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地图
横县相关地区地图:
14、历史沿革
(1)建置之始:今横古县属百越地的一部分。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后,今横县境分属广郁、合浦、安广、平山等县地,隶属合浦郡、郁林郡。而安广县故治在今横县,是横县建置之始。(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今横县属吴国辖地。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连道县为兴道县。太康七年(286年)置宁浦郡,治所宁浦,在今横县境内。梁天监年间(502年至519年),分宁浦郡地,增置简阳郡、简阳县,隶广州。
(3)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开皇十一年(519年),撤宁浦郡、简阳郡,改为简州。开皇十八年,简州改为缘州。隋六业二年(606年),撤缘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简州。武德六年,改简州为南简州。贞观八年(634年)又更名为横州,省蒙泽、岭山二县。明皇时,为宁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横州,领宁浦、从化、乐山三县。
(4)元明清民国时期: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横州升为横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降为横州,州治宁浦县,辖宁浦县、永淳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宁浦县,并入横州,属广西布政司浔州府所辖。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改横州为横县。洪武十三年恢复横州。清代横州一直是广西省南宁府下属的一个散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知州品级为从五品。民国十年,横州改为横县,属南宁道所辖。
(5)1949年以后:
1)1952年撤永淳县,将其所属峦城、六景、良圻、平朗、石塘等区划归横县管辖,属南宁专区。
2)2000年,横县辖17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8973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横州镇39510、附城镇104236、百合镇73487、那阳镇46212、南乡镇28724、新福镇21101、莲塘镇28511、平马镇26301、峦城镇47477、六景镇26032、良圻镇48288、石塘镇32206、灵竹镇21163、陶圩镇62910、校椅镇69122、云表镇64513、马岭镇24298、马山乡43785、板路乡35207、飞龙乡15621、平朗乡18744、镇龙乡12285。
3)2003年6月27日,横县由南宁地区划归南宁市管辖。
4)2003年,横州镇与附城镇合并为横州镇。横县辖16个镇、5个乡:横州镇、峦城镇、六景镇、良圻镇、石塘镇、灵竹镇、陶圩镇、校椅镇、云表镇、百合镇、那阳镇、南乡镇、新福镇、莲塘镇、平马镇、马岭镇、马山乡、板路乡、飞龙乡、平朗乡、镇龙乡。年末总人口107.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4.92万人。有壮族、瑶族、苗族、满族等少数民族14个,共40.37万人。其中,壮族人口40.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36%。
5)2004年,辖5个乡、16个镇。年末总人口1084422人,其中农业人口956813人;壮族人口占37.54%。
6)2005年6月25日,撤销灵竹镇、良圻镇、飞龙乡、板路乡,分别并入石塘镇、六景镇、新福镇、南乡镇。,2005年区域调整后,横县辖14个镇、3个乡:横州镇、百合镇、那阳镇、南乡镇、新福镇、莲塘镇、平马镇、峦城镇、六景镇、石塘镇、陶圩镇、校椅镇、云表镇、马岭镇、马山乡、平朗乡、镇龙乡。
3、交通条件
横县交通便利,珠江主流河段黄金水道郁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县,全长144公里,船只上通南宁、百色,下至广州、珠海、港澳等地。县内过境铁路76公里,设有6个火车站,湘桂铁路、黎钦铁路穿越境内;境内有高速公路,209国道,20222省道。桂海(桂林至北海)、南广(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设有多个出口,贯通东西南北。12、医疗卫生
横县卫生局是主管全县卫生系统行政工作的单位。创立于1952年,如今主管全县32个卫生单位。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22个(中心卫生院3个),镇防保站2个,现有病床796张。职工总数15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34人,占85.3%。全县形成了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技术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组织为网底的三级医疗保健网。特别是通过深化卫生改革,实施了医疗卫生单位等级建设工程,现已有"二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院"1家,"一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1家,"县级一等防疫站"1家,"一级甲等医院"6家,"合格卫生院"15家,"爱婴医院"5家。全县形成了以初保为龙头的农村卫生工作制度。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完善,各乡镇医疗环境、医疗设备设施依年改善。全县79.4%的乡镇医院实现了"一无三配套",县预防保健机构基本完成扩建任务,全县行政卫生所集体办医达85.5%,甲级卫生所占59%。9、科技发展
横县科技局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科技与经济结合;突出抓好"蔗糖产业化"的六项节能降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启动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带头建立科技示范;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普活动,认真抓好科技培训;正确引导和培植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健全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对地震观测工作的领导。1、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横县科教领导小组,推动了该县科技事业的发展。一是推广应用"蔗糖产业化"六项节能降耗技术。引进和种植新台糖20、22号和美国CP86/l287等甘蔗优良品种4915亩,大胆推广利用甘蔗叶、甘蔗渣种植食用菌、竹荪的新技术。2、抓科技立项。3、强化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目前已在校椅、云表、峦城、百合、陶圩、横州镇等乡镇所在地的集市上建立六个科技信息服务站。4、继续搞好培训,为“三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2、行政区划
