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地图
南宁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为自治区首府。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颐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南宁壮族的先民。始皇帝二十三年(公元前214)置桂林郡、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宁为其辖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宁为其辖地。西汉王朝建立后,推行州郡县制。西汉元鼎六年(前110,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平定赵信的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信耳、朱崖等9郡,南宁属郁林郡领方县辖地。三国时,南宁属吴国辖地。吴把领方县改名临浦县,并从原属交州改属广州。这样,南宁便属广州郁林郡临浦县,-直延续到西晋。东晋时,晋元帝大兴元年(318),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下辖晋兴等4个县,南宁为广州晋兴郡晋兴县,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第-次成为既是县级又是郡级治所,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说为隋开皇十四年即公元594年,另-说为西晋太康五、六年即公元284年、285年,下同)。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先后更替,南宁隶属郡县均与东晋相同。隋统-南北朝后,开皇十八年(598),将晋兴县改为宣化县,南宁为宣化县治所,归郁林郡统辖。唐武德四年(620,在宣化县置南晋州,领宣化-县,州县并存。武德五年,宣化县析出宣化、晋兴等5县隶属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又将南晋州改为邕州,外治在南宁,这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永徽(650~655)后,以广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宁)、容州(治今容县)及安南五州隶岭南五府经略使,名岭南五管,以广州刺史充经略使,驻广州。天宝元年(742),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岭南东道,治所设在广州;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统辖原属邕管(统管邕、横、贵、宾四州)、容管(今容县)、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这就是说,这就是说,南宁在唐朝时已成为省级治所。:五代十国时,南宁为南汉国地,仍属邕州,归楚。宋朝统-全国后,邕州隶属广南西路,下辖宣化、武缘等7县,南宁仍为邕州和宣化县治所。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改邕州为邕州路,今南宁为路总管府治所,下辖宣化、武缘两县,并管左右两江溪桐。泰定元年(1324)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南宁得名,即始于此。明朝洪武二年(1376),改南宁路为南宁府,今南宁为府治所。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清朝时,改广西布政使司为广西省,省会设在今桂林市。南宁府此时隶属于广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辖州、县基本沿袭明朝。南宁既为南宁府治又为左江道治和宣化县治。清宣统三年九月(1912),南宁宣布独立。民国元年(1912)废宣化县,以南宁府长理事,直属广西军政府,后改称广西省政府。民国25年(1936年),广西省会由南宁迁桂林。民国31年4月,原第八、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南宁。建国前,南宁城分为兴宁、邕西、邕南、德邻、邕北、模范、宁武7镇(由原来的10个镇合并)。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的16个自然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1950年1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2月初,南宁市郊扩大至21个自然村并设郊区工委(辖3个区)。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1957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宣告成立,南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1965年国务院决定改憧族为壮族。1958年-2002年,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市和南宁(专区)地区并存。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辖原南宁地区南部凭祥市和崇左、扶绥、大新、宁明、龙州等县。原南宁地区北部横县、马山、宾阳、隆安、上林四县划归南宁市。近代发展:自古以来,南宁就是中国南部著名商埠和主要物资集散地。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以来,南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广西前列,是广西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农业生产已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菜、果、蔗为龙头,种、养、加工并举的高产、高效、优质的城郊型农业格局;工业经济突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应用广泛,形成以制糖、造纸、机械、化工、建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三产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以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为支柱,金融、通信、旅游、会展、仓储、服务等为新支撑点的服务体系。
南宁形成“三基地三中心”格局:中国—东盟合作枢纽城市——南宁,于2006年提出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2010年南宁将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8亿元人民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目前,由南宁通往东盟国家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五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了领事馆,中国—东盟多个交流中心、办事机构也落户南宁,“南宁渠道”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稳定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三基地三中心”格局,对接东盟,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枢纽!
南宁特产
水果:南宁的水果主要有荔枝、菠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柑、橙、板栗、黄皮、鸡皮果、扁桃、人面子、沙梨、李、梅等。香蕉:那龙矮杆香蕉,皮黄肉软,肉色黄白,香甜可口,且产量高,每穗达50至70斤。香牙蕉,肉质乳白,柔软甜滑,有特殊香味。
菠萝:又名凤梨,为南宁主要果品。菠萝富含发热量高的糖类和人体不可缺少的钙、铁、磷、钾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一种跟胃液素相似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1952年引进果眼浅的夏威夷和沙捞越品种,称为无钉菠萝。菠萝罐头是南宁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荔枝:著名的南国佳果,果肉晶莹透明,味甘甜多汁,可制罐头、荔枝干和酿酒。在南宁一带都可以见到,市郊柳沙园艺场初夏收获时节举行的果园鲜尝荔枝活动吸引不少游客。
芒果:以“果中之王”著称,树寿命可达三四百年。果实椭圆,皮淡黄,肉橙黄色,质细嫩,味香甜,皮薄多汁。南宁地区可谓是芒果之乡,每到旺季,大街小巷和街边路头尽可以见到又大又好的芒果(大多是南宁市树扁桃,似芒果,较小),而且物美价廉。
壮锦:壮锦是壮族的一种瑰丽工艺品,它与湘绣、蜀锦齐名,驰名中外。传说壮锦是在宋代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她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纟炎)布”,其质“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皇帝的贡品。清初,织锦成为壮族妇女必学的一种手艺,同时也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
绣球:绣球本是南宁市壮族地区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绣球以彩绸制成,直径约6厘米,内装豆类或沙子,重约150克,底部缀有十多条穗带,球顶连着一根长约60厘米的飘带。在歌圩,如发现情意合者,女方便用绣球向男方抛去,借此表达爱情。抛绣球现已发展成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全国、自治区、市民运会竞赛项目,比赛时置一标高10米直径1米的绣球圈,两队以单位时间投进圈的绣球多者为胜。
小吃:老友面(粉)::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面食.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而经久不衰。同样,老友粉也是非常著名的,现在已成为去南宁旅游的客人的一道必吃的小吃。
八仙粉::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鲜滑清爽为特点。
干捞粉::把米浆蒸熟后切成条形,拌以调制好的叉烧、肉末、葱花、炸花生、酱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点是香、酸、脆、甜、咸适度,食而不腻。
