乡镇,劳动力资源总数57893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89714人,占总数的84.59%;城镇劳动力89221人,占总数的15.41%,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1802人,占城镇劳动力总数的13.23%。男性293334人,占总数的50.67%;女性285601人,占总数的49.33%。二、年龄结构分布,30岁以下153210人,占总数的26.46%;30岁至39岁的152153人,占总数的26.28%;40岁至49岁137577人,占总数的23.76%;50岁以上的135995人,占总数的23.49%。三、文化结构分布,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19014人,占总数的89.65%;高中(中专)程度43219人,占总数的7.4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702人,占总数的2.88%。四、产业结构分布,城乡从业人员共计510150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741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18%;农村从业人员4327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4.82%。从事第一产业197353人,占总数的38.69%;从事第二产业243755人,占总数的47.78%;从事第三产业69042人,占总数的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