横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管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管辖14个镇、3个乡:横州镇、百合镇、那阳镇、南乡镇、新福镇、莲塘镇、平马镇、峦城镇、六景镇、石塘镇、陶圩镇、校椅镇、云表镇、马岭镇、马山乡、平朗乡、镇龙乡。横州镇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辖城司、城东、洪德、槎江、柳明、城北6个社区居委会;江南、蒙垌、太平、东郭、龙池、宋村、新桥、蒙村、长江、龙首、曹村、清江、北村、石村、谢圩、学明、周塘、长寨、大和、长淇、上淇21个村委会。百合镇位于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百合街,距县城20千米,毗邻贵港、浦北、灵山三县市,是横、灵、贵、浦三县一市交界处的工商业重镇。2003年,总人口94852人。面积186平方千米辖百合社区居委会;罗凤、高祝、黄村、武留、洪炉、山江、大炉、六答、庙庄、田共、圩贝、绿岭、平阳、百联、江口、马平、坡塘、陆屋、芳岭、新圩、平福、南岸、芦塘、永新、河塘、妙门、同菜27个村委会。那阳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那市铺,距县城6千米。2003年,总人口55128人。面积140平方千米辖那市社区居委会;那阳、上茶、岭了、泮塘、东安、周杨、大陆、莫大、大联、政华、勒竹、维新、平联、三合、宝华15个村委会南乡镇位于县境西南部,素有水乡之称。镇人民政府驻南乡社区(南乡街),距县城25千米,总面积365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辖红宜、高山、陈塘、碑塘、桥板、蔡村、五合、合山、天亮、松柏、社头、三榃、大沙、高义、竹莲、广龙、民生、竹瓦等18个村和板路、南乡2个社区。新福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与灵山县沙坪镇毗邻,镇人民政府驻新福社区(新福圩),距县城37千米。总面积343.5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2005年,新福镇管辖三阳、塔竹、彭岭、那河、榃湴、潘村、平恩、瓦灶、白沙、新妙、团富、北联、丕地、平塘、独村、那恩等16个村和新福、关塘2个社区。莲塘镇位于县境中部,镇人民政府驻莲塘圩,距县城13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64万人,面积149平方千米辖莲塘社区居委会;佛子、六香、六坡、龙田、六莲、山柏、杨彭、张村、小碰、廖村、石柱11个村委会。平马镇位于县境西部,镇人民政府驻平马圩,距县城25千米。2003年,辖9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32893人。面积132.5平方千米辖平马、苏光、良水、苏安、五权、快龙、大茶、丁村、长安9个村委会峦城镇位于县境西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峦城街,距县城38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50020人。面积75.7平方千米辖峦城社区居委会;泮塘、高村、那檀、刘奇、方村、下滕、良塘、莫村、安平、彭村、滩头、明新、杨江、格木、新兴15个村委会六景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六景镇人民政府驻六景社区(六景圩),距县城30千米。总面积375平方千米,人口9.1万人2005年,六景镇管辖布文、竹标、石洲、那莫、大浪、八联、龙口、小王、承朴、马毡、覃寨、官山、民塘、石板、化龙、木塘、佛渡、利垌、那帽、陇西、亭茶、泗英、良村、张村、竹塘、高沙、红花等27个村和六景、良圻2个社区石塘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与宾阳县甘棠镇毗邻,石塘镇人民政府驻石塘社区(石塘圩)。距县城32千米。总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6.6万人2005年,石塘镇管辖大料、禾仓、蓬村、禾塘、木道、瑶埠、芦村、沙江、下垌、五福、陆村、潘录、三联、双河、古蓬等15个村和石塘、灵竹2个社区。陶圩镇位于县境中部,镇人民政府驻陶圩街,距县城24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75592人。面积181平方千米,辖陶圩社区居委会;谢村、上塘、六秀、善塘、泮林、平林、那良、龙门、大塘、苏村、刘村、福旺、令里、外服、镇海、罗塘、旺塘、杨梅18个村委会。校椅镇位于县城北部,镇人民政府驻校椅圩,距县城17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85592人。面积231平方千米,辖校椅社区居委会;韦村、樟西、米汶、龙省、横塘、石井、贺桂、六凤、东圩、罗村、白衣、六兰、临江、旺安、草木、青桐、塘村、六味、米桥、米冷、中团21个村委会云表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与贵港市毗邻,镇人民政府驻云表圩,距县城30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7.09万人。面积253.5平方千米,辖云表社区居委会;大良、旺庄、福塘、甲俭、邓圩、宿龙、南康、山口、站圩、六河、广平、周朴、飘竹13个村委会马岭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镇人民政府驻马岭圩,距县城20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5356人。面积92平方千米,辖马岭社区居委会;富津、龙坪、莲新、飞马、振兴、兴华、双坪、观江、新塘、良和、清泉、南新12个村委会马山乡位于县境东部,乡人民政府驻马山街,距县城40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54160人。面积142平方千米辖卫民社区居委会和南面、公平、六壮、新龙、克安、太宁、象旺、长塘、平安、小向、金石、双桥、龙棉、汗桥、西竹、罗板16个村委会平朗乡辖平朗社区居委会和上颜、下颜、双窑、秋江、黄强、南乐、笔山、滩晚、稔歌、池朋、宝顶、那眉、飞洒13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平朗社区镇龙乡辖那洲社区居委会和马兰、凤丹、米可、盐田、那旭、六昌、大站、古楼、六谢、合源10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那洲社区。,10、教育发展
2007年,横县有幼儿园52所,普通高中7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初中66所,小学312所,教学点783个,在校小学生140207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9%。全县中小学教职工123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753人。(1)基础教育:坚持高标准抓好"两基"工作。1997年,横县通过了自治区"两基"工作验收。同年还制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0项目标任务及措施。在制度上为巩固"两基"成果营造一个宽松环境。注重改造薄弱学校,坚持支教制度,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在教师管理调配上,加大县教育局的管理力度,教育局负责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考试录用、培养培训、考核奖惩,同时会同劳动局、人事部门负责教师的调配、职务资格评审、编制管理、工资晋升等项目工作;在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使用、管理上,县人民政府加大了统筹力度,乡镇教育站、乡镇初中、中心小学的校长由县人民政府授权县教育局管理和聘任。从2000年起,横县恢复小学学区管理体制。2000年在县直学校和部分乡镇初中实行教师聘任制试点。从2001年开始,全县逐步在中小学中推动教师聘任制。
横县境内高中排名:1、横县中学,2、横县第二高级中学,3、横县百合中学,4、横州中学,5、陶墟完全中学,6、校椅中学,7、板路完全中学
(2)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横县紧紧扣牢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实用技术人材这个宗旨。在政策上实行倾斜,巩固加强了国家级职业中学建设。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立农办学思路,搞好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进行"一校两村"环保实验,进行了"克服荔枝大小年"的课题研究,"横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各个项目的研究实验,增强服务功能。
