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电子地图 > 固原市地图 >
泾源县地图
泾源县相关地区地图:

高原绿岛

泾源县有“高原绿岛”美誉的的泾源,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碧水、风景瑰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老龙潭峰恋叠嶂、幽深莫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屯兵避暑、木兰围猎的凉天峡雄奇秀美、层林蔽日;与西北道教名山崆峒山连接的秋天架奇峰刺天、幽泉涧鸣;有“小九寨”美誉的十里荷廊—荷花苑,更是山含情、水含笑、碧荷含尽诗情与画意。

民俗文化

作为古丝绸必经之地,这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和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宋代名僧济公修行过的张台石窟、果家山秦汉遗址、唐代制胜关城垣,闻名遐迩;作为回族的聚居地,“踏脚”、“花儿”等回族歌舞及节日庆典,独具特色,令人神往。泾源县境内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的珍稀动、植物和昆虫,是人们从事科研、考察的理想天地。

水文气候

河流主要有泾河等7条较大河流,均属径河水系。海拔1608米-2942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石山区,剥蚀构造丘陵区和侵蚀堆积河谷平川区三种类型,分别占总面积崐的36%、24%和40%。气候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有春寒无夏、秋短冬长的特点,年平均摄氏5.7度,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4℃,全年日照2236小时,无霜期132天。

解放战争

1939年至1941年,海固地区回民为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和压迫,曾发起3次武装暴动。第一次暴动失败后不久,于1939年5月又发动了第二次武装暴动。回民军在今西吉、固原等地转战20余日后于6月初进入泾源县黄花川一带,先后在北山梁、野鸡山与国民党军激战,打死其130多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150多支、子弹1万余发和部分军用物资。当地700余回族群众加入回民军,被编为崇义军第五团。6月中旬,回民军进入白面河一带,泾河两岸又有400多回民加入队伍,被编为第八团。此时暴动队伍已壮大到4800余人,编为3个旅、8个团。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一面组成“宣慰团”与回民军谈判拖延时间,一面派5个团的兵力将回民军包围,并发起猛烈进攻,还封锁了西进老龙潭的道路。回民军奋起反击,白刃格斗,激战两天一夜,回民军被围在白面河一隅。国民党军飞机连续轰炸扫射,马国瑞、马喜春等回民军首领和600余人阵亡,100多人被俘。马思义率1000余人冲出重围进入山林幸免于难。后队伍解散,第二次暴动虽遭失败,但为第三次暴动打下了基础。1946年8月,边区回民骑兵团奉命编为两个武装工作大队,分别随陇南特委和海固、华平工委迎接中原突围的王震部挺进边区,并相机创建根据地。在固原两次击溃国民党自卫队后,于9月8日翻越六盘山,进入化平县境内。11日凌晨,两个武装工作大队在老龙潭附近突然被国民党军3000余人包围,部队奋力反击,激战一天,突出重围,排长马智俭、司务长马玉德等4人牺牲。后武装工作大队在甘肃境内的数县与国民党军作战,胜利完成任务撤回。1949年7月19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在追歼青马部队途中解放化平县城,该县中共地下党组织接管政权。

自然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113.3万亩,其中耕地25.3万亩,占地面积的22.3%;林地面积45.2万亩,占土地面积39.9%;牧草地面积26.6万亩,占土地面积23.5%;其它占地16.2万亩,占地面积的14.29%。森林覆盖率39.9%。天然林木材蓄积量108.5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115.2万立方米。全县人均耕地面积2.7亩。县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铜、铁、石灰岩、泥岩、油页岩、白云岩、石英砂岩、水锈石等。其中铜产地西峡、沙南、秋千架,含铜量0.2--0.5%,秋千架C级金属铜蓄量849吨,沙南C级金属铜蓄量290吨,均有开采价值。石灰岩产地秋千架,蓄量880万吨,已开采利用。云岩产地秋千架,蓄量162万吨,尚未开采。锈石产地老龙潭,蓄量3万立方米,可供制盆景、假山及工艺品。

地名文化

泾源县的地名美丽雅致。米缸山、圣女川、凉殿峡、老龙潭……单看这些名字就使人心驰神往。泾河支流香水河、胭脂河、暖水河,引人无限遐想。但也还有不少地名蕴含着一段悲壮的历史和心酸的故事。回民反清斗争失败后被安置的外地回民难忘故土,从家乡照搬来了地名。白面镇的涝池、泾河源镇的十里滩,沿用的是陕西渭南故乡村名。渭南秦家滩回民安置地分上、下两个庄,故留下现在上秦、下秦和双秦的地名。泾源县城南、泾河北岸的南营和北营,是当年陕甘反清回民军在此驻扎的两个军营,故名。园子乡的沙南、陈倡村和香水镇的王阁村(现名红旗),是当年陕西大荔县回民迁居地,沿用了原籍村名。现黄花乡政府所在地平凉庄,系甘肃平凉回民迁居地,故得名。黄花乡还有一个崇义村,现改名华兴村,这个村名是因清宣统三年(1911年)回族教主马光烈在此组建回民“崇义军”,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