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陕西省地图
陕西省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地形面积: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926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36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96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3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主要山脉: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龙山2917米,首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于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主要河流:汉江61959平方公里,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河长491.2公里,延河7687平方公里,长284.3公里,泾河45421平方公里,长455.1公里,渭河62440平方公里,长818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长680.3公里,嘉陵江9930平方公里,长244公里,长652公里,丹江7551平方公里,长244公里。
自然资源: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该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我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如铁、铜、锰、铝、锡、钨、铂族金属、萤石、钾盐、磷、金刚石等,或贫矿多、或探明储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或开发利用条件差,少数矿种至今仍未探明储量。

旅游资源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2009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国内旅游收入715.28亿元,增长27.5%。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45.08万人次,增长15.4%;旅游外汇收入7.71亿美元,增长16.7%。

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第一级为副省级、地市级;第二级为县级;第三级为乡镇级。第一级:1个副省级市,1个副省级新区,9个地级市;第二级: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第三级:175个街道办事处、921个镇、649个乡:
西安市市辖区9县4,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宝鸡市市辖区3县9,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市市辖区3县级市1县10,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杨陵区(陕西省政府直辖的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实际管理),渭南市市辖区1县级市2县8,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铜川市市辖区3县1,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延安市市辖区1县12,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榆林市市辖区1县11,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汉中市市辖区1县10,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市辖区1县9,汉滨区,旬阳县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
商洛市市辖区1县6,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人口分布

分布情况:2010年西安市846.78万人,宝鸡市371.67万人,咸阳市489.48万人,铜川市83.44万人,渭南市528.61万人,延安市218.70万人,榆林市335.14万人,汉中市341.62万人,安康市262.99万人,商洛市234.17万人,杨凌示范区20.12万人。
总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陕西常住人口为37327378,占全国比重为2.79%(不包括港澳台)。
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807人,占48.3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人口变动:2000年总人口3644万人;2001年总人口3659万人;2002年总人口3674万人;2003年总人口3689.5万人;2004年总人口3705.2万人;2005年总人口3720万人;2007年3748万;2008年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为3733万。
人口民族:综合以上情况,自唐代中国各地的官员,不少在长安及其附近居住下来,经过唐、五代,长期生息繁衍,使这里的汉民族人数日益增多。这就为那里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960年北宋建立,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4个多世纪中,辽、金、夏、蒙古与北宋、南宋先后对峙。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给汉民族人民带来长期而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使中原的汉民族人民迁居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以至联合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所以这一地区就成为我国历史上文明冲突核心地区、时期。汉民族的文化核心也就在这一时期。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民族占99.51,少数民族占0.49.陕西的少数民族多为其他地区迁入。

重点文物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延安革命遗址1937-1947年延安市,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至宋汉中市,大雁塔唐西安市雁塔区,小雁塔唐西安市,兴教寺塔唐西安市长安区,西安城墙明西安市,西安碑林汉至近代西安市碑林区,药王山石刻隋至明铜川市,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安市灞桥区,丰镐遗址周西安市长安区,阿房宫遗址秦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汉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唐西安市,黄帝陵黄陵县,秦始皇陵秦西安市临潼区,茂陵(汉武帝刘彻墓)西汉咸阳市,霍去病墓西汉咸阳市,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唐咸阳市礼泉县,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唐咸阳市乾县,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唐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西安事变旧址1936年西安市,蓝田猿人遗址旧石器时代蓝田县,周原遗址西周扶风县、岐山县,司马迁墓和祠西汉至宋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瓦窑堡革命旧址1935年子长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1937-1946年陕西省西安市,大佛寺石窟唐咸阳市彬县,钟山石窟北宋子长县,昭仁寺大殿唐咸阳市长武县,西岳庙明至清华阴市,西安清真寺明至清西安市,秦雍城遗址东周凤翔县,秦咸阳城遗址战国至秦咸阳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唐至元铜川市,长陵西汉咸阳市,杜陵西汉西安市长安区,桥陵唐蒲城县,扶托村商周西安市户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姜寨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安市临潼区,郑国渠首遗址战国咸阳市泾阳县,魏长城遗址战国华阴市、大荔县、韩城市,统万城遗址十六国陕西省靖边县,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隋、唐西安市,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隋、唐麟游县,灞桥遗址隋-元西安市,华清宫遗址唐西安市临潼区,武侯墓三国汉中市勉县,泰陵隋咸阳市,永陵西魏富平县,仙游寺法王塔隋周至县,府州城五代-清府谷县,西安钟楼、鼓楼明西安市,水陆庵明蓝田县,延一井旧址清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甜水沟遗址旧石器时代大荔县,花石浪遗址旧石器时代洛南县,元君庙--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华县,康家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安市,老牛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西安市,栎阳城遗址战国至汉西安市,京师仓遗址西汉华阴市,良周遗址秦、汉澄城县,东渭桥遗址唐高陵县,玉华宫遗址唐铜川市,西汉帝陵西汉咸阳市、西安市,唐代帝陵唐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三原城隍庙明三原县,鸠摩罗什舍利塔唐户县,公输堂明户县,仓颉墓与庙明、清白水县,泰塔北宋旬邑县,香积寺善导塔唐西安市长安区,西安城隍庙明、清西安市,白云山庙明、清佳县,八云塔唐周至县,泾阳崇文塔明泾阳县,彬县开元寺塔北宋彬县,韩城普照寺元韩城市,韩城文庙明韩城市,韩城城隍庙明韩城市,党家村古建筑群明、清韩城市,耀县文庙明铜川市耀州区,澄城城隍庙神楼明澄城县,镇北台明榆林市,重阳宫祖庵碑林钟馗故里、财神刘海故里元至清户县,慈善寺石窟隋、唐麟游县,洛川会议旧址1937年洛川县,杨家沟革命旧址1947~1948年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龙岗寺遗址旧石器时代至汉南郑县,石峁遗址新石器时代神木县,石摞摞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佳县,李家村遗址新石器时代西乡县,北首岭遗址新石器时代宝鸡市,东龙山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商洛市,横阵遗址新石器时代华阴市,李家崖城址商至周清涧县,梁带村遗址周韩城市,杨家村遗址周眉县,法门寺遗址南北朝至清扶风县,麟州故城唐至明神木县,秦东陵秦西安市,张骞墓汉城固县,明秦王墓明西安市,蔡伦墓和祠清洋县,精进寺塔唐至宋澄城县,长安圣寿寺塔唐西安市,长安华严寺塔唐西安市,百良寿圣寺塔唐合阳县,昭慧塔唐高陵县,开明寺塔唐洋县,大秦寺塔宋周至县,太平寺塔宋岐山县,武陵寺塔宋永寿县,神德寺塔宋铜川市,法王庙宋至清韩城市,北营庙元韩城市,五门堰元城固县,吴堡石城明至清吴堡县,周公庙明至清岐山县,榆林卫城明至清榆林市,张良庙明至清留坝县,扶风城隍庙明至清扶风县,玉皇后土庙明至清韩城市,玄武庙青石殿明合阳县,庆安寺塔明渭南市,咸阳文庙明咸阳市,盘龙山古建筑群明米脂县,姜氏庄园清米脂县,丰图义仓清大荔县,灵岩寺摩崖汉至民国略阳县,石泓寺石窟隋至明富县,杨珣碑唐扶风县,万安禅院石窟宋黄陵县,易俗社剧场民国西安市,渭华起义旧址1927年华县,吴旗革命旧址1935年吴起县,保安革命旧址1936年~1937年志丹县

