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怀化市地图 > 会同县地图 >
马鞍镇地图
马鞍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1401男16368女15033家庭户户数8907家庭户总人口(总)30388家庭户男15767家庭户女146210-14岁(总)83220-14岁男43750-14岁女394715-64岁(总)2054015-64岁男1085715-64岁女968365岁及以上(总)253965岁及以上男113665岁及以上女140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0131

所辖村屯

七里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位于区农科所以北,宁连公路穿村而过,南接汤云村,东交朱家山村,北与鞍山村相接,西同草塘村接壤。全村有耕地面积1943.6亩,两个自然村,477户,1797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经济类以花卉、葡萄为主。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9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946元。
汤云村属圩田地区,位于原六城镇之北,宁连公路之东,东接洪庙村,北交七里村,西同草塘村相接。全村耕地面积1666.4亩,528户,2262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经济类以蔬菜、葡萄为主。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6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363元。
红庙村属圩田地区,位于原六城镇之北,东与雄洲镇隔河相望,西同汤云相接,金江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耕地面积2210亩,两个自然村,768户,2730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经济类以蔬菜、花卉为主。村民种植花卉在全区很有名气,种植大户杨禄刚花卉面积20亩,通过网上销售花卉,把花卉销售到全国各地。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9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24元。
朱家山村属圩田地区,位于金江公路旁,东与洪庙村接壤,南同汤云村相连,北交黄赵村,西靠七里村。全村有耕地面积2483.6亩,536户,1956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经济类以蔬菜(瓜)为主。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6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701元。
黄赵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东与洪庙村接壤,北同八百桥镇相连,西交鞍山村,南连朱家山村。全村有耕地面积3449亩,639户,2480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经济类以西瓜、意杨为主。该村是马鞍镇最早种植西瓜的村之一,拥有许多种植西瓜能手。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6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708元。
平山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位于平山林场之东南向,北同马集镇相接,东与八百桥镇相连,西交盛岗村,南连黄赵村。全村有耕地面积3571亩,778户,2945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经济类以茶叶为主。该村有千亩富硒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了全村种植结构的进一步改变,农民收入增加。南京六合区宁平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座落该村,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58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652元。
练山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位于马鞍镇西北部,西与程桥镇接壤,东交盛岗村,北同马集镇相连,南与新华村相接。全村有耕地面积4246亩,两个自然村,751户,3092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经济类以杨树为主。该村有千亩的杨树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了全村种植结构的改变。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6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786元。
盛岗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位于马鞍街道之北,北与马集镇相连,西同练山村接壤,东交平山村,宁连公路经村而过。全村有耕地面积4418亩,两个自然村,1081户,4072人。主要种植:经济类以蔬菜(早熟毛豆)为主,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盛岗村早熟毛豆在市场上很有名气,每年在上市季节都有各地的蔬菜经纪人上门收购,并且该村还组织营销队伍把毛豆销往苏南市场,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户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34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846元。
新华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位于勤丰村之北,西与程桥镇相接,北交练山村,东邻鞍山村、盛岗村。全村有耕地面积3022亩,500户,1975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经济类以葡萄、杨树为主。该村有近千亩的杨树种植基地,促进了全村种植结构的改变。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3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706元。
郭云村属圩田地区,位于滁河支流黄木河之东,六竹公路穿村而过,南接刘陆村,北交勤丰村,东同陈云村相连。全村有耕地面积2571亩,三个自然村,661户,2548人。主要种、养殖: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经济类以畜禽养殖和蔬菜为主。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1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906元。
刘陆村属圩田地区,位于六竹公路之南,南接大云村,北交郭云村,东同陈云村相连,西靠滁河同程桥镇隔河相望。全村有耕地面积2002亩,水面面积600亩,两个自然村,630户,2340人。主要种、养殖: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经济类以特种生产养殖为主。刘陆村养殖珍珠很有名气,养殖面积达500亩。该村有300亩左右的精养渔池,每年都吸引大批垂钓爱好者来此休闲娱乐。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29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907元。
大云村属圩田地区,位于刘陆村之南,南接滁河同雄洲镇隔河相望,东同王云村相连。全村有耕地面积2031亩,两个自然村,535户,2054人。主要种植:经济类以蔬菜为主,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大云村土壤质地为沙壤土,适宜速生性蔬菜生长,青菜、韭菜和毛豆生产远近闻名,吸引大批蔬菜经纪人上门收购,产品主要销往南京市场,户均收入5000元。该村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是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重要部分之一。另外,奶牛养殖大户林定堂就在此村,年养殖奶牛30头,创效益10万元。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924元。
王云村属圩田地区,位于城西街道之南,南接滁河同雄洲镇隔河相望,北交陈云村,西同大云村相连。全村有耕地面积1547亩,两个自然村,484户,1745人。主要种植:经济类以蔬菜为主,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王云村土壤质地为沙壤土,适宜速生性蔬菜生长,韭菜生产远近闻名,吸引大批蔬菜经纪人上门收购,每天交易量1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南京市场,户均收入4000元。该村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是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重要部分。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9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869元。
陈云村属圩田地区,位于城西街道之西,南接王云村,北交草塘村,西同刘陆、郭云村相连,六竹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耕地面积2084亩,两个自然村,669户,2390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为主,经济类以葡萄、蔬菜为主。陈云村土壤质地为沙壤土,适宜速生性蔬菜生长,韭菜生产远近闻名。该村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是区优质小麦、水稻项目种植基地。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28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925元。
草塘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位于宁连公路潘家花园收费站之西,东与七里村、汤云村接壤,南接陈云村,北交勤丰村、七里村,西同勤丰、郭云村相连。全村有耕地面积2658亩,两个自然村,495户,1827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经济类以葡萄、蔬菜为主。草塘村是镇葡萄种植的发源地,葡萄的种植在全市及周边城市都有名气,户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该村是镇葡萄种植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率先富起来的葡萄村。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9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740元。
勤丰村属丘陵缓坡地区,东与七里村接壤,南接郭云村、草塘,北与新华村相接,西同程桥镇胡云村相邻。全村有耕地面积3210亩,两个自然村,508户,1941人。主要种植:粮作类以稻麦油、玉米为主,经济类以葡萄、花卉和蔬菜为主。勤丰村的葡萄及伏秋番茄在全市的市场上都有名气,户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该村是镇葡萄种植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鞍镇200亩无核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就落在此村。2003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9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745元。

