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电子地图 > 静安区地图 >
江宁路街道地图
江宁路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革命史迹

境内革命史迹有:(1)戈登路(即江宁路)673弄10号,民国20年为中共中央文件阅读处,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在此举行会议;(2)民国21~22年春,中共中央在戈登路713弄26号开设的第五排字所;(3)中共领导的教育机构有戈登路702弄11号上海市第十五民众学校和小沙渡路(即西康路)三和里(即902弄)21号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女工夜校。

2008年江宁年鉴

江宁路街道位于区境北部,东起泰兴路、西苏州路,西沿胶州路、常德路,南迄新闸路、北京西路,北至安远路。辖区面积1.84平方公里。居民31841户、91129人,下设19个居委会,947个居民小组。街道办事处设在江宁路838号四楼。2008年,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静安总体目标,以党建统领和促进探索社区全员参与新机制,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共同体。全年荣获市、区先进集体荣誉22项。全面完成街道实事工作:(1)全面完成居民区办公用房和综合活动用房达标,以“一居一特”为目标,加大对居委会用房的使用和管理,提升其综合效能。(2)建成开放1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包括健身馆、图书馆。建成社区居民综合活动中心和5个文化小广场。(3)普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为社区贫困家庭和部分低收入家庭0-3岁婴幼儿提供早期教育培训,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宣传、咨询和培训。(4)广泛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开发各类岗位,落实就业援助,超额完成市、区下达指标。(5)建成社区助老配餐服务中心,与社区综合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兼容,满足社区老年人个性化助餐服务需求。新增敬老院床位90个,对其中15位困难老人予以综合帮扶。(6)建成集管理服务、事务受理、康复培训、协会活动、帮困扶残为一体的残疾人活动中心。(7)投入20余万元,建立社区综合保险机制,完成社区综合保险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8)改版江宁门户网站,协助完成5000户社区居民数字化电视覆盖,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开通市中心城区首个IPTV党建频道,实现社区全覆盖。(9)为社区10000户老式里弄居民增设简易红外线报警器,为转制物业公房小区和老式居民小区设立72个图像监控点。(10)对全体社区干部进行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的资质培训,使社区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有明显提高。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送温暖工作,雪灾期间帮困1269户、63450元,实物帮困2629人次,折合现金12.1万元。汶川地震后,共接受393家单位集体、24836人捐款298.89万元,衣被2048件,实物变现5000余元。在10月份开展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共有34家单位、1893人,捐款176857元;104家单位,11094人,捐赠衣被50899件。通过爱心园网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综合帮扶。居民区“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按照老人需求,提供助餐、助洁、助学等菜单式组合服务。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设定相应的服务等级,将家庭困难且生活需照料的残疾人家庭纳入居家助残服务范围。开展“抓防范、创平安、迎奥运”控发案竞赛活动,社区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强,案件总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3.6%。深化“一岗双责”,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期间,未发生一起影响社区稳定的事件。全年街道共受理各类信访件479件(次),办结率100%;缠访、闹访、重访重点化解率、结案率实现100%。进一步理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的领导体系,社区内65个业主委员会委员的党员比例达46%以上,进一步加大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党建的责任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拓展。江宁路街道位于区境北部,东起泰兴路、西苏州路,西沿胶州路、常德路,南迄新闸路、北京西路,北至安远路。辖区面积1.84平方公里。居民31841户、91129人,下设19个居委会,947个居民小组。街道办事处设在江宁路838号四楼。2008年,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静安总体目标,以党建统领和促进探索社区全员参与新机制,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共同体。全年荣获市、区先进集体荣誉22项。全面完成街道实事工作:(1)全面完成居民区办公用房和综合活动用房达标,以“一居一特”为目标,加大对居委会用房的使用和管理,提升其综合效能。(2)建成开放1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包括健身馆、图书馆。建成社区居民综合活动中心和5个文化小广场。(3)普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为社区贫困家庭和部分低收入家庭0-3岁婴幼儿提供早期教育培训,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宣传、咨询和培训。(4)广泛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开发各类岗位,落实就业援助,超额完成市、区下达指标。(5)建成社区助老配餐服务中心,与社区综合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兼容,满足社区老年人个性化助餐服务需求。新增敬老院床位90个,对其中15位困难老人予以综合帮扶。(6)建成集管理服务、事务受理、康复培训、协会活动、帮困扶残为一体的残疾人活动中心。(7)投入20余万元,建立社区综合保险机制,完成社区综合保险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8)改版江宁门户网站,协助完成5000户社区居民数字化电视覆盖,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开通市中心城区首个IPTV党建频道,实现社区全覆盖。(9)为社区10000户老式里弄居民增设简易红外线报警器,为转制物业公房小区和老式居民小区设立72个图像监控点。(10)对全体社区干部进行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的资质培训,使社区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有明显提高。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送温暖工作,雪灾期间帮困1269户、63450元,实物帮困2629人次,折合现金12.1万元。汶川地震后,共接受393家单位集体、24836人捐款298.89万元,衣被2048件,实物变现5000余元。在10月份开展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共有34家单位、1893人,捐款176857元;104家单位,11094人,捐赠衣被50899件。通过爱心园网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综合帮扶。居民区“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按照老人需求,提供助餐、助洁、助学等菜单式组合服务。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设定相应的服务等级,将家庭困难且生活需照料的残疾人家庭纳入居家助残服务范围。开展“抓防范、创平安、迎奥运”控发案竞赛活动,社区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强,案件总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3.6%。深化“一岗双责”,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期间,未发生一起影响社区稳定的事件。全年街道共受理各类信访件479件(次),办结率100%;缠访、闹访、重访重点化解率、结案率实现100%。进一步理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的领导体系,社区内65个业主委员会委员的党员比例达46%以上,进一步加大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党建的责任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拓展。

