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九江市地图 >
湖口县地图
湖口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工业及产业布局:200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亿元,同比增长42.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1亿元,同比增长54%;财政总收入达到6亿零166万元,同比增长58.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46元,同比增长8.1%以上。2010年1—4月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18%;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可超过10亿元,财政总量有望进入全省前20位。根据湖口金砂湾工业园项目的成长情况预测,到2012年,湖口县财政总收入有望达到20亿元。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亿元,增长85%,完成销售收入6.85亿元,增长93.1%,税收4079万元,增长125.6%,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三年翻番”目标,获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奖”和“工业贡献奖”。通过优化结构和调整布局,工业初步形成了以金沙港钢铁、蓝天玻璃、富达化工、浔朋化工、钟山药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产业格局,并以此集聚了乔旭化工、中伟科技、三本化工、康泰印务、中天医药等一批产业链项目。金砂湾工业园按“生态式、园林化、环保型”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规划总面积6.6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目前第一期开发1.4平方公里,园区水、路、电、通讯、码头、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制定了生态园区建设整体规划,建立了园区环境评价和监管制度;着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2003年省环保局将县金砂湾工业园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在全省属首家。现园区共有企业26家,2004年1~5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81%;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216%;上交税金812.7万元,增长139%;园区就业人数近4000人。2004年1-5月份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66.1万元,同比增长115.46%,增幅排全市第一。
农业及产业化发展:1、传统农业是主导产业。粮棉油等常规农产品是农业收入的基础,近两年粮食产量保持了稳步增长。2、水产业、无核柿、药材是的特色产业。今年,水产养殖面积7.55万亩,水产品总量可望达到2.75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6.5万亩,产量可望达到1.1万吨;无核柿规模种植面积1.2万亩;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3、发展龙头企业和创建品牌。全县现有江西大家食品有限公司、钟山药业、东坡水产品加工厂、华征水产品加工厂、年丰公司、绿宇食品有限公司、商业畜禽公司等龙头企业29家;有10个农业基地获得省无公害基地认证,湖口鳙鱼、鳜鱼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钟山药业生产的蒲公英系列中药产品获国家中药保护;东坡水产品加工厂和大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糟鱼获得了省外贸厅颁发的自营出口认证书;湖口螃蟹大多数为大湖养殖,品质较好。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全县40%的小(二)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规模创20年之最,为全市先进典型。今年力争全面完成80%的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旅游及第三产业:编制了县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建了旅游总公司,实现了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做大石钟山、鞋山文化品牌,利用名山、名岛、名江、名湖,包装推介了江湖两色观光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新建改造了石钟山宾馆、兴湖山庄等星级宾馆,提升了旅游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在上海、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召开旅游推介会,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拍摄了短片。使湖口成为大庐山旅游圈中重要的山水旅游目的地,成为鄱阳湖生态旅游、长江水上旅游、江西水上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29万元,同比增长49%。我们坚持“多元投资建市场、依托特色兴市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了鄱阳湖大市场的商业品位。1~5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81万元,同比增长13.5%;预计上半年第三产业可实现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13%。

气候条件

气候:湖口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积温在5358.7~5402.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2℃,最热月(7~8)平均气温28.8℃,有记载极端最低温-10.3℃、极端最高温40.3℃;常年无霜期258.8天;年平均降水量1442.5毫米;全年实际日照总时数平均1983.8小时,日照率为45%。
灾害:受寒潮和季风影响,湖口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春夏季暴雨,夏秋干旱和干热风,冬季寒潮大风和冻害。其中以暴雨与长江、鄱阳湖外涝引起的洪涝造成的危害最大。在三峡水库建成前统计,大水(水位年内变幅大于30%)平均8年一遇,中水(水位变幅10~30%)平均4年一遇;历史最高水位22.58米(1998年8月1日),最低水位5.9米(1963年2月6日)。

湖口概况

土地及经济:国土面积66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25.1%,山地占22%,水域占28.2%。全县人口27万,下辖5镇7乡2场,122个行政村。2010年,全县GDP突破64.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人均GDP22120元,比上年增加5337元,增长15.4%;2010年财政收入达10.05亿元,同比增长67%,这已是连续四年保持6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5月份完成主营业收入94.36亿元,税收5.18亿元,同比增长23%,为年预算的43%。到6月底,可实现半年度财政收入6.5亿元,全年预计财政收入超12亿元。
交通区位:湖口位于昌九景“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环鄱阳湖水运进入长江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中下游天然的深水良港。湖口沿江可上溯重庆、武汉,下达南京、上海,沿鄱阳湖可直通南昌及流域各市、县;九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正在兴建的铜九和规划中的九景衢两条铁路与京九、京广、京沪、浙赣线相联。未来的湖口将形成“两水、一高、两铁”的大交通网络。
历史文化:历史上有苏东坡、陶渊明、李白、陆游、黄庭坚等100多位名人墨客登临石钟山吟诗作赋,记胜抒怀,留下许多赞美诗文;湖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的战役有“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湖十八年”,“太平军与湘军之战”,“李烈钧讨袁起义(二次革命)”等;濒危剧种青阳腔戏曲艺术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我县被文化部、省政府分别授予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戏曲之乡”称号。
县级领导:县委书记:卢光辉,县长:李小平