辖村介绍

马鞍镇下辖村马鞍村石板滩村小河子村石桥村麦子湾村伍隍村黄石坎村李子冲村拾童庙村熊家溪村鞍子坡村白洋沟村龙马桥村楠木岩村杨家寺村松树村驼柏树村高洞坝村两河村

地域风光

名胜古迹:烈马洞、马鞍川、马鞍关、龙头山、龙洞、龙潭、古迹洞、锣鼓洞等。奇观:魔芋凸、石门、蜈蚣坎、尖刀山、猴呆颈、蜡台山、鸳鸯石、钱盘子、阎王匾、罗汉寨、骆驼汉、锥子石等。风土人情:马鞍语言委婉柔和,方言独到,悦耳动听。马鞍地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神的传说等。

经济发展

2002年6月绍兴县成立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由滨海工业区托管。2003年6月行政村规模调整,缩减至26个村、3个居委会。改革开放以来,马鞍镇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位于全县前列。全镇形成以化纤、纺织、印染为主,机械、五金为辅的工业体系,二○○三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1.43亿元。全镇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省、市、县级文明村和卫生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镇”、“浙江省省级生态镇”“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绍兴市卫生强镇”、“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和“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先进称号。

历史沿革

《嘉泰会稽志》载:“马鞍山以形似马鞍也”,地乃以山名。据1989年发掘之仙人山、凤凰墩两个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距今约4500年。传说马鞍山,又名晾网山,为越民渔猎之地。清康熙时,居民渐集,镇区始成,为县北部沿海贸易中心。民国二十一年(1932)建马鞍东南镇、西北镇,三十五年建马鞍乡。1985年9月,为建制镇。1992年5月,新围镇、新二乡并入,辖50个村、3个居民区,1993年有11045户、35471人。镇人民政府驻章村。

基本概况

资中县辖乡。海拔高度:384米。1951年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0.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资(中)安(岳)公路过境。辖马鞍、石板滩、小河子、石桥、麦子湾、伍隍、黄石坝、李子冲、拾童庙、熊家溪、鞍子坡、白羊沟、龙马桥、楠木岩、杨家寺、松树、驼柏树、高洞坝、两河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