(3)成人教育:一是加强成人中心校的建设。全县共建成22所成人文化技术中心校,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二是全县推行"绿色证书"制度。1999年共培训23780名农民,2000年教育局与农业局共同启动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计划培训98725名科技型的农民,建成校椅、云表、附城3所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4)民族教育和电化教育:横县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与电化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坚持"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十六字方针,加强对壮文进校工作领导和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1992年,在县城创办横县民族中学。电化教育主要是加强网络建设和实验研究工作。县教育局于1999年投资150万元建设横县教育信息网,整个网络由教育局机关局域网和各高完中、乡镇教育站、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工作站组成。全县投入电教经费900多万元建立卫星教育电视地面接收站9座,全县共有40所中小学配备微机,其中横县中学、横州镇城司小学和附城镇龙池小学被定为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5)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1999年在全县范围启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提高教师的合格学历和业务水平的同时,横县深化教育内部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横县教育信息网:1999年下半年,横县教育信息网建成并正式开通。横县教育信息网采用Internet互连技术安装,提供局域网络服务和远程点对点网络服务。整个网络由教育局机关局域网和各高完中、乡镇教育站、乡镇中学工作站组成。目前横县教育信息网已建立了"横县教育信息系统"和"横县教育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其中"横县教育信息系统"包括"教育动态"、"远程教学""网络帮助"等九个栏目;"横县教育管理系统"包括"人事管理""仪器管理"等五个管理系统。横县教育信息网可实现网上浏览和查询、远程教学、教学研讨、网上聊天、软件下载、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帮助等功能。同时还为教育局办公室开辟一个发布通知的"公告栏",用于发布办公室的最新通知和文件精神;又为每个工作站开辟一个可容纳1000多字的空间,供各工作站编辑并传送到服务器,使各工作站之间的信息交流既方便又快捷。横县教育信息网的开通,使横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横县教育系统信息交流、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网上教育及办公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对提高横县教学总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综合: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6亿元,达到762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6656元(折合911美元),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242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32201万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276763万元,增长21.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5.80:28.75:35.45调整优化至33.22:30.46:36.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8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0%、41.88%和44.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38、7.17和7.5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八大类消费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等五大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1.1%、0.5%、0.5%、2.3%和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8%。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引导择业观念,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全县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9253人,比上年增长27.35%;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4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007年末全县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所1家,就业服务机构1家,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17个。(2)农业:横县总面积3464.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3673公顷,其中水田40700公顷,旱地22973公顷,有林面积15.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99%。农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704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其中,农业产值237566万元,增长6.49%;林业产值10683万元,增长0.35%;畜牧业产值140544万元,增长7.66%;渔业产值25529万元,增长6.34%;农业服务业产值381万元,增长6.25%。种植业、牧业比重上升,林业、渔业比重下降。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7.29%,上升0.12个百分点;林业2.58%,下降0.17个百分点;畜牧业33.89%,提高0.16个百分点;渔业6.16%,下降0.12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0.09%,上升0.03个百分点。粮食生产稳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3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2万公顷,下降2.3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5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4万公顷,下降0.4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9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4万公顷,下降4.36%;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81万公顷,比上年减0.15万公顷,下降4.96%。