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铜仁地区地图 >
江口县地图
江口县相关地区地图:

县名来历

江口之名,源于大江。县境闵孝河与太平河合流后称大江。县城在大江之口,故取县,名江口,县城名双江镇。县境元明为省溪、提溪、大万山3个长官司地。清光绪九年(1883)铜仁县治迁至大江口,改称铜仁县。民国2年(1913),铜仁县迁回铜仁,在原址上建立江口县。

地理概况

全县地势由西、北、南三方向东倾斜,最高点凤凰山海拔2570.5米,最低点新寨村矮埂275米。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溪河密布,主要河流有太平河、闵孝河、桃映河、车坝河均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为西北——东南部高中山峡谷区,山势陡峭,层状地形明显,适宜于生态、旅游业发展;中部低山宽谷区,属地势平缓开阔的低山谷盆地,溪河密度大,是稻谷、油菜主产区;东部低山丘陵河谷区,地势有一定起伏但平缓开阔,适宜经济作物生长;南部岩溶化低山丘陵区,区内峰丛、槽谷、溶洞、暗河发育,地势平缓,山顶多呈浑圆状,是粮食和烤烟产区。江口县处在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同季,受梵净山的影响,小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时间1257.3小时,提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369.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

交通条件

江口县交通十分方便,钢铁大动脉有渝怀铁路过境,另有湘黔线可通达全国各地。航空有铜仁大兴机场飞赴湘、渝、黔三省会,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机。公路有201省道自东向西贯至全境,其中连接梵净山旅游专线。

历史沿革

江口地域最早初形与春秋战国,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元置省溪,提溪长官司,明永乐二十年(1414年)改隶铜仁府并延至清朝,民国二年始建江口县。唐置辰水县,明置铜仁县,1913年改为江口县。江口之名,以省水,提水两河(今闵孝河、太平河)于此汇流得名。1958年撤县。1961年复设江口县。2000年,江口县辖2个镇、7个民族乡。2003年,江口县辖2个镇、7个民族乡,148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2.5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69万人,非农业人口2.05万人。

经济状况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092万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2.4%,超规划目标0.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12420万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3%,超规划目标1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698万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16.7%(可比价),超规划目标5.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1元,是2005年的1.9倍;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3218万元和107937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和3.8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超规划目标20个百分点。