历史文化

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西安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6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120万年前,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陕南汉中龙岗寺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见《人民日报》1992年2月10日第四版),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迄今发现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被誉为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陕西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语言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既关中话,而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可称为西安白话。西安白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易懂,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唐朝的标准汉语发音规则记载在韵书里,如《集韵》、《广韵》。据考证,和现在各南方方言如粤语、客家话、吴语、闽南语、旧湘语等等比较相近。这是因为古代北方战乱,汉人南迁造成的。不同的南方方言不同程度的保留了古汉语特征,如吴语保留了完整的全浊声母,粤语保留了完整入声韵尾等等。现在西安一带的方言属于官话(普通话的基础),是比较新近形成的方言,是蒙满乱华的产物,受较多阿尔泰语影响,比如浊音清化、入声消失,有古汉语所没有的翘舌音、卷舌音等等,与古汉语差别较大。
对外开放发祥: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曾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陕西西安户县钟馗故里刘海故里傩舞跳钟馗,是中医、舞蹈、戏曲的鼻祖,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
王都: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较多和时代较长的省份之一。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褒国、扈国、骆国出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咸阳建都。此后,又有秦、西汉、西晋、隋、唐等朝代先后在西安建都,时间长达千年。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革命圣地: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3600万勤劳、勇敢、智慧的陕西儿女,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正在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投身西部大开发,发扬光荣传统,重振汉唐雄风,再铸新世纪的历史辉煌。
唐以前行政区划演变:陕西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魏国在洛河下游设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在陕北也设上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境内除保留上郡和汉中郡外,在渭河流域另设内史,与郡同级。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另将秦的内史分为3个相当郡的政区:京兆尹(分管今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分管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分管咸阳以西地区),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13州刺史部,监察各郡。后来改刺史部为州,州牧或州刺史为行政长官,形成州、郡、县三级制。现今的陕西在西汉中期涉及3个州。三国时期,现今陕西地区的大部分由雍州、荆州、益州管辖。西晋时大致和三国相仿。东晋至隋统一的二百多年间,南北分裂,战争频繁,行政区划十分混乱。
唐以后行政区划演变:唐初对州、郡、县加以改革,全国共设10道,道辖州、郡。今关中、陕北属关内道,陕南属山南道。宋改道为路,今陕西的大部分属于永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另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这两路是由宋初的陕西路划分出来的,因此,习惯仍称它们为陕西路。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金仍用路制,完全设在陕西境内的有京兆府路、延路。
在元朝以前的陕西,并不包括汉中、安康等秦岭以南今属陕西管辖部分。元代的政治中枢称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统元年(1260年),立秦蜀行省(也称陕西四川行省、陕蜀行省等),治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后两次移治兴元(今陕西汉中);至元八年罢,以京兆诸路直隶中书省。次年,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以京兆为其分地,置王相府治之。十七年,忙哥剌死,罢王相府,复立陕西四川行省于京兆;十八年,分设四川行省,于是只称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及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陕西是中国目前现存的省份中建省最早的,陕西行省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明在元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地区包括今陕西全境、甘肃嘉峪关以东各地、宁夏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清代废去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嘉庆年间全国有18个省。清初陕西仍辖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年移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从此,陕、甘两省分治。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延安、韩城、榆林、汉中、咸阳。

国际友好城市

序号省/府/州/区/县国家日期1明尼苏达州美国1982-10-192京都府日本1983-07-163安特卫普省比利时1985-05-174特雷维索省意大利1988-07-215香川县日本1994-04-226琼格拉德州匈牙利1995-11-217翁布里亚大区意大利1995-11-298马托格罗索州巴西1996-12-149图林根州德国1997-11-1910卡卢加州俄罗斯2000-08-0811格罗宁根省荷兰2003-10-3112素可泰府泰国2005-05-2113江布尔州哈萨克斯坦2008-04-0714布泽乌县罗马尼亚2008-04-1115开罗省埃及2008-04-1716德伦特省荷兰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