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电子地图 >
嘉定区地图
嘉定区相关地区地图:

嘉定是汽车城

中国大陆生产的第一辆小轿车就诞生在嘉定的安亭镇,坐落在该区安亭镇境内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流的汽车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行销全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依托大众,为其配套的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成为嘉定区的骨干企业,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此外,为进一步壮大汽车产业,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建设集汽车生产、展示、销售、服务、F1赛车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使汽车产业成为我区的特强产业,使嘉定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嘉定区前身为嘉定县。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南宋嘉定年间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都领区(区分正副扇及中上下),区领图,图领圩。淳祐年间,春申乡易名守信,临江乡易名依仁,安亭乡易名服礼,平乐乡易名循义,醋塘乡易名乐智。明弘治十年(1497)县西北境分隶太仓州,尚领24个都668个图。清雍正二年(1724),析东境置宝山县。尚领15个都349个图。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昕赈灾,四乡分设粥厂。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吴桓增设赈灾粥厂至31处。遂后,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光绪末年(1908),全县分1区33厂。宣统元年(1909),为举办地方自治,厂改称乡,吴行厂改名吴巷乡。

湖积平原

分布于区境西侧,为宽4公里的北西向条带,面积29.3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01%。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物为褐灰色淤质泥粘土,有大量的陆相微体动物介形虫和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并有丰富的植物碎屑。厚度3米左右,地势低平,海拔3.4~3.6米。

滨海平原

分为早滨海平原和晚滨海平原;面积394.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84%。
早滨海平原:分布于“冈身”地区,宽3.6公里,面积208.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76%。除沙堤外,主要沉积物为褐黄色亚粘土或亚粘土夹粉砂,含有较多的海相微体动物,有孔虫、海陆过渡相的介形虫、软体动物化石等。厚度2.5~5米,海拔3.6~4.1米,西界与黄渡沙带一致,与距今6500年的海岸线相吻合;东界与石冈沙堤相一致,与距今4000年前的海岸线相吻合,其间还分布有外冈——方泰沙堤和青冈沙堤,沙堤均呈北西走向,埋深0.5米,断续分布,长约有10余公里,宽厚不等。
晚滨海平原:主要由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经海潮作用沉积而成,分布于早滨海平原以东,北部宽约10公里,南部宽约5公里。面积185.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08%。沉积物主要为褐黄色亚粘土,含有较多的海相孔虫和海陆过渡相的介形虫化石等。厚2.5~5米。海拔”3.8~4.2米。

自然地理

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中心位置在北纬31度23分,东经121度15分。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苏州河),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总面积464.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界线总长167.8461公里。全境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稍低。市、区级河道蕰藻浜、练祁塘、娄塘河横卧东西,向东流经宝山区直通长江和黄浦江;盐铁塘、横沥、新槎浦纵贯南北,与吴淞江、浏河相连。河道总长1800余公里,平均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公里。

