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疆电子地图 > 博尔塔拉州地图 >
精河县地图
精河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县因精河得名。精,据《西域同文志》,系“准语”,“蒸甑”之意。唐代称石漆河,《西域图志》作晶河。“晶”为蒙古语,意为“清凉”。清代光绪年间改称精河。公元前3世纪末,精河为塞种人游牧地。西汉高后三年(前185年),匈奴击月氏,月氏被迫西迁,占据塞种人游牧地,精河为月氏所据。汉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乌孙西击月氏,迫月氏南迁,乌孙占据月氏地,精河属乌孙游牧地。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都护府,精河属西域都护府所辖的乌孙游牧地。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在天山以北开辟一条"丝绸之路"新北道,又称"皮毛道",精河是"丝绸之路"新北道必经之地.北魏天兴五年(402年),柔然西迁西击乌孙,乌孙南迁葱岭,精河为柔然、悦般部角逐之地。隋开皇二年(582年),精河为西突厥领地。唐显庆三年(658年),西突厥汗国灭亡,精河归双河都督府管辖。唐至德元年(756年),葛逻禄人占据准噶尔盆地,精河属葛逻禄管辖。唐开成五年(840年),精河属喀喇汗王朝管辖.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西辽王朝臣服喀喇汗王朝,精河属西辽。蒙古太祖四年(1209年),精河归属蒙古。蒙古太祖二十年(1225年),成吉思汗完成西征大业.把天山南北路以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分封给次子察合台,精河为察合台封地。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阿里不哥臣服于忽必烈,忽必烈在阿力麻里设行中书省,精河属阿力麻里行中书省。南宋咸淳五年,蒙古至元6年(1269年),窝阔台汗之嫡孙海都叛乱,精河为海都所据。元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死后,其子察八儿降元,察合台后裔都哇尽收其所占察合台汗国领地,精河成为察合台后王封地。明永乐十六年至宣德三年(1415~1428年),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众从别失八里西迁阿力麻里,改国号为亦力巴里,精河归其管辖;之后,瓦刺的势力扩展到天山西部.精河成为瓦剌的游牧地。明崇桢元年(1628年)左右,卫拉特四部之一准噶尔称雄西北,整个北疆地区被准噶尔部控制,精河为准噶尔部所辖。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设典史。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安阜城增设都司,管理军事。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典史为粮员,隶镇迪道。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粮员为巡检。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精河直隶抚民厅,隶尹塔道。民国2年(1913年),精河厅改为精河县,先后隶尹塔道,第二行政区、伊犁专区。民国34年(1945年)2月,三区革命民族军进逼精河县,国民党县政府官员逃往乌苏县。同年9月,民族军攻克精河县,三区革命精河县政府成立,直属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精河县属伊犁专区。1954年7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成立,精河县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1955年2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改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民族状况

精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25个民族生活在这里,其中汉族81299人,占人口总数的69.62%;蒙古族4570人,占人口总数的3.91%;维吾尔族14298人,占人口总数的12.24%;哈萨克族11245人,占人口总数的9.63%;回族4267人,占人口总数的3.65%;其他民族1099人,占人口总数的0.95%。长期以来各民族团结携手,互帮互学,共同开发建设,创造出一个繁荣富强的精河。有汉、回、维吾尔、蒙古等25个民族,总人口近12万人。

交通方面

精河县地处北疆交通要冲,312国道乌—伊段公路东西贯县境而过,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乌—阿铁路斜穿县境东部和北部。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伊霍铁路主控性工程——北天山隧道于2008年5月31日全面贯通。精伊霍铁路东起精河车站,西至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北天山隧道全长13.6公里,精河火车站将成为国内、国际客、货运的重要集散地。精河县历史上曾经是中西交通要枢。时至今日,精河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312国道和第二亚欧大陆桥穿县而过,特别是即将动工的精(精河)-伊(伊宁)-霍(霍尔果斯)铁路和奎(奎屯)-塞(塞里木湖)高速公路,使精河日益成为东联西出的金纽带。

