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电子地图 > 那曲地区地图 >
嘉黎县地图
嘉黎县相关地区地图:

矿产资源

全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铅、锌、铜、金、银、水晶等矿产。非金属矿产5种,包括水晶、白云铿、盐、硼砂等。

人口民族

嘉黎县现辖14个乡,12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有24945人。藏民族历来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地处藏北高原腹地的嘉黎县素有以民风淳朴而享誉藏北。每逢佳节,家家户户穿金带银,身披节日盛装,携手欢度节日,或走亲串户,或举家旅游,博有普天同庆之势。最热闹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恰青赛马艺术节与物资交流会。届时,农牧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用原始的骑马、射箭、抱石头等形式欢庆自己的节日,平地隆起帐篷把一个美丽的草原装扮得星星点点。这样的节日每年都要持续好几天,尽兴的同时,农牧民群众将虫草一类的特产拿出来交换所需要的物品,为节日增添了祥和的气氛。夜间的篝火晚会更具特色,许多年青男女聚集在一起,燃起熊熊大火,手牵手围在一起,娴熟的舞步夹杂了嘹亮的歌声,在寂静的夜空传出数里之外,这就是著名的藏北著名的锅庄舞,又名圈圈舞,同时也是藏北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在距县城80公里的唯一农业乡-忠义乡,活跃着一支独具特色、不为人知的艺术群体。他们原属林芝地区管辖。据传说,从前的当地农牧民群众,由于受不了苛捐杂税的压力,举家迁移,辗转数载,终于来到忠乡这个世外桃源定居下来。忠义乡又名尼屋,因其四面环山,气候温和,且出山的路只有一条,当地的人又美其名曰“猎人峡谷”。这里的农牧民一直沿袭着林芝一带的歌舞服饰特色。

旅游资源

嘉黎县有藏北草原风情、茶马古道及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高山峡谷等。嘉黎县又是十一世班禅大师、热振活佛的故乡,人文资源丰富,境内主要山脉有阿依拉山、鲁贡拉山、杰拉山、冈巴拉山、楚拉山、崩希拉山等,都是念青唐古拉山的支脉。西部有常年不化的雪山、星罗棋布的湖泊、风景优美的草原风光;东南部生长着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令人留恋往返的易贡大峡谷,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空气湿润、资源丰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多达上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二十多种;有22.8万亩的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有松树、柏树、青冈树、杉树、杜鹃树等。县境内有麦地藏布(即拉萨河上游)、苏绒曲、哈仁曲等河流,主要湖泊有江南玉湖、措拉湖、彭措湖等湖泊。

经济概况

嘉黎县的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现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木材加工和铁器、石器制作。另有一批家庭民族手工业。1972年以前,全县只有一条通往那曲的公路,境内全长206公里。1986年后,修筑了38条乡村公路,总长度为415公里,使本县的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现在大部分乡村都能通车。1999年底,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431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经济总收入3263.92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4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全县牲畜存栏总数为21万头(只.匹),人均占有9.14只(头.匹)。肉类产量1477.59张,畜产品商品为36.3%,牧农民人均收入1253.91元,比上年增长29.62%。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367万元,第二产业850.24万元,第三产业4923.22万元;牧业总产值8707万元,人均收入1800.71元。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繁荣,商贸兴旺,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水电供应充裕,邮电通讯发达,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特色资源及开发

境内有藏药材500多种,藏药材开发极具潜力。1997年3月,成立了嘉黎县神山藏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嘉黎县藏医药事业发展较早,在藏北享有盛誉。目前正逐步加大投资,进一步做好藏药材的深加工,使之成为藏北地区藏药材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嘉黎“娘亚”牦牛是西藏三大优良牦牛类群之一,在嘉黎县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藏十分宝贵、纯度最高的特色家畜品种资源之一,是西藏家畜品种资源中独具体格高大、生产性能良好、发育快的优良牦牛地方类群。“娘亚”牦牛肉品质好,风味独特、色泽鲜红、蛋白质含量高(21%),脂肪含量低(1.4%-3.7%),无污染。根据“娘亚牦牛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娘亚牦牛产肉率高,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丰富;全乳和半乳混样中测定的重要微量元素钙、锌的含量极高,乳品质好,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近几年,作为种畜的“娘亚”牦牛部分已推广到日喀则、山南、昌都、林芝等地,产品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嘉黎藏猪大多生长在忠义乡。藏猪个小,每头成猪毛重最多50公斤,小的仅30公斤左右,嘴尖、腿细、毛长,黑色居多,亦有黑白、黑褐花的。产肉量低,繁殖力强。藏猪一般需要饲养一年以上才可出栏。在猪类肉品中所含的19种氨基酸中,藏猪有18种含量高于其它猪类肉品,钙含量高于其它猪品种的119%。且具有高钙低脂、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征,是典型的瘦肉型品种。嘉黎藏鸡大多生长在忠义乡。藏鸡个小肉多,丰尾长,觅食能力强,适应高寒气候,小巧玲珑,羽毛紧凑,羽翼和尾翼特别发达,体形似船,行动敏捷,胆小善飞,夜间歇宿在家中高处或所钉木条上。母鸡年产蛋近100个,蛋小,单个重40克左右,呈椭圆形。养鸡户一般于4—10月采用自然孵化方式繁殖,每窝孵蛋8—10个,孵化率均在90%左右。

人文资源

1、格萨尔王射箭处.传说当年格萨尔王率大军前往魔域征战,途经嘉黎县时,天色已黑,前面隐隐约约出现一支军队,再加上当时风声如战鼓,山上旌旗招展,首当其冲的魔王骑一匹战马,蠢蠢欲动。于是,格萨尔王张弓搭箭,直到拉得月满弦,“唆”的一声,箭带神光射向那魔王,正中喉头。顿时,一切归于寂然,格萨尔王遂命大军就地宿营。第二日,才发现是一山脉,山上巨石林立,有如千军万马,峥嵘狞目,石中多有被风雪侵蚀的小孔,而靠东石中有一圆洞,粗如圆木,洞壁圆滑,确如箭穿所致。2、格萨尔王战马场.格萨尔王继续前行,途经现嘉黎县措多乡时,发现一石壁,三面环绕,壁仞千尺,如刀砍斧削,其下开阔平坦,易守难攻,于是,格萨尔王遂令驻营,依山而建战马场,并将此地长期作为大军战马供应基地。3、历史遗迹。从比如县的布格拉宗一直到嘉黎县的措多乡,途中有几个站点,分别是桑前松多、动嘎拉、美休,这一条线路上,残留了许多修路的痕迹,多段路面仍留有较深的类似古代马车木轱辘辙印。传说,这条路的修筑系处于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前期,其用途为文成公主进藏运送物资。但由于史料无记载,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4、革命胜地。一九五一年,十八军先遣支队在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率领下与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土登列门一道于七月二十五日从昌都出发,经边坝进入嘉黎县,在翻越嘉黎县彭达山时,因此山海拔6000余米,山顶终年积雪,运送物资的骡马不能适应而死伤过半,故把此山称作“死马山”。在距彭达山15里左右的楚拉山,也使我先遣支队受到严峻考验,此山海拔也近6000余米,长途跋涉的解放军战士,因疲劳、饥饿、寒冷等,在翻越此山时。伤亡众多,因此把此山称作“死人山”。现两山分别位于县城的东西两侧,从县城可隐约看见两山的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