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海东地区地图 >
化隆县地图
化隆县相关地区地图:

青海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概况现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6个自治州,以及4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30个县、7个自治县西宁市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城北区|湟源县|湟中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海东地区平安县|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同德县|贵德县|兴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大柴旦行政区|茫崖行政区|冷湖行政区

基础设施

全县交通通信便利,城乡公路四通八达。黄河上游青海段13座大中型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电站中,县内就有7座。?

历史沿革

化隆县历史悠久,从全县已出土的300余处古文化遗址及文物表明,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化隆地区繁衍生息。先秦时,化隆县为羌人牧地。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金城郡,治允吾(今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今化隆县地属金城郡辖地。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汉护羌校尉侯霸在东西邯(今化隆甘都)屯田5部。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前凉王张骏在今化隆县境内直湟河郡,筑湟河城(今群科镇日兰古城)。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凉亡,湟河郡地归前秦氏族政权,沿旧制,仍置湟河郡。太元十年(385年),吕光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建后凉王国,湟河郡归附后凉。东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占领青海东部,建南凉王国,仍沿旧制,置湟河郡,郡治黄河城,并在今甘都设邯川护军。安帝义熙九年(413年),沮渠蒙逊的北凉占领今化隆等地,分原湟河郡东西地区为湟河、湟川两郡。义熙十一年(415年),鲜卑乞伏氏的西秦军队攻陷北凉湟河、湟川两郡,仍置湟河郡,今化隆即属之。南北朝时,刘宋文帝元嘉六年(429年),北凉再次攻占湟河郡,沿旧制仍置湟河郡。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北凉国亡,北魏占领湟河郡及其以西地区,置洮河郡,改邯川护军为邯川戎,隶鄯善镇(今西宁市)。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置石城县(治今群科古城)。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在邯川戍置广威县。是年鄯善镇废,洮河郡隶鄯州(治今乐都),石城、广威两县均属洮河郡辖地。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困境内有化隆谷,改石城县为化隆县。此为化隆县名之始。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黄河以南之廓州,改置浇河郡(治今贵德县河阴镇),化隆县属浇河郡辖地,后又划归西平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收复河湟地区。武德二年(619年),改浇河郡为廓州,州治今群科古城。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唐移黄河以南之米川县于今化隆甘都,隶廓州。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改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天宝十三年(754年),改廓州为宁塞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廓州,辖今化隆县等地。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吐蕃进攻廓州。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攻陷广威、米川,化隆县地归吐蕃鄯州节度使辖。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人张仪潮起义,推翻了吐蕃地方政权,廓州复归于唐。唐末,今化隆地区又归吐蕃地方势力统治。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后,今化隆地区被唃厮啰政权控制近百年。北来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北宋占领河湟地区后,改廓州为宁塞城,属鄯州。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军退出青海东部,鄯州交唃厮啰自保。崇宁三年(1104年),宋军再次进入青海,改宁塞城为廓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奔睹(昂)率兵占领廓州。绍兴七年(1137年),西夏占领今化隆等地,仍沿旧制置廓州。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以后,蒙古兵进入青海,今化隆等地属元西宁州辖。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西宁卫(治今西宁市),今化隆地区属西宁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府,化隆地区分别属西宁府西宁、碾伯二县辖。乾隆九年(1744年),置巴燕戎格抚番厅(治今巴燕镇),隶西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巴燕戎格厅为巴戎县,隶甘肃省西宁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巴戎县为巴燕县,二十年(1931年),改巴燕县为化隆县。1953年改设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自治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

地区特产

地区的主要特产均为高原特产,主要有:发菜、蕨菜、羊筋菜、青海鹿茸、七十味珍珠丸等。珍贵野生动物有麝、岩羊、猞猁、蓝马鸡、雪鸡、石鸡等。名贵药材也有十几种。?

