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区地图
港闸区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港闸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秉承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奠定的工业基础,如今的港闸是南通市以发展工业为主,居住和服务业相配套的重要城市组团,至2009年末,全区共拥有工业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2家,实现销售收入363亿元,实现利税27.3亿元;亿元以上企业58家,10亿元以上企业6家。依托得天独厚的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优势,港闸区已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产业:1、纺织服装产业。:纺织工业是港闸的民生产业,2009年完成产值8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1.2%。区内拥有以大生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具有加工出口能力强、品种多、劳动生产率高、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等诸多特点。大生集团“大吉牌”高密高支纯棉坯布、“纯棉精梳纱线”双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我区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2、电子信息产业。:南通是中国九大电子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港闸区集结了台湾中环、新加坡万德电子、日本三菱重工等国际跨国公司的分支企业,已形成了以永兴多媒体、万德电子等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集聚优势,拥有相关企业近30家,涉及电子元件、电子器材、电子材料、通信、整机等5大类100多个品种。2009年完成产值2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3%。
3、生物医药产业。:我区具有发展生物医药的良好基础和自然条件,拥有一批传统中药资源和中成药产品以及精华制药、赛奥生化等一批知名企业,是市政府“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之一。2009年完成产值31.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3%。
4、电力能源产业。:我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区内的华能和天生港发电厂,可以为企业提供双回路供电。2009年完成产值4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2.6%。
5、装备制造及船舶修造配套产业。:港闸区拥有全市最大的通用设备制造企业南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0家装备制造及船舶修造配套企业,2009年完成产值15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1.9%。港闸区充裕的江河岸线资源和通畅便捷的水陆交通网络,为船舶修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现有吉宝(南通)船厂、港闸造船厂、亚华船厂、通顺船舶、通德船舶、润邦重机等158家造修船及配套企业,积极发展船舶动力、电力设备、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自动化与通信导航设备、泵阀和铁舾组件等船舶配套产业,加快推进修、造船产业的集聚发展。
6、其他产业。:包括轻工、建材等其他行业,2009年实现产值4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1.5%。近年来,通过强化载体建设,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全区逐渐形成了“三区三园”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区:即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南通北翼新城核心区。一是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位于南通市区西北翼,是199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也是全省沿江重点开发的十五大园区之一,区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享有省级开发区和江苏省推进沿江开发的税收、土地、产业等诸项优惠政策,是我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和重大项目的集聚地,逐步形成了以永兴多媒体为龙头的光电子产业制造基地,以南通中集为标志的标准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制造研发基地;以华能南通电厂、天生港电厂为主体的电力能源基地;以新加坡吉宝造船、亚华造船为代表的沿江船舶修造基地;以陶氏化学、精华制药、赛奥生物为重点的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以大生集团、英实纺织等为骨干的现代纺织服装加工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二是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集中区沿九圩港和通扬运河而建,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分天生港和陈桥两个片区。作为国家、省、市重点扶持的特色园区,享受国家和地方诸多优惠政策,重点发展船用钢结构、船用热交换器、船用柴油机、船用机床、船用锅炉、船用仪表及控制系统、船用齿轮箱、集控操纵台、精密调速器、舱室机械、石油平台制造等项目。自2006年成立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以来,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知名度日臻提升,逐步跻身于全国十大船舶配套园区。目前,亚华船舶、港闸造船、鑫晟船舶、康利船舶、南飞重工、中洲实业、中航船舶、日华船舶、麒麟港机、山华重工、航宇钢结构、通顺船舶、中冶船舶、润邦重机、钢丝绳等一大批船舶生产及配套企业落户在区内,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已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三是北翼新城核心区。南通北翼新城核心区位于南通市区北部,港闸区中心位置。北依南通火车站,南临通吕运河,东至工农北路,西至通宁大道,规划面积十平方公里。北翼新城核心区是南通市重点打造的“以休闲游憩为特色的都市新商圈”,总体功能定位是:区域交通枢纽,南通市第二商业中心,港闸区的商务集聚区、生态居住区和新兴产业区。城市形态上,将依托丰富的河流水系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绿新城”。产业支撑上,将着眼未来城市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端商业、高品质商务、高品位休闲、高档住宅等“四高”型产业。