经济发展

精河经济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工业门类齐全。多年来,精河县依托丰富的本地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逐步形成了“一红(枸杞)二白(棉花、盐业)一绿(瓜果蔬菜)和突破发展奶牛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事业进步、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精河县小麦、玉米、油料、黑瓜子均能获得高额丰产;棉花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精河枸杞个大、色红、质优、含糖量高,其产量已占有全国枸杞总产量的“半壁河山”。2009年在县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十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疆稳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不利影响,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指标。预计2009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17.22亿元,较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8亿元,较上年增长15.9%;第二产业增加值2.79亿元,较上年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7.85亿元,较上年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9亿元,增长19.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47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增长19.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316元,较上年增加556元。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提升。产业结构调优调强。2009年全县总播种面积63.53万亩,其中:棉花面积37万亩,比上年调减2.77万亩,皮棉平均单产139.5公斤;受诸多惠农政策的影响,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粮食种植面积达11.41万亩(比上年调增10.34万亩),其中小麦7.19万亩,单产达399.3公斤;玉米4.2万亩,单产890公斤;枸杞调增至9.75万亩,其它作物面积3.4万亩;推广“一年两熟”1.83万亩。牲畜年末存栏36.27万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61.2%和53.2%。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落实国补资金850万元,完成2009年“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2.4万亩;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补助资金1050万元,重点支持鸿锦公司实施无公害枸杞生产基地和枸杞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推进枸杞产业快速发展;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新建蔬菜大棚337座;落实国补资金638万元,新建成沼气池3196座;落实农机具补贴资金520万元,鼓励农民购买各类大中型农机具744台(部),受益农民474户。投资40万元,建成农机大院1座;投资2359万元,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四期防护林等生态保护工程。落实国补资金750万元,实现292户游牧民定居;完成了大河沿子镇、八家户、托里乡和茫丁乡4个乡镇6个牧民定居点的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全年完成公路投资2473万元,新建农村公路51.75公路(其中重要农村公路22.75公里,一般农村公路29公里);农村抗震安居工作取得了实效,落实补助资金608.5万元,新建抗震安居房904套。累计投入1.14亿元,改造干、支、斗渠116.4公里,新建防病改水工程9处,解决了51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年共发放抗震安居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等各类补贴资金1381.06万元;“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工作顺利进行,发放补贴资金95.2万元,受益农户1480户。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316元,较上年增加556元。

文化基础

精河县第一小学:精河县第一小学,原名红旗一小,是精河县设施最完善、教学质量最优的学校,全校共有1700余名学生,200多名老师,建校迄今已有几十年。
精河县初级中学:精河县初级中学创办于1978年,其前身是精河县茫丁乡团结中学。2002年,在县委、政府的关怀下,升格为县第四中学。2004年在党委和政府教育布局调整中,原一中、三中、四中进行了民汉合校,组成精河县初级中学。目前有维、哈、蒙、汉教职员工2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在校学生有维、哈、蒙、汉49个教学班,有1827名学生,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寄宿制学校。
精河县高级中学:精河县高级中学始建于1952年9月,是精河县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完善的一所从事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2003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2004年3月完成民汉合校,同年被评为自治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教育工会模范教工之家。精河县高级中学位于精河县城伊犁路14号,乌伊公路从门前经过,交通便利,占地面积38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生2374人,教职工193人。
精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精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于是1988年建校,2005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新疆唯一一所县级国家级重点学校,博州唯一一所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并长期聘请了外籍教师的学校。学校位于精河县城,在312国道旁,临近长途汽车站及火车站,交通便利。学校现有一教学本部(精河县职业中专)、一分部(阿拉山口口岸职业学校)、三企业分部(汽车驾校、经济文化信息工程中心、精河职专汽车维修服务中心)。校园占地315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逾4000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本科学历达97%以上,74%的教师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双师型”教师36人。

行政区划

精河县辖2个镇、3个乡:精河镇、大河沿子镇、茫丁乡、托里乡、托托乡。境内有:阿合其农场、八家户农场、兵团八十二团、兵团八十三团、九十一团、古尔图牧场。
精河镇:代码:652722100辖5个社区:团结社区、友谊社区、和平社区、幸福社区、振兴社区。
大河沿子镇:代码:652722101辖2个社区、15个村委会:曙光社区、文化社区、呼和哈夏北村、呼和哈夏南村、乌图布拉格村、沃尔塔布拉克村、额勒森陶勒盖村、尕顺布拉格村、别斯村、拜尔盖斯村、夏尔托热村、呼萨英铁热克村、布热村、浩斯托干村、呼苏木奇村、乌什布拉克村、哈尔萨哈勒村。
茫丁乡:代码:652722200辖19个村委会:城关村、新庄村、河西村、夹巴沟村、五棵树村、蘑菇滩村、黑树窝子村、沙滩村、小庄子村、肖乃村、东关村、皇宫北村、皇宫南村、北地村、巴音阿门村、哈尔托热村、达流村、巴音庄子村、东庄村。
托里乡:代码:652722201辖15个村委会:永集湖村、乌兰旦达盖村、大庄子村、伊吉林莫墩村、伊克呼都格村、克孜勒加尔村、吾夏克巴依村、冬都金村、基布克村、查干莫墩村、乌拉斯塔村、叶里斯南也肯村、托林旦达盖村、查干莫尔根村、浩图那莫墩村。
托托乡:代码:652722202辖6个村委会:托托村、托托北村、介里尕西村、阿合其村、五口泉村、库来克坦村。
其他:
阿合其农场代码:652722500
八家户农场代码:652722501
兵团八十二团代码:652722502
兵团八十三团代码:652722503
兵团九十一团代码:652722504
古尔图牧场代码:65272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