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地图
广安市相关地区地图:
邮电通讯
全市通讯已实现程控化、网络化,可提供国内、国际电话服务及电报、传真、移动通讯和公众多媒体数据网(DDN)、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一线通”(ISDN)、宽带网络(ADSL)、视频点播、邮政快递等业务,对外通讯、信息传递十分方便、快捷。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广安建区设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突出发展主题,坚持改革开放,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10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安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三次创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为“十二五”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广安市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进一步巩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金融、城乡市场、旅游、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537.2亿元,同比增长15.6%,生产总值增速创广安成立来发展新高,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5.3和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09.9亿元、259.2亿元和16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24.5%和10.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20.5:48.2:31.3,一产业比重较2009年下降2.0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较2009年上升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贡献突出。一产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3.2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增加值109.9亿元,增长4.5%,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6%,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00.2万吨,增长1.9%。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253个、生猪健康养殖示范点43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场27个,全年生猪出栏541.0万头,增长2.9%;家禽出栏4609.4万只,增长7.6%。二产业高位运行。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9.2亿元,增长24.5%,对经济的贡献率达72.4%,拉动GDP增长11.3个百分点。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99.4亿元,同比增长26.5%,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8.4%,拉动经济增长9.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持续高位增长,广安市35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5.5亿元,同比增长47.7%;完成增加值189.3亿元,同比增长28.7%。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9.8亿元,同比增长18.6%,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4.0%,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三产业健康发展。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8.1亿元,增长10.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2.0%,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2.3%和19.8%,对三产业的贡献率为59.1%,拉动三产业增长5.9个百分点。三驾马车协调性增强,投资拉动较为强劲。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4亿元,同比增长28.1%,增幅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4.3和15.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分别完成投资252.0亿元、69.7亿元和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46.3%和25.5%。从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5.6亿元、138.7亿元和20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8.2%和42.4%,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9.3:36.2:54.5。从投资方向看,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城镇建设投资等快速推进。民间投资达181.0亿元,增长17.1%,占全社会投资的47.2%;城镇建设投资完成205.4亿元,增长24.1%,占全社会投资53.6%;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长71.5%,占全社会投资的27.7%,同比提高7.0个百分点。