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43.44%,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56.56:22.36。农业生产取得丰收,主要农产品畜牧业、渔业保持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整体保持较快发展,肉类总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牛、羊、家禽出栏量增长较快,受生产成本上涨影响,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比上年有所下降,蛋、奶、蚕茧等生产规模继续升温,养殖面积保持较快增长,优质水产品生产能力得到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共造林2249公顷,其中用材林2244公顷,经济林6公顷。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498公顷。育苗面积3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30%。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10279.9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84%。化肥使用量(折纯)5.11万吨,增长4.66%。有效灌溉面积4.92万公顷,与上年持平,旱涝保收面积4.20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通汽车村达276个,占村总数的100%;通电话的村275个,占99.64%,提高1.09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达203个,占73.55%,提高8.69个百分点。
(3)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推进,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量效益同步增长。2007年,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595263万元,比上年增长38.06%,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8662万元,比上年增长28.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19617万元,比上年增长5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4260万元,比上年增长39.96%。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亿元企业迅速增加。在工业投入持续增加的带动下,全县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末,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6家,比上年增加7家。全县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数量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比重由2006年的17.65%上升至25.8%,上升9.15个百分点。支柱行业对全县工业发展拉动强,贡献大。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8大支柱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69323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58%,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6.8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0.0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快速增长,轻工业比重超过重工业。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269831万元,增长61.27%,重工业产值149786万元,增长51.41%,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增速快于轻工业9.8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上年的62.84:31.16调整为64.30:35.70,轻工业比例高于重工业28.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创新高。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8.21%,比上年提高20.5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工业产销率为89.10%;实现利税总额33408万元,增长46.08%,其中,利润17362万元,增长57.12%;全员劳动生产率99718元/人,增长28.51%;资产负债率50.34%,下降14.6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212.5%,提高76.02个百分点,成本费利润率5.5次,同比提高0.33次。建筑业保持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53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全县建筑施工企业(资质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695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1%。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4.9075万平方米,增长54.60%;房屋竣工面积16.6674万平方米,增长77.8%。
(4)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308万元,比上年增长26.81%,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5669万元,增长26.7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94227万元,增长23.48%;更新改造投资76407万元,增长38.05%;房地产开发投资27569万元,增长23.14%。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528万元,下降25.26%;第二产业投资123114万元,增长74.82%,其中工业投资112393万元,增长59.06%;第三产业投资166666万元,增长7.11%。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1.54:41.83:56.63,工业投资的迅速增加,将为我县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随着非公有经济的加快发展,全县非国有经济投资不断活跃。年全县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30952万元,比上年增长45.69%,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8.8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8.49%,比重比上年上升10.17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投资107401万元,增长14.