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海南州地图 >
贵德县地图
贵德县相关地区地图:

贵德县-邮电通讯

邮政、电信业务量不断上升。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375512万元,订销报纸累计443217份,办理邮政函件42041份。全年安装电话452部,累计电话放号2518部,办理电报业务8057份。尼那地区1000门程控电话并入通讯网络。

经济建设

2007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5802万元(2005价),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10692万元,比上年增长2.1%,第二产业53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6%,第三产业21790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农业(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达到24163万元。全县牲畜总增率为43.8%,出栏率为46.52%,商品率为40.7%,年末牲畜存栏为36.42万头(只),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

历史沿革

贵德县历史极为悠久,据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两岸的台地上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共发现有“新石器、唐汪、马家窑、卡约及汉唐以来的古文化遗址300多处。先秦及汉初为西羌之先零羌部落居住的大小榆谷地。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今贵德设置河关县,隶金城郡,始纳入汉朝版图,并筑归义城(今尕让古城)。东汉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护羌校尉贯友在逢留大河(今贺尔加河口处黄河)上建造了黄河上游第一座用大船连接的浮桥。永元十四年(102年),金城长史上官鸿在归义及逢留等处从事屯田29部(处)。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河关县属陇西郡。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前凉张骏置湟河郡(治化隆县群科),今黄河以北贵德县地属湟河郡。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建后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置浇河郡,治所在今河阴镇一带的浇河故城,黄河以北地仍属湟河郡。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春,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建南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地区仍置浇河郡。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以后,北凉在今青海化隆西部和贵德黄河以北新置湟川郡,治地湟川城约今贵德席芨滩一带。义熙十四年(418年),吐谷浑王阿豺占据贵德,筑浇河城,成为其政治中心。南北朝时,北魏宣帝景明三年(502年),北魏占据贵德,并置浇河戎,后又被吐谷浑占据。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在今贵德置廓州,下辖洮河、达化二郡,其中洮河郡又辖洮河、广威、安戎三县,其州治与洮河郡县治均在贵德浇河城。隋开皇三年(583年),在今贵德仍置廓州,治浇河城。并在承风岭(今贵德县尕让乡千户村附近)开设互市,隋与吐谷浑进行贸易交流。隋杨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廓州为浇河郡,辖河津、达化二县。河津县辖地包括今贵德县全境、湟中县南部和化隆县西部,州治与河津县治均在贵德河阳镇。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隋浇河郡为廓州,治所东移至广威县(今化隆群科),辖广威、达化、米川三县,今贵德黄河南部为达化县域,黄河北部为米川县辖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在今贵德县河阴镇设静边镇。高宗仪凤二年(677年),由静边镇改置积石军,驻兵7000人。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吐蕃占据廓州,改原浇河城为溪哥城。北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以后,贵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唃厮啰政权降宋,宋仍在溪哥城置积石军。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政权仍在今贵德设积石军,后改称积石州。绍兴六年(1136年),西夏占据贵德,改积石州为祈安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为贵德地名之始,治所在河阴镇,隶陕西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贵德设吐蕃等处招讨使司必里万户府,管辖今贵德西南的贵南,共和县等牧区少数民族,隶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允元师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仍沿元制置贵德州,遂改贵德为归德。八年(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治今河阴镇,隶临洮府河州卫。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袭明制,设归德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雍正四年(1726年),河州卫改为临洮府,归德隶之。乾隆三年(1738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隶西宁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由西宁县丞管理,改“归德”为贵德。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置贵德厅,设抚番同知,隶西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贵德县隶甘肃省西宁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成立,仍设贵德县。1949年9月18日贵德解放,中共贵德委、县人民政府同日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直辖。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改为州),贵德为州属县之一。

地理

地处黄河谷地及两侧山地,南北高中部低。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境中,长达74.7千米,还有红岸河、莫渠沟河、龙春河、浪麻河等河流分别从南北两侧汇入黄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7.2℃,年均降水量252毫米。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海拔最低的松巴峡口2710米,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1米,县城海拔2200米。贵德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显低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251-559毫米,全年无霜期258天,作物生长期223天,年日照时数为2928小时。

资源

贵德水电资源丰富,2007年发电67630万度,同比增长13.6%。境内有三座大中型黄河梯级电站可供开发,正在建设的拉西瓦电站可装机容量372万千瓦,已建成发电的尼那电站可装机容量16万千瓦。1996年8月尼那电站由水电四局开工兴建。在建的鱼山电站是本县目前私营企业投资兴建规模最大的项目,总装机容量1750千瓦。县内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铜、铁、铅、锌、镍、沙金、砷、石英石、萤石、石灰石等11种矿种。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早獭、香獐、雉鸡、兰马鸡、雪鸡、石鸡。中药材主要有大黄、秦艽、羌活、柴胡、雪莲、茵陈、甘草、冬虫夏草、野枸杞等,储量约1.7万吨。其它还有发菜、柳花菜、蕨麻,被誉为“高原山珍”。