三园:即秦灶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幸福科技产业园、唐闸都市产业园。秦灶机电一体化产业园。该园区地处南通市城区中轴线上,北接宁启、沿海高速公路,是以发展精密机械、电子等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利用南通市机械工业布局调整的新机遇,突出改造提升基础机械、零部件等传统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加工中心等高新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装备产品和成套设备。重点引进数控机床、农业机械、电气机械、工程机械以及新型元器件、现代通信、电子材料等重点产品,目前,以南通科技为龙头的一批机电项目已落户该园。幸福科技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21.4公顷,东临通宁大道、北至城北大道、西接长泰路、南近永兴大道。向北500米到宁通、沿海高速入口处,沿通宁大道向南10分钟至主城区,沿永兴大道向东2分钟到南通火车站,沿机场路向东20分钟可到南通机场。目前,幸福科技产业园已与上海市北高新集团达成打包开发的合作意向,确定了在此区域内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2.5产业,在未来五年可望形成100亿元的经济总量。唐闸都市产业园。占地2.8平方公里,东临通宁大道,南接永和路,西依河东路,北靠永兴大道,位于南通市北城区重要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软件信息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城市型、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区。
自然地理
港闸区位于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通市城区西北翼,南枕长江,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北临广袤的苏北平原,是南通市区以工业为主、现代服务业为辅、城市居住相配套的重要组团,总面积13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5万亩,粮食作物面积9.49万亩;拥有9公里长江岸线,天生港港区是南通港的上游重要组成港区。现辖唐闸镇街道、秦灶街道、幸福街道、陈桥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永兴街道、天生港镇街道与其合署),共29个行政村、18个农村社区居委会、14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18.64万人。港闸区为长江冲积平原,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现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水、陆、空三位一体,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设有宁通、通启、沿海高速公路入口处三个,北距南京264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通扬、通吕、九圩港运河等主干水系由此汇入长江,通江达海;已投入运营的新长铁路在我区设站而过,北与素有“欧亚大陆桥”之称的陇海铁路大动脉紧密相连;开通国内主要大中城市航线的民航南通机场傍区而设;区内主干道、村镇公路错落有致,腹地全面拉开。苏通长江大桥建成后,港闸区在时空上实现与上海及国际全方位接轨、融合,与外界的沟通联系更加便捷,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中心——上海都市圈内独具吸引力的现代工业区。交通概况
公路:港闸区公路运输便利,由穿区而过的204国道向西可连接宁通、京沪高速公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完工后抵达上海市中心只需一个小时。空运:距上海虹桥机场90公里,距南通兴东机场10公里。南通兴东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厦门、深圳、大连等国内航线,并可开展国际货运包机业务。
水运:南通港是中国十大海港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内河运输第二大港口,是上海港口左翼组合港。目前南通港已与全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港区共有万吨以上泊位29个,其中液体化工、燃料、液化气、固体化工等专用泊位17个。目前南通港最大可停靠5万吨级货轮,可通行15万吨级货轮。港闸区沿江岸线已建有3000-7000吨级泊位11座,并将建成一座5-8万吨的泊位。此外,港闸区内河运输也非常便捷,运输网络以通扬运河、通吕运河、通如运河和通启运河为骨架组成,可通行300—500吨的货轮。该系统与京杭大运河相连后融入全国内河运输网络。
铁路:新长铁路南通站就坐落于港闸区内。目前南通火车站的货运能力为403万吨/年,终期可形成1500万吨/年,近期(五年内)火车通行能力为36台次/天,远期为76台次/天。
相关报道魅力港闸:笑迎八方宾朋
浩浩长江,在这里入海,积沙成陆,孕育出一片富饶平原。汇纳百川,纵横十一省,风采卓然,恰如引吭高歌的巨龙。如果说上海是龙的“右眼”,南通就是“左眼”。右眼璀璨夺目,照亮了世界;左眼同样神采奕奕,商机无可限量……南通港闸区,位于巨龙的左眼黄金部位,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已成为中外客商眼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南通是长三角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滨江临海、山水交融、风景优美,2006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港闸区民风淳朴、社会安定,连年被评为“省综合治理先进区”。港闸区具有亲商、安商、扶商的优良传统,热情的港闸人将始终奉行“为投资者服务,让投资者盈利”的服务理念,为投资者营造一流的生活投资环境。在2007’南通市港闸区(深圳)产业推介会隆重举行之际,港闸区热忱欢迎中外客商前往投资创业,共谋发展,实现双赢。投资新机遇: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港闸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市的主城区之一,与上海隔江相望。近年来,港闸人充分发挥“靠江靠港靠上海”的区位和主城区的功能优势,致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南通市区北翼新城。2006年,港闸区以134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出了GDP超1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工业产值超300亿元的骄人业绩,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美国陶氏化学、日本三菱重机、日本可乐丽株式会社、新加坡吉宝造船、新加坡万德国际等世界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在港闸投资布点;上海宝钢集团、香港中集、台湾中环集团先后在港闸投资建立了生产基地。进入新世纪,港闸区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大江架桥、大河开发、大站通车、大路通达,港闸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由此得到历史性的跃升。——畅通便捷的枢纽之区。南通市位于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T型交汇处,东濒黄海,与日本和韩国隔海相望;南临长江,与上海一江之隔,属世界第六大经济圈上海经济圈副中心。6月18日,随着苏通大桥合龙,沪崇启三条连接上海的过江大通道陆续建成通车,南通将以四大过江通道优势全方位接轨上海,并将与上海、苏州同城共建,真正成为长三角核心圈中的“金三角”。