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南州地图 >
贵定县地图
贵定县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风情

被誉为“东方探戈”的苗族长衫龙舞:贵定苗族长衫龙舞的流传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新铺乡广大花苗同胞在传统民族节日里和盛大庆典仪式上祈福驱邪、图腾崇拜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种以展开苗族男子阳刚之气的民族舞蹈,表演时,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少则两人舞,多则上百人组合,在走、跳、跨、旋的动作中,力求的是一种粗犷、豪放的力量之美。高潮时,百十把芦笙同奏一曲,群山共鸣,舞步刚健,震天动地,其场面极为壮观,极富感染力。苗族长衫龙芦笙舞,其表演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图腾吉祥物——“龙”的崇拜,“龙”的歌颂,“龙”的赞美。不管表演规模有多大,其整个表演过程力求芦笙吹奏和舞步移动中的和谐统一,在展示“龙斗角”、“龙吐水”、“龙出海”、“龙腾云”、“龙飞腾”形象动作时,虽其夸张不变形,充分展示出了神话中“龙”的形象,“龙”的动态,“龙”的力量。2003年10月19日,新铺苗族“长衫龙”原生态舞蹈作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唯一代表,参加北京第六届国际旅游文化节,被誉为“东方探戈”。
声名远播的苗族长鼓舞:活跃在云雾苗族长鼓舞艺术之乡的长鼓舞演出队,是一支声名远播的文艺队伍。1990年参加了贵州省业余文艺演出,1991年又参加了中国西南艺术节开幕式演出,1993年应邀进北京,在首都工人体育场演出。这些演出都获得了各方人士和观众的好评,为贵定县增添了光彩。苗族芦笙长鼓舞,是生活在云雾山中广大苗族(海岜)同胞欢庆丰收,庆贺太平,祈福纳财,欢呼胜利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要追求达到是一种群体狂欢的生活和艺术效果。表演时,以苗家自制的长约2米左右,重约10公斤的青铜大号吹奏为先导,然后用力敲打重达100来斤的木制牛皮长鼓,苗家小伙则在表演场地周围各自吹响手中的芦笙,瞬间,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少女象一群群离巢的百鸟,欢呼着一行涌向场地中央,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前后左右用踏式的舞步跳动起来。苗族芦笙长鼓舞在表演艺程中,每次表演要用够的是腰部和脚部的力量,在极为规范的舞步串连上,讲究的是群体力量的释放和谐合。整个表演,动作简朴,大方有力,鼓点激越,号声浑圆,芦笙悠扬,舞姿奔放,可谓是金戈铁马,大河奔腾。有关人文、历史、艺术界专家学者均称赞为云雾山中的西部劲舞,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宝库体现“狂欢”的活化石。
联络情感的苗族“跳月”:苗族“跳月”有悠久的历史,是花苗较大型节日文娱活动,时间占了整个正月一个月,其它节日不进行跳月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各地苗族的“跳月”已各有不同的特点,形式也不完全一样。贵定花苗“跳月”仅保留月场,吹芦笙起舞,晚上唱歌,交换信物仅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的最后程式。花苗跳月是由4个男青年(过去也有老年和中年的)或两个男青年在前吹芦笙起舞,姑娘们则跟在背后踏着芦笙节奏跳舞,参加人数可多可少,可以中途参加,也可以中途退出,芦笙吹得越好,舞跳得越好,后面跟着跳舞的姑娘就越多。一个月场可以有几组舞蹈,互相之间展开竞赛,这时那优美的芦笙曲调在苗寨上空盘旋,加上姑娘的笑声,观赏者的喝彩声,还有摆小吃摊的叫卖声,组成了一曲苗寨交响乐,叫人久久不能忘怀。在“跳月”过程中,小伙子一边吹一边跳,不时把目光投在靓丽的姑娘身上,或舞姿示意,或暗送秋波,挑选心爱的女郎。“跳月”场上相互有所暗示,互有爱慕之心的青年男女,一散场后,或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这里一堆,那里一伙,屈膝谈心,互通情况,倾心交谈,如情投意合,互换信物,日后彼此经常往来,感情加深,终成眷属。
谈情说爱的苗族“坐花场”:“坐花场”是贵定县云雾山区的苗族世代相传的习俗。花场分为青年花场和中老年花场。中老年花场是已生育子女的青年妇女和中老年妇女的花场,一般主要是在花场里缝制衣服、背牌等,从正月初一坐到十五左右。青年花场是未婚女青年挑花制背牌的场地,亦是青年小伙子与姑娘选择终身伴侣的一种场所,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坐到月底。每个苗族寨子都有传统固定的花场。在“坐花场”期间,每天姑娘们都穿着盛装,带着小凳子、糯米耙、绣花针线等来到花场,围着火塘,一边挑花刺绣,一边摆谈说笑,等待男青年来“玩花场”。从正月初四、五开始,各地的男青年不约而同,先后串到花场。不管是什么地方的男青年走进花场,女青年中便有人暗中评论某男青年与某女青年相配。物色好后,以劝说口气去索取某女青年的项圈、头帕或手帕,拿给男青年作为相识的信物。男青年们得到姑娘的信物后,借故回家,便离开花场。姑娘们也走出花场分别送行,此时姑娘若向男青年索回自己的信物,男青年则去别的花场,寻求中意的姑娘,索回信物的姑娘则回到花场继续等待意中人。当男女双方都中意,经过长期的交往恋爱,互定终身后,男方便告知父母,由父母请媒人上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同意,就择吉日办酒结婚。如不中意,则三言两语,姑娘要回自已的信物,各自分道扬镳。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电石石灰石矿、原煤、硫铁矿、粉石英矿、铅锌矿、高岭土、重晶石。

