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吉林市地图
吉林市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长春市辖南关区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高新区经开区净月新区西新区(汽车开发区)南部新城西部新城北部新城长东北先导区德惠市九台市九台经开区榆树市农安县
吉林市辖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四平市辖铁西区铁东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河农垦管理区,辽源市辖龙山区西安区东丰县东辽县,通化市辖东昌区二道江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白山市辖浑江区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松原市辖宁江区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白城市辖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建国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属老吉林省的松江省(省会哈尔滨)裁入黑龙江省,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全省现有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2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7个县、3个自治县,621个乡(镇),273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民族

根据《吉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2]为2746.2297万人。其中:男性为13912019人,占总人口的50.66%;女性为13550278人,占总人口的49.3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0-14岁的人口为3292657人,占11.99%;15-64的人口为21867007人,占79.6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02633人,占的8.38%;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71610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63172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155319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660703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以汉族为主,有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8.1%。朝鲜族主要聚居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吉林、通化和白山市次之;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市和四平市,通化市和长春市次之;回族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和白城市次之;蒙古族主要聚居于白城市,其中以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最多。吉林是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传播历史悠久,分布较广。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朝鲜族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从朝鲜半岛强迁过来的移民。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81.63万人,占90.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6.36万人,占9.03%。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全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34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10个,满族乡(镇)10个,朝鲜族乡(镇)7个,回族乡2个,满族朝鲜族乡3个,朝鲜族满族乡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位于全国第9位和第11位。
文化程度:2004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20万人,在学研究生2.96万人,毕业生0.59万人。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12万人,在校生36.22万人,毕业生6.50万人。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18万人,在校生12.17万人,毕业生5.4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4万人,在校生16.42万人,毕业生4.67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16.99万人,在校生45.16万人,毕业生10.11万人。全省初中招生34.60万人,在校生114.80万人,毕业生36.8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4.86万人,在校生174.14万人,毕业生35.5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14人,在校生5555人,毕业生6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8.98万人。

自然地理

吉林省地形地貌大致是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由东南向西北沉降,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类型。分为四个区域:东部长白山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冲积、洪积台地平原,西部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吉林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18条,主要大河是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较大的湖泊有长白山天池、松花湖、月亮湖、大布苏泡、查干湖、波罗泡。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均温约-18℃,7月均温20℃。全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全省平均400~900毫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02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456.46万千瓦,理论发电能力为399.86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为500.81万千瓦,发电量为129.15亿千瓦时,耕地面积399.9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1.3%。吉林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66.6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4%。森林覆盖率为38.8%。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7.1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六位。林业资源丰富,有红松、云杉、落叶松、臭松、樟子松、油松、赤松、水曲柳、柞树、椴树、榆树、白桦、色树、枫桦、山杨、胡桃楸等树种。吉林有72种矿产。油母页岩探明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列全国第一;石油居全国第八;镍居全国第三;钼储量占全国20%,居第二;金居全国第四位;冰洲石储量占全国的32%,列全国第二位;镓储量占全国的22%,居第二位;铼储量居全国第三;伴生硫储量居全国第二;石墨居全国第四。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子、小麦、薯类;主要经济作物有向日葵、甜菜、烟草;主要特产有人参和其他中草药。1984年,木材产量为633.4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1100多种;野生植物2700余种。特产有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吉林省有各种鱼类105种,珍贵鱼类有七鳃鳗、大麻哈鱼、孟苏大麻哈鱼、石川哲罗鱼、细鳞鱼、红点鲑、茴鱼、池沼公鱼、狗鱼、滩头急和江鳕等。