从投资规模看,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兰渝铁路、华油天然气、川铁水泥、凤凰庵灰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103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135.4亿元,同比增长56.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3%。消费市场持续趋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5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2009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镇实现122.0亿元,增长18.9%,其中,城区集聚功能强,消费带动效果好,实现零售额87.5亿元,增长19.1%;乡村63.5亿元,增长19.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完成27.0亿元、130.8亿元、2.5亿元和2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18.4%、59.1%和18.6%。外部需求增势强劲。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达1040万人次,增长21.3%;实现旅游收入65.7亿元,增长29.9%。出口快速增长,外贸出口2.8亿美元,增长48.0%;实地利用外资4538万美元,增长10.5倍;外派劳务3310人次,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2亿元,同比增长94.9%。三大收入全面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税收入快速位增长。广安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幅比2009年的21.1%加快1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其中税收性收入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47.5%,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6.8%,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为97.5亿元,同比增长21.4%。广安市实现国税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地税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46.2%。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较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3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利润总额26.6亿元,同比增长38.7%。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广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754元,增加1732元,增长13.3%,其中工薪收入10266元,增加1158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5377元,增加722元,增长15.5%,其中工资性收入2348元,增加356元,增长17.8%。三大环境日趋优化,经济企稳回升效果明显。融市场运行稳健。到2010年末,广安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38.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7亿元,增长20.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80.5亿元,比年初增加56.1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51.6亿元,比年初增加46.9亿元,增长22.9%。招商引资成效突出。2010年,广安市强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308.9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引进工业生产性项目307个,到位资金220.7亿元,同比增长44.7%。物价上涨态势有所放缓。在国家强力调控下,物价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1%。科技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落实,科技投入增加,推广“百项工程”项目79个,实施重点科技项目45项,科技兴农项目92项,科技产业实现产值2.4亿元。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成效明显。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36所(其中民办765所),教学点1080个,教职工34974人,在校学生791142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61.2万人,高中教育阶段10.8万人)。两基”成果有效巩固,五区市县全部通过省、市督导复查验收,“五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普通高中教育突破性发展,比2002年新增学校4所,新创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级示范高中6所,普高招生规模比2002年翻了一番,高考万人上线率2006年、2007、2008年连续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4月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结束了广安无普通高校的历史。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卫生资源配置优化,计划免疫和预防保健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至2002年,全市卫生机构1565个,医疗病床位6329张,卫生技术人员9920人,村设医疗点301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34人。全市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量25万册。有文化站16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10项次,获团体名次6个,单项名次80个,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正式运动员10人。高等教育: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主要的全日制高中):罗渡中学友谊中学广安中学广安市第二中学邻水中学华蓥中学岳池县第一中学岳池中学武胜中学广安实验中学邻水二中广安恒升中学广安代市中学广安三中广安四中广安外国语实验学校等。人文资源
