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电子地图 >
固原市地图
固原市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发展

农业:在固原地区广阔的土地上,蕴涵着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阡陌纵横的农田。全地区拥有耕地42.61万公顷,清水河、泾河等河水和宏大的引黄灌溉,使全地区6万公顷农田得到灌溉。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年种植20万公顷,产量21万吨,秋杂粮品种繁多,主要有马铃薯、豆类、糜、毂、荞麦等。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6.67万公顷,总产量10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以胡麻为主,年约种植5.3万公顷,总产量8万吨,素称固原为宁夏的“油盆”其他作物如葵花、甜菜、枸杞,甘草等。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畜牧业是本地区优势产业之一,以大家畜、羊只为主。大家畜存栏40(其中牛22万头)羊只存栏44万只。六盘山、云雾山两个野生资源保护区资源丰富,以查明中药材400多种,这种适宜培育珍贵中药材、甘草、发菜撅菜、杏仁等品优价廉,饮荣中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工业:固原地区立足于本地资源,经过产业调整,新建了一批工业企业,形成了电力、冶金、机械、建材、造纸、化工、纺织、皮革、印刷、服装、食品等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初步形成了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系列开发:以亚麻为主原料的油品、造纸,麻纺系列开发:以畜牧产品为主的肉类、皮革、皮毛系列开发:以石灰石石膏为原料的剪裁系列开发:以及以六盘山区中药材资源为原料的天然野生资源开发的支柱产业。全地区有包括20多个行业500余家工业企业。其中三资企业、东西合作企业、乡镇企业所占比例为60%以上,今后将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以期逐年增加。
交通:宝中电气化铁路南北贯穿固原境内165公里。连通了包兰、陇海两大干线。货物可经欧亚大陆桥的陇海—兰新线抵达中亚和欧洲。固原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西安—兰州、平凉—银川国道公路纵横穿越固原,与其它公路联成网络。全地区公路通车里程2900公里,其中:国道三条304公里,省道四条440公里,县乡公路2000余公里。拥有各种客、货运载车辆5000余辆。实现了县县、乡乡通汽车。

历史文化

固原古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人形象地评价其地理位置说:“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我国近代西北最早的一条公路干线——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就从这里通过。固原古城建于何时,已鲜为人知。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以后曾多次修葺。北周天和四年(569)正月,新筑原州城(固原城)。这是脱开原高平古城的空间扩大增筑后的一处新城,原高平城就成为新筑城的内城。从此,固原城就有内城和外城的格局。明代的固原,是明朝政府在西北边境地带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也是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固原城也成为西北重镇。景泰三年(1450)修葺内城。成化五年(1469)增筑内城。弘治十五年(1502)三边总督秦纮筑外关城,“自徐斌水起,迤西至靖虏花儿岔,长六百余里,迤东至绕阳,长三百余里,即今固原以北内墙也”。万历三年(1575)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给外城以砖。从此,固原城的最后格局和型制基本奠定。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外城:周围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东城门三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两道:安边门、保宁门;南城门四道,万历时建,冠名者两道:镇秦门、镇夷门;西城门两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一道:威远门;北城门一道,万历时建,曰靖朔门。固原博物馆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历史缩影,现在,固原外城的西北角保存完好,可以一睹固原城的巍峨与风姿。固原是一座历史名城。战国秦长城自东北向东南绕城而过,距城最近处仅10多里。汉武帝时曾增设安定郡,固原是安定郡和高平县的驻地。出土文物中,有汉代陶制排水管,系城市下水道所用,可见其城市规模已相当可观。南北朝至唐代,在此设原州。宋代置镇戍军,等级与州同,固原一名,始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为何称固原,一说是固原唐未陷于吐蕃后,原州先后侨治于甘肃的平凉、镇原,而固原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故原州”,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建城至今,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固原城扩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由砖包,高大雄伟。清朝以后,因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固原山城逐渐衰落。现在所见到的城墙遗迹,有内外城,内城即宋代的镇守军城,外城系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所筑。固原地势险要,为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交通咽喉要道。固原周围,历代均有雄关固锁。秦国的秦昭王在这里修筑长城,以拒义渠戍;汉代设的萧关,是关中北面门户;唐代设陇山关,是全国六个上关之一;唐原州七关,也在固原周围。著名的丝绸之路,也由长安经过固原,海源而至西域各国。明代设长城沿线九镇固原是九镇之一,并且是总兵和总制驻地。固原是历代帝王到宁夏来最多的地方。由于它在军事上“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铺”的重大作用。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他北巡途经此地,发现这里气候清爽宜人,就停驾固原避暑热,同时曾到过平凉与泾源之间的鸡头山。汉代在固原地区设置安定郡,固原城是郡治所在地。汉武帝在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收复大漠南北之后,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在公元前112年至公元前88年间,前后六次巡视北部边防来到固原地区,史载的“行幸安定”就是今固原。公元32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大军,从都城洛阳出发,经长安,到达“高平第一城”,即今固原城,讨伐叛乱,“傀器十余万众皆降。”,十六国时期的夏国主赫连勃勃在这里杀死羌族破多里部首领设奔于,吞并高平(固原),后自称“大夏天王”,并建都于固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534年,北魏的实际掌权者和西魏的创立人字文泰,也是北周的先祖,后被北周追尊为文帝,为讨伐侯莫陈悦,从都城洛阳进军原州(即今固原),后挥师大破敌军。字文泰之子宇文邕,小时就同其弟字文宽一起被寄养在北周的原州(今固原)刺史李贤家中,长达六年之久,李贤后来官至大将军,字文邕后来做了北周的皇帝,称为周武帝。经常到原州来,到李贤家,不分君臣,而按年龄大小排次序坐。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固原进行建设,古城旧貌换新颜,使这座一千多年古城焕发了青春。1953年11月1日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州首府为固原县,辖西吉、海原、固原3县。1955年11月改称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固原县,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1983年从固原县析置彭阳县。2003年7月撤地建市,改固原地区为固原市,固原县改称原州区,辖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2004年6月海原县划归中卫市。现固原市辖4县1区。固原古城城墙构造为“回”字形,在历史上甚为罕见,后因地方建设而被拆除,现保留的城墙只有少数部分。于南郊有古城墙遗址公园。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现在固原城大楼星罗棋布,街道宽阔,环境幽雅,树木成荫。固原市附近有许多名胜古迹,已开发为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