历史沿革

综述: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汉、满、蒙古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吉林东南部和辽东同属于华夏族传统聚居地。燕国、秦朝、两汉均在此设立行政机构。约7000-4000年前(周)活动在长春平原到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一度建立早期肃慎王国。肃慎人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吉林地区很早就纳入中国地方建制了,在汉朝就已经设置郡县,唐朝平定室韦、勿吉后占据了外东北大部分,属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唐代时的粟末靺鞨建渤海国,渤海国主体大致以吉林省为中心,包括黑龙江省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部分地区。辽朝时属上京道,宋代时又属金朝(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至926年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清初,自1653年设置宁古塔将军(古吉林六城之一),设置将军辖区,管理吉林地区的军事、行政、民政,是为"吉林"之名作为省级建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将军辖区改为吉林省,吉林改为省建制,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20世纪初始建铁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吉长、四洮、吉敦、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了长图、长白、牡图、拉滨、白阿、梅辑、鸭临等线。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哈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1945年起,中国共产党开辟东北解放区,在原吉林省境内设吉林、松江、合江三省。1949年4月重划东北行政区时,保留吉林省,省会吉林市,同时合江省撤消并入松江省。1954年6月,松江省撤消并入黑龙江省;吉林省省会迁至长春市。全省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人口2727.99万,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等民族。
历史疆域:清朝时期,清前期,吉林省一直延伸至海岸线,比邻日本海,包括今天该省东部、黑龙江省东部、库页岛、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在清朝省区面积排名中占列第六、七位。素以造船业为主,“吉林乌拉”(Girinula)在满语中为沿江之城。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吉林所有沿海地区被割让,仅剩下内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1945年时期的东北曾画成九个省份,当时的吉林省的辖区有(省会吉林市,辖2市18县1旗),而境内哈尔滨市系直辖市,直隶行政院。省辖市则有吉林市、长春市,县治有永吉、长春、伊通、农安、舒兰、桦甸、磐石、双阳、德惠、扶余、双城、五常、榆树、敦化、蛟河、干安、九台、怀德县,盟旗:郭尔罗斯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到了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将东北九省调整为:黑龙江、吉林、松江、辽宁、辽西五省。接下来到1954年以后,改回东北三省:吉林、辽宁、黑龙江,而吉林省疆域始终未变,仅作部分调整。
建制沿革:吉林省建制始于1653年,而建省则始于1907年。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略称,即沿江的意思,因省会原设于吉林市而得名。吉林自古是个多氏族、部落和部族活动地区。除汉族以外,原住民族有两大族系:一为肃慎族系,其后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主要居于东部;源自肃慎的扶余族及其分支高句丽,扶余居西北部,高句丽居南部;二为东胡族系,有乌桓、鲜卑、契丹、室韦、蒙古等族,主要居于西部地区。战国和秦代时,东北设辽西、辽东等郡,吉林为西郡的塞外之地。汉武帝时在今通化、浑江、集安一带设玄菟郡,珲春一带设苍海郡。唐统一东北以后设府、州行政区,前郭、长岭以东为渤海都督府,以北为室韦都督府,以西为松莫都督府,南部为安东都护府。唐代中期,在吉林东、中部地区设京、府、州。辽代时,吉林的东部属东京道、西部属上京道。金代时,吉林的中、东部属上京路;四平属咸平路;白城西部属临潢府路;通化、集安、浑江等地属东京路。元代时,吉林农安以东为开元路,珲春一带设奚关总管府,延吉一带设南京万户府,磐石一带设斡磐千护所,农安设开元千户所;农安以西属中书省泰宁路;南部通化、浑江市各县属辽阳路东宁府。明灭元后,在东北南部设辽东都指挥使司。1409年增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下设卫、所,吉林境内有70余卫。清设将军辖区,所辖区域为:东到日本海,南至图们江、鸭绿江,北临鄂霍次克海,西接黑龙江、通辽市。吉林于康熙十二年(1673)建城,称为吉林乌拉。光绪年间,逐步增设吉林府等。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吉林省,选出巡抚。1912年,改吉林巡抚为都督,1913年废都督设民政长,全省分4道、37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立伪满洲国,长春为首都。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改为9省,吉林、间岛合并称吉林省。1949年,吉林省为东北6省之一,省政府在吉林市。1954年确立长春市为省会,沿置至今。

基本市情

吉林省第一大地级市,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位于长春市以东124公里处。吉林原名“吉林乌拉”,古代满人居住地。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吉林市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吉林市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大东门、河南街一带。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迩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区,吉林雾淞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吉林市历史悠久,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吉林市还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央视《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福布斯》中国内地最适宜开工厂的城市榜首。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是东北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在市区有1742年修建的东北最大的孔庙--吉林文庙;有佛、道、儒三教杂揉的北山古庙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有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石陨石,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民族风情。吉林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海内外宾客心驰神往。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并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还有全国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设备最先进条件最好的滑雪场,2007年亚冬会雪上项目在此举行。以滑冰馆、练习馆、速滑场组成的大型冰上运动中心,经常举办国际性冰雪项目竞赛。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排行榜”,吉林市以其清水绿带之美列第六位,在东北为唯一。2011年,吉林市在“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名列第七。

行政区划

吉林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市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19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1平方公里。辖4区(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5县市(永吉县、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辖78个乡镇、71个街道办事处。地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邮编人民政府驻吉林市27722452.4132000船营区船营区71154.9132011松江中路龙潭区120962.8132021遵义东路昌邑区86570132002通潭大路丰满区103228132113吉林大街南永吉县262542132200永吉县口前镇磐石市386754132300磐石市人民路桦甸市662445132400桦甸市人民路蛟河市623547132500蛟河市民主路舒兰市455467132600舒兰市人民大路

交通电讯

铁路: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西安、石家庄[rl]、武汉、济南、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吉林省铁路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四平、白城、梅河口等为主要枢纽,以京哈、长图、长白、平齐、沈吉、四梅、梅集等线路为干线,形成连接全省各市、州及广大城乡的铁路网。
公路:2004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7255公里,比上年增长7.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42公里,与上年持平;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26公里,增长10.8%,占总里程的比重达17.4%;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210公里,增长10.6%,占总里程的72.4%。
水运: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全省内河航道1789公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航空:航空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延吉、白山为补充,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宁波、大连、昆明、香港、深圳、韩国首尔、日本仙台等地。
电讯:
电话拥有率::2004年电信业务总量200亿元,增长39.5%。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19.4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7.8万户,年末达到667.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73.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94.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62.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5%。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52部/百人。
广播电视::2004年拥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县级广播电视台41座。全省有线电视用户237.82万户。
邮电通信::2007年邮政业紧紧围绕加快企业转型这一主线,经营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公司化运营的良好开局。全省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15.1亿元,较上年增长13.7%,收入绝对值净增1.9亿元,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