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电子地图 > 哈尔滨市地图 > 南岗区地图 >
红旗满族乡地图
红旗满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以蔬菜为主,兼种粮食作物。蔬菜种植面积约占60%,其中秋菜占80%。畜牧业以养鸡和奶牛为主。乡办工业有机械加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电气、铸造厂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达4510万元。

历史沿革

红旗乡辖区开发历史较久,是清代“京旗屯垦”的重点地区。从1742年(清乾隆七年)开始,清廷移拨在京旗人到拉林一带布点屯垦,在今红旗乡境内有正红旗头屯、三屯,正蓝旗三屯,镶蓝旗头屯、二屯、三屯等6个屯,占拉林地区24个旗屯的1/4。隶属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1882年(清光绪八年)添设民官后,隶属双城厅拉林分防巡检管辖,清末改隶双城府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为双城县第八区。东北沦陷后期,隶属爱邻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双城县双东区。1947年1月,划归新设置的拉林县,隶属第四区。1956年3月,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在撤区划乡中,分设前红、前蓝、东城子3个乡,1958年秋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为红旗乡。1990年2月,改为红旗满族乡。

行政及经济

红旗满族乡所在地区红旗四屯是乡政府所在地,是乡域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全乡设5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59个村民组。红旗满族乡处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地平坦,土质肥沃、雨量充沛,耕地面积110835亩,适宜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瓜果、烟麻、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现已形成了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粮食经济,以晚西瓜、晚茄子为主的瓜菜经济,以猪、牛、羊为主畜牧经济,三大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乡粮食总产稳定在3.5×104t,瓜菜总产达到4×104t,畜禽总产时达到1500t,社会总产值达到1.24亿元,其中:农业5892万元、林业82万元、畜牧业2206万元、渔业81万元、工业765万元,商饮业498万元。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和乡村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红旗飘八面,西瓜甜四方,这句话是对红旗满族乡西瓜产业的形象概括,十多年来,红旗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在西瓜生产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栽培模式。西瓜的质量产量高,种植面积稳定在一万亩以上。2006年,以赵强为首的红旗乡瓜菜试验示范推广协会,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和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撑,还在新品种试验和西瓜嫁接应用上寻求突破。届时,红旗人种植的西瓜将走进超市,种植西瓜将再不受茬口的限制了。红旗的西瓜产业将再登一个新台阶,再上一个新档次。红旗满族乡现已形成了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粮食经济,以晚西瓜、晚茄子为主的瓜菜经济,以猪、牛、羊为主畜牧经济,三大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乡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吨,瓜菜总产达到4万吨,畜禽总产时达到1500吨,社会总产值达到1.53亿元,乡村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和乡村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行政区划

全乡共辖红旗、旭光、明星、金星、徐家、长征、曙光、五一、新城、东升、南沟等11个村。1990年全乡总人口1.82万人,其中满族人口6164人,占总人口的33.8%。乡政府驻地红旗村。

水文地质

本区为松嫩平原高平原区,为第四系黄土状亚粘土,粉细沙隙潜水。表层黄土状粘土厚度20m左右,水位埋5m~20m,位于第一富水区的中部,地下水分布广泛,水量丰富,水质为重碳酸盐型矿化水。工程地质所处区域为呼兰河畔岗埠状平原,其组成平原物质在水平方向变化不大,除坳谷中有薄层现代积物外,自上而下为更新统哈尔滨组黄土亚粘土,中更新统上荒山组灰色亚粘圭和下荒山砾质中粗砂。表层为黑色,含有机质、植物根、地基承载力一般为180kN/m2。

行政区划

全乡共辖后蓝旗(原镶蓝旗二屯)、前蓝旗(原镶蓝旗头屯)、孤家子、前红旗(原正红旗头屯)、东阳、东龙、东林、山东、东和、多欢站、山西、东富、前大坡、新立、东城子、西城子、后大坡、东利、东胜、坡楞等20个村。

历史沿革

红旗满族乡,耕地面积106,035亩,设5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59个村民组,18,473口人。乡名来源于原红旗村名。清代,属呼兰城守尉管辖地区。咸丰年间(1851—1861年),实行屯垦戍边,在泥河北部设立了20个营屯,分为正红、正黄、镶黄、正白4个旗,每旗分为5个屯。清末,属绥化府永安区。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永安镇。东北沦陷后期,实行街村制,因其管辖范围内的大多数屯名都带“正红旗”字样,故设红旗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永安区管辖,1951年改隶第四区。1956年4月,并村划乡,设置红旗乡。1958年8月,将永安、连岗、红旗3个乡合并成立永安人民公社。1961年从永安公社划出成立红旗公社。1984年3月,改设红旗乡。1988年7月,改为红旗满族乡。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