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南宁市地图 >
邕宁区地图
邕宁区相关地区地图:

科教文卫

全年获得自治区、市科技部门立项项目12项,安排城区本级科技三项计划项目35项,落实科技三项费用234万元,重点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517万元,项目预计产生效益达2.1亿元。基本上解决了邕宁区大量聘用代课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投资324万元,新建新江汉林小学等5幢共3944平方米的教学楼,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为所有的教学点配备了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完全小学全部建成了卫星教学收视点,所有的中学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建立了对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帮扶制度,对6723名困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2005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城区高考考上大学本科2439人。

文化活动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场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9场次。邕宁区运动员在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2个、第二名34个、第三名24个。协办2005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邕宁歌台文艺活动。2005年,邕宁区农民八音队获中宣部、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称号。

农业发展

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5%。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播种比重提升,优质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通过实施“稳粮、优蔗、兴果、扩桑、强养、促林”工程,积极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培育优质谷、甘蔗、蔬菜、水果四大优势产业,发展淮山、桑蚕、木薯、西洋南瓜、甜瓜、红龙果等六个特色产业。桑蚕发展势头强劲。甘蔗生产已成为城区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23万亩,预计产量达105万吨,比上个榨季增产13.8万吨,实现了甘蔗总产量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家禽养殖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年肉类总产量3.97万吨,增长10.5%。其中温氏公司发展了8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户1000多户,户均获利1.64万元。通过开展建设试点工作,每个试点村都形成了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兑付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等各项补贴730多万元。

行政区划

2000年,邕宁县辖15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5190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蒲庙镇112370、良庆镇44620、那马镇23171、那楼镇52501、刘圩镇44736、南阳镇25340、伶俐镇26906、五塘镇56153、四塘镇27568、昆仑镇19134、吴圩镇64945、苏圩镇58217、那陈镇28286、大塘镇40672、南晓镇34445、新江乡23725、百济乡36319、镇龙乡15511、中和乡25424、长塘乡31269、延安乡22821、大沙田沿海开发区虚拟镇37771。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2年,邕宁县辖18个镇、3个乡、213个行政村、35个居民委员会。年末全县总人口92.6万人。2003年,邕宁县辖18个镇、3个乡:蒲庙镇、良庆镇、吴圩镇、苏圩镇、延安镇、四塘镇、五塘镇、昆仑镇、长塘镇、伶俐镇、南阳镇、刘圩镇、那楼镇、新江镇、那马镇、大塘镇、南晓镇、那陈镇、中和乡、镇龙乡、百济乡。共213个村委会、35个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93.08万人。2004年,邕宁县位于广西西南部,面积4725平方千米。辖3个乡、18个镇共213个村委会和35个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938834人。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镇龙乡建制,整体并入那楼镇,扩大那楼镇的管辖范围。调整后的那楼镇管辖罗马、那盆、那头、屯六、那旺、屯了、中山、那务、坛墩、坛垌、河浪、华佳、那利、三江、那文、那他、那丰、那良、屯良、棠梨等20个村和那楼、镇龙2个社区,总面积354.2平方千米,人口8.77万人。那楼镇人民政府驻那楼社区。7月,撤销镇龙乡,并入那楼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邕宁区辖3个镇、2个乡: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乡、中和乡。共有9个社区居委会、65个村委会。蒲庙镇面积249平方千米。辖21个村(居)委会,160个自然坡。年末人口123744人。那楼镇面积354平方千米。辖22个村(居)委会,102个自然坡。年末人口85550人。新江镇面积165平方千米。辖9个村(居)委会,61个自然坡。年末人口29294人。百济乡面积310平方千米。辖14个村(居)委会,137个自然坡。年末人口42867人。中和乡面积176平方千米。辖8个村(居)委会,37个自然坡。年末人口33118人。

旅游

邕宁区,友谊关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早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1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称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1995年2月,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友谊关关楼在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中曾两次被毁。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积为365.7平方米,长23米,底宽15.9米,平均高度为10米。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当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关名。关楼底座上原来只建有一层木结构回廊,重建时改用钢混结构,并加了两层回廊,每层回廊平均为80平方米。回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棂装饰了各式图案,外墙为墨绿色石米贴面,显得庄严、古朴。回廊第一层以图片形式陈列着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和红旗插上镇南关的历史。第二层是中越高级领导人会晤室。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两次在这里亲切会晤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第三层是中国九大名关展览厅。

社会事业

再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99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5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5%。规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4125人,向自治区内外转移劳动力3798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83.47%。

民主和文明建设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内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提案77件,办复率为100%。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四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南宁市验收。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顺利完成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年内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日、“创建全国文明城”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军民共建活动,完成了3个市级文明社区的创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