地理概况

气候条件:贵定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为114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89天,年日照时数1068小时。
地貌:全县为浅中切割高原中山地貌类型,平均海拔1000-1300米,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岩溶地貌类型,谷岭相间,群山林立,溶洞遍布。全县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961米,堪称黔南屋脊。县境河网密布,河道迂回曲折,落差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3711千瓦,为农林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17.65万亩,牧草地6.7万亩,水面3万亩。

交通条件

黔桂、湘黔、株六复线等铁路主干线在县城交汇,贵州南下大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沿境而过,320、321国道以及304省道贯穿县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旅游资源

贵定是贵州省旅游资源大县,蕴藏着发展旅游业的深厚潜能。各界人士普遍认为贵定县是“公园省”中的“奇葩园”,集民族文化、军工文化、美食文化、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一体,加上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功能,凉爽宜人的气候,贵定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旅游资源丰富:
1、杨家寨白龙宫梦幻旅游景区,杨家寨白龙宫梦幻旅游景区是一组高质量的巧妙风景组合。位于洛北河下游,距洛北河漂流终漂点红子岛5公里,距县城15公里。景区内山、水、林、洞、瀑、潭、壁、谷等异彩纷呈,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白龙文笔,白龙宝砚,白龙花瀑,石壁画廊,如镜龙潭,幽深龙宫,伏牛山形似天下第一牛受惊回首,江边窑象鼻搅水怡然自得,恰似一支山水交响奏鸣神曲。
2、天生穿心桥水帘洞瀑奇妙旅游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集百米落差瀑布、120多米,长天生桥洞、原始森林于一体,景区内山泉树石,幽谷溪涧,曲径通幽,渐入仙境,龙虎镇大门,鬼斧显神功,雄奇磅礴,天下少有,令人赞绝。附近配套景点奇妙,有两山名为猪王山,一前一后形如两头巨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清纯恬静的莲花冲,宛如一首田园诗;迭瀑飞湍的簸箕冲,美不胜收。山水之奇,风物之妙,地设天造,叹为观止。这里与洛北河漂流中段景区相沟通,距白龙宫景区10公里,是省会贵阳附近一组高品位、高质量的奇妙自然景观的组合。
3、神秘的斗蓬山旅游景区:位于贵定、都匀、麻江三县(市)交界处的斗蓬山旅游景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主峰和“天池”位于贵定境内,海拔1961米,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着原始生态环境,具有神秘探奇性。主要景观有:原始森林,莽莽苍苍,规模宏大;天池宝鉴,生于顶峰,宛若明镜,如临仙境;瞒天幽径,迂回曲折;绝岩峭壁,刀削斧劈;怪谷野花,称为“六月雪”,十分壮丽。斗蓬杜鹃,品种繁多,别具一格;宝石寨古树参天,浓荫密布,巧石怪木,一路花瀑,是建设登山旅游接待点和宾馆服务设施的理想场所;铁锁岩,大有“一夫当关,万人难开”的气势。斗蓬山巍峨雄峻,大气磅礴,竹林苍莽,山野深幽,苔藓裹树,树根缠石,天池绝妙,景观奇特,是贵州不可多见的名山,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4、黄龙山高原草场景区:黄龙山高原草场位于新铺乡,总面积20平方公里,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壮丽的高原风光、浓郁的苗族风情和精美的苗族传统腊染刺绣服饰工艺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山顶开发为独具特色的高原苗族风情旅游区、斗牛场,修建苗族民俗文化村,使用射弩围猎狩猎,建设城市中小学生高原夏令营基地,让广大国内外游客直接观赏,亲自参与,尽情体验高原风光苗家风情。
景区资源:
1、洛北河漂游景区,2003年,我县洛北河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也较多,有峡谷类、河谷类、植物景观类、古建筑类、古塔墓类、民俗风情类等。景区辖洛北河漂流、红子岛、杨家寨、穿心洞、音寨、阳宝山、晓寨、城隍庙等景区景点。共有景物景观17个,面积25平方公里,洛北河流经的峡谷、河谷及保存较好的森林植被构成景区内极为和谐的自然生态美景。终漂点红子岛景区距县城5公里,漂流景区全长18公里,水势缓激相间,惊浪、险滩、激流、幽谷分布均衡,动中藏静,静中蕴动,浪遏飞舟,有惊无险,扣人心弦。时而悬崖绝壁,巨礁突兀;时而飞瀑奔漩,峡谷幽深;时而水平如镜,水秀山奇。浪漫与潇洒同享,刺激并奇幻共领。一位加拿大游客把这18公里的景区称作“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巨型生态画廊”。景区自1998年5月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被誉为“黔中第一漂”,跻为身贵州省四大漂流之一。
