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建水县地图
建水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文化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城楼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但已破损不堪。解放后政府又拨款修葺,才焕然一新。建水孔庙,建筑宏大,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其他还有燕子洞、双龙桥、指林寺、纳楼长官司署、朱家花园、小桂湖等重要名胜古迹,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境内人才辈出,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武举人355人。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亦不多见,加上建水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致,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浓厚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达50余处。有建于元代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还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文物古迹。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建水是一个民族聚居县,境内主要居住有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发展建水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风情习俗。不同民族的住房、服饰、待客、婚嫁,别具一格;插秧号、烟盒舞、串寨等传统习俗,苦扎扎、扎特勒、阿玛拖、火把节、采花山等传统节日各具风采,令人心驰神往。1994年、建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畅达通讯便利

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如今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形成网络,国道323线横穿县境,蒙(自)宝(秀)铁路通过县境并与滇越铁路相连通,县内公路达千余公里。地理位置适中,距省城昆明220公里,距边境口岸河口250公里,距蒙自飞机场80公里,是省城通往红河南岸各县的物资中转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发达的交通和良好的通讯条件把建水和世界连到了一起。

经济状况

建水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3亿,增长12.5%,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目标”,全县的社会资产总投资达到11.4亿元,财政收入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人,比去年增长1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4600元。

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潜力远远未被挖掘出来,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建水的资源和各方面的优势,促进经济、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十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实施旅游带动型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巩固提升冶金化工建材业,加快脱贫致富、建设小康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重点作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陶瓷、制糖等传统工业,加快发展以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工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全力支持电解铝、红河钢铁、高锰酸钾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继续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旺盛势头。重点加强市政、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路建设,以两条高等级公路竣工为契机,调整完善全县公路网络,提高乡村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支持、配合泛亚铁路建设,作好建水境内的各项工作。三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城建工作原则,重点加快县城北部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老城区的保护恢复工作,抓紧编制《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认真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保护与风貌恢复建设管理细则》。树立全民旅游意识,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和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朋友到建水观光旅游,投资创业。四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实施“35210”工程,即建成5万亩酸甜石榴、5万亩万寿菊、5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优质甜橙、10万亩优质稻生产及加工等五大产业。为吸引外商外资,共同建设开发建水,近年来,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纳贤的优惠办法,对来建水投资、经商者在资金、土地、厂房、用工、水电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并编制了新区发展规划,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路即将通车,县城至陈官的道路即将建成,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思路,对老城区东林路、红井街、关帝庙街实施了保护恢复工程,加大了新区开发力度,北门新区路网改造和西林小区到零公里灯光亮化工程全面竣工,城市供排水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正在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至200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哈尼族硭鼓舞于2001年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中荣获山花奖,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旅游民俗风情等,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增到1800多所。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己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八坊等37个,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和恢复。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是游客游览的旅游胜地,也是学生“求学”游览首选之地。建水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水不但山川秀丽,环境优越,物产丰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景观,变化万千的立体气候,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并呈现出门类全、数量多、品位高的特点。总的看来,建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建水古城最初为南诏国时期所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元朝之后,随着江南地区大量汉族移民迁来,逐渐形成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而又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边地文化。明清时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长期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和“诗书郡”的美誉。(二)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全县有文物古迹13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9处,州级9处,县级43处。著名的有“形胜巍巍壮南疆”的彝族纳楼长官司署;有建于元代,规制宏敞,金碧壮丽,甲于全滇,建筑规模居全国第二的文庙;有雄镇东南的朝阳楼;有保留宋式建筑风格的元代大型木构建筑指林寺;有被誉为“西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和被誉为“云南楼兰古城”的团山传统民居建筑群;有造型雄奇,被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为“中华宝塔古今无”的清代文笔塔;有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列入中国现存10痤大型古石拱桥之一的双龙桥;有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清代学政考棚;有工程艰巨,造型奇巧的天缘桥和滇南道教名山云龙古建筑群等。这些古建筑均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三)特色鲜明的民居。建水民居丰富多彩,有数量众多,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汉族青砖四合院;有哈尼族的蘑菇房、竹瓦房,有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的土平房等。形态各异,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开发价值。特别是以朱家花园、张家花园为代表的传统民居,更是建水“民居博物馆”里的珍品。(四)奇特的地下岩溶景观。主要由燕子洞溶洞群和颜洞溶洞群组成。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著称于世,其洞体高大雄伟,被誉为“亚洲第一溶洞”;其姊妹洞颜洞古有“西南第一洞天”之称,我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慕之数年,为之起走万余里”,曾慕名足履其间,撰有《游颜洞记》。变化万千的立体气候。在南部焕文山—红河大峡谷和民族风情景区,海拔最高的五老峰(2515米)和海拔最抵的红河谷(209米),两地直线距离仅30千米,海拔落差却有2306米,温差15℃左右,气候变化万千,云海梯田奇异多彩。行车不到1小时,就能体会由热带、亚热带到温带的立体气候变换的美妙感觉。(五)众多的革命遗址纪念地。有云南近代史上震动全省的周云祥反清仇洋起义军大本营天君庙,有20世纪20年代朱德元帅旧居,有滇南地下党活动中心建民中学,有中共云南省工委建水会议旧址西林寺,有滇南护乡第五团起义旧址乡会桥,还有地下党统战组织“九人团”活动点张家花园等等。(六)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有汉族的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民族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花灯和烟盒舞,苗族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和风俗习惯等,构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景观。正是由于拥有上述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1994年,国务院将建水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随后,州政府又把建水确定为全州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

历史沿革

元置建水州,清改县。因水得名。据《元史》:建水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为大,故名惠□。汉语曰建水。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明清时期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府的行政长官称知府。民国元年(1912)10月,改知府为府长,临安府所在地的建水县被裁撤,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第二年国民政府统一撤销府的建制,“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又一年,仍恢复建水县旧名。建水古城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东邻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靠石屏县,北同通海县、华宁县毗连。建水交通方便,蒙(自)--宝(秀)铁路接滇越铁路,连接省会昆明及河口,通往越南的首都河内。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行政区划

1958年10月,中共红河地委决定撤销曲溪县,其辖区并入建水县。此后建水县撤销区乡建制,全县建成1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普雄、官厅、西庄、南庄、陈官、岔科、渣腊、曲江、利民、苏租。建水县辖5个镇、12个乡:临安镇、曲江镇、南庄镇、西庄镇、陈官镇、青龙乡、岔科乡、李浩寨乡、东山坝乡、面甸乡、东坝乡、坡头乡、官厅乡、普雄乡、盘江乡、甸尾乡、利民乡。2000年,建水县辖10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1371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临安镇62044、官厅镇34210、西庄镇34103、青龙镇14741、南庄镇49224、陈官镇50034、东坝镇47227、岔科镇24481、曲江镇45348、面甸镇38311、普雄乡12542、李浩寨乡16110、坡头乡23660、东山坝乡22027、盘江乡12059、利民乡13782、甸尾乡13809。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3年,撤销原临安镇、东坝镇、陈官镇,设立临安镇;撤销曲江镇、东山坝乡,设立曲江镇。区划调整后,建水县辖14个乡镇。2005年,建水县撤销曲江镇、利民乡和李浩寨乡,设立新的曲江镇。2008年,经过县委,县政府商定,建水所属乡镇为14个,即临安镇、曲江镇、南庄镇、西庄镇、青龙乡、岔科乡、李浩寨乡、面甸乡、坡头乡、官厅乡、普雄乡、盘江乡、甸尾乡、利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