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楼镇地图
姜楼镇相关地区地图:
先后投资
300万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鲁青园艺研究所合作创办了占地80亩的育苗基地,每年可供应优质种苗1000万株,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项目――京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日加工蔬菜达30吨,能够生产茄干、胡萝卜干、豆角干、黄白干等绿色蔬菜产品。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镇已建起各类综合养殖小区85个,带动起畜牧养殖大户1000多个。如王小楼格瑞良种猪场总投资200余万元,占地30亩,养殖规模2000头。
工业方面
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环境、关键抓引导,突出抓项目”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形成了“钢铁冶炼、钢球加工、车辆生产、木材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现有民营企业130多家,500万元以上限额企业14家,亿元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1100户,从业人员10000余人。全镇年产精密钢球100亿粒,生铁100万吨,各类车辆10万辆,实现工业产值30多亿元,转移劳动力10000多人。金华钢铁、中亚半挂车、华涛钢球、山水薄板、聊城龙兴汽车附件等14家企业为500万元以上限额企业,全市百强重点企业。
行业主要涉
及钢铁冶炼铸造、冷扎薄板、半挂车厢、高档玻璃钢、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塑料建材、异型钢、机械配件铸造、钢球、汽车配件、轴承、食品加工、蔬菜加工、板材、印刷、家具生产等三十多种行业。为严格控制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镇政府为先后聘请了市规划设计院及其他部门的专家规划了工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至2005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00多万元,已完成施工道路4740米,及交通、供电、供水、通讯、排水等各种管道的铺设,基本实现了八通一平及五纵六横的道路网络,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0万元建设了镇供销社商品门市楼、投资130多万元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投资80万元建设了姜楼地税办公楼。投资200万元建设镇卫生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和镇派出所办公楼正在建设。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卫生社区服务室13处,老年活动室18处,确保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方便、优质的娱乐和卫生医疗服务。王小楼村投资20万元建设了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全镇有13个建设了标准较高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如姜楼村、柳林屯村分别投资30万元建设了村委会办公楼。三是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92%。免费为全镇家庭提供了契约式保险服务。认真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帮教活动,使帮困助学制度化、经常化,确保农民子女不因贫失学一人。利用“村村通”工程,新修公路120公里,不仅实现了100%的村村通,而且实现了100%的村街通。
先后被国家
省、市、县命名为“全国民调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委”、“山东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明星乡镇”、“全市财源建设先进乡镇”、“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市老年工作先进乡镇”以及“双拥先进乡镇”、“精神文明乡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被誉为鲁西大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
姜楼镇历来
是商贾云集之地,这里是“惠民绳网”的发祥地,300多年前姜楼民间就有手工织造绳网的传统,成为当地有名的绳网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绳网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全镇已拥有安惠绳网集团、巨成化纤公司、黄河网厂、大汉网厂等绳网企业达110家,其中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持证企业8家,民用绳网企业102家,拥有市级知名商标8件,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
姜楼镇面积
133.56平方千米,人口54838人。辖118个村委会,117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姜楼村,邮编251714。在母亲河黄河下游的北岸,在辽阔富饶的鲁北平原上,闪烁着一颗璨的明珠,它就是素有“化纤绳网之乡”的鲁北重镇姜楼镇。姜楼镇,她位于兵圣孙子故里、世界谋略之都的惠民县南部,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曾活动着人类军事理论变革的鼻祖--孙武,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天下第一兵书”,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孙子的兵学思想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军事史上独树一帜。姜楼镇又是一座年轻的城镇,自1995年撤乡建镇,姜楼刚刚走完十年的发展历程。面对县委、县政府加快220国道两侧开发、建设化纤绳网产业带的历史机遇,近几年来,姜楼乘势而起,瞄准“建设全国最大化纤绳网基地”的宏伟目标,着力打造一方名镇。仿佛就在一夜之间,鲁北大地涌起了一座名镇。这座城镇,凝结着姜楼五万四千儿女对现代文明的企盼,展示出一方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众志成城的豪情,谱写下一组新时期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昂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