历史事件

嘉定三屠:公元1645年(乙酉年五月),清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统领大军,一举占领南京,南明弘光小朝廷一朝覆亡。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廷乃于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然而“削发令”一下,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抗怒火,却在松山,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烧。反抗满清暴行最为惨烈的嘉定,史称“嘉定三屠”。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至宋朝嘉定十年,遂以年号为地名,今属上海市嘉定区。为在嘉定强行推行“削发令”,满清政权决定实施武力征服之。七月初三日黎明,清兵的铁骑踏破了昔日嘉定古城的宁静。据史载:清军进攻嘉定城的先锋李成栋,曾是已故南明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发的部下。早在去年(公元1644年)的四月,当清军固山额真准塔统兵南下,逼近徐州城之时,时任守城总兵官的李成栋竟望风而逃,不久遂降于清。此时,为反抗满清的入侵,嘉定城内的市民一致推举侯峒曾,黄淳耀黄渊耀兄弟主持城防。侯峒曾,字豫瞻。原任南明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南京沦陷后,避难于老家嘉定。黄淳耀,字蕴生。乃崇祯年间进士,与其弟黄渊耀均世居于嘉定城。在侯峒曾和黄氏兄弟的指挥下,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清行列。为鼓舞士气,侯峒曾下令在嘉定城楼上悬挂一面“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同时在城楼上“集众公议”,决定“划地分守”嘉定城:由南明诸生张锡眉率众守南门,秀水县教师龚用圆佐之;南明国子监太学生朱长祚守北门,乡绅唐咨佐之;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亲自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此外,由诸生马元调(时年七十岁)与唐昌全,夏云蛟等负责后勤供给。集议已定,各头领率众在城上日夜巡逻。“嘉人士争相执刃以从,人情颇觉鼓舞。”,为阻止清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天亮时分,清军击溃了城外各村镇的乡兵后,便将嘉定城四面包围。随即李成栋下令,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清兵攻城甚急,多缚软梯至城下,城上砖石如雨。”守城民众虽“亡失甚众”,但仍顽强不屈。若有某断城墙被炮火轰塌,城内民众便及时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之。“守城者若有伤亡,乃立即补充。”或曰:中国有两个社会,上浮夸而下粗扑;上游戏而下献身。诚信斯言哉!,黄昏时分,突然暴雨如注,狂风骤起。守城民众仍毫不畏惧,冒雨抵抗。是时,因“城中遂不能张灯,(李)成栋令兵丁潜伏城下之穴城,而守者弗觉也。”,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时城上民众已连续守城三昼夜,遍体淋湿,加之饮食已绝,故人人身疲力竭。李成栋遂令士兵“置灯于地穴中,炮发震城。”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婴儿妇女,狼奔鼠窜。”,在这腥风血雨之中,灾难终于降临。随着城墙一隅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此刻,侯峒曾正在东门城楼上。城陷,“士卒皆曰:‘吾曾受公厚恩,尚可卫公出走。’峒曾曰:‘与城存亡,义也。’及下城拜家庙,赴水死之。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处数十刀,亦死之。”,城陷之时,黄淳耀黄渊耀兄弟急趋城内一僧舍。“淳耀问其从者曰:‘侯公若何?’曰:‘死矣!’曰:‘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乃书壁云:‘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进不得宜力王朝,退不得洁身远引,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大明遗臣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其弟渊耀曰:‘兄为王臣宜死,然弟亦不愿为北虏之民也。’淳耀缢于东,渊耀缢于西。”(黄宗曦《弘光实录钞》)又据史载;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死前作绝命词,大书裤上云:“我生不辰,与城存亡,死亦为义!”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亦死之。又有黄某,与清军巷战中“手挥铁简,前后杀数百人,后中失而死。”这些“志士仁人”之死,从历史上看,固然是其儒家“仁义”观念的根本追求所致。但从民族兴亡的高度看,这为民族生存而死之大丈夫精神,不也成为汉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吗?,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更有甚者,屠城罪魁李成栋,竟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女子。在此劫难中,不乏为虎作伥者。又史载:清兵如北门,“乃奸民导敌入。”至于趁火打劫者,亦不在少数。有汉奸徐元吉者,“以削发为名,日出行动,割人腹,啖人心肝,动以百计。”,然而,满清的暴行并未扑灭民众的反抗怒火。七月二十四日,有江东人朱瑛者,自封游击将军,率兵五十余人回到嘉定城。是时,朱率部会同城内市民,将清军驱赶城外。第二天,逃至城外的李成栋,急令万国昌率兵增援。李本人则坐镇城外之织女庙,指挥各路兵马企图第二次攻城。