广安人杰地灵。孕育了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中华儿女,养育过工农红军33军,川陕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等革命力量,培育了以著名数学家何鲁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广安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邓小平故居纯朴庄严,吸引着中外游客;阳和革命纪念碑、华蓥山游击队及双枪老太婆、江姐、许云峰等事迹有口皆碑、有踪可觅;华蓥宝鼎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曾有庙宇30余座,极盛时僧众达千余人,素有“东朝宝鼎,西朝峨眉”之称。现在每年佛教朝圣民众达80多万人次;展现当地民俗风情的“云童舞”已流传200多年,曾获文化部优秀民间舞蹈奖;南宋安丙墓及族属墓群列为“'96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文物考古
汉代岩墓群:邻水县塘湾山汉代岩墓群、武胜县匡家坝汉代砖窑群,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汉代,賨人的蚕麻织物称为“巴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唐代,川中蚕桑业发展迅速,岳池、广安、武胜县(区)等地为川中蚕桑重要产地。据考证,佛教于唐朝时传人广安市,华蓥山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并以“川东峨嵋”之美誉影响华蓥山周围各县(区),先后建成邻水千佛崖、大佛寺、黄陵寺、延福寺,武胜江陵寺、观音寺、东山寺、龙女寺,岳池光明寺,广安冲相寺、兴国寺、高登古刹和岳池千佛崖等佛教建筑,至清朝光绪年间,全市佛教寺庙多达717座。这些建筑,构建崇宏,巧夺天工,尤其是华蓥山寺庙,集中体现了广安民间的工艺,有三尺长的铁瓦,有四尺长的铁象,有重达70余斤的铜鼎,有“大十围,深五尺,可容水三十担”,锅沿可行人的千僧锅。风景名胜
沿口古镇:沿口古镇是位于嘉陵江流域上的川东第一古镇。它是嘉陵江中下游第二大回民聚居地,也是昔日嘉陵江流域上重要的水码头。古城建造于明末清初,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古镇多寺庙,最著名是马家清真寺和黄家清真寺,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教特色,保存比较完整,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镇位于县城城区嘉陵江边,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与新县城、滨江公园、千福城广场紧紧相连。它依山而建,顺山势而就。老街街道全部由大青石板铺成,千百年来由于路人众多,大青石板梯步已呈光滑圆润的凹型,长近1公里,老街街道两侧昔日的店铺、茶房、酒廊、戏院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保存完好,建筑多为明清时代建筑群,建筑古朴、规模宏大。现今,置身幽静古朴的半边街、神秘的回民马家黄家清真寺、宏大古朴的禹王宫、银须鹤颜民风古朴的老街坊邻里之间,品尝风味别致、独具特色的嘉陵江天然、环保、绿色食品,体味安宁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常常令人流连忘返。邓小平故里,邓小平故里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距广安市区7公里。为了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01年6月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29.91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其核心区(830亩)为现已建成的邓小平故里。按照“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对邓小平同志故居、洗砚池、翰林院子等多处邓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恢复,并经中共中央批准新建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同时精心培植各种花草树木,一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风貌已经展现,并于2004年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目前,邓小平故里已成为人们追思邓小平足迹、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龙须沟风景区:“龙须沟”坐落在邻水县甘坝乡境内,位于华蓥山最高峰—高登山南麓,方圆十五平方公里,距县城十公里。华蓥市十二公里,广渝高速路五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如同蒙上面纱的美女羞涩地掩隐在深山沟壑之间,难为外人所知晓。在风景区内,有神奇百态的“川心洞”,有惊险迷人的“清溪峡”,有人杰地灵的“天生桥”,有百练彩虹的“龙须瀑布”,有稀奇古怪的“无名树”,有姹紫嫣红的“桃花园”,有香火鼎盛的“川古庙”。似惊似险,似神似奇,似幽似静,融容一起,是人们休闲纳凉,旅游观光,探险求奇的世外桃源。如今,华蓥山资源开发方兴未艾,旅游开发的春风拂开“龙须沟”风景区的神秘面纱,她笑脸相迎八方宾朋来此一游。
