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安康市地图 >
汉滨区地图
汉滨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汉滨区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劳作、生息。西周初,汉滨区地属庸古称“上庸”。公元前312年,秦攻取汉水中上游,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在汉滨区设西城县,汉中郡治即在西城。西汉时,西城县为汉中郡治,辖今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取汉中,分郡之东部即今安康市,为西城郡,曹魏、西晋时设魏兴郡,辖今汉滨、岚皋、紫阳三区县。西魏废帝三年(554)设金州,因月河川道出麸金得金州名,治所魏兴郡西城县。北周武成二年(560),撤销西城县,辖地并入吉安县。天和四年(569),吉安县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汉滨、岚皋、平利、镇坪四区县。北周末年废县,复置魏兴郡,隋代(589─618),复设西城县。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吉安,仍属金州。大业三年(607年),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县改称金川,辖今汉滨、岚皋、平利、镇坪四区县,隶西城郡。十三年(617年)郡县俱废。唐代设金州汉阳郡,属山南东道,乾元六年(758年)又撤郡复设金州,治所西城。宋代,西城县辖今汉滨、岚皋二区县,为金州治所,隶京西路,元代至元年间(1279─1294)金州改为散州,废西城县,金州辖区相当于今汉滨、平利、镇坪、白河、旬阳、紫阳、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区县地境。明代(1368─1644)金州属兴元路,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汉江洪水覆没州城,于赵台山下筑新城,改名兴安州,1595年,兴安州直属陕西布政司。清初设兴安州,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以原兴安州并汉阴地在府城设县,取“安民康泰”之意,称安康县。五十五年(1790年)分出汉阴地,设立汉阴厅,道光二年(1822年),分出安康县南三辅,设立砖坪厅。此后,县辖区相对稳定,中华民国(1912─1949)前期,安康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废道,县直属于省。二十四年,陕西省在安康地区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以地命名,辖十县,治所安县。1949年11月安康解放后,建立县人民政府,隶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隶属陕西省安康分区专员公署,在县城关范围设安康市,直属安康专署。1954年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隶安康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10日,安康、岚皋合并;1961年两县分置,恢复原建置。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以原建置基础改为市,2000年12月1日因安康地区撤地设市更名为汉滨区。

财政金融

属“吃饭型”财政,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8600万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345万元,支出40903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3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41.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8.57亿元。
关于汉滨区撤乡并镇和重点镇设置的批复:6月8日汉滨区召开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获悉,根据省市机构改革文件要求,结合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汉滨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意见的函(安乡机改办函〔2010〕2号)和中共安康市委办公室、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汉滨区撤乡并镇和重点镇设置的批复》(安办字[2010]113号)文件精神,汉滨区撤乡并镇后共设30个镇、4个办事处,其中设5个重点镇。撤销梅子铺镇、运溪乡,并入恒口镇,其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香山乡,将原香山乡的大道、八里、大坡、兴塘4个村划归大同镇,其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富强乡、花园乡,并入五里镇,其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玉岚乡、南溪乡,并入瀛湖镇,将原香山乡的中沟村划归瀛湖镇,其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前进乡,并入早阳乡,其政府驻地设在原早阳乡。撤销东镇乡,并入茨沟镇,其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迎风乡、并入县河乡,其政府驻地设在原县河乡。撤销沙坝乡、荆河乡,合并设立紫荆镇人民政府,其政府驻地设在原沙坝乡。撤销河西镇、建民镇,合并设立建民办事处,其政府驻地设在原建民镇。将原香山乡的大岭、香山、三湾3个村并入流水镇,其政府驻地不变。乡改镇12个:早阳、共进、关家、石梯、坝河、新坝、牛蹄、田坝、晏坝、双溪、谭坝、县河等12个乡改为建制镇,其政府驻地均在原址。保留张滩镇、关庙镇、吉河镇、双龙镇、大竹园镇、洪山镇、石转镇、大河镇、叶坪镇、中原镇、沈坝镇11个镇的建制。保留新城办事处、江北办事处、老城办事处的建制。其中:设立的恒口镇、五里镇、瀛湖镇、关庙镇、县河镇为重点镇。通过撤并调整,汉滨区共设30个镇、4个办事处。

旅游发展

旅游业蓬勃兴起,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71亿元,占全区GDP的49%,成为支撑汉滨区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以超市、专卖、配送、集团化为代表的现代商贸服务业迅猛发展。一批建材、服装、装饰等专业街初步形成。计算机、通讯等新型产业蓬勃兴起。以秦巴汉水自然风光为主的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西康铁路的开通,对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的加大,加快了我区旅游业的发展。以瀛湖、香溪洞精品线路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和以黄洋河、吉河、汉江为主的休闲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十五”累计接待游客约260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区宾馆、餐饮服务业的扩张和档次的提升。

农业生产

汉滨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农业主导产业初具雏形,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预计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4.88亿元,年均递增7.1%,比“九五”提高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蚕桑、中药材、魔芋、优质米等优势产业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畜牧业稳步发展。蚕丝绸有限公司、秦东魔芋有限公司、天宝集团等一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工业发展

支柱工业不断壮大,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张。2005年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42亿元,年均递增19%,高于“九五”增长速度2.2个百分点。辖区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9.67亿元,占GDP比重比“九五”末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20.9%。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化工、矿产、建材、水电能源、茧丝等六大支柱产业,占辖区工业总产值的79.1%。工业企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日趋增强。

教育科技

辖区有大、中专和技工学校16所,在校生17000人,普通中学76所,在校生70600人,小学476所,在校生9.7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4%。2005年,全区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共23447人;有国有独立科技开发机构7个,民营科技企业40个,从事科研人员6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