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电子地图 > 伊春市地图 >
红星区地图
红星区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民族

2005年全区(局)人口统计数为25069人。其中,区内人口数为21117人,山上各林场、经营所人口数为3952人。共有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最多,其次是回族、满族、朝鲜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89%。

光辉历程

红星林业局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走过50多年的光辉历程。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勤劳智慧的红星人发扬红松精神,马永顺精神,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与艰苦作业条件搏。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不但在这人迹罕至,虎狼出没的茫茫林海中,建起了一座明星小城,而且把一个只能以单一木材生产的林业局,发展建设成现如今以营林生产为基础,以木材生产为主业,林、工、农、商、学、牧、副、渔多业并进,国营、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型林区小城镇。从1957年建局之初,至1985年末,红星区(局)工农业总产值为52653万元,累计生产商品材6583319立方米,上缴利润7906万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浙江省云和县红星区

红星区为一级的地方行政(是指县以下一级的行政机关)如今已被取消。在当年景宁还隶属云和县管辖的时候,区委那是景宁城里最高一级的政府了。由于那时的经济不发达,交通差,信息闭塞。大家对区委的领导视如“皇上”。区委的具体位置在洪家弄与三角店的中间,与景宁的布店隔街相望。如要进到其办公的地点需要进两道大门,第一道大门面对大街,门口有一块呈梯形状的水泥地,这是景宁城最早的一块水泥路面了,望里面走一条甬道,两边种植的是冬青树。二道门口有传达室,二大门与办公区的中间有一对如孔庙一样有石板砌成的鱼塘,其水源从屋后山引入,右手边的水塘还有一个秋千,小的时候我们还玩过来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给拆了。据说,区委的地方原是一位姓邓的家族的,解放后被征为公用了。其原来的建筑模样已无从知晓。但从那仅留鱼塘其规模比孔庙的还要大,可以推断,建筑的规模一定不小。区委门口的那一片水泥地。改革开放后,区委与洪家弄一起被拆除,连同那鱼塘。如今的建筑越盖越漂亮,也越来越人性化、舒适化。可在屋前用石板砌成如月牙型的鱼塘,从祖国大江南北的众多建筑中再也没有见过了,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吧。在景宁唯一被保留的也许只有孔庙一处了。

历史沿革

本区1939年初属汤龙地区,后归汤原营林署直辖。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6年初隶属东北森林工业总局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1956年4月筹建成立新青森林工业局,1957年建成投产。1958年成立新青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62年5月,成立新青区,区局分设。1964年新青区、新青林业局为政企合一县级单位,新青林业局是大型国有林业二级企业。全区人口5.17万人,辖16个街道办事处,设13个林场,3个经营所。1956年始建红旗森工局,1958年改为红星林业局。1960年12月,设立红星区,为伊春市辖区。1962年12月17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红星区。1964年12月21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恢复红星区,“区局政企合一”,隶属伊春特区管辖,1967年改隶伊春市管辖。1992年,红星区伊春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北部,东与新青区相连,南与美溪区毗邻,西与五营区交界,西北和北部与逊克县、汤旺河区接壤。南乌线铁路通过境内设站。区政府驻地距市区中心87公里。全区总面积3042平方公里。区内分设前进、团结、建设3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2.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满、蒙古、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区政府和红星林业局驻地中心路。

城镇建设

1987年,红星区(局)首次将城市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城镇建设步入快车道。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自来水供水管网工程,此工程自1991年开工建设至今,自来水管线铺设环网总长达36.8公里,自来水用户4300户。靠肩挑手提,吃“大口井”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居民住宅楼小区建设暨集中供热工程至2005年居民楼小区建筑总面积为64429平方米,有869户居民搬入新居。楼上楼下,电视电话,取暖不生火,方便(入厕)不出门的梦想已成现实;道路改造升级工程1986~2005年,共铺设水泥(沥青)高级路面主干(巷道)6条,总长7.9公里。城区绿化、亮化工程,2005年,城镇植树2018株,绿化面积24980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25800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5.02平方米。

自然地理

资源概况:红星区是伊春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其主要树种红松以其材质珍贵而驰名中外,素有红松故乡的美称。境内有河流10余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红星区山峦起伏,林海浩瀚,溪流纵横,风光秀丽。这里,初春杜鹃花似火,群山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盛夏千山碧翠,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松涛滚滚;仲秋枫叶经霜,层林尽染;深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红星区现有汤南、三杨林场红松母树林,还有落叶松、云杉、冷杉、桦、椴、榆、杨等近百种树木,空气清新,身在其中可尽情品味大自然原始之美。红星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刺五加、五味子、党参等几百种野生药材颇有开发前景,盛产松籽、木耳、蘑菇、猴头、蕨菜、都柿等山特产品,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宝库。野生动物资源有狍子、马鹿、飞龙(榛鸡)、野鸡、野兔等十余种,是狩猎的好去处。红星区旅游产品十分丰富,如森林观光、狩猎、度假、漂流等旅游项目已被红星区拟为旅游开发项目。目前现有景区、景点多处:大平台桃花岛、火山熔岩洞(红星火山岩地质公园)、库尔滨水库及大平台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这些景点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旅游。红星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使这里形成了峰峦叠嶂、林海浩瀚,溪流纵横的自然风光。红星火山岩地质公园的库斯特火山熔岩、库尔滨雾凇,汤南、三杨原始红松林,大平台湿地自然保护区(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现已推出春赏花(杜鹃花海、兴安杜鹃),夏垂钓,秋看山(五花山),冬观凇(雾凇)等旅游项目。
地理气候:红星区(红星局)位于伊春东北部,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地理坐标东经128°08′08″~129°37′03″,北纬48°00′24″~49°13′44″,东西宽110公里,南北长135公里,总面积266526公顷。东与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相连,南与美溪区接壤,西与上甘岭区、友好区、五营区毗连,北与逊克县相邻。红星区(局)属低山丘陵地带,境内崇山林立,有大小山峰百余座,平均海拔高度415米,最高海拔803米。境内共有河流14条,汤旺河为最大河流,与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相通。地貌特点是,沟宽、坡缓。气候特点属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年积温1700~2200℃,平均年降水量500~600毫米,无霜期90~110天。林木资源全区(局)施业区总面积266526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04610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310744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76.8%。主要有红松、落叶松、云冷杉、柞、桦、榆等百余种树种。
矿产资源:现已探明:黄金储量120吨,煤炭储量4000~5000万吨,泥炭储量达477万绝干吨。大理石、辉石、闪长岩、石灰石、火山岩等石材资源,质地精良,储量丰富。
野生动植物资源:境内生存着各类野生动物3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如紫貂、中华秋沙鸭、细嘴松鸡、丹顶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如黑熊、水獭、猞猁、雪兔、苍鹰;还有野猪、狼、雉鸡、绿头鸭等省级保护动物56种,等等。笃柿、山葡萄、猕猴桃等山野果,刺嫩芽、木耳、蘑菇等山野菜,五味子、刺五加、人参等野生中药材,品种达数百种,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