2、盘江——音寨民族风情休闲观光旅游景区,位于县城西南面,距县城15公里。丽水秀山,鱼肥水美,风景秀丽,如诗如画,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自然景观、布依风情、观光农业、军工文化和餐饮文化、布依餐饮构成黔中一道靓丽秀美的风景线。音寨布依族村寨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13个省级民族自然保护村镇之一,是全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寨,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贵定洛北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内重要的景区。观音山下的音寨,居住着128户人家,共有568人,是一个已有30代传人,民风淳朴、风情浓郁的布依村落。寨头银杏、古柏遮荫,寨前水流舒缓,碧波澄澈。河边垂杨弯柳,水车悠转。河中鸳鸯两岛,天然合璧,绿草茵茵,古树葱郁,寨后青山苍翠,山名观音山,先祖取中间“音”而定寨名。独特的布依族民居建筑风格堪称一绝。音寨家家户户都种植李树,每到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李花与田间盛开的油菜花交相辉映,形成“金海雪山”,将音寨映衬得更加美丽、迷人。2005年贵定音寨“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以及“贵定盘江冰脆酥李节”的成功举办,极大的提升了音寨景区的知名度,通过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香港商报》、《贵州日报》、新华网、新浪网等30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到音寨的游客倍增,预计年游客量将达80万人次,现音寨已树立“游金海雪山,观黔中美景,品云雾贡茶,尝盘江狗肉,购盘江酥李”为主题的一个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音寨附近的牟珠洞,因传朱元璋得天下后,送藏释迦牟尼佛珠一颗而命名,洞中阴河、暗竹、石笋、石钟、石鼓、石佛、石鱼、石乳,天生自然,惟妙惟肖。洞前明嘉靖以来古建遗址犹存。丘禾实、王士性、张澍、赵翼、檀萃、林则徐、蒋介石等历代名人均曾到此游览并留下吟颂诗文,是声名远播的贵州名胜之一,音寨景区正在极力打千户布依村寨及环中心城市生态度假开发前景极其可观。
3、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阳宝山在县城北10里,文献称为“黔东之胜”,早在明清时即与四川峨嵋山、云南鸡足山并称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香圣地。明嘉靖年间即在主峰莲花山顶建有著名的莲花寺,莲花寺香火顶盛时,僧众达200余人。在后山建有飞凤寺等宏大建筑群,有开山和尚白云大师修身养性的仙人洞,还有中国江南罕见、堪称西南一绝、贵定独有的和尚坟塔林100余座,其年代自康熙初(公元1661年)至光绪末,最高塔坟逾4米。丘禾实、丘禾嘉等历代巨儒名人,曾在此秉烛夜读,留下不少珍贵墨宝。经考证,在明清时期,莲花寺是贵州僧纲司(僧纲司是明洪武年间制定的僧官制度中省府级地方僧官)的驻锡之地,是贵州的佛教中心。阳宝山旅游景区具有很高的文物、艺术、历史、审美和科研价值,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4、云雾湖休闲观光度假景区:云雾湖休闲观光度假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云雾山是苗岭主体山脉,是贵州名山,著名的明清贡茶——云雾茶就盛产在这里,清乾隆时所立云雾贡茶碑就在山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雾山下群山环抱的云雾湖,蓄水250万立方米,湖面宽阔,湖中有岛,可信步漫游,可投饵垂钓,可点篙划舟,可劈波击水。湖的四周有成片茂密的森林和绕山环坡的万亩茶园;云雾山附近的万亩良田是盛产有名的优质云雾米和优质云雾油菜籽;周围还分布着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犀头岩圣母堂和建于同治年间的云雾天主教堂,还有风景奇美的甲子屯、水口山、连珠山、谷峡山自然景观。这里是贵州省文化厅命名颁牌的“苗族芦笙长鼓舞艺术之乡”,这里有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云雾斗牛,还有闻名遐迩的明清贡马——云雾矮马,这一切吸引着各地游客来此休闲度假,观光旅游。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建材、制药、化工、刺梨饮料、牲畜、烤烟、薇菜、鸟王茶、沿山百合贡粉、盘江酥李、新巴大蒜、岩下核桃、猴场堡辣椒、马家洞生姜、云雾西瓜、定东魔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