旅游景点

六盘山旅游区: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首府)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区县境内,海拔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
泾源旅游区: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水势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须弥山石窟:别名圆光寺石窟,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北30公里处须弥山南麓。须弥山是红色砂岩构成的山地,山势雄伟而壮观,现有20多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石窟。须弥山石窟遗存的石窟,反映了我国从北朝中期到隋、唐以来各朝代的佛教石刻艺术,是丝绸之路北线的珍贵文化遗存,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朝那城: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四野群峰环抱,形仅龙腾虎跃。城区良田千顷,乃河水库北干渠穿城而过,渠水潺潺,绿树成荫,蝶飞蜂舞,美丽如画。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城境,阳春桃红柳绿,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红叶满目,隆冬青松苍翠。朝那古城断垣残墙,古朴浑厚;新建的商贸大楼与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宽阔的沥清公路与僻巷小径并存;繁华的街市与恬静的农舍别具一格;幽静肃穆的东山清真寺与书声琅琅的古城中、小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
盐湖:盐湖在海原县城西部偏北,四面为群山环抱,海原--靖远公路横穿东西。盐湖为唐代十八盐池之一--河地,西夏人称之为碱隈川,盐湖东南缘有北宋定戒堡(今名东堡子)和明代于盐池城(今名老城),现属海原县盐池乡盐池村。盐湖位于盐池盆地中心,海拔1980米,总土地面积950调。其四周为西华山和甘肃省靖远县黄家洼山所环抱,山中泉涧,溪流尽入湖中,天降雨雪之水汇集盐池,虽经百代而不枯竭。盐湖四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芒硝、氯化钠等矿物质,极易溶于水,并向洼地中心运移富积。其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地下水排汇于地表,形成内陆湖泊--盐湖。1920年冬,海原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致使盐湖以西的唐家坡一带的石块垒田埂出现严重错位,错位距离有1.5米,方向为北西50度;干盐池盐湖也因地震而地势被抬高,并向北移动了1000多米。
火石寨:火石寨,在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境内,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每当春夏时节,满山遍野花草丛生,色彩斑斓,蜂恋蝶舞,生机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间,还生长着一簇簇箭竹,为北方山水增添几分南国姿色。在火石寨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它是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的。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石窟凿造在一座尖顶宝塔式的石峰上,石峰高约120米,犹如长矛刺天,四壁悬空,奇特异常。若攀上峰顶,云雾飘然脚下。石峰东西现存石窟10孔,残存壁画、石雕须弥座等。其中最大石窟在距峰顶15米处,呈长方平顶式,当地居民供泥塑神像三尊。在石峰下半部有一石窟,深15米,宽4米,高5米,洞内能容纳百余人。石窟主峰四周奇峰怪石或崛起凌空,或沉落幽谷,形态各异。扫帚岭石窟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火石寨乡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岭上生长做扫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称"云台山"、"西武当"。这里林木葱茏,流水清澈,特别是奇特高耸的石山给人以"桂林山水"的感觉。山峰神态仙姿,颇具风彩。扫帚岭主峰四面绝壁,惟东北角有人凿石阶可攀,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山上人文建筑融为一体。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牛王殿、万寿宫等洞窟30多孔分布在东西长约330米的石壁上,窟室多为长方形平顶式,为圆形穹窿顶。长方形大佛殿深9米,宽6.1米,高5.45米。石窟内造像多数已毁,残存石雕须弥座、佛龛、壁画。较完整的石雕像4尊,最大的是身高4.8米,腹围4.4米的立佛。石窟内还有3尊铜佛像,其一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424年-452年)所造;其二是宋代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高46厘米,重18公斤。扫帚岭石窟开凿于何时已无史料稽考,若铜佛像不是赝品的话,由此推测极有可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无量山石窟:无量山石窟位于彭阳县城西北25公里的川口乡田庄村,背靠无量山,面向石峡河,傍山依水,风景秀丽。石窟开凿于半山腰石崖上,共有两窟,中间相隔约50米,坐南面北,沿石峡河东西排列。此窟建于1032年(宋天圣十年)。1985年,无量山石窟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彭阳县人民在石窟周围植400株"文物古迹纪念树"。
