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地图
江宁区相关地区地图:
七、金融经济
总量结构:2005年,江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市考核评价口径,下同)230.5亿元,比上年净增40亿元,按可比价(下同)计算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同比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72.4亿元(不含邮政通信、金融保险以及爱立信),同比增长2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9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合3530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3∶61.4∶30.3调整到7.2∶61.4∶31.4。农业经济: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农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3.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00公顷,增长8.06%。全年粮食总产量21.07万吨,比上年减产1.77万吨;油料总产量5.37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5.0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68%、5.35%;蔬菜总产量61万吨。种植业内部结构继续调优,全区粮经比由上年的31.2∶68.8调整为35.8∶64.2,粮食作物所占比重比上年回升4.6个百分点。全年林业产值3459万元,同比增长4.4%,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933公顷,新增绿地89.3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25.2%和30.1%,居省、市各区县前列。全区通过3年“绿色江宁”工程,累计新增成片造林造绿面积1万公顷,是前15年植树造林面积的总和。牧业产值7.51亿元,同比增长2.04%;渔业产值7.18亿元,同比增长7.49%。饲养奶牛2.39万头,比上年增长9.13%,奶牛存栏量占全市奶牛存栏总数50%左右;牛奶产量7.54万吨,增长18.7%。生猪饲养量46.96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家禽饲养量826.58万只,比上年下降17.1%;肉类总产量7.59万吨,比上年增长1.62%;禽蛋产量2.42万吨,比上年下降4.3%;水产品产量4.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84%。全区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比重分别达到45.5%和42.9%。全区优质粮油、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养殖业等特色基地加快发展,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4个,认定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57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6个,创市级名牌农产品7个。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全区完成机插面积3800公顷,机收面积2.7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11%。农机化综合水平82.0%,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42万千瓦,与上年持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814台、联合收割机203台,比上年增加21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8.17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土石方630万立方米,其中完成堤防达标扫尾土方220万立方米。赵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省、市阶段验收。积极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内完成6座小型水库安全达标工程,投入资金1160万元,占5年完成4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15%。同时,实施堤防灌浆工程,全年完成水库堤防灌浆15.35公里。
工业经济: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5.6亿元(市评价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9.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46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4.4%;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3.5%;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30.1%;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0%;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7.13亿元,同比增长23.8%。伴随着工业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也有所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55.72亿元,同比增长21.18%;工业产品产销率97.8%,同比增长0.6%;实现工业利税总额39.63亿元,增长13.16%;实现工业利润24.46亿元,增长3.16%。
建筑行业:全年江宁施工企业(下同)实现施工产值56亿元,完成增加值2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8%和26.5%;实现利税总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8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8.8%和40%;全区共创市优良工程139项,同比增长25%;创市优质工程(金陵杯)29项,比上年增加3项;创省优工程(扬子杯)9项,优良工程率46%。
固定资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分别达225.27亿元、13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和39%。其中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8.87亿元,同比增长35.43%;房地产投资30.76亿元,同比下降3.23%;农村非农户投资84.79亿元,同比增长53.5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96亿元,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投资1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3%,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达到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4%;第三产业投资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3%。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1.46∶55.8∶42.74调整为0.87∶57.94∶41.19。全区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4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1.2%。
国内贸易: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在各行业中,批发业3.09亿元,同比增长24.3%;零售业53.54亿元,同比增长9.4%;餐饮业8.84亿元,同比增长69.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6.94亿元,同比增长3.6%;集体经济4.98亿元,同比增长18.5%;私营企业7.14亿元,同比增长16.9%;个体企业37.3亿元,同比增长19.9%;股份制企业1.76亿元,同比增长13.9%。
