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临汾市地图 >
洪洞县地图
洪洞县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资源

洪洞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洪洞,西周为杨候国,秦汉置杨县,隋改洪洞至今,因境内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大半个中国百姓魂萦梦牵的“根”。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有三绝一奇:全国四大名塔之一飞虹琉璃宝塔,国内首屈一指;佛国圣典《赵城金藏》,举世无双;元代戏剧壁画保存完整,独一无二;唐代左右对扭千年古柏,传说神奇。一曲“苏三起解”更使洪洞名扬四海,囚禁苏三的监狱也是全国最完整的唯一一座明代监狱。侯村女娲陵寝是炼石补天的伟大祖先女娲最后长眠的地方。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引发的五拮年传承不衰的羊獬历山联姻民俗全国绝无仅有。另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庙、泰云寺、碧霞圣母宫等古典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及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青龙山玄帝宫、清净幽雅、小巧玲珑的净石宫,九凤朝阳、二龙戏珠的乾元山元阳观,避暑圣地兴唐寺等集人文、古建、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还有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开发价值的坊堆甲骨文遗址,上村遗址,古杨侯国遗址,永凝堡西周古墓遗址,侯村龙山文化遗址。加之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洪洞罗云村)更是闻名。著名作家李荐葆称洪洞县为“神圣之邦”,因为“华夏大半部古文明史在这里浓缩,抓一把沃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2010年,山西省洪洞县的“通背缠拳”,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序号2。

经济发展

洪洞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10%;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1亿元,增长7.4%;财政收入达到16.47亿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76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5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2亿元,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亿元,增长5.7%。
洪洞企业:山西焦化集团山西三维集团山西金星啤酒洪洞分厂山西睿博服饰山西玉堂春酒业

洪洞名人

1.伏羲:今洪洞县卦底村,相传是其画八卦之地。2.女娲:今洪洞候村有女娲陵、娲皇庙及补天石等女娲传说遗址。3.皋陶:法律之祖。偃姓,舜帝时掌管刑法、定五刑、弼五教,以正直著称,今洪洞县士师村人。一说为李氏始祖。4.造父:西周著名御车者,受幸于周穆王,以功封于赵,为赵国之始祖。赵氏始祖。5.师旷:公元前600-530年,字子野,春秋晚期晋国著名音乐大师,创五律,世称音乐鼻祖,今洪洞县师村人。师氏始祖。6.薄姬:汉文帝刘恒之母,今洪洞县薄村人。7.范郭鼎:公元1626-1707年,一作范镐鼎,字彪西,一字汉铭,清代著名理学家,今洪洞县师村人。8.力空:公元1891-1972年,俗名任重远,字毅儒,法号力空,自号念死,曾任广胜寺主持,在保护《赵城金藏》中做出过突出贡献,今洪洞县许村人。9.张瑞玑:公元1872-1928年,字衡玉,号羦窟野人,自号谁园主人,人称老衡,清末民国初名闻晋陕的革命家、书画家和诗人,今洪洞县赵城人。10.南汉宸:公元1895-1967年,学名南汝箕,字汉宸,著名革命家、财政金融家、国际活动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今洪洞县明姜韩家庄村人。11.董寿平:公元1904-1997年,原名揆,中国当代书画大师,今洪洞县杜戌村人。12.贾题韬:公元1909-1995年,著名学者,中国象棋理论奠基人,棋坛一代宗师,今洪洞县罗云村人。13.温寿泉:曾任山西副督军。14.张煌:革命党人,曾刺杀巡抚。15.苏光:原名张树森,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前主席,生前被山西省政府和中共山西省委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有《翻砂》、《秋收》、《鸟儿与草人》等。今洪洞县樊村人。

历史沿革

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洪洞县名的来源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为赵简子食邑,故名赵城。洪洞县历史悠久,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古城在今县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赵城当时为赵国,今赵城东北三里简子城为故城。春秋时,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日杨干,后为羊舌胖食邑。到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始为杨县。赵城为赵简子食邑之地。洪、赵均属晋国。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治所在今范村。赵城属彘县,治所在今霍州,均属河东郡,西汉因之。东汉阳嘉三年(134年),彘县改为永安,洪洞仍称杨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洪、赵属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郡,辖杨县、永安。西晋因之。永安县治所曾一度在今赵城东北十五里仇池。十六国时,两县均属平阳郡。北朝均属晋州总管府。北魏仍属平阳郡,洪、赵属禽昌县。隋义宁元年(617)始置赵城县。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两县均属临汾郡。洪、赵二县自隋置县以来一直沿传当代。唐时,洪、赵属晋州,赵城县治迁今赵城镇。五代十国时,设建雄军节度使,辖洪洞。赵城无考。北宋洪、赵均属平阳府。其间熙宁五年(1072年),赵城曾省人洪洞为镇。元丰三年(1080年)又复县。金代洪、赵均属平阳府。元代洪洞屑晋宁路,赵城属霍州。明清洪赵属平阳府,府治在临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霍州为直隶州,领灵石、赵城二县,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属平阳府。民国初,洪、赵均属河东道,道治在运城。抗战爆发后,洪、赵属第六专署。洪、赵沦陷后,洪洞县政府驻河西韩家庄,赵城县政府驻罗云、双昌。日伪时期,洪、赵归冀宁道管辖。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1941年9月成立太岳行晋绥九分区管辖。日本投降后,洪、赵两县又成立民主政府,洪洞县人民政府驻师村,赵城县人民政府驻兴旺峪。解放后两县政府各驻县城,均属临汾专署管辖。1954年7月1日洪、赵两县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属晋南专署。1958年10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9月霍汾从洪洞分出,恢复原置。19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县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

基本县情

洪洞县辖9个镇、7个乡: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辛村乡、龙马乡、山头乡、左木乡。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全县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902个自然村,总面积1494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县。洪洞物产丰富,富甲三晋。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铁、石膏、硅石、铝钒土、石灰岩、油页岩等3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探明储量44亿吨,具有煤质好、埋藏浅、分布广的特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252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闻名华夏的大槐树,全国四大名塔之一的广胜寺琉璃飞虹塔,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监狱,都聚集在这块宝地上,历山唐尧故园、青龙山玄帝宫、兴唐寺三大旅游区和女娲陵寝、师旷陵园、皋陶陵园三大景点,景色尤为独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纵贯全县南北,在本县设有赵城、洪洞、甘亭三个客运、货运停车站,共有11条铁路专用线。公路交通主要有大运高速公路、霍侯一级路、大运二级公路、108国道、309国道等;全县水资源充沛,地下水资源为1.4亿m3/年,广胜寺霍泉是县内最大的碳酸盐岩溶泉,流量为8000万m3/年,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洪洞县委、县政府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攻坚破难,创新争先,奋力拼搏,干事创业,以全力以赴的投入,脚踏实地的前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历史性成就。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增长55.1%;财政收入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12元,同比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17.9%。

潜在商品

铁、铜、石膏、硅石、铝钒土、石灰岩、油页岩。

洪洞概况

邮政编码:041600。读音拼音:HongtongXian,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而成,县治在洪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