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崇左市地图 >
扶绥县地图
扶绥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

2010年接待游客67.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倍和15倍以上。
壮族民俗:壮族妇女自古会自制米粉、糯米包子,逢年过节她们会自制小吃改善生活乐趣。如果客人到壮家做客且要求吃她们做的小吃,她们会很兴奋地依言待客。特制的壮家小吃是中国人平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
扶绥县十大旅游景观:1、鸡岩帆影——金鸡岩景区、左江崖壁画;2、文物古迹——一亿三千七百年前“白垩纪”时代的“扶绥中国上龙”恐龙化石和三千多年的人骨、贝壳、石铲遗址;3、山水名胜——龙族宝地,佳景幽深的九龙岩区;4、世界珍稀——可麦白头、黑头叶猴珍贵稀有动物保护区;5、名岩胜洞——千岩竟秀,千姿百态的“神奇洞府”,风景独特,传说动人的“犀牛洞”,富有神话色彩的“美女峰”,神话传奇故事一树成林的“连理古榕”。6、葫芦八宝——曲径通幽,乳石林立,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美不胜收。7、水上游乐城——水质清澈,天然泳池“日月潭”,山光水色的客兰、汪庄水库水上游园;左江一日游;8、笔架山庄——巍巍笔架山,悠悠左江河,银滩夜色,水上乐园,计划开发的民族度假村。9、朝拜胜地——具神奇色彩的岜仙岩景区;壮族歌仙,三姐英魂的“刘三姐墓”;10、世界奇闻——永远没有谜底的印天池景观;左江岩壁画扶绥县属古奥之地,山水秀丽,自然人杰地灵.历史人物辈出,例如清代延陵王吴凌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甘苦、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的黄现璠、著名作家陆地和吴西将军等等,皆诞生于扶绥县。
金鸡岩景区:位于扶绥县城西北角1公里的笔架山腰,属明代遗址。主洞面积40多平方米,高4米、内设有金鸡娘娘、斑民夫人、花公、花婆、花木兰等塑像。洞口朝江、左下方有清人邓宅镌书的“鸡岩帆影”,左侧有伏波亭,右侧有伏波将军塑像。沿江岸有103级石阶通往洞口。洞四周林木掩映,与清澈碧透的左江河构成一幅秀丽幽雅的画图。
恐龙公园:位于广西省扶绥县山圩镇那派盆地,距广西首府南宁市75公里。扶绥县于1973年和2001年先后在那派盆地出土世界顶级品位的恐龙化石,其中2001年出土“一窝三龙”恐龙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高大、最完整的晰脚类恐龙化石,堪称“稀奇珍宝”。扶绥出土的恐龙化石群,经分析,具有三特点:1是属于目前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晰脚类恐龙新属种;2是个体特别大。从脚至背部就高达6米;3是数量多。在50平方米的探坑内竟发现了100多块化石,且“一窝三龙”堪称世界之奇。山圩那派盆地属古生界寒武纪沉积的沙岩,也属三叠纪沉积的沙岩,目前是世界上储藏有恐龙化石资源最多的地方之一。恐龙公园以恐龙文化为特色,以突出扶绥—中国上龙和晰脚类恐龙为主题形象,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大九重山水生态旅游区:位于广西扶绥县岜盆乡境内,景区内的白头叶猴是世界珍稀濒危动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自然环境优良,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共有动物物种350多种,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共35种,其中属世界稀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头叶猴、黑叶猴、云豹、林麝、蟒蛇等30种;共有植物物种11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刺孢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七指蕨、枧木、樟木等。
归龙潭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省扶绥县城以北7公里,地处昌平乡平白村群山环抱之中。景区内峰林林立,景致优美,有岩洞3个,暗河一条,湖潭两个。归龙潭常年泉水喷涌,水质清澈湛蓝,是理想的天然泳池。归龙潭是集登山、观岩、采矿加工(方解石矿脉)、暗河漂流、水上娱乐、旅游朝拜及休闲度假等综合性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区。
当今“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就凭捏指能够算计天下大事,靠刘关张得到一片江山,神乎其神的诸葛亮故事一般人不会相信。扶绥如今有个当今“诸葛亮”,不用你介绍,他能知道你房前屋后的道路状况(即地理位置)以及各种各样只有你知道的事情(比如你有多少兄弟姐妹、子女),象猜谜语一样能破解你许多心中的疑结,往往能说得客人笑语盈盈……不相信世上有“神算”的游客不妨前往一试,体验一下“诸葛亮”游戏世人的娱乐。当今“诸葛亮”住在渠黎镇渠新村,每日前往“算计”的男女络绎不绝。

扶绥空港经济区

2010年5月底,扶绥空港经济区项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规划建设面积60平方公里,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直线距离18公里,距南宁市区40公里,距崇左市67公里。扶绥围绕“首府后花园”发展战略,努力把空港经济区打造成南宁第二居住区。