对外经济:2005年,全区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创新招商举措,拓宽招商领域,实行多形式招商,全区外向型经济仍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75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0个,比上年减少2家;协议注册外资14.83亿美元,同比增长9.9%;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同口径相比增长25%;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加1.14倍。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610万美元,新增劳务输出200人。
旅游服务:全年接待游客46.3万人次,同比增长17.22%;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7.3%。金箔集团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横溪、陶吴两镇农业旅游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龙山上庄园、淳化牛奶园通过国家AA级景区验收,南山湖、银杏湖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汤山明文化村积极启动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江宁宾馆、金旺宾馆由二星级晋升为三星级。
财政收入: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50.0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99亿元,同比增长20.3%。财政对全区经济建设支持作用进一步加大,全年财政支出29.86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26.5%,实现收支增幅同步增长。
金融机构: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9%。
十五、历史上其他江宁区
位于今上海市区西部。民国34年(1945年)以东起苏州河、淮安路、泰兴路,西至长寿路、长宁路,南起新闸路、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武定西路,北至安远路,设置江宁区。以江宁路得名。面积3.19平方公里。1960年撤销建制,辖地与新成区成都北路以西地区合并设置静安区。十三、江宁大学城
大学城简介:江宁大学城狭义地讲仅包括方山周围27平方公里由江宁区政府2002年规划的江宁大学城。她在南京市的东南面方山周围。目前有12所大学已经签约入住。其中有10所大学已经有近10万人住。一般也把将军山的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正德学院还有九龙湖边的东南大学同时归为江宁大学城。上述四校的学生都已经正式入住江宁校区。总的来讲,江宁大学城已经有15所大学超过15万大学生入驻,同时还有4所大学准备入驻。江宁大学城名校荟萃,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适合学子学习深造。江宁大学城距市中心约35公里左右。交通极其便利,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从安德门站出发,向南途经天隆寺、宁南大道、花神庙、高铁南京南站、双龙大道、河定桥、胜太路、百家湖、小龙湾、竹山路、天印大道、经贸学院、南京交院站,最后到中国药科大学站,全长24.47公里,全线将设15个站。于2006年开工,已于2010年5月28日建成通车;公交方面有南广、安广线,137、148路;区内3、17、19路连接各个校区,方便了同学们的出行。已进驻院校:东南大学(开发区),河海大学(开发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区),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金陵协和神学院,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十四、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宁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6月,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7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按一区多园设立5平方公里国家级高新技术工业园,2002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审批权限。经过18年的发展,已成为南京地区建设发展最快、发展环境最优、产业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近年来,开发区在市区正确领导下,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共引进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个项目,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500多个,45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区投资;累计实现合同外资90亿美元,到位外资60亿美元。近年来,进区项目单体投资超过1600万美元,投资强度达40万美元/亩。现已是国家级开发园区。电子信息产业:爱立信、西门子、统宝光电、华宝通讯等大型IT企业,形成了平板显示、移动通讯等IT产业链。
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拥有上汽大众、长安福特等6个整车制造企业,法雷奥等120多家配套企业。
智能电网及电力自动化产业:引进了以国网电科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菲尼克斯等为代表的60多家关联企业,2009年实现产值103亿元,基本形成电网、发电厂、控制与保护等电力自动化产品群,产品产能、市场占有、技术水平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位置,南瑞继保、国电南自2家企业的继电保护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软件研发产业:已经拥有世界级软件研发企业40多家,包括国际知名的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福特汽车、霍尼维尔,上市软件企业江苏金智科技、普天通信和国电南自,国内电力保护产业四大巨头之一的南瑞继保,建有博士后工作站的大陆中电,全球电子300强的英华达,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等等,10多家都是国内外知名、实力雄厚的大型软件类企业。
五、自然资源
水资源:江宁区水资源丰富,分为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其中长江过境水平均过水量达9730亿立方米;秦淮河及其支流、水库、塘坝的地表水容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有汤山温泉、冷水泉、祈泽泉、横望泉、一柱泉、宫氏泉、杨柳泉、方泉等,流水终年不断。著名的汤山温泉水温50℃~60℃,按照内热带的地温度变化规律计算,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深处。温泉的水温不受季节性气温影响,冬夏两季的水温相差1.5℃,温泉水的流量为20升/秒,平均每昼夜流量为150吨~500吨。土地资源:江宁区实际控制面积为15.7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03万公顷(耕地5.85万公顷、园地0.25万公顷、林地2.41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2万公顷);建设用地3.65万公顷(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3.0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0.36万公顷);未利用地1.05万公顷(未利用地0.35万公顷,河流水面等其它土地0.70万公顷)。
矿藏资源:江宁矿藏资源丰富,多种多样,主要矿藏有6类25种。金属矿种有铁、钒、铜、锰、钴、金等,其中铁矿储量达3亿吨,占全省储量的41%,铜井金矿是全省最大的金矿。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英石、玄武岩、硅化石、重晶石、钾长石、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耐火泥等20余种,其中石灰石的储量最大,探明储量5亿吨左右;硫储量2000万吨,约占全省储量的35%。
动植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脊椎动物有290余种,主要分为家禽家畜、野兽、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等。珍贵动物有中华鲟、扬子鳄、獐、獾、穿山甲、龟、鳖、刀鱼、鲥鱼、鳗鱼等,其中中华鲟、扬子鳄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区有木本植物和药用植物1000余种,较珍贵的有雪松、柏树、银杏、枫树、金桂、银桂、榉树,明党参、夏枯草、板兰根、桔梗、苍术、百部、柴胡、女贞子等。
十、社会事业