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位于固原县西北角,始建于1983年,占地1.4万平方米,1988年正式开馆,是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以历史文物收藏为主,又兼地方史和民俗文物及自然科学陈列的综合性省级中型博物馆。现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国宝级文物3件。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物、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青铜器、北朝文物、隋唐墓葬壁画最为突出。收藏有全国乃至世界现存的波斯萨珊文物中的珍品——北周李贤墓出土的波斯萨珊王朝的“鎏金银壶”、“突钉装饰玻璃碗”,这两件“国宝”级文物充分证明了固原在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固原与各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商贸交流
老龙潭:老龙潭位于泾河上游的泾源县城西南19公里。景观险要,格局清新,有“斩龙台”、“猛虎洞”、“伏龙洞”、“高峡平湖”、“烈士纪念亭”等人文景观和四潭、“泾水八渡”、“又一村”等自然景观。老龙潭由四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潭呈“之”字形排列,险、深、奇,如今还保存着原始的风貌。高大挺拔的松柏、花木俏立在岩石峭壁上,山雀啼鸣于万紫千红中,峡谷蜿蜒与高山峻岭之间,潭水平静出奇,阳光投射在幽深的水面上,薄薄的雾气在潭上飘逸,似一面宝镜,瑰丽迷人。

气候资源

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低、日照充足。全市年平均气温在6.8℃~8.8℃之间,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大部分地区偏高2.0℃。年降水量327.7mm~612.7mm,较历年同期相比,固原、泾源属正常,其它各县偏少14%~20%;日照时数为2388.0小时~2622.2小时,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各县(区)偏多32.0小时~289.1小时。1、气温:200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6.8℃一8.8℃,较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县(区)均偏高1~2℃。从气温的时间分布看,1月份彭阳、泾源属正常,其它各县(区)偏高2℃;2、8月份彭阳偏高l℃,其它各县(区)偏高2℃;3月份固原、泾源偏高2℃,其它各县(区)偏高1℃;4月份隆德偏高l℃,其它各县(区)偏高2℃;5月份固原偏高2℃,其它各县均偏高1℃;6月份固原偏高3℃,其它各县均偏高2℃:7月份彭阳偏高2℃,其它各县(区)均偏高3℃;9月份各县(区)属正常略偏低;10月份固原偏高4℃,各县均偏高3℃;11月份固原偏高3℃,彭阳偏高1℃,其它各县偏高2℃;12月份固原、西吉偏高2℃,彭阳属正常,其它各县偏高l℃。2、降水:2006年全市总降水量在372.3mm~677.2mm之间,较历年平均值相比,西吉、彭阳、泾源属正常,原州区偏少14%,隆德偏多18%。3、2006年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情况:2006年1~5月份降水量偏少,长期无有效降水出现,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扬沙天气多,加剧了旱情的蔓延,土壤墒情急剧下降。据4月8日、4月28日测定结果表明原州区的土壤墒情已达到丙等墒情标准,土壤墒情日趋恶化,干土层不断增加,冬小麦出现“卡脖子”旱,大秋作物的播种、出苗造成困难,对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造成不利影响。时值冬小麦起身、拔节期,胡麻幼苗期,大秋作物播种出苗期,土壤水分无法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部分地区土壤严重缺水,土壤含水率己接近凋萎湿度,旱情达重旱程度。到了5月上旬,出现一次有效降水,有效的缓解了旱情。进入6月份,天气气候异常,全市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加重蔓延,土壤墒情再次下降。到了7月以后随着降水的慢慢变多,土壤含水量逐渐提高,墒情也慢慢提高。进入11月份,冬季干暖气候明显,温度持续偏高,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再次下降。但由于农田已没有作物生长,因此并未造成作物受害,但是,秋冬季的连续干旱对明年春播生产提供了不利因素。4、日照:2006年全市年日照时数为2388.0小时~2622.2小时,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各县(区)偏多32.0小时~289.1小时。其中1、8、9、12月份各县(区)偏少;2月份各县(区)正常略偏多;3~6、10月份各县(区)偏多;7月份隆德、彭阳偏多,其它各县(区)正常略偏少;11月份固原偏少,其它各县(区)偏多;12月份泾源属正常,其它各县(区)偏少。全市出现了干旱、大风、沙尘、低温冻害、高温、局地冰雹、暴雨雷电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时序分布上看,春季大风、扬沙天气频繁发生,干旱、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相继发生,夏季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多,秋季干暖降水偏少,冬季干暖现象十分明显。

