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海南州地图
海南州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年计划的124.76%,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31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76亿元,同比增长23.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4亿元,同比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01元,同比增长8.5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258元,同比增长8.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亿元,同比增长12.52%。

行政区划

海南州辖5个县。海南州面积45895平方千米,人口40万。共和县面积16050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邮编813000。县人民政府驻恰卜恰镇。同德县面积6494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邮编813200。县人民政府驻尕巴松多镇。贵德县面积3600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邮编811700。县人民政府驻河阴镇。兴海县面积13158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邮编813300。县人民政府驻子科滩镇。贵南县面积6593平方千米,人口7万人。邮编813100。县人民政府驻茫曲镇。*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旅游景点

名称地址,伏俟城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甲乙寺院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倒淌河、东藏旅游购物中心共和县倒淌河镇,嘛呢石山景点共和县倒淌河镇,德吉滩共和县恰卜恰镇,北山湾曲沟度假村龙羊镇曲沟乡,委曲沟度假村共和县铁盖乡委曲沟,龙羊峡共和县龙羊峡镇,玉皇阁贵德县河阴镇,南海殿贵德县河阴镇,珍珠寺贵德县河东乡,文昌宫贵德县河西镇,德吉温泉贵德县河西镇扎仓村,阿什贡丹霞地貌贵德县阿什贡,兴海赛宗寺兴海县大河坝镇,同德石藏景区(河北林场)同德县河北乡,直亥旅游景区贵南县直亥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申报的“藏族拉伊”,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52。

气候条件

海南州陆地面积为4.125万平方公里,最低海拔为2,160米,最高海拔为5,305米,分为三大土地类型:山地、高台滩地、河湖谷地。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3.3%。高台滩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4.3%,该类地自然条件好,是当前乃至今后的农牧业发展区。河湖谷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2.4%,这类地地势低平,热量、水源和土壤条件较好,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海南州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全州有天然草场353.33万公顷(合5256.7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947.73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4.1%,畜均占有13.31亩;冬春草场面积2714.27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4.86%。草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既有气候凉爽、水草丰美的夏秋草场,又有温暖的冬春牧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其特征是大气稀薄,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凉寒冷,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全年平均气温在4℃左右,以温凉寒冷气候为主。每年5月至9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历史沿革

因地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金城郡设河关县,辖今贵德、共和东部地区,受“护羌校尉”节制。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置西海郡,其辖地包括今共和、兴海两县的大部分地区。南梁大同六年(540年),吐谷浑国王夸吕在今共和县石乃亥乡建都伏俟城,海南地区均为其属地。此后,曾数度为吐蕃属地。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辖今贵德、共和部分地区,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其余牧区各地则直属中央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使司”管辖,称必里万户府。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贵德县置归德守御千户所,辖今贵德、贵南、同德及黄南州的部分地区,属陕西都指挥使河洲卫管辖,其余地区则属答司麻万户府和必里卫管辖。17世纪初至雍正初年属和硕特蒙古政权,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今贵德县设钦差总理蒙古番子事务大臣公署,管理今海南州在内的广大牧区,后经奏准迁往西宁。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归德为贵德;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置贵德厅、设扶番同知,辖今海南及黄南部分地区。辛亥革命以后,1913年改贵德厅为县,1915年北洋政府在青海改变建制,海南地区归甘边宁海镇守使和蒙番宣慰使管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青海第五、第七行政督察区。青海建省后于1929年、1935年、1939年先后设共和县、同德县、大河坝设治局、1945年大河坝设治局改为兴海县。1949年9月今海南地区解放后,相继建立了贵德、共河、兴海、同德4县人民政府。1953年7月,由贵德、同德两县划出部分地区建立了贵南县。1953年9月30日,政务院批准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12月15日正式设立,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共和县恰卜恰,辖共和(原共和县藏族自治区恢复为县,驻恰卜恰)、贵德(驻河阴镇)、贵南(由贵德县南部设置,驻拉曲)、兴海(原兴海县藏族自治区恢复为县,驻大河坝)、同德(原同德县藏族自治区恢复为县,驻尕巴松都)5县。1955年7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自治区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1958年兴海县由大河坝迁驻子科滩。1959年将同德县划归果洛藏族自治州,原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划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驻地迁茫拉。1962年同德县由果洛藏族自治州划回海南藏族自治州,将玛多县划归果洛藏族自治州;至此,海南藏族自治州辖共和(驻恰卜恰)、贵德(驻河阴)、贵南(驻茫拉)、同德(驻尕巴松都)、兴海(驻子科滩)5县。1979年3月随龙羊峡水电站的建成,成立龙羊峡办事处(1988年改为龙羊峡行政委员会),为州政府派出的县级机构;至此,海南州共辖共和、贵德、兴海、贵南、同德5县和龙羊峡1行委。2002年,撤销龙羊峡行委;至此,海南州共辖共和、贵德、兴海、贵南、同德5县。1999年末,海南州总人口为38.2万人,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县和龙羊峡行委,共有41个乡镇。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海南州总人口375426人。其中:共和县111974人、同德县48741人、贵德县91552人、兴海县59580人、贵南县63579人。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号文批复:①撤销贵德县河西乡,设立河西镇。②撤销贵南县拉乙亥乡、设立并命名为茫曲镇;撤销过马营乡,设立过马营镇。③撤销同德县巴水乡,设立并命名为尕巴松多镇。④撤销共和县恰卜恰乡,并入恰卜恰镇;撤销倒淌河乡,设立倒淌河镇。⑤撤销兴海县大河坝乡,设立并命名为子科滩镇(迁至子科滩);撤销河卡乡,设立河卡镇。2006年8月,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州乡镇行政区划将原有的40个乡镇(其中29个乡、11个镇)调整为36个乡镇(其中21个乡、15个镇):撤销共和县英德尔乡,设立塘格木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原塘格木农场场部所在地塘格木,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共和县东巴乡,并入恰卜恰镇;撤销贵德县常牧、东沟两乡,合并设立常牧镇,镇政府设在原东沟乡政府驻地周屯,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兴海县曲什安乡,设立曲什安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兴海县桑当乡,将桑当乡的桑当、明星、夏塘、野马台4个村划归兴海县唐乃亥乡,并将桑当乡的切卜藏村划归兴海县子科滩镇管辖;撤销同德县唐干、谷芒两乡,合并设立唐谷镇,镇政府设在原谷芒乡政府驻地谷芒,实行镇管村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