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庄区地图
金家庄区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昭明古阁: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读书的地方。此阁的构造是以山造楼,从山西脚下为一层,二层为一块约120平方米的平台石崖,三层约40平方米的平台石崖,楼阁前是长江。因此地是昭明太子萧统读书之地,他在此写下了“昭明选集”30卷。据传清代一位姓孙的诗人写下一首诗:慈姥矶头一棹亭,昭明书阁掩松间,萧梁一代才人尽,山色六朝江上青。此阁最后一次毁于1964年。丁兰刻木:原在慈姥山南则是一座庙,此庙是一位姓丁的孝子用木兰(珍贵木材)建造的,用来纪念其母。毁于1955年。
慈母方竹:传说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在昭名阁闭门苦读,母亲叫萧统回南京就位,萧统不愿。因此处景色迷人,在其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无赖地说:您把筷子插在山上长成竹子我就回去。后来感动了上帝,果真长成方竹。据传:此竹的节巴中间长有一头像马型的节瘤。毁于年不详。
观音倒座:原在慈湖河下游的和尚港。宋代在此建造的一座庙,此庙有一曾观音菩萨塑像,在天晴风平浪静时可见其倒座于水中,可想而知当时的环境是多好啊。毁于年不详。
郑楼古松:原在慈湖乡太来村的郑家楼村,有一棵一千余年的古松。毁于年不详。
湖河雁雀:湖泊塘与江苏江宁县三兴村交界,面积约5平方公里,长年有丹顶鹤、白鹭、野鸭等几十种珍稀鸟类栖息,两则菱藕轮流交替着开花。如今南则长菱藕、开红花,北则长菱角;明年北则长菱藕、开白花,南则长菱角。湖泊周边有十八条叉(小溪)与洪幕山边的十八个山凹对称相应,景色十分迷人,1975年被慈湖公社改为鱼塘。
葛羊聚仙:据传葛羊老祖在此山炼仙多年,丹渣流到慈湖河就成为梅花仙子,人可以吃,味很鲜美,很多村民遇到荒年就到慈湖河中捡回来度日。1958年春季被向山矿污水污染已绝。有一次一个村民上山砍柴,正巧遇到葛羊老祖与众仙在一块石台上下棋(今日八仙台采石场所在地)。这个村民在此如痴如迷地观看连上山砍柴的事都忘了,众仙不吃饭、只吃桃,吃过的桃核一甩下,这个村民便好奇地拿起来嗍嗍口后也就不觉得饥饿了,只是看到山上的草一时青一时黄(其实就是一年已过去了)。众仙们下完棋走时,这个村民就随之而走,有位仙人见他老是随后跟着一道走,便对这位村民说:“你老婆找你来了。”这个村民回头不见老婆,再一看众仙们也不见了。这时他想起找回他的柴刀和扁担继续砍柴,却见它们已化为灰烬了。回到家中提到他们的长辈没有一个人能认识的,原来已过去了五代人。
吊星高照:在昭明村境内有一个自然村叫吊星桥,现被马钢合力公司征迁,此村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河上建有一座桥,此桥一到晚上,不管你从那个方向抬头看,都能见到天空有一颗明亮的星星,吊在桥当中,像盏路灯把桥下的河水照得清澈明亮,地面也一片通明,晚间总会注视着行人过桥,故此取名为吊星桥。毁于1958年。
小黄洲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小黄洲生态休闲度假中心是在不影响主体框架结构的情况下,对小黄洲原办公楼进行外墙粉刷、内部装修,融餐饮、娱乐、接待为一体。原小黄洲办公楼是1982年建造的砖瓦结构的二层楼房,上下共12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其中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小黄洲绿色土菜馆:选址原办公楼一层,面积约300平方米(大厅1个,包厢4间)。以小黄洲江鲜和小黄洲土菜为特色,注重绿色环保概念,提供小黄洲自产的土鸡、野鸭和各种绿色无污染蔬菜、野菜,如马兰头、香椿头等,并可由游客亲自挑选,现场加工从长江中捕捞出来的鱼、虾、螃蟹等江鲜,让游客品尝到最新鲜的水产品,满足城市游客品尝野味的需求。在餐厅环境氛围的营造和餐具的使用上,力求突出乡土气息,使用城市中少见的烧柴土灶、大蓝花碗、方桌、条凳等,营造出一种特有的“土味”,使游客有“返朴归真”的感觉。2、休闲度假屋:选址原办公楼二层,面积约200平方米,共8间,设电视、卡拉OK、棋牌等各种娱乐设施,供游客康体娱乐,并可为游客提供住宿,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休闲放松。3、会议接待厅:选址原办公楼二层,面积约100平方米,增置各种会务用具,可供举办各种中小型会议,四面墙壁悬挂小黄洲规划图和小黄洲四季美景等图片和文字资料,借此让人们了解小黄洲。4、周边绿化:在度假中心主楼的四周广植金丝垂柳、桂花、银杏、石榴等树形优美,观赏性强的园林植物,努力营造田园农舍风情,并在树下设置简易茶座,供游客品茶聊天,使游客油然而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行政区划
金家庄区辖4个街道、1个乡:金家庄街道、江边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慈湖乡。历史文化
慈湖的来历:慈湖乡位于马鞍山市西北部。西临长江,南连市区,东北与江苏省江宁县铜井乡接壤,东南与花山区霍里镇毗邻。全乡面积约30平方公里。慈湖乡地势低洼,常因暴雨酿灾成涝,相传慈湖地区在古代是一片湖荡。湖中盛产梅花蚬,每逢春荒,灾民就靠捕蚬度日。因为此湖对人施舍慈悲,故名它为慈湖。又一说是因为附近有慈姥山(现名猫子山,在联农村境内),山水相连,故此得名为慈湖。慈湖原属当涂县管辖。1957年建马鞍山市时,由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1957年建慈湖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为郊区人民公社慈湖大队。1961年重新划社,改称为慈湖公社。1958年4月恢复乡建制时,更名为慈湖乡,属向山区。2001年7月份,区划调整后,归属金家庄区管辖。现辖12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有7660户,26000人,有汉、回两个民族,以汉族居多。乡政府驻慈湖路北侧。慈姥山为何又叫猫子山,因为和县人从江北看慈姥山好像一只猫卧在江边,头朝北,所以江北人又叫猫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