历史沿革

19世纪末,吴淞江畔即出现为过往船只服务的工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朱鸿度在麦根路(今淮安路)口吴淞江畔兴建裕源纱厂(今上海第四棉纺织厂),是上海较早兴建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民国4年(1915年),郭子彬、郑培之开办鸿裕纱厂。民国7年,郑氏又开办鸿章纱厂。三家工厂厂区均沿吴淞江。20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侵入闸北,一些工厂迁入境内。民国36年,境内工厂已达148家,各厂规模不等,大的有数千人,小的只数人。有纺织、印染、机械等10多个行业,形成沪西的一个重要工业区域。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外省大批劳动者来沪谋生,他们在吴淞江边搭建“滚地龙”式的草棚栖身。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闸北地区居民纷纷逃入境内,沿徐公浦(今昌化路)两侧荒地扩展,形成一条由北向南的棚户带,环境卫生十分恶劣,疾病丛生,死亡率极高,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叉袋角,臭沟浜,垃圾像城墙,苍蝇蚊子黑茫茫,老鼠满街跑,臭虫蟑螂排成行。”,上海解放后,境内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街道里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填沟浜,铺下水道,接自来水,清除多年的垃圾,彻底消灭臭虫,结束棚户区又臭又脏的历史。50年代,句容里是上海市卫生先进典型之一,先后接待外省市卫生检查团和外宾的参观。市政设施和住宅建设也发生较大变化。改建昌平路使之东西贯通。全区最后一条弹街路(昌化路)也于1989年铺成柏油路。新建住宅10万余平方米,约占现有住房面积的1/4。如在全区闻名的棚户区之一“三乐里”,建起6层工房18幢,4.1万平方米,形成有儿童乐园、幼儿园、敬老院、菜场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居民新村。1989年,街道被评为全国、市普法工作先进集体。街道计划生育工作从1984~1990年连续被评为市先进集体。消防工作从1987~1992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1991年,街道被评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街道兴办了一批经济实体。1992年,街道经济营业额(产值)3762万元,利润274万元。1992年,境内有市属中小型工厂34家,区属工厂8家。其中千人以上厂5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以纺织、轻工业居多。有上海机床研究所等科研单位2所,商业网点125个,菜场2座,集贸市场2个,银行储蓄所2所;中学1所,厂办技校2所,小学5所,幼儿园2所;街道文化站、图书馆各1所;卫生医疗机构有市儿童医院、江宁地段医院。

居委行政

截止2008年,江宁路街道共辖19个居委会,即:淮安里居委会、通安里居委会、新安居委会、蒋家巷居委会、联宝里居委会、恒德里居委会、北姚居委会、景苑居委会、武定坊居委会、众乐里居委会、永乐居委会、又一村居委会、北京居委会、三星坊居委会、海防村居委会、宝安坊居委会、三乐里居委会、句容里居委会、天河居委会。

社会事业

2003年,街道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双高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拓展社区服务,保持社区稳定,优化社区环境。深入开展企业改制,推进挂靠企业“脱帽”改制工作,完成90%的企业改制。江宁路街道坚持就业服务进社区,以创业促就业。深入社区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立足创新,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做到组织、人员、经费“三个”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