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6.49%。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569万元,增长23.1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6.7526万平方米,下降16.9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0.0477万平方米,增长20.70%,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3.1061万平方米,增长84.8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9052万平方米,增长67.30%;商品房销售面积14.6061万平方米,增长37.1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9186万平方米,增长25.74%;商品房销售额26268万元,增长72.95%,其中住宅销售额19011万元,增长36.25%。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798.43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1471.60元/平方米。
(5)交通和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公路货物运输417万吨,增长7.75%;水路货物运输785万吨,增长12.95%。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389万人,增长3.46%;水路旅客运输量71万人,下降7.79%。各类公路里程不断增加,民用车辆拥有量保持快速增长。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30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392.2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8.883公里,二级公路里程105.534公里,比上年增加5.4公里。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民用车辆126033辆,比上增长11.56%,其中汽车7250辆。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车123923辆,其中私人轿车1300辆;摩托车118779辆。电信业迅速发展,邮政业保持平稳。2007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6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7260万元,增长23.34%;邮政业务总量1344万元,下降46.33%。年末邮政局(所)23处,全年发送函件27.73万件,其中国际函件137件;发送包件2.997万件,其中国际包件72件;特快专递11.85万件,其中国际特快专递135件;邮政储蓄年末余额2733.71万元,比上年增长9.05%。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18万门;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34302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33992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003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7000户,增长8.75%;互联网用户14184户,下降14.68%。
(6)国内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增速均创新高。200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016万元,比上年增加37024万元,增长17.63%,增速比上年提高3.33个百分点。全年各类商品实现销售总额3641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3%。全县年内成交额超万元的市场2个。城乡市场同步快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贡献大。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全年县城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106824万元,增长20.31%,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140192万元,增长15.67%。2007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225967万元,增长17.95%,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4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高达92.88%,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7个百分点。
(7)对外开放和旅游业:招商引资保持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2000万美元,增长13.3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655万美元,增长111.29%。全年与国内县外签订投资合同资金270710万元,增长30.37%;实际到位内资121623万元,增长36.79%。年末全县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4家。六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增势强,为全县经济增添活力。横县以六景工业园区为龙头,以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六景工业园区已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29平方公里;年末在园区企业29个,比上年新增12个;建成投产个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0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954万元,增长170.86%,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由比重比上11.09%年提高到19.05%;实现财政收入1208万元,增长37.7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160万元,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12%,增长29.16%。旅游人数继续增加,旅游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全县以加大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对旅游秩序、旅游企业的整顿和规范,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0.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国内旅游收入4200万元,增长12.1%。全年全县共接待境外旅游者157人次。其中,外国人148人次,港、澳、台同胞8人次。全年全县国际旅游收入6.7万元。年末全县共拥有星级宾馆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