贵德概况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簇自治州东南部。黄河由西向东中贯罗汉堂、河西、河阴、河东、尕让五个乡镇,在黄河上游建制最早,历史悠久。境内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小江南”之称。河谷川水地区林木葱郁,阡陌纵横,盛产瓜果,是有名的“高原瓜果之乡”。自然地理:贵德县地处东经100°58’8”─101°47’50”,北纬35°29’45”─36°23'35”。东西宽63.4公里,南北长90.6公里。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县城驻河阴镇,距省会西宁114公里,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里。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海拔最低的松巴峡口2710米,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1米,县城海拔2200米。贵德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显低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251-559毫米,全年无霜期258天,作物生长期223天,年日照时数为2928小时。人口与面积:贵德县总面积3703平方公里,贵德县有汉、藏、回、土等15个民族,总户数23276户,其中农牧业户17586户。总人口94290人,其中农牧业人口78749人。总人口中汉族48595人,占51.53%,藏族32987人,占34.98%。回族11213人,占11.89%,土族1180人,占1.25%。自然资源:境内水电资源丰富,有三座大中型黄河梯级电站可供开发,拉西瓦电站可装机容量372万千瓦,尼那电站可装机容量16万千瓦。1996年8月尼那电站由水电四局开工兴建。在建的鱼山电站是我县目前私营企业投资兴建规模最大的项目,总装机容量1750千瓦。县内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铜、铁、铅、锌、镍、沙金、砷、石英石、萤石、石灰石等11种矿种。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早獭、香獐、雉鸡、兰马鸡、雪鸡、石鸡。中药材主要有大黄、秦艽、羌活、柴胡、雪莲、茵陈、甘草、冬虫夏草、野枸杞等,储量约1.7万吨。其它还有发菜、柳花菜、蕨麻,被誉为“高原山珍”。经济建设:1999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187.89万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7.07%,其中第一产业9202.95万元,比上年增长0.87%,第二产业3297.2万元;比上年增,长39.94%,第三产业4687.74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396.09万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了7.12%。粮油折合总产量达到10875.8万斤,比上年增长82.82万斤,实现农业产值7891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全县牲畜总增率为19.5%,出栏率为37%,商品率为30.42%,年末牲畜存栏为29.31万头(只),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对外开放:贵德是一个旅游胜地,不仅历史悠久,还有别致的高原景色和自然风光,旅游景点遍布全县各地。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推进贵德经济建设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为了深化责德改革开放的力度,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加快贵德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给在贵德县境内投资兴办企业者一系列的特殊优惠政策。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所有投资者投资项目的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并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乡镇简介

【河阴镇【HeYinZhen)】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黄河南岸。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41.2平方千米。辖城东、城西、城北、城关、郭拉、邓家、童家、西家嘴、大史家、张家沟、红柳滩11个村委会和城东、城关、城西、城南4个居委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大南乡,1938年设河阴镇。1949年设河阴市,1953年改为河贵德县,阴镇,1958年为贵德公社河阴管理区,1959年分设河阴公社,1984年改为河阴镇。【河西乡(HeXiXiang)】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千米。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4%。面积433平方千米。辖格尔加、下马家、下排、下刘屯、上刘屯、北房、红岩、大户、贡拜、江仓麻、加莫台、加莫河滩、才日堂、加洛苏河、木干、本科、瓦家、温泉、多哇、贺尔加、拉及盖、多勒仓山坪、西山湾、山坪园艺场25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刘屯乡,1949年并入当东乡,后改上当东乡,1956年与下当东乡、温泉乡合并为当东乡,1958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分设河西公社,1984年改为河西乡。【河东乡(HeDongXiang)】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2千米。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3.7%。面积251平方千米。辖保宁、太平、马家西、周家、杨家、贡巴、王屯、哇里、边都、仁若阿什贡、查达、麻巴、下罗家1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东山乡,后并入河阴镇,1949年改设第一区河东乡,1956年并入贡巴乡,1958年并入贵德公社,1959年改为河阴公社,1961年从河阴公社分设河东公社,1984年改为河东乡。【东沟乡(DongGou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0.8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面积269.6平方千米。辖周屯、上兰角、下兰角、色尔加、浪查、苟后扎、豆后漏、卷木、梅加、加卜查、却加、斜马浪、新建坪、兰角新村、高红崖15个村委会。民国时为王屯乡,1949年改为第一区东沟乡,1958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划归常牧公社,1961年从常牧公社析置东沟公社,1984年改为东沟乡。【新街回族乡(XinJieHuiZuXiang)】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6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5%。面积134平方千米。辖新街、藏盖、鱼山、上卡力岗、下卡力岗、老虎口、尕麻塘、陆切、麻吾9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当东乡,1949年为第二区野里哇乡,1951年更名为莫曲沟乡,1956年更名为新街乡,1958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属河西公社,1961年由河西公社析置新街公社,1984年改为新街回族乡。【罗汉堂乡(LuoHanTangXiang)】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4千米。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924平方千米。辖罗汉堂、昨那、尼那、仍果、多拉、叶后浪、豆后浪、曲乃亥、曲卜藏、甘加、尼那新村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共和县中郭密乡,1958年划归贵德县设龙羊乡,同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改为罗汉堂公社,1963年改为罗汉堂乡,1972年又改为罗汉堂公社,1984年改为罗汉堂乡。【尕让乡(GaRang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3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574平方千米。辖尕让、阿什贡、大磨、扎力毛、千户、大滩、查曲昴、俄加、席芨滩、亦杂石、三角浪、亦扎、关加、业隆、东果堂、洛乙海、者麻囊、松巴、阿燕麦、二连2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尕让乡,解放初设尕让乡,1958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分设尕让公社,1984年改为尕让乡。【常牧乡(ChangMu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6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还有汉、回等民族。面积996平方千米。辖上查岗、下查岗、都秀、拉德、切扎、吾隆、干果羊7个村委会。民国时、解放初属贵南牧区,1958年划归贵德县设常牧乡,后归贵德公社,1959年分设常牧公社,1963年改为常牧乡,1972年改为常牧公社,1984年改为常牧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