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怀化市地图 >
会同县地图
会同县相关地区地图: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黄金、铝、烟煤、重晶石、石灰石、磷、锑、锰、锌、钴、铁、钒。

金龙宝顶

位于会同县东北金龙山金龙主峰,海拔1075米,古称会同八景之一。有马鞍、堡子、肖家,金龙四乡群山环拱其下,形若飞龙,每当夕阳晚照,峥嵘翠滴。主峰宝塔山,有岩石八方宝塔一座,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656年),高约13米,直径有5米,塔内无楼,四周无窗,仅有一石门出入。门上端镶嵌一石匾,上刻“符轮配德”四字,两边有石刻对联。塔内修建金龙太子宫殿,系大柱木质殿堂,供有大型金龙太子雕象。殿堂神台脚一石板底下,有一气孔,深不可测,凉风习习,袭人肌肤。每到秋天,塔内昆虫成千上万,相传是金龙太子的“真马”。宝塔坐北朝南、工艺精巧。雄伟壮观,完善如故。金龙宝顶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地理

会同县全境属中、低山区,地势由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缓缓倾斜,敞口于南略偏西,一般坡度在20—40度之间,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境内有若干小盆地。会同县西北部横躺三座大山(雪峰山1477.4米,金龙山1075米,八仙山744米),雪峰山,湖南省东西两部不同自然景观及沅江和资水之间的分水岭。位于省境中部偏西,中国第二级地势阶梯的南段转折带,云贵高原东坡过渡到江南丘陵的东侧边幅;是较独特的地理单元。雪峰山属“原始江南古陆”的西南段,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广泛分布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一套由浅变质的板岩、变质砂岩及千枚岩组成的地层,震旦系变质碎屑岩亦发育良好,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细砂岩等组成的地层间有出露。因受加里东运动的抬升,形成一系列北北东至北东向的隆起与拗陷;又经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的断裂和褶皱,从而进一步奠定了雪峰山构造地貌的格局。雪峰山为正向构造的古老隆起山地,南起于湘桂边境的大南山,尾翼倾伏于洞庭湖区,绵亘300余公里,横跨80~120公里,具有千米以上的峰峦岭脊,中段山脊标高1200~1700米,主峰罗翁八面山苏宝顶海拔1934米。山体受继承间歇式抬升活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呈现900~1100米、650~800米、450~550米、240~350米等多级剥夷面。沟谷切割深度自150~750米不等,加之断层发育,岭壑交替起伏。整个山体两侧,大致呈现出东坡陡峻、西坡缓倾的地势。沅江支流巫水、溆水、夷望溪,资水西源及其支流平溪、辰溪等均出自山地两侧。两条干流切过雪峰山体中北段,河道呈“S”状转折,形成峡谷。山地冬冷夏凉、潮湿多雨。高居1405米处的雪峰气象站年均温10.5℃,1月均温-0.5℃,7月18.3℃,年降水量1780毫米,相对湿度87%,雾日247天,年日照时数1144小时,年积雪日数19天。山地主要土壤为黄壤,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的地带;1000~1400米的地带分布有黄棕壤,顶部为山地草甸土。森林植被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带谱,植被处于华中区系与华南区系的交汇地带,并具有较多的黔桂区系成分,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森林资源约占全省的50~60%,在□溪(洞口)、八面山(黔阳)、黄双(绥宁)、竹岔山(城步)、云山(武冈)、界福山(新宁)等原始次生林区可见三尖杉、泡花楠、香果树、银木荷、红豆杉、金叶白兰、鹅掌楸、亮叶水青冈、五针松、长苞铁杉、银杏、云山钟萼木、云山椴、云山白兰、银杉等若干特有种和古稀珍贵树种。林麝、毛冠鹿、水鹿、华南虎、金钱豹及红腹锦鸡、黄腹角雉、金鸡、白鹇、相思鸟等珍禽异兽常栖息其间。矿产有铁、锰、锑、钨、铅、锌、铜、金等。发源和流经山区的河道,水能资源丰富,建有柘溪水电站和大圳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多处。陆上交通有东起邵阳、常德两市的公路干线翻过山地垭口进入湘西地区;湘黔铁路沿资水和沅江之间的山地垭口沟通东西两侧。