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清军乘城内民众武装力量尚未集结完毕,再次攻进城内。有汉奸浦嶂者,向李成栋献计曰:“若不剿绝,后必有变。”,于是,清军第二次屠城。此时,城内许多居民尚未起,“遂于屋中被猝然杀之。”顿时,“城内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尸焚之。”,在此次屠城中,浦嶂一马当先,“大显身手”。他甚至将好友娄某的全家斩尽杀绝。为此,嘉定城内民众“是日逢嶂,龆龀不留。”有一郭姓市民者,曾不胜愤慨地痛斥他:“人面兽心,狗鼠不食。”人神共怒,浦嶂惟掩面鼠窜耳!,从李成栋,徐元吉,浦嶂之所为我们看到,每当社会大变动之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因社会的变动而得益。此除时势之必然外,各阶层之个体的品行德性与其地位之升降,亦有不可忽视之关系。而品行德性之沦丧,必然导致个人占有欲的极度扩张。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信夫!,满清的第二次屠城,也未能削弱民众的反抗意志。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兵猝不及防,乃溃。城内民众纷纷奔至吴军前,“踊跃听命”。然而,吴军乃乌合之众。清兵反扑之时,“一时溃散。”史载:吴之番“连杀数人,不能定。呼天曰:‘吾死,分也。未战而溃,我目弗瞑矣!’挺枪欲赴东门死。”,清兵拥入城内,第三次血洗嘉定城。如果说前两次屠城,对满清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隐患”的话,那么这第三次屠城,他们可谓“如愿以偿”。因为在这满城的累累白骨之上,总算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诗曰:“捐躯死国难,视死忽如归。”
淞沪抗战在嘉定:民国26年(1937)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战争爆发。战争之初,战事主要发生在市区及黄浦江沿线码头。中日双方迅速向上海地区调兵遣将。顾祝同在安亭成立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第十五集团军五十一、五十八、九十八各师陆续开抵嘉定县,在东境蒲华塘一线构筑防线。日军大批后援部队则在长江沿岸登陆。8月23日,日军久留米师团混成旅窜犯罗店,国军第十一、十四、六十七师予以狙击,爆发了空前惨烈的罗店争夺战。嘉定县境内的曹王庙、施相公庙一带国军阵地为罗店左翼,战事连日不断。施相公庙阵地每日落弹500余颗,阵前多次发生白刃格斗,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喻为“血肉磨房”。至9月底的40多天中,嘉定县东境蒲华塘前线共发生大小战斗数十次,击毙日军大佐以下官兵千余名,击毁日军坦克、军车数辆。日军还2次向施相公庙、曹王庙国军阵地施放毒气,致使国军官兵数十人中毒。期间,日机多次轰炸县城、南翔等地,仅8月23日一天,城内就中弹20余枚。县长郭鸣鑫避之练西乡,被省政府以擅离职守罪撤职。本县各界爱国人士组织抗日后援会支援前线。部分农民还将猪肉蔬菜担至戬浜桥、徐行等地供应抗战部队,为民族战争出力。10月上旬,日军主攻方向转向蕰藻浜一带,企图中央突破,直取大场。对本县东境蒲华塘防线则以小股部队骚扰牵制。国军凭借工事与之相持。10月15日,日机轰炸南翔,苏民学校中弹10余枚,校舍及教学设备悉数被毁,损失10余万元。10月21日,大场告急。坚守在蒲华塘防线的国军为减轻南线压力而连夜发起进攻,收复部分村庄,歼敌260余名。26日大场失守,国军撤至沪西造币厂,经真如、江桥,转北至小南翔、广福、澄桥、浏河一线。嘉定县南境遂成战场,连日发生战事。日机对南翔、真如等地狂轰滥炸,真如车站夷为平地。11月1日晚,蒋介石自苏州至南翔,召开师长以上将领会议,令各军固守上海,以待九国公约会议召开,冀借国际舆论抑制日本侵略行径。会毕即西去。11月5日,日军一部在金山卫登陆,对上海实行战略迂回。金山、松江接连失陷,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军事当局下令全线撤退。12日上海沦陷,嘉定县亦随之陷入敌手。“八·一三”战争历时三月。嘉定县东部与南部广大地区先后成为激烈战场。蒲华塘两岸、杨泾以西,南北15公里内万余户农民住房全部毁于战火,数以万计的人民无家可归。县城、南翔、马陆、真如等城镇屡遭日机轰炸,满目疮夷。嘉定县死难平民4000余人,受伤1.7万余人。财产损失难以估计。
人民解放军驻军嘉定: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解放嘉定,5月14日,三十三军九十七师进驻城内,师长王翀。所属二○九团驻外冈,7月调离。是月,华东野战军第十七陆军医院3个大队驻娄塘,翌年6月调离嘉定。8月1日,二十军驻嘉定,军长刘飞,设司令部于城内姜家花园。所属五十九师、六十师、军炮团分驻南翔、真如、娄塘,翌年10月调离。1950年6月,二十七军驻嘉定,军长彭德清,设司令部于城内天主堂。军炮团、军教导团分驻外冈、娄塘,12月调离。后由二十三军接驻,军长陶勇,设军部于天主堂。军炮团、军教导团、军炮训练大队、军警卫营分驻外冈、娄塘、南翔、孔庙。1952年10月调离,由赴朝鲜抗美援朝回国的二十军接驻,军长张翼翔。年底调离,由赴朝鲜抗美援朝回国的二十七军接驻,1953年8月调离。1955年10月,海军东海舰队训练团由吴淞调驻城内,翌年9月调离。1966年7月1日,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嘉定县中队(1952年9月由县公安局保安警察队改编)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嘉定县人民武装部县中队,驻城厢镇。1975年,县中队划归县公安局。1983年4月,县中队易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武警总队第四支队嘉定县武警中队,员额40人左右。主要任务为看守、解押、执勤。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对嘉定县境内的电台等重点目标执行警卫任务。70年代后,县境内还驻有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数支。