宝箴塞,宝箴塞位于武胜县农林乡方家沟村,依山而建,闽南团城建筑风格,有江南民居特色。房屋设计精巧,重叠有序,古色古香,独具特色。占地26000多平方米,8个天井,108道门,塞墙高6.5米,宽0.4至1.5米,长560米。宝箴塞始建于清朝宣统辛亥(1911年)秋至今已有93年历史。前后分二期工程修建,先建正塞,然后建尾塞,历时40多年。由唯一塞门登上塞顶的了望楼(共三楼一底),放眼四周,过去那山清水秀,潺潺流水的迷人景色依稀可见。当行至塞墙上,宽1.5米,长560米的通道四通八达,墙上均有枪口剁眼,成斜式,可以相互照应,打击任何一个目标,是用来保护塞内安全而设置,有及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塞内房屋属穿木结构,板壁,椽顶,雕刻、绘画着各种花、鸟、龙、凤、云彩等图案,姿色各异,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考古价值。现部分保存。8个天井,大小各异,皆具特色,最大的60平方米,最小的有5平方米,各成体系,密不可分,且井井相联,道道相通,使居住十分便达,是古塞建筑的奇葩。形状有方型、棱型、园型、三角型等,是根据塞内的方位八卦设置,建造精细,雕塑典雅。108道门,大小各异,各具特色,同时又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设置,完全无繁杂之嫌。正塞和尾塞之间建成有戏楼、戏台,设计精致,雕梁画栋,别具一格,是当时塞内休闲娱乐的中心。左右各建厨房一处,并设有奇花异草的后花园,还有自然泉水井、消防池、饭堂、仓储、厕所等,生活娱乐设施十分完备。左侧立有一块石牌,书法流畅,镌刻精细,挺拔遒劲。碑文较详细的记载了该塞的建筑始末,至今保持完好。是考证此塞不可多得的文史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段家大院(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是宝箴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建有朝门三道,戏楼、看台、花园三座、天井、水井、饭堂、仓储、厕所等生活设施十分完备,院坝由1.5米的条石铺成,数十米的回廊使整个大院连成一体,构成了开然壁回的四合院落,是古院建筑中的典范,有极高的古院建筑之研考价值。当时设有枪械作坊加工,提供给养,对外联络。并建有碉楼一座,高数丈,条石砌成,碉楼四周建有斜式枪孔,易守难攻,是抵御匪盗的防御体系,与之配套的还有高数丈,长约数里的土墙将宝箴塞、段家大院、碉楼纳入统一而坚固的防御系统,系统内绿树成荫,遮天蔽日,青山环抱,景色迷人,经过保护恢复建筑后,宝箴塞将是人们考古研究、休闲、娱乐、避暑的世外桃源。,御临峡:御临峡,又名小三峡,位于邻水县幺滩镇境内,据《明史.纪事年末》载,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崩,皇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在位三年,就被燕王推翻,遂削发为僧,流落南方。曾分别于永乐三年(1405年)和永乐七年(1409年)到善庆里(今御临一带)寻访旧臣杜景贤(吏部主事),他们常游峡中。后人纪其事,便将邻水的西河改名御临河,峡以河名。1943年,书法家于佑任旅此手书“御临桥”三个大字。御临河横切铜锣山,形成三个相联的U形峡谷,由老鹰峡、仙女峡、白龟峡组成。上峡口有江岛“西落滩”,下峡口有“白沙洲”。此地岩溶地貌发育,具有典型的岩溶景观。两岸森壁迥峰,高约百余米,山色苍翠,江流婉转,藏幽匿胜,温泉喷涌,雾气萦萦,有三峡、七温泉、十五洞,集山、水、林、泉、洞之大成,风光秀丽,引人入胜。沿江而下,第一峡为老鹰峡,鹰嘴状的巨石紧贴江流。丛生于崖上的慈竹疏疏淡淡,错落有致,织成了锦缎般的长屏。第二峡为仙女峡,秀峰迭出,幽俏险仄,山重水复,扑朔迷离,崖上山花灼灼,奇树飞英,巨藤古蔓,下垂江面,最窄处只20米,石崖倒影如墨。第三峡为白龟峡,青峰夹岸,林壑优美,悬泉飞泻,百鸟鸣叫林间,彩蝶舞于幽谷。峡口处青山环翠,白沙洲将回水沱围成圆形的“湖泊”,使其水天一色,渔舟出没,别有情趣。,石林旅游区,华蓥山石林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距华蓥市区24公里,以峰奇、石怪、山绿、谷幽而著称。区内高登山海拔1704米,是华蓥山脉最高峰。景区年平均气温12℃,最高月平均气温20℃,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景区以苍翠茂密的森林环境为基调,以华夏独有的大盆景石林为特征,巍峨的华蓥山将秀美的石林隐藏在茫茫丛林之中,绿树缠绕石林,石林呵护秀木,形成了山是石林,石林是山,石林与树交融,与山共生的人间仙境,尽显清、幽、雅、奇的独特魅力。景区内"美妻审夫"、"一吻千年"、"八百罗汉"、"妙笔生花"等景点惟妙惟肖,堪称大自然的杰作。景区偕有溶洞奇观、唐代古寺、华蓥山游击队及双枪老太婆革命史迹。
岳池翠湖:翠湖,山清水秀的“川东西子湖”。翠湖以山色青翠而得名,却非翠字能写尽,其四季风光,各有奇观,美景应时而变:春登望湖楼,见碧水蓝天,玉带长堤横锁一弘湖水,桃红柳绿,灿烂如锦绣;夏入沁芳园,品茗饮浆,望金城山烟云笼罩,听溢洪道飞瀑直下,顿觉心旷神怡。秋抵湖中小岛尖山寺,银风塔的挺拔秀美,龟山的浑然天成,碑林书法的遒劲飞扬,让人流连忘返;冬至碧水环绕的龙华山,不仅能欣赏诗文画栋,古榕盘空,还能领略佛幽静。风姿独具的翠湖风光与沉睡千年的古墓群,香火鼎盛的寺庙,美丽动人的先民故事共同形成了翠湖特有而神秘的历史文化、风光名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幽访古、休闲度假。现为国家A级旅游区。罗渡富流滩水电站,渠江最大的水电站.耗资3亿对\多元人民币.建成川东地区最大.发电量最高的一个大型水电站,这里是投资的最佳选择.
岳池凤山公园:凤山公园位于县城翔凤山麓,占地百余亩,该园前身为和溪公园,存有“雁塔”、“灵泉”等近代名人书法石刻,因其山峰逶迤如凤翔,故曰“凤山公园”。东距小平故里广安市27公里,北距南充市59公里,南距重庆市120公里,是目前县城内唯有的公共休闲娱乐区。据史记1172年,陆游途经岳池时,曾游翔凤山,有感于“亮坝春耕”美景,诗兴勃发,挥笔写就《岳池农家》诗篇,其中名句“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余响千年,至今绕梁不绝。故建“陆游亭”。又据清道光版《岳池县志》记载,“省洞”是县官政务之余休息的地方,同时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与得失,所以叫“省洞”。九十年代,政府投资500万元,进行修建改造,建有“陆游亭”、“丹凤亭”、“怀乡亭”、“引凤廊”等仿古建筑,都是出自岳池人民纪念著名诗人陆游而建。凤山脚下园林建设青丛蔚然,翠蔓交络,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设有青少年宫、荷花池、茶园、儿童娱乐等设施。园内塑有凤女雕像和凿有龙宫,构成龙飞凤舞,欢乐吉祥之意。浏览凤山公园,登临凤山最高处,可鸟瞰岳池县城全景,美景应时而变,游乐无穷无尽。
新农水库风景区:新农水库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晓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