地区特产

白豌豆:豌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普遍,以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甘肃、青海等省(区)较多。海拔4280米的西藏高原也有栽培。我国当前栽培面积约3000多万亩。豌豆原产于亚洲西部及欧洲南部一带。全世界分布很广,从热带到高寒地带都有栽培;苏联、美国栽培面积大,世界种植面积约6666666.7公顷左右。
燕麦:燕麦也是固原县一特色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2--3万亩,平均亩产100--150公斤,总产200万公斤左右。其主要品种宁莜1号籽粒含粗蛋白15.88%,粗脂肪5.94%,粗淀粉44.5%。是绿色保健食品,可加工成燕麦粥、燕麦片、燕麦涝糟、燕麦酒曲等,其淀粉做的燕面糅糅深受当地广大居民的喜爱。
小麦: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荞麦:在六盘山区一带的山坡上、平川里,连阡接陌,丛丛簇簇,那嫩绿的叶、红艳艳的杆,衬托着粉红色的花,烂漫多娇,香气扑鼻,招惹的蜂儿嗡翁,蝶儿翩翩。这便是荞麦。六盘山去阴湿凉爽,适宜于荞麦生长,且荞麦又属晚秋作物,利于倒茬歇地,还可弥补夏田受灾后的损失,固尔历来受到山区群众的喜爱。荞面条条、荞面搅团、荞面揉揉、荞面凉粉等,都是人们钟情的食物,也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食物。荞麦食品易熟,做起来省时省事,固原俗话说:“夹在胳膊窝子里也能暖热。”荞麦还是较好的中草药材。它具有宽肠降气、清热解毒的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现代药典中说它能治疗痢疾、咳嗽、水肿、小儿丹毒、头疼、烧伤烫伤疾病。新近研制的“金荞麦片”就是以荞麦为原料研制的。用荞麦皮装的枕头叫“明目枕”,常用对眼睛有保健作用。近年来,随着食品营养科学的发展,人类食品营养结构的不断改善,对荞麦生产及其研究利用有了新的发展,“荞麦方便面”、“荞麦挂面”的相继问世就是很好的例证。
旱地西瓜:旱地西瓜属于固原特色产品,主产区在固原的黑城、杨郎、七营、头营、三营等乡镇、每年种植3万亩左右,总产10.5万吨--15万吨,主要品种有北京P2、兰州P2、新红宝等。每年八月份上市,含维生素、氨基酸、糖量高、以瓤沙味甜著称。远销甘肃、内蒙、陕西和周边县市。

全市海拔

全市在海拔1248米——2955米之间,属南部温带半温湿区至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5——7度平均绛雨量260——82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00——270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固原地区境内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祖历等。全地区水利资源总量约9.30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24亿立方米,全地区实有土地167.83公顷,其中耕地42.61万公顷,林地26.67万公顷(天然次生林4.27万公顷),牧草地77.77公顷。森林覆盖率9.7%。活立木蓄积量240.1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21.7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