城市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经济进一步发展:通过盘活国有土地、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先后开发城南新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扶绥空港经济区等迅速提升城市品位。(2011年)计划数年以后,全县社会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
扶绥县医院:扶绥县城有多家制式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防疫站等,此外还有肿瘤医院、博爱医院等。
电力:扶绥县电力供应由广西主电网双回路输送到扶绥110kv变电站,单回输送到东罗那全110kv变电站。扶绥变电站装机容量为60000KVA,那全变电站装机容量为31000KVA。目前(2011年),扶绥县已有多家电力企业,装机容量为7.2万kw的山秀水电站已经运营多年。扶南30MW生物质能(蔗渣)发电项目也已经并网发电。扶绥县境内左江河上尚可建多座水电站,建一座水电站大概需要投资10亿元人民币。
水资源:扶绥县水资源丰富,蕴藏总量达187.8亿立方米,其中左江外来水量为174.11亿立方米。县城供水公司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日。

历史沿革

唐初,今扶绥县境除小部分属邕州如禾县外,余为西原蛮地。贞观十二年(638年),清平公李宏节招抚今扶绥部分地,置羁縻笼州,州治今新宁镇。下属六个羁縻县,由邕州都督府管辖。天宝(742—756年)初,笼州改扶绥郡。乾元(758—760年)初,复为笼州。开元二年(714年),于本原蛮永宁峒轩羁縻思同州,治今思同村,属邕州都督府管辖。大历六年(771年),破西原蛮,置羁縻西原州,归安南都护府管辖。元和(806—820年)末,于西原州福利黄洞置羁縻罗阳县,治所今罗阳村。宋初,废如禾县入宣化县,并置申峒。皇祜五年(1053年),于康山黄峒设羁縻永康县,治所今旧县村;复设羁縻罗阳县,均属邕州隆寨。于陀陵峒设羁縻陀陵县,属邕州古万寨。于原笼州地置羁縻武黎县,属邕州。于原罗笼县地置羁縻忠州,治所今东门旧城村,属邕州太平寨。元,明初,因土官争夺,武黎县分为武黎、华阳、沙水、吴从四峒。成化八年(1472年),永康土县改土归流,编户一图。嘉靖时(1522—1566年),武黎、华阳、沙水、吴从四峒归流,改编为四都。隆庆六年(1572年),并武黎、华阳、沙水、吴从四都及原如禾县之一、之二、四图置新宁州,州治设于定渌峒(今县治)。万历元年(1573年),新宁州渠旧建立圩场,名为旧街。万历六年(1578年),新宁州收忠州所侵那段,便阳等十五村地,编为五都。万历十七年(1589年),新宁州收江州所侵渠吞等十六村地,编为六都。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思同州土官黄承绝嗣,改流与永康县合并,升为永康州,编户三图,州治由旧县迁至今中东西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新宁州收忠州所侵(禾农)陇等十八村地,编为七都。崇祯十一年(1638年),永康州于城外建东关圩场。又建永康州义仓。清,康熙元年(1662年),新宁州渠黎村建立圩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陀陵县土官黄金鼎绝嗣,改流并入永康州,编为两图。嘉庆元年(1796年),忠州于东门建圩场。道光元年(1821年),新宁州在陇罗(今东罗)建立圩场。同治元年(1862年),新宁州龙头兴隆村建立圩场。光绪无年(1875年),土忠州山圩、那廖、上屯、呆灵等村相继建立圩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忠州土州改土归流,置忠县。永康州改为永康县。3年(1914年),新宁州改名扶南县,永康县改名同正县。5年(1916年),改忠县为绥渌县。13年(1924年),绥渌县呆灵圩迁柳桥,重建圩场,名为模范街。17年(1928年),罗阳土县改土归流并入同正县,全县废图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2月6日,绥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2月9日,扶南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2月14日,同正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50年初,同正县划分为中东、那隆、昌平3区;扶南县划分为大塘、龙头、渠黎、渠旧4区;绥渌县划分为柳桥、东门、山圩3区。1951年7月,扶南、同正、绥渌三县合并为扶同绥县,旋改为扶绥县。全县划分为龙头、大塘、渠黎、渠旧、柳桥、东门、山圩、昌平、中东、那隆等10个区。县治设扶南城厢街。1953年2月,崇左县驮丁、陇河2乡3个自然村划归扶绥县管辖。1958年12月,扶绥、崇左两县合并为崇左县,县治设太平镇。1962年4月,崇左县复分为崇左、扶绥两县。1980年9月,设扶南镇,辖城厢大队和岜围。1984年9月改名新宁镇,辖城厢、充禾两个村民委员会。1984年4月,设置东罗镇。2002年8月,新宁镇和扶南乡合并为新的新宁镇。2003年8月,地级崇左市正式成立,扶绥县划属崇左市。

