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兴乡地图
和兴乡相关地区地图:
生态农业
全乡形成了畜牧养殖、温棚农业、沼气生态农业三足鼎立的格局。
发展沼气事业:形成农业生态循环链。和兴乡是养殖大乡,养殖业规模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工程自1997年实施以来,全乡已建池1500多口,促进了农业生态资源多级利用,形成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良性循环。1998年,省委书记马忠臣来和兴乡检查指导工作,对沼气生态农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1998年开始,该乡实施了“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生态农业模式,畜禽粪便经发酵产生沼气,用来照明、做饭。沼气事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秸秆还田,沼渣用作优质肥料,沼液用来浸种、喂猪、喂鱼等,从而形成了农业生态循环链。
发展生态养殖示范园:以养殖协会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示范园。全乡养殖专业村10个,养殖大户2000多户,养鸡总量180万只,生猪存栏8万多头,已成为豫南闻名的养殖大乡。在原有温棚的基础上,1998年,全乡又投资50多万元,兴建起砖混结构、钢筋骨架的日光温室。养殖协会是一种群众自发成立的组织,养殖户自愿入会。协会内部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养殖品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建沼气池。通过“六统一”服务,为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减少了防疫费开支,提高了出售价格,增加了养殖效益。2003年,和兴乡共成立养殖户协会21个,吸收会员户630多户,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园12个。
以食用菌栽培为主导的特色种植:迅速在全乡推广。全乡已发展白灵菇种植50万袋,平菇20万袋,银耳10万袋,黑木耳30万袋;已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花卉基地1000亩,日光温室100座;新栽植经济林1500亩,麦瓜豆间作套种5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该乡在藕花村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占地200亩的农业高效示范区,形成了豫南较大的香椿生产基地之一,前来购买“绿色食品”的客商络绎不绝。通过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用“市场+企业+基地”经营模式,使农业生产的链条拉长,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发展举措
和兴乡,抓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富裕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一是做大做强养殖业。加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发展畜禽良种繁育,在现有的30多个养殖场和12个养殖小区的基础上,再建设10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争取引进外资投资兴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养殖业产业链条,提高畜禽养殖的商品率,努力打造和兴养殖品牌。二是以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计划发展优质小麦面积9.5万亩,温棚蔬菜及无公害蔬菜面积3500亩,白灵菇等食用菌栽培20万袋。建设沼气池2300口,累计达到3500口,新植树16万棵。努力打造生态和兴。三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加大劳务输出的基础上,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用地、收费、公共设施建设及投资环境等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力争全年新增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发展50家。强力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们将继续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继续选派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求职锻炼或在本地领办创办企业,最大限度地捕捉更多的招商信息,并在重点地区设立招商点,达到锻炼一批干部,广交一批朋友,招来一批项目的目的,2008年力争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非工业项目3个。抓龙头,促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乡经济上台阶、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以项目建设带动了全乡各项工作的发展。以县城发展突破年为契机,加大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将紧紧抓着城市建设突破年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机遇,把恒兴村作为建设试点,搞好规划,使该乡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新的起色。和兴乡招商工作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全力搞好服务。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对在全乡已投产或准备投产的项目建立档案,跟踪服务,排忧解难,稳固客商踏实经营,规模经营。另一方面是优惠政策吸引。结合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基础较好、设施完善的实际,具体实施了减免租赁费、耕地占用税等优惠政策,以东西合作贸易洽谈会为契机,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全乡共引进项目12个,引进资金8500万元,建成了桐花面粉厂、豫南牧业有限公司、金穗子饼干厂、圣手饼干厂、蓝天纸箱彩印厂、鑫利来饼干厂、裕达面粉厂等一批企业,形成了以107国道两侧为中心的和兴工业长廊,促进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行政区划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和兴村、大牛村、程台村、恒兴村、后楼村、金刘村、刘店村、刘桥村、藕花村、魏楼村、吴阁村、席庄村、张庄村、赵陈村、赵庄村、钟庄村、张店村、青石桥村、大刘庄村、火龙庙村、李屯村、李庄村、孙庄村、草庙村。
精神文明建设
和兴乡,一抓重点。选择恒兴村一组,大牛、吴阁等村作为文明村组建设的试点,努力在村庄规划、道路整修、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抓亮点。以刘桥村宋家文化大院为亮点,组织村组干部参观学习,引导干群兴办农村文化大院,现已建成文化大院12个。三抓阵地。以文化大院、娱乐室、远程教育网、普法超市为阵地,创造性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已建成文化娱乐场所22个,远程教育网10个,普法超市24个。四抓载体。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好党员、好干部评选活动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宣传、政策宣传活动。已组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8次,组织文艺演出、宣传12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万余人次。
城镇建设
全乡累计铺修柏油路256公里,实现了村村、组组互通油路,架设通信电缆110公里,开通了2500门程控电话,在全区农业乡中率先实现了自然村之间“两路”联网,为全乡人民发展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乡各中小学全部实现了教楼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获得地区先进单位,一九九八年通过国家级验收;和兴街集镇建设标准很高,配套设施齐全。
计生工作
在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中,遂平县和兴乡结合本乡乡情,以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满意计生”为重点,着力构建四个平台,全方位开展活动,促进了该乡的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一是领导平台。乡党委领导并成立了“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抽出精干人员办理日常事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从经费上提供保障,有效保证了活动的开展。二是宣传平台。该乡以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和关爱女孩建立6万多亩订单高筋质小麦生产基地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对“生育关怀行动”进行了大力宣传。制作各种宣传版面100多块、刷写宣传标语300多条;以会代训对乡村干部和广大计生协会会员轮训一遍;充分利用乡村人口学校、“会员之家”等阵地对育龄群众组织两轮培训,建立6万多亩订单高筋质小麦生产基地参训人员达2万多人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幸福家庭创建平台。该乡通过建立“五关怀”工作机制和“生育关怀行动”基金,对计生困难家庭和村组计生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全乡已帮助3000多户计生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为8名村计生管理员解决了实际困难,另有78个计生困难家庭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四是示范带动平台。该乡把扶持计生家庭优先发展生产、上致富项目作为“生育关怀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动员并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帮助计生家庭建沼气池2000多口,建生态文明示范家园500多个,建订单高筋质小麦生产基地6万多亩、花木生产基地1000多亩,发展食用菌种植20万多袋、无公害蔬菜种植3000多亩,从而带动了全乡广大群众少生快富和争创文明幸福家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