特产与美食

紫袍玉带石:紫袍玉带石属我国极为稀少的珍贵玉石,独产于江口县德旺乡金盏坪。紫袍玉带石质地坚硬,光洁圆润,色彩鲜艳,手感细腻平滑,具有天然油脂和光泽,是工艺品雕刻的上乘材质。用此玉雕琢成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适用、收藏、观赏价值,用它制成的梵净山玉砚、屏风、壁画、茶壶、茶盘、茶杯、生肖牌、挂件、手链、弥勒笑佛等,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用紫袍玉带石雕刻的梵净山玉带九层塔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江口豆腐干:豆腐干是江口人民的传统食品之一,色香味别具一格,制作独特,历史悠久。江口豆腐干之所以有独特的风味,一是选用纯净龙津阁的井水;二是要经过泡豆、磨浆、滤浆、煮浆、点浆、上箱、过卤、切块、上扦、晾干等十道工序,才能做成产品,工艺十分独特、讲究;三是在上扦时,首先一小块一小块的把它放置于斗笠形的竹箪上,晾干至八成左右,再晒干,从而形成嫩黄、透明的方块。江口的豆腐干吃法多样,可直接食用,细嚼慢咽,香韧可口;也可用油炸酥,味似响皮而更加酥脆;还可用水发胀切成细丝炒肉,则形似墨鱼丝而别有风味。因而多年来,豆腐干一直受江口人民喜爱,并用作馈赠新友的上乘佳品。在城北龙井阁的豆腐干一条街因晾晒豆腐干的斗笠挂在土家屋檐下形成的一道亮丽风景而远近闻名,中央电视台乡村旅游节目曾对此做过专门的采访报道,是江口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
米豆腐:江口米豆腐嫩黄鲜亮,晶莹剔透,可切成片、条、块或制成虾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制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软可口,凉吃热煮均可。是江口老少兼宜的风味小吃之一。江口米豆腐主要原料是梵净山贡米、稻草灰或桐壳灰。首先将稻草灰或桐壳灰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使其变成碱水。然后将梵净山贡米用碱水浸泡数小时后磨成浆,打熟芡,捏成个状和条状米豆腐,用大火蒸熟即成。来江客人吃过米豆腐后无不对此赞不绝口,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土特产之一。
国画石:江口国画石,产于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该石为不规则形岩板,石质底蕴瓷光,呈乳白色。石中有粉、黑、淡绿、褐黄等色纹,呈现出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庭院、楼阁等图案,层次感强,颇似一幅幅浓郁的中国画,故称之为国画石。江口国画石装饰出来的工艺品极具收藏价值。
牛干巴:江口牛干巴是本地区的传统食品,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居家旅行、探朋送友的必备礼物。江口牛干巴采用江口本地生产的环保生态黄牛肉为主料,配以植物油、白糖、精碘盐、花椒、白酒等为佐料,通过传统工艺精心烹制而成。成品色美味佳,是正宗的原生态产品。江口牛干巴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土特产,以高家牛干巴、昭凤牛干巴最为有名。
榨萝卜:榨萝卜不同于泡萝卜,呈粉红色,半透明状,可切成片、条糌上糍粑辣椒吃,香脆可口,酸中带甜。可以除乏解疲。江口榨萝卜主要原料是本地产的原生态圆润光滑的红萝卜、盐、冰糖;将红萝卜洗净放在瓷缸内,一层萝卜一层盐,其间加入适量冰糖。萝卜放完后用原生态稻草盖上,用太平河中无污染石头压住稻草,浸泡30天左右可食。
油茶:油茶非“茶”,江口当地的老百姓家里嫁女的时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为了酬谢宾客和亲朋好友,晚饭后,特花几小时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却谦虚的说成是喝茶,故称“油茶”,油茶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绿豆、黄豆、大米、骨头汤、胡椒、花椒、姜葱。将玉米用水煮透后洗净,搓掉外皮。将绿豆、黄豆炒黄后再着油炒。约10分钟后将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加骨头汤煮。约半小时后起锅,即食。油茶从外观上看像粥,但他既有骨头汤的辛香,又有五谷粮食的清香,味美至极。现在,凡到酒店或农家乐,来江客人都能品尝到一碗美味可口的油茶。
社饭:江口人注重过社春,凡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通常在春分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社饭,以祭祀先人。每年春分前后,人们都要吃社饭邀约亲朋好友聚会。特别是有新坟的人家(一般要挂社清三年)都要约请亲朋好友吃社饭,到坟山扫墓,且人越多越好。每每此时,四周山上,人头攒动,香烟袅绕,鞭炮连天,呈现出浓重的祭悼气氛。社饭的主要原料是大米、蒿菜、腊肉、核桃仁、花生仁等,不但清香,而且具有提神健脑之功效。由于社饭既有糯米的甜美,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嫩蒿的清香,独特的风味很受人们欢迎。在江口,只要到草长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都要互相赠送社饭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一代延续。
棉菜粑:在过去,过端午节、重阳节时江口人民都注重做棉菜粑来庆祝节日。棉菜粑是江口传统的一种美味小吃,色泽黑绿,具有柔软清香,不粘不糯,口感舒适等风味。由于棉菜兼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用,所以更得人们的青睐。棉菜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米(1:1比例)、白糖、芝麻(或豆腐、腌菜肉)、棉菜(白蒿)、花生、酸辣椒、精盐、熟猪油等。在江口,随时可以购买到风味独特的棉菜粑。
山野菜:江口山野菜以梵净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长的天然野生植物---蕨菜、薇菜、竹笋、香菇等为主要原料,经生产加工而成。属纯无污染无危害的绿色食品。现生产的仁发牌盐渍蕨菜、保鲜蕨菜、保鲜竹笋、薇菜、野生香菇等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远销天津、上海、武汉、长沙、广西、深圳等省市食品公司及各大中小型超市。该产品品质脆嫩可口,色鲜味美,具有开胃健脾,延年益寿的功能。是家庭生活和馈赠的佳品,同时也是各大家庭、餐馆独特的山珍佳品。
云雾茶:云雾茶茶园位于民和乡毛坪、坝盘乡铁广、怒溪乡骆象等高原地带,峰峦叠翠,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环境十分优美。由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云雾茶茶叶色泽油亮,绒毛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清香鲜醇,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病抗衰等功效。江口的梵净山翠芽茶在2010年上海茶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藤茶:江口藤茶主要产于江口县中部至北部梵净山南麓太平、德旺、怒溪、坝盘、闵孝等乡镇。由于藤茶内含丰富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尤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极高。这些物质对人类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以及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由太平藤茶加工企业生产的“武陵藤茶”,深受中国食品学会、四川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和商家的青睐,供不应求。
特种养殖:闵孝、镇江、民和平槐中华鲟、三纹鱼、娃娃鱼养殖基地,太平乡平贵野猪养殖场,桃映、坝盘萝卜猪养殖基地,坝盘獭兔养殖场等特种养殖也渐成规模。另外,江口著名的土特产还有山蕨粑、猫猫豆、柿饼、珍珠花生、德旺贡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