金融经济

概述:1985年后,县委、县政府总结历史和改革实践经验,从本县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出发,扶贫开发坚持立足于本地资源和原材料;立足于扶贫的覆盖面;立足于国内外市场。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打造工业大县战略取得较好成效。2005年,海螺水泥、福园剑麻等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纷纷建成投产,有效拉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增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79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8.1%;其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18.8%。强优企业进一步培植壮大,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由15家增加到17家,其中,超5亿元的企业有2家,超亿元的企业由2家增加到5家。制糖、水泥、剑麻、林化等工业支柱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248户,从业人员2776人,注册资金2053万元;新发展私营企业43个,从业人员562人,注册资金3381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工商税收1918万元。
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扶绥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雨同季。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水稻、玉米、花生和木薯、水果、瓜菜等。县内盛产龙眼、荔枝、柑橙、芒果、香蕉、西瓜等亚热带水果及黑皮冬瓜、甜南瓜等瓜菜。目前全县水果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其中龙眼10万多亩,在广西素有“龙眼之乡”、“黑皮冬瓜之乡”的美誉。瓜菜种植面积30万亩。2005年,经自治区农业厅评审,我县有13万亩被列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5/2006年榨季,全县入厂原料蔗达465.65万吨,产糖56.78万吨,原料蔗产量和产糖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甜乡”。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抓农业,不断壮大蔗糖、剑麻、林化等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山圩剑麻工业园和福园剑麻公司等剑麻加工企业,剑麻产业继续做强做大,2005年全县新种剑麻2.1万亩,剑麻种植面积发展到7万多亩;依托广西东正木业公司等林化加工企业.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全县新植速丰林2.56万亩,占全年任务的150.7%;城市“菜篮子”进一步做大,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达30.14万亩,同比增长5.35%;水产畜牧业增长较快,水产品总产量达1.49万吨,同比增长7.05%,肉类总产量达2.45万吨,同比增长6.5%,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7亿元,同比增长11.7%。
蔗糖业:扶绥县原属广西48个贫困县之一,依靠发展蔗糖生产于1996年宣告脱贫;2003年成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05/06年榨季入厂原料蔗465.65万吨,第一次成为产蔗产糖全国第一县;2006年县财政收入4.6792亿元跻身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和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到2010年已超过120万亩。下面是扶绥县甘蔗产业的有关数据:2000/2001年甘蔗种植面积41.9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约135.34万吨。2001/2002年甘蔗种植面积43.08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约288.47万吨。2002/2003年甘蔗种植面积56.8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约343.9万吨。2003/2004年甘蔗种植面积68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约335.65万吨。2004/2005年甘蔗种植面积68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约348.89万吨。2005/2006年甘蔗种植面积68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达465.65万吨,兑现农民种蔗款达13.5亿元。第一次跃居全国产蔗产糖地方第一名。2006/2007年甘蔗种植面积90.7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达到461.5万吨,产糖量57.95万吨,共兑现农民甘蔗款12.96亿元。2007/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107万亩,全县入厂原料蔗639.2万吨,名列全国二甲。2008/2009年榨季入厂原料蔗600多万吨。2009/2010年榨季产糖62.3万吨。2010/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121.6万亩。
剑麻加工业:扶绥县是中国重要的剑麻生产基地。2007年剑麻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约占世界剑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县内有两家全国最大的剑麻制品加工企业。剑麻生产是扶绥继甘蔗之后的第二大农业支柱产业。
水泥建材业:海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随着海螺集团扶绥年产600万吨水泥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扶绥已经成为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泥建材生产基地。海螺水泥的广告标语气吞山河:“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海螺水泥厂是新型水泥生产企业,石料从山地到厂区的运输采用机械自动化的运输形式。海螺水泥质量标准高,是用户放心产品。为了向外大量销售高品质海螺水泥,现(2011年)已准备使用海螺专用铁路运输海螺水泥。但铁路运输成本高,海螺水泥需要一条直达珠三角的水路航线,以满足各地客户需求海螺水泥的愿望。
矿产业:扶绥县境内有煤矿,目前有新东矿业公司和东罗工矿公司两家煤矿生产企业,年产原煤40万吨,随着新东矿业公司3号井和5号井的恢复生产,全县年产煤炭将提高到60-70万吨左右。有铝矿,储藏量为1.2亿吨,相当于苹果铝矿储藏量的4成多。有大量石灰石,适宜开发水泥产业与建材产品。高岭土丰富。
金融:县境内设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民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较齐全,服务网点遍布全县城乡。全县共有16个集贸市场,市场设施日臻完善,流通活跃。县城有高中档宾馆、饭店、酒楼数十家,各具特色,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面积人口

南北最大纵距7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土地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占全广西面积1.22%。聚居有壮、汉、苗、瑶、侗等18个民族。全县总人口41.4万人,在总人口中,壮族占82.8%,汉族占16.9%,瑶族占0.2%,其他少数民族占0.1%,其中县城常住人口5万人,农业人口33.1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