卷筒粉::用磨成的米浆放进托盘摊成一张薄饼,撒一些肉末、葱花在上面,蒸熟后卷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酱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点是软滑爽口。
八宝饭::将糯米泡湿,拌以食用油、绿豆、百合、莲子、白果、蜜枣、山黄皮、冬瓜糖等近十种清补原料,蒸熟即成。以其香溢软滑,甜而不腻著称。
粥::南宁人早餐爱吃粥,粥也有十几个品种之多,有瘦肉粥、猪红粥、鱼片粥、红豆粥、皮蛋粥、田鸡粥等。特点是香热鲜美。柠檬鸭::是武鸣县一带的特色菜肴。其做法是将宰后洗净的鸭切成块,入锅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丝的酸辣椒、酸芥头、酸姜、酸柠檬、酸梅、生姜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盐豉,炒熟后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其味酸辣适宜,鲜香可口,极其开胃。
酸品::南宁方言叫“酸嘢”。南宁有句俗话称“英雄难过美人关,好女难过酸嘢摊”,即将“酸嘢”描述得惟妙惟肖。制作是采用当地物产马蹄,木瓜、萝卜、黄瓜、莲藕、椰菜、菠萝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
王府牛杂:吴圩王府牛杂口味出众,响誉区内外!曾荣获国家贸易局评为中国名菜!牛杂都是采用新鲜的原材料,而紫苏等也是本地盛产的材料,很适合南宁人的口味。此外,便是因为其做法简单,完全是生炒,没有经过过油等复杂工序,保证了牛杂的原汁原味,这也是吸引食客的一个主要原因。
南宁轨道交通
南宁轨道交通,也称南宁地铁,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其开工建设,南宁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是南宁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规划由骨干线2条和辅助线4条组成,线网全长178公里,核心区内全长36.2公里,全网线共设车站111座。其交通系统对于南宁实现其西南出口大通道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意义重大。线网基本覆盖全市重点发展区域,连接城市中心和周边地区,构成城市交通的骨干网络。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担负起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职责。目前,一号线二期工程正在施工,预计2013年通车运营。知名初中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南宁市三十七中,南宁市十四中,南宁天桃实验中学,南宁市二十六中,新民中学,三美学校,南宁市十八中,南宁市四中城市荣誉
近年来先后荣获:1.全国卫生城市,2.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3.全国绿化模范城市,4.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全国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市,6.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7.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8.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9.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10.国家园林城市,11.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12.全国双拥模范城市,13.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城市,14.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城市,15.中国关注未来先锋模范城市,16.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新锐城市,17.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8.全国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先进城市,19.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贡献奖,20.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1.全国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市,22.中国优秀会展城市,23.全国残疾人就业先进城市,24.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25.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26.全国法制宣传先进城市,27.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28.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29.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30.200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31.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32.望州南社区获得"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33.武鸣县大皇后村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34.2008年,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35.2007年10月南宁市政府发展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荣获了人居领域全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11月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并写入了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2003年12月17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国家经贸主管部门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自2004年起,每年11月在广西南宁市举办。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交通条件:中国政府之所以选择广西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其中的基本前提是因为广西具有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位置的优越区位条件和我国大多数省份进入东盟最便捷通道的交通条件,有能力承担起中国对接东盟的物流中心的重要角色。广西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连粤港澳,北接华中华北,腹地广阔。祖国大陆与中南半岛各国的交往和西南地区与国外的交往在广西交汇。我国不少向东盟特别是越南出口的商品,大都取道广西输出,中南半岛7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人员和货物进出口也纷纷从陆路和海路经广西进入中国腹地,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显现。而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南宁已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运输网络。空中走廊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各大城市及越南河内、泰国曼谷的20多条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铁路运输通过全国最先进的电气化铁路南昆线及湘桂线与京广线等干线相通可直达全国各地,其中湘桂线终点号和越南接轨;公路运输纵横交错,通达广西各地、县、市和全国的公路共161条,其中桂林经南宁直通北海的桂海高速公路已建成575公里,是目前全国最长的省内高速公路。优越的人文优势: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接壤,往来十分便利。广西是中国第3大侨乡,华人华侨将成为加强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纽带。历史上广西就与东盟国家有着传统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这种人文优势将为今后更加紧密的合作提供便利。在东盟成员国中,有华人4000多万。这些华人与广西人习俗相近,语言相通,且大多数是工商界人士,有利于商贸往来。
一流的会展场馆设施为博览会“筑巢”南宁提供良好的基础:形状宛如南宁市市花——朱槿花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恰于温总理提议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2003年投入使用,其设施先进,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南宁的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11.21万平方米,占地850多亩,设2000个标准展位和200个非标准展位,还有2.6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中心总投资6.5亿元,由多功能厅、圆桌会议厅、阶梯国际报告厅、新闻中心以及各种规模的会议室组成,拥有8种语言同声传译等先进的会议系统。它的投入使用,使南宁具备了举办大型博览会的条件。
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南宁市素来被形容为“半城绿树半城楼”,是一个非常适合人居住的城市,曾获“2000年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十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享有“中国绿城”美誉的南宁市绿荫如盖、繁花似锦,能给各方来宾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