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电子地图 > 固原市地图 >
泾源县地图
泾源县相关地区地图:

解放战争

1939年至1941年,海固地区回民为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和压迫,曾发起3次武装暴动。第一次暴动失败后不久,于1939年5月又发动了第二次武装暴动。回民军在今西吉、固原等地转战20余日后于6月初进入泾源县黄花川一带,先后在北山梁、野鸡山与国民党军激战,打死其130多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150多支、子弹1万余发和部分军用物资。当地700余回族群众加入回民军,被编为崇义军第五团。6月中旬,回民军进入白面河一带,泾河两岸又有400多回民加入队伍,被编为第八团。此时暴动队伍已壮大到4800余人,编为3个旅、8个团。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一面组成“宣慰团”与回民军谈判拖延时间,一面派5个团的兵力将回民军包围,并发起猛烈进攻,还封锁了西进老龙潭的道路。回民军奋起反击,白刃格斗,激战两天一夜,回民军被围在白面河一隅。国民党军飞机连续轰炸扫射,马国瑞、马喜春等回民军首领和600余人阵亡,100多人被俘。马思义率1000余人冲出重围进入山林幸免于难。后队伍解散,第二次暴动虽遭失败,但为第三次暴动打下了基础。1946年8月,边区回民骑兵团奉命编为两个武装工作大队,分别随陇南特委和海固、华平工委迎接中原突围的王震部挺进边区,并相机创建根据地。在固原两次击溃国民党自卫队后,于9月8日翻越六盘山,进入化平县境内。11日凌晨,两个武装工作大队在老龙潭附近突然被国民党军3000余人包围,部队奋力反击,激战一天,突出重围,排长马智俭、司务长马玉德等4人牺牲。后武装工作大队在甘肃境内的数县与国民党军作战,胜利完成任务撤回。1949年7月19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在追歼青马部队途中解放化平县城,该县中共地下党组织接管政权。

民俗文化

作为古丝绸必经之地,这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和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宋代名僧济公修行过的张台石窟、果家山秦汉遗址、唐代制胜关城垣,闻名遐迩;作为回族的聚居地,“踏脚”、“花儿”等回族歌舞及节日庆典,独具特色,令人神往。泾源县境内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的珍稀动、植物和昆虫,是人们从事科研、考察的理想天地。

水文气候

河流主要有泾河等7条较大河流,均属径河水系。海拔1608米-2942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石山区,剥蚀构造丘陵区和侵蚀堆积河谷平川区三种类型,分别占总面积崐的36%、24%和40%。气候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有春寒无夏、秋短冬长的特点,年平均摄氏5.7度,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4℃,全年日照2236小时,无霜期132天。

旅游资源

泾源县地处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腹地,山翠水碧,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区被自治区批准为区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南20公里的老龙潭传说是魏征梦斩老龙的地方。这里山高峡深,茂林修竹,百泉汇流,满目翠色.距县城东北10公里的秋千架,河谷狭窄,柱石高耸对峙,传说是穆桂英荡秋千的地方。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的凉殿峡、气候凉爽湿润,风景幽美,据传是元太祖成吉思汉曾避署于此。距县城西7公里的荷花苑,两岸奇峰欲合,松林层层,野荷横生,形成一道天然绿色长廊。其它景点还有二龙河、香水峡、鬼门关、堡子山等。

地名文化

泾源县的地名美丽雅致。米缸山、圣女川、凉殿峡、老龙潭……单看这些名字就使人心驰神往。泾河支流香水河、胭脂河、暖水河,引人无限遐想。但也还有不少地名蕴含着一段悲壮的历史和心酸的故事。回民反清斗争失败后被安置的外地回民难忘故土,从家乡照搬来了地名。白面镇的涝池、泾河源镇的十里滩,沿用的是陕西渭南故乡村名。渭南秦家滩回民安置地分上、下两个庄,故留下现在上秦、下秦和双秦的地名。泾源县城南、泾河北岸的南营和北营,是当年陕甘反清回民军在此驻扎的两个军营,故名。园子乡的沙南、陈倡村和香水镇的王阁村(现名红旗),是当年陕西大荔县回民迁居地,沿用了原籍村名。现黄花乡政府所在地平凉庄,系甘肃平凉回民迁居地,故得名。黄花乡还有一个崇义村,现改名华兴村,这个村名是因清宣统三年(1911年)回族教主马光烈在此组建回民“崇义军”,故名。