科技:2005年,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54项,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0项、国家创新基金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项。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0家,全年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40个。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建设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效应。年内,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引进推广新品种150多个,新技术50多项,新增产值2.2亿元,辐射示范带动全区面积2.1万公顷。教育:2005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1所,在校学生5.18万人,比上年减少0.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14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初中入学率99.9%,高中入学率92.2%,高中入学率逐年提高,比上年增加1.31个百分点。现有小学56所,比上年减少19所;小学在校生4.34万人,比上年减少0.34万人;6周岁~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幼儿园58所,在园儿童1.49万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到63所,其中民办学校7所(小学至高中段3所,完全中学3所,初中1所)。全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学生4198人,被各类高校录取3321人,录取率79.11%,比上年下降6.2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1421人,比上年净增379人,本科录取率33.8%,继续位居南京市前列。是年,全区共有22所学校通过省级示范初中验收,占全区独立初中的88%;江宁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区”。
文化:2005年,成功举办第五届“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创作文艺作品145件并在舞台上演。在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农民叔叔上学记》等4篇征文获三等奖;在全省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中,《致小泉纯一郎的一封信》获一等奖,《战争、和平》获三等奖;在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文艺大赛暨第十一届全国推新人大赛江苏赛区比赛中,梁帆等24人分获声乐、绘画、书法、器乐、朗诵、主持人比赛的“十佳”、“十优”奖项;在江苏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上,书法作品《对联》获金奖,舞蹈《小雨点》获二等奖。完成郑和墓园环境整治工程,成功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祭扫仪式”。继续加快全区广电网络建设步伐,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终端4.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数18.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创建“全省有线电视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卫生:2005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7个,卫生机构床位2951张,其中卫生系统机构29个,拥有床位1318张;卫生技术人员2413人,执业医师696人,注册护士745人,其中卫生系统卫生技术人员1974人,执业医师555人,注册护士566人。全面实施以风险福利型、门诊、住院双报销为主要模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覆盖率100%,群众参加率94.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加快改善居民就医条件,区医院、第二医院门诊大楼开工建设,开发区同仁医院主体工程顺利封顶,区中医院病房楼改造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全区完成17个水厂改建任务,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万人;完成改厕1.81万户,改厕普及率50%。
体育:2005年,建成区体育中心“一场一馆”,圆满完成“十运会”摔跤、女子足球等比赛任务。参加省、市比赛共获奖牌120枚,其中获得金牌56枚。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20次,参加人数2万人,全区新建16个全民健身点。
环境:2005年,全区加大环保绿色创建力度,百家湖街道太平社区获国家级“绿色社区”;百家湖街道学府社区、东山街道外港社区、方山街道科苑社区获省级“绿色社区”;东山街道邵圣社区和章村社区、方山街道方山社区获市级“绿色社区”;上峰镇获市级环境优美镇称号。
生活水平:200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1.08万人,比上年增长3.54%,其中男性人口40.42万人,增加1.37万人;女性人口40.66万人,增加1.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74万人,出生率9.32‰;死亡人口0.46万人,死亡率5.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计划生育率98%。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8628元,比上年增长10.0%。据农村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6320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77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6%。据城镇住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897元,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3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
社会保障:2005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2145家,比上年末净增475家,参加养老、工伤、生育保险职工分别为10.53万人、7.2万人和7万人,养老新增参保2万人,参保覆盖率98%。全区共有2200家单位、1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单位增加451家,人数增加1.5万人,参保率9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区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2.12亿元,比上年增加0.55亿元,基金征缴率达到99%。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万个,推荐城镇人员就业近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兴办家庭型创业组织760个。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2.8%。
基础设施:
供电:区内有500kv变电站一座,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9座,35kv变电站15座。
供水:区内有从长江引水的30万吨自来水厂一座。
排水:区内建有8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
供气:已与南京煤气供应系统并网,西气东输工程正在进行。
通讯:电话装机容量20万门,已形成有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微波通信、光纤数字通信、宽带网等构成的现代通信网络。
三、行政区划
区人民政府驻江宁区东山街道:街道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居委会村委会东山街道7115.19160秣陵街道18213.94396汤山街道1856.71810淳化街道1325.71912禄口街道1657.581924江宁街道2588.331714谷里街道1585.4175湖熟街道1458.021012横溪街道2157.161010麒麟街道624.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