历史人文

名胜古迹:湖口县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处于数条黄金旅游线上,与瓷都景德镇、彭泽龙宫洞相邻,并与黄山、九华山相距不远。主要旅游点有玲珑幽静的石钟山、雄伟神奇的大孤山(鞋山)及烟波浩瀚的鄱阳湖等。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水分清浊两色,蔚为壮观。作为庐山旅游区的组成部分,石钟山、鞋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石钟山有上下两座,均在湖口县城,倚南滨湖的为上石钟山,靠北临江的为下石钟山,两山对峙,相距1200米,新建的城防堤将两山连结。上石钟山与森林公园、鄱阳湖大桥、雁列山隧道相连,石林耸立、境地幽静,古建筑均毁,尚存王安石、常遇春等题刻10余处;山脚湖面有孤石兀立,传为常遇春以枪挑置崖上,称为英雄石。下石钟山危崖陡削、亭阁参差、林木葱郁、金石古朴,全山面积约9万平方米,海拔61.6米。有自魏征、苏轼、黄庭坚至郑板桥、曾国藩等历代名人留下摩崖石刻和碑刻70余件,其中魏征手书石刻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苏轼曾三过湖口,其中宋元丰七年六月第一次到湖口,探访石钟山后所作的《石钟山记》,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大孤山又名鞋山,为鄱阳湖中的一座形似绣鞋的孤岛,系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海拔97米,周长1000米,距县城9公里。山上存有宋代米芾和清代彭玉麟等名人题字石刻。登临鞋山如置身万顷碧波,有与候鸟为朋、匡庐为邻之感。湖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石钟山、鞋山及其周围江湖水中岸上,为数千年来的古战场。汉武帝南巡,射蛟于江中;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操练水军于鄱阳湖;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刘裕部破桓玄部于桑落洲;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清代太平军与湘军水师周旋江湖间10年之久;民国初年,李烈钧打响反袁世凯的第一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占湖口县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与日军血战鄱阳湖滨……在这里都可以寻踪觅迹。太平军遗垒,“二次革命”炮台等至今尚存。近年还在鞋山附近修复了若干战争遗址,供游人参观凭吊。同时,规模宏大的水上古战场游乐园也正在兴建。湖口县还有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如新石器晚期遗址、西周遗址、古彭泽县城遗址、上甲县遗址等,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也是尚待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明代九江知府题咏的湖口八景——虹桥仙迹、渊明故址、大岭云亭、花尖秀色、双钟月色、彭蠡涛声、沙洲渔唱、劳渡舟横,多数尚未列入旅游项目,亦可开发。此外,县内在鄱阳湖湖叉南北港湖、泊洋湖、皂湖上修筑的三条拦湖大坝,已经连成一线,形成数十里长堤围绕县境西部陆地边缘,与国家森林公园联成鄱阳湖滨一大景观。湖口县以名江、名湖、名山、名城为依托,确立了在鄱阳湖水上旅游的龙头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二日游”格局。2006年接待县外10.6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56万元。
历史人物:湖口的土地哺育了无数才子能人。北宋建隆三年,马适状元及第,为江西早期科举魁首之一。明嘉庆间,御史张科巡视两浙,立下抗倭汗马功劳。清咸丰进士高心夔,是肃顺赏识的汉族三才子之一。清末余庆鳌曾任汉阳兵工厂总办,是我国第一代兵器专家。民国期间,有被称为“湖口三老”的襄助李烈钧起义讨袁的杨赓笙(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之父),响应武昌起义有功而举为江西司法局长的高巨瑗,历任江西省立第三师范、第一师范及第三中学校长的教育家蔡漱芳等湖口名人。湖口女才子辈出,民国前有诗集刊行的女诗人有张取、许权、杨舫、沈同珠等。其中许权(宜瑛)还为袁枚《随园诗话》所介绍,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也录有其诗。

行政区划

区划:湖口县下级行政区域现有双钟、流泗、马影、武山、城山5个镇和大垅、凰村、张青、文桥、付垅、舜德、流芳7个乡。全县有10个国有农林渔场(其中南北港水产场、武山垦殖场为县直辖)、122个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双钟镇。
人口状况::2006年末,湖口县全县户籍总人口276769人,比上年末增加4213人。总人口中,男143720人,占51.93%;非农业人口58430人,占21.1%。全县居民总户数80549户。全年出生人数3086人,人口出生率11.27‰,死亡人数966人,死亡率3.53‰,自然增长率9.3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
国家非物质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
2.湖口草龙(流泗喻芳泽)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289462人,比上年末增加39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602人,增加2035人。据计生委统计,全年出生人数3452人,人口出生率12.22‰,死亡人数1262人,死亡率4.47‰,自然增长率14.9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0。全年单位在岗职工全年平均工资19982元,比上年增加3246元,增长19.4%。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046元,比上年增加380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13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85%。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年末人数为38006人,比上年增加4195人。其中参保职工32216人,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579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年末人数为23010人,其中企业12344人,事业和机关10666人。参加失业保险年末人数为19500人,增加2000人。全县共有5483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9730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参加城镇合作医疗保险的居民67128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210599人。实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总人次2440人,城镇医疗救助总人次1078人。全县各类收养单位14家,拥有床位1278张,年末在院人员1208人。救助管理站拥有床位20张,全年救助16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