社会经济

农牧经济:农业分川水、浅山、脑山农耕区,全县总人口2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91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53.95万亩,人均耕地2.46亩(2009年数据)。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青稞、豌豆、马铃薯等,已形成粮油、畜牧业、果品蔬菜生产基地。1997年粮食产量达到7309万公斤,油料产量达到605万公斤。畜牧业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全县草场面积258万亩,牛羊饲养量42万头只。?,化隆回族自治县农业紧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发展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1.6元,占19.4%。2009年,全县完成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3.9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6.75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5万亩,种植蔬菜0.55万亩,种植其他作物1.15万亩。?
工业经济:工业已形成选矿、冶炼、酿酒、发电、建材等为骨干企业的民族地方工业体系。镍、铝、铜、黄金、青稞酒、镍精矿粉、水泥、硅铁、碳化硅、精锌、洗净毛、皮革藏地毯是主要产品,畅销省内外。199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78万元。?

行政区划

1949年9月4日化隆解放,化隆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1个市、25个乡,48个行政村,217个自然村。一区辖巴燕市、加合乡、拉干乡、金家庄乡、谢家滩乡、查主乡、科沿沟乡、塔白尔乡;二区辖牙路乎乡、拉木乡、德恒伦乡、阿什努乡;三区辖多巴乡、群科乡、舍仁乡、梅加乡、昂思多乡、德加乡、二塘乡、若力尕乡;四区辖扎巴乡、拉曲乡、黑城乡、查甫乡、支扎乡、下扎巴乡。1996年底,全县辖巴燕、群科、甘都3个镇和牙什尕、扎巴、黑城、昂思多、德加、二塘、加合、谢家滩、德恒隆、沙连堡、阿什努、石大仓、初麻13个乡及支扎、雄先、查甫、金源、塔加5个藏族乡,共有36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巴燕镇。2000年,化隆回族自治县辖3个镇、13个乡、5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137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巴燕镇19383、群科镇22440、甘都镇21899、牙什尕乡8846、支扎藏族乡2745、雄先藏族乡6255、查甫藏族乡6697、扎巴乡11270、黑城乡14047、昂思多乡10616、德加乡9159、二塘乡10896、加合乡14708、谢家滩乡7324、德恒隆乡13158、沙连堡乡6148、阿什努乡5310、石大仓乡6678、初麻乡6325、金源藏族乡6056、塔加藏族乡3746。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乡,设立昂思多镇;撤销扎巴、黑城2乡,其中将黑城乡的12个村(四哈宁、乙沙东、拉曲一、拉曲二、香乙麻、扎让、控隆沟、洛乎藏、大拉曲、阿卡拉、窑洞、拉让滩)和扎巴乡合并设立扎巴镇;撤销牙什尕乡,与黑城乡的6个村(上滩,城车、宗尕滩、拉公么、沙拉沟、完干滩)合并设立牙什尕镇;撤销加合乡,并入巴燕镇。2001年底,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8个乡、5个民族乡,1个居委会、368个村(牧)委会。2005年,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8个乡、5个民族乡:巴燕镇、群科镇、牙什尕镇、甘都镇、扎巴镇、昂思多镇、支扎藏族乡、雄先藏族乡、查甫藏族乡、德加乡、二塘乡、谢家滩乡、德恒隆乡、沙连堡乡、阿什奴乡、石大仓乡、初么乡、金源藏族乡、塔加藏族乡;李家峡管委会、公伯峡管委会。2006年8月,撤销德加乡,并入昂思多镇;撤销支扎藏族乡,并入雄先藏族乡。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7个乡、4个民族乡:巴燕镇、群科镇、牙什尕镇、甘都镇、扎巴镇、昂思多镇、雄先藏族乡、查甫藏族乡、二塘乡、谢家滩乡、德恒隆乡、沙连堡乡、阿什奴乡、石大仓乡、初么乡、金源藏族乡、塔加藏族乡;李家峡管委会、公伯峡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