港闸区作为南通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南通城市诸多功能要素。这里有“一江三河”的水运便利,更有“一站三口”的陆路交通优势,这里同样具备空运的综合条件,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120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约90公里。港闸区依托江海河联运、水陆空互通,正逐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承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枢纽之区。——得天独厚的要素资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权威报告,在长三角城市竞争力比较中,南通资源优势度指数得分第一。港闸区作为南通市区规划定位中的产业重区,在港口、淡水、岸线、电力、人力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港闸区拥有1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和20多公里的运河岸线,淡水资源丰富,港口、电力资源得天独厚。沿江建有10多座综合性公用码头,可供停靠万吨级的货轮;港闸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现有华能、天生港两家大型电厂,总装机容量近300万千瓦。近年来长三角用电高峰期,该区企业从未拉闸限电。港闸区还是有名的“建筑之乡”、“钣焊之乡”,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产业工人。
拓展新空间: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繁荣:港闸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和城市化提升期,随着港闸区作为长三角枢纽区地位的确立,以及区内资源潜力的充分释放,未来港闸产业发展将呈现两大显著特点: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和现代服务业的繁荣。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港闸区已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最适宜投资与发展的产业:依托江河优势的临港产业。“十一五”期间,港闸区重点发展以船舶配套业为重点的临港产业。为抢抓世界船舶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该区在沿九圩港运河规划建设17.6平方公里的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并与中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德国国际信息技术合作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及中介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已集聚了以吉宝造船、亚华造船等30多家中外船舶修造企业,钣金加工、舾装设备制造等多项船舶配套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依托传统产业优势的轻纺工业。轻纺工业是港闸的民生产业,区内拥有以大生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具有加工品种多、市场份额大、劳动生产率高、产业链配套全等诸多特点。为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该区在港闸开发区内规划了1000多亩土地开发建设大生工业园,现已有一批企业陆续进园。本次招商的轻纺工业涉及纺织纤维、化学合成纤维、特种功能性纤维及高档面料项目。依托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港闸区聚集了一大批机械、电子产业的龙头企业及核心技术,形成了以南通中集、纵横国际为重点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板块和以永兴多媒体、万德电子等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集群。目前,该区投资重点包括机械电子产业,尤其是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光通信产品、精密机械等项目。同时生物医药产业也迅猛发展。港闸区具有发展生物医药的良好基础和自然条件,拥有一批传统中药资源和中成药产品以及精华制药、赛奥生化等一批知名企业,港闸区欢迎广大客商投资发展中成药新品、研制生物技术药品,或开发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药品,积极发展医药新剂型,实施传统名优中药品种二次开发等。富有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火车站的开通与扩容必将带动周边地区商贸业的繁荣。当前,港闸正集中精力加快火车站周边开发,并邀请国内知名机构开展了规划研究,将站前区规划为现代物流区、中心商务区、高档商贸区、生态住宅区、配套休闲区五大板块。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站前区打造成与长三角北翼枢纽中心区位相适应的现代商贸区和电子商务中心。
发展新平台: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该区积极抢抓工业化、国际化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有利契机,投入巨资加快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功能互补,集中发展、集约开发”的思路加快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特色园区相配套的“两区三园”发展平台,总规划面积达60平方公里。“两区”,一个是成立于1993年的江苏省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这是全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和重大项目的集聚地;另一个是近年来规划建设的特色工业集中区——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也是全国十大船舶工业集中区之一。“三园”指的是依托区位优势而重点开发的都市产业园、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全力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及依托产业优势精心打造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全部实现“七通一平”。为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投资环境,港闸为纳税人诚信服务,对投资者“不说不”;他们设立担保中心,用行动为区内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港闸造船厂、南通大地电器有限公司……纷纷受益。工商、税务提供“一站式”的高效服务,为企业节约宝贵的时间。港闸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顶级创业中心——英国牛津高科技创业中心来港闸创办牛津(南通)创业中心。该中心是集孵化、成长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科学园。港闸区政府正在全力争创江苏省最佳办事环境,打造投资者放心经营的投资区,把这里变成江苏省服务效率最高,商务成本最低,创业环境最优,社会文明度最高的一座“北翼新城”。(2007年06月22日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