旅游资源

古猗园: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离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也是江南名园之一。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榭、立柱、椽子、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时更名古猗园。如今,古猗园几经扩建,面积达146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园中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问胜。园中因“8?13”事变,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一角,以志国耻的“缺角亭”,象征着我国反帝民族之魂。古猗园,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文明悠久传千载,沿革兴衰古猗园,这座集江南苏杭园林特色为一园的明代古园,为上海这颗明珠镶上了绿宝石,发出熠熠光彩。
浏河岛:浏河岛位于嘉定区唐行镇,东临长江口,面积108公顷。岛上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花果飘香。经过10年的开发,已育成森林绿化27公顷,种植各种花木84种,达10万余株,形成银杏、桂花、罗汉松、香樟、广玉兰、腊梅、紫薇、水杉等林园20个。一年四季,遍地红花绿叶。岛上的别墅群,建筑新颖别致,与状元楼、潜研堂古今兼容,相映成趣。
嘉定孔庙: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素有“吴中第一”之称。孔庙内设嘉定区博物馆。门前为东西甬道,甬道东西均有牌坊,名为育才坊和兴贤坊,棉队孔庙大门的牌坊叫仰高坊。沿汇龙潭有石柱,柱顶上刻有姿态各异的72只狮子,用于代表孔子72个最优秀的学生。进们是潘池,在往前是大成门。大成们前有龟座7只,背负大石碑,记载着13世纪以来历代修建孔庙的情况。孔庙内设有“考场”,向游人介绍古代的科举制度。
汇龙潭:汇龙潭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所建,自北向南有五条河流汇集而成,应奎山坐落潭中,绿水怀抱,宛如一颗明珠,自古有五龙抢珠之称,汇龙潭因此而得名。园内布局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是应奎山和汇龙潭组成的自然山水风景。登上应奎山的四宜亭,俯视四周,魁星阁、玉虹桥、碧荷池、打唱台等尽收眼底。“打唱台”是一座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的“百鸟朝凤”台,始建于1888年,为上海闸北区钱业会馆里的一座戏台,1976年迁入此园。公园的北部景点相对集中,有碎玉泉、夕照亭、芭蕉小院、玉莲池等,错落有致异常精巧。此外,园内还有建于1885年的怡安堂;建于1886年的缀华堂;建于13世纪的万佛宝塔和畅观楼、九曲桥、嘉乐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