工业崛起

会同县工业正在崛起,初步形成了以森工、建材、机械、电力、化工、采矿和食品加工为支柱的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会同县有乡以上工业企业128密切协作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8家,会同水泵等6种产品先后获省、部优称号;电解锰、肌醇、松脂、罐头、木材、竹编工艺等12类产品行销36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欢迎。会同县交通通讯发达,能源充足,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会同正处于张家界(怀化)—桂林(通道)这一旅游纽带的中心环节,这些城市到会同所有的景区都在半日车程之内。近年来,会同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设施水平大幅提高,县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05公里。209国道贯穿南北,北接洪江市经马鞍镇、堡子镇、坪村镇、林城镇、连山乡南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总长47.8公里;S222省道在县域东部自北向南纵贯,北接邵怀高速公路洪江区连接线经本县黄茅乡、若水镇、团河镇、沙溪乡南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焦柳铁路(枝柳铁路)纵贯全境,总长38.25公里,境内自北至南设相见、园冲、会同、连山等4个火车站;靖洪、鲁大公路呈“丁字形”分布,贯穿东中南一线。境内有沅江一级支流渠水和巫水,通航里程达196.5公里,渠水、巫水两河有大小码头57处,货物航运可直南京、上海。随着邵怀高速公路及其连线(硖洲至黄茅)的建成通车和包茂高速公路开工兴建及鹰嘴界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景区道路的陆续改扩建,全县贯穿南北、承接东西、通达八方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郎江电站等35座水电站和会同电厂总装机容量达4.2万千瓦;开通程控电话5000门,可直接国内外;裕园宾馆、银河酒吧等高、中档宾馆、餐馆、歌舞厅、酒吧,内容丰富,服务周到;商品市场、物资市场、人才劳务市场等各类市场空前繁荣。会同传统土特产品主要有油桐、油茶、香菇、木耳、玉兰片、柑桔、脐橙、杨梅和猕猴桃等。同时,境内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有金、铝、烟煤等矿产20余种,特别是黄金和烟煤储量尤为丰富。溪流密布,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溪河725条,溪河总长2330公里,其中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林间草场养羊已具规模,年饲养量达30余万只。会同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已建立起以竹木、水电、矿产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气候:会同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较丰富,无霜期长;严寒较短,盛暑不长;降水较充沛,年际变化小,相对湿度大,蒸发量小;光能较充足,冬季偏少;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差异大;灾害性天气有时发生,农作物、林木易受损害。

高椅古民居群(高椅古村)

,高椅古民居群亦称高椅古村,位于会同县城东北48公里处的高椅乡高椅村。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庄犹如座落在高围椅之中,高椅也因此而得名。全村有农户594户,共2205人,85%的村民为杨姓,侗族,系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该村落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清光绪七年(1881年)间修建的民居104栋,建筑面积达19416平方米。这些古民居以“五通庙”为中心,成梅花状分为五个自然群落。西为明早期建筑称“老屋街”,北为明晚期建筑称“坎脚”,东为清前期建筑称“大屋巷”,南为清中晚期建筑称“田段”、“土寨、下寨”。民居建筑形式均为四面封火砖墙构成一个封闭的庭院,院内为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庭院两侧的封火墙多为双头马头山墙,墙头多有彩绘图案;庭院内的木构楼房,门窗多有精美的雕饰;不少庭院堂前悬挂匾额,照壁绘有壁画,屋内明清时代的家俱随处可见。村内公共建筑有祠堂、学馆、凉亭、土地庙、池塘和水井。村巷道纵横,均为青石板铺成。古村落保存完整,规模较大,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交通较为便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1998年高椅古民居群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概况

开放开发,经济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会同的各项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沿着“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思路,依托资源、交通电力优势,大力兴办工商企业,稳定和提高农业,加速山区开放开发。全面推行“支柱产业牵引,开放引进带动,集团聚合推进,形成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业连年荣获丰收,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基础建设成果辉煌。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2.4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8.45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842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9.46亿元,完成对外经济技术项目60个,协议引入外资1.8亿元,个体工商户达到10240户,创税量占全县财税的30%。会同县工业兴旺,商贸繁荣。经过50年的建设,会同的工业由解放初期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几个行业部门,发展到拥有机械、电力、森工、建材、酿酒、化工、皮革、服装、食品、矿山开采等工业门类。优势产品层出不穷。汇森公司新产的优质建筑材料——高强竹胶板、中密度纤维板在沿海建筑市场崭露头角。金特公司生产的“金特牌”水泥质量过硬,供不应求。金裕竹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裕牌”系列高档竹制地板畅销国内外。商业贸易也日趋繁荣。目前,全县拥有工商企业6200多家(其中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商业网点2800多个、规模较大的集贸市场30多个。一大批商界人士利用会同的交通优势,活跃于湘黔边界和全国各地,成为辐射湘黔两省七县的物资集散地。2004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1619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48754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47097万元,增长17.0%;第三产业66073万元,增长11.5%。人均县内生产总值4708元,比上年增加598元,增长14.5%。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0:26.5:41.5调整为30.1:29.1:40.8。

经济增长

2004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1619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48754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47097万元,增长17.0%;第三产业66073万元,增长11.5%。人均县内生产总值4708元,比上年增加598元,增长14.5%。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0:26.5:41.5调整为30.1:29.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