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邯郸市地图 >
邯郸县地图
邯郸县相关地区地图: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无烟煤、铁矿石、膨润土、高岭土。

第三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和发挥独特的城效优势,大力加强市场建设,并立足“三大”(大市场、大融资、大流通),重点发展了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娱乐、信息服务等行业,使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工作从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到推进教育改革迈出了三大步,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树立邯郸县形象、促进城郊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制定了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乡村道路、通讯设施五年建设规划,推进了全县整体形象的改变。到目前,全县25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顺利建成了农村电气化县。沿路村镇各具特色、风格别致的改造建设,使城郊农村形象焕然一新。一个集办公区、商贸区、居住区于一体,功能完备、实施齐全,既与市区相连,又自成一体的城建小区鹤然屹立在市区东部。随着107国道、309国道、邯大路、滏东路、东环路、南环路等穿越邯郸县境内的主干道的拓宽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生活安康、交通便捷、充满现代气息的邯郸县展现在世人面前。

医疗

该县医疗队邀请邯郸市第一医院、华冶医院以及该县医疗专家服务团成员20余名,深入到全县8个乡镇(社区)进行巡回义诊,出诊260多人次,赠药品2.2万元,同时,还与20户长期患病的群众建立起对口帮扶联系,常年为其提供医疗保健、健康咨询服务。2005年又建成明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网络为各个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12岁以下儿童以及青壮年病残患者总计3万余人建立健康档案,常年免费为他们提供基本健康咨询和保健服务。邯郸县卫生局局长檀居山介绍说,因为有医疗卫生常下乡,农民在自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队帮助基层卫生单位提高了医疗水平,帮助农民树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把卫生三下乡工作落到实处,该县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出台了三下乡活动相关规定,从组织、制度、人才和经费上予以保障。由于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医疗流动队不但为农村群众送上专家级的医疗服务,也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旅游资源

邯郸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环抱邯郸市区,是成语典故之乡、古赵文化和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3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县域面积522平方公里,辖5镇6乡、2个社区、254个行政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一大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县域内有国家、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遗迹100多处。近年来,邯郸县政府特别重视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加大了旅游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全县旅游环境,使全县旅游产业进一步壮大。邯郸县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共有景区点20余处,其中,宗教旅游资源有闻名世界的黄粱梦吕仙祠、有省级文保单位圣井岗,还有月爱寺、吕翁祠、广济宫等;自然旅游资源有紫山、九龙湖、古石龙、罗敷潭等。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相互交织,让人回味无穷。为了提升邯郸县旅游的知名度,邯郸县近年来加大了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投入力度,加大文物景点的升级改造,营造了发展大旅游,建设城郊旅游线的良好氛围。日前,邯郸县的广大旅游工作者正在积极谋划邯郸县旅游美好的蓝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邯郸县一定会成为冀南大地的旅游胜地!邯郸县文化旅游局是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于2002年机构改革时成立,同年8月份完成了人员划分和科室组建工作。局下辖7个单位,分别为文化馆、图书馆、文保所、演出公司、电影公司、书店、剧团,全局共有干部职工147人,其中局机关23人,两馆一所15人,电影公司10人,书店50人,剧团34人,演出公司5人。其中,县电影公司、书店、剧团均属于自收自支、独立核算单位。2005年更名为邯郸县文化体育旅游局。文化方面,主要担负着繁荣全县群众文化生活、依法管理县域内音像、图书、网络、歌舞、娱乐演出、印刷六大文化市场的任务。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56家、其中音像7家、图书经营单位3家、网络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场所19个、印刷经营单位18家。在我局的严格管理下,这些经营单位都能按照要求守法、诚信经营,秩序良好,为丰富全县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较大贡献。旅游方面,承担着全县旅游景点的管理,旅游业务指导,旅游市场开发等工作,同时,去年依托龙腾旅游开发中心并作为开发业主,对石龙景区进行了初步建设,并带动了我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全县主要景点有:古石龙、月爱寺、广济宫、圣井岗、吕祖墓、紫山、九龙湖等。文物方面,县境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赵王陵),省保单位5处(圣井岗、林村墓群、北张庄墓群、龟台寺遗址、涧沟遗址);市保单位16处,县保单位42处。主要职责是做好全县文物点的保护管理工作和县域内征用地建设项目的文物勘探工作,同时,成立了我县文物勘探队,依法开展文物勘探工作。

教育

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是光荣使命、是科学决策、是历史机遇、是人民企盼,是全市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履行这样的使命,不仅非常光荣,而且任务艰巨,时间也非常紧迫,肩膀上的责任也很重。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需要有强大的教育事业来做支撑。围绕这一目标,邯郸县教育系统将上下拧成一股绳、唱响一个调、同下一盘棋,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奋进,在实践中创新,众志成城,强力发展。一是以推进名校、名长、名师、名生四名工程为载体,盯紧城市找差距,努力使邯郸县的教育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邯郸市主城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二是打好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两场“攻坚战”,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三是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争取达到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区域领先,为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地域概况

邯郸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环抱邯郸市,是典型的城郊县。东西距32公里,南北距26公里,全县下辖5镇6乡258个行政村,总面积522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开了城乡樊篱的分割,使邯郸县走上了一条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历史沿革:邯郸县历史悠久,公元前546年就有文字记载,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邯郸县最早的设置是在汉高帝5年(公元前202年),之后历朝历代行政区划多有变化,但基本都保留邯郸县。1945年邯郸县解放,属冀南三专区,1949年后属河北省邯郸专区公署,1958年邯邢二专合并,撤销邯郸县,1961年邯邢分开,恢复邯郸县,1948年划归邯郸市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