民间传说

泾源山川俊秀,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民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说的就是泾河老龙潭发生的故事。传说唐贞观年间,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宰相魏徵扮作老农微服私访到了老龙潭,信手卜卦,得知玉皇大帝已降旨八河总督泾河老龙次日子夜布雨,便在干裂的地里种瓜点豆。变作凡人的泾河老龙见状很是惊奇,魏徵实言相告,龙王此时并不知降旨布雨之事,便与魏徵打赌以争输赢。泾河龙王回宫后果然接到玉皇大帝的圣旨,为了不输给魏徵,擅自将一天一夜的和风细雨改为三天三夜狂风暴雨,直下的洪水泛滥成灾。一天,魏徵与唐太宗李世民对弈时突然熟睡,原来此时玉皇大帝召见魏徵,命其监斩触犯天条的泾河龙王,梦中魏徵将泾河老龙斩首。一百多年后的唐贞元年间,老龙潭又演绎出柳毅传书的千古佳话。泾河老龙王被斩后,其子继位,洞庭龙王按照玉皇大帝的旨意将独生女嫁给泾河小龙王,但泾河小龙王性情残暴、喜新厌旧,将龙女流放到泾河滩上牧羊。进京赶考落第的湖南书生柳毅,到泾阳寻访好友途经此地奇遇龙女,遂帮龙女传书洞庭,龙女的三叔父钱塘龙王率兵三千将其救回,后龙女变为凡女,与柳毅结为夫妻。至今,老龙潭附近的悬崖下还有“龙女洞”。相传那位家喻户晓的活佛济公,曾在新民乡张家台石窟修行;穆桂英挂帅镇守三关时,曾在今黄花乡境内“两峰如柱”的秋千架身着战袍荡过秋千。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最后一次征伐西夏,他领兵渡河攻占积石州、临洮府和洮河、西宁二州后,回师六盘山,破德顺等州后,盛夏时节避暑养病于今泾源县城西南的凉殿峡,西夏国都兴庆府尚未攻破,成吉思汗病死在此。如今在凉殿峡内有议事亭台、红柳沟台、狮娃台和老城台等遗存,各处尚有残留的门墩、石条、石座、石槽、插旗座等,据说这里就是成吉思汗避暑行宫所在地。

历史事件

泾源县素有“秦凤咽喉,关陇要地”之称。她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回族聚居最集中的县,回族人口占到98%,是缘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回民暴动。当时,陕、甘、宁地区回民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压迫和欺凌,相继起事反清,很快形成以宁夏金积堡为中心的西北回民反清斗争运动,各地回民军相互支援,转战千里,历时10年,给清廷以沉重打击,但在清军残酷镇压下,惨遭失败。为“涣其群,孤其势”,分而治之,陕甘总督左宗棠奏准清廷于同治十一年划平凉、固原、隆德、华亭四州县地,也就是在已撤销900多年的原化平县境设置化平川直隶厅,筑城驻兵,安置陕西西安、渭南、大荔、华州和甘肃秦安、张家川及宁夏金积堡等地反清“就抚”的近万名回民,派道员冯邦栋、总兵喻胜荣驻厅镇治,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泾源县。当时将这里的土著汉民驱逐到固原、平凉、隆德、庄浪等地,仅留今县城附近永丰村的15户94名汉民,为官署官员眷属服务,因官吏也多居此,该地被称为官庄,是泾源县为数不多的汉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