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安徽省地图
安徽省相关地区地图:

知名品牌

奇瑞:中文品牌释义:奇,有特别地的意思;瑞,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特别地吉祥如意。英文品牌释义:CHERY是英文单词CHEERY(中文意思为“欢呼地、兴高采烈地”)减去一个“e”而来,表达了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现状的理念。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市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干。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成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领导人早已不是无知者,而无畏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马钢: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位于长江之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素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誉,着重盛产H型钢。现有在职职工7万人,离退休职工3.3万人。股票代码600808
海螺集团: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日。1997年10月21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品牌供应商。公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能持续增长,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区域不断扩大。2010年海螺水泥已达1.76亿吨,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8年名列亚洲首位,已跻身世界第二。公司先后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正在安徽芜湖、铜陵兴建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3条12000吨生产线。海螺水泥产品质量卓越,享誉全国,并远销海外;下属8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省内基地和十个区域以及西部的贵州、云南等地,横跨华东、华南和西部17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集团化管理、区域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新格局,成就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江淮,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1999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隶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为“G江汽”(原名为“江淮汽车”),股票代码600418。
美菱:“美菱”是安徽省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美菱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500多项荣誉称号。
口子酒:位于淮北的口子酒是我国众多醇酒中的名星,它以“清澈似玉露,浓馨胜芝兰”甘美沁人心脾,入口味绵延”的独特风格称誉酒林,历史上有中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誉。口子酒的酿造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春秋鲁桓公15年(公元前697年),宋襄公多次献血盟会诸侯,饮的就是当地酒。南宋、金、元朝代,口子酒大量生产。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评为国家优质酒,1984年获轻工部金杯奖,1988年获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及第五届评酒会优质奖,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和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2002年,荣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品”;2003年,获得“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金杯奖”称号;2005年,更是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首批三绿工程畅销品牌”称号。2006年口子酒获“中华老字号”荣誉,成为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安徽白酒企业。
其它:
古井贡酒,迎驾贡酒,荣事达,星马汽车股份,铜陵有色,六国化工,扬子集团,全柴集团,金种子酒股份,沙河王酒业,丰原股份,蚌埠天洋,华茂股份,合力叉车股份,长江机械,雾里青,杏花村,富煌、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洋、皖新传媒等。

历史文化

安徽建省: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苏两省),从原江南省的安庆府、徽州府各取两个首字,简称为“安徽”,首府定于安庆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而“皖”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象征着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顺治二年(1645年),清设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驻江宁府,右布政使驻苏州府。今安徽境内所属府、州、县隶属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辖今江苏。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7府及滁州、和州、广德3直隶州,从此安徽省正式建立,与江苏省分治。
文化地理分区: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皖西南地区,以安庆市(古时称宜城)为中心,属于古皖文化发源地。皖东地区(滁州、马鞍山、芜湖)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属于淮扬(即淮左)、西吴文化区、南京都市圈成员。皖中地区(合肥、六安)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皖南地区则是江南吴越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古徽州(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旌德县一部、江西省婺源县)文化对浙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今天的浙江文化与之相类似。皖北(宿州、阜阳、亳州、淮南、淮北、蚌埠等)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正是基于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安徽丰富繁荣的文化资源,和渊远流长的灿烂历史。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安徽这片江淮大地上,团结努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造了安徽繁荣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灿烂文化: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在蚌埠市禹会区发现的禹墟距今约4000年,乃是中华封建历史的开端。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辉。新安江流域的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有力地诠释了儒家文化与经商之道的结合真谛,开创了“儒商”典范。徽商纵横华夏,徽州文化更是广播万里。徽州地区培养出的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长江流域的安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浑厚的底蕴,安庆文化博大包容、深沉细腻,桐城派可以说是安庆文化在明清时期的一个不小的结晶,安庆文化是长江中下游一朵美丽的奇葩。安徽的戏剧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徽剧(发源于安徽徽州、池州与当涂,发展于安庆石牌)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发源于安徽安庆-湖北黄梅一带的长江流域)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扬剧和越剧在安徽大地上也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文化戏剧

戏剧:
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安庆的名片,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牛郎织女》、《小辞店》、《王小六打豆腐》等。黄梅戏主要人物:严凤英马兰吴琼韩再芬王少舫黄新德张辉杨俊吴亚玲袁玫何云
花鼓灯: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从古至今,始终以华夏文明的主体形象出现,屹立于世界舞蹈之林,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代表剧目:花鼓灯《刘海戏金蟾》、《玩灯人的婚礼》、《网中情》、《新媳妇挑塘》等剧目多次参加国庆庆典演出和全国调演,《新媳妇挑塘》并被拍成电影。
泗州戏: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泗州戏代表剧目:《回娘家》、《拾棉花》、《打干棒》、《卖甜瓜》、《小二姐做梦》,泗州戏代表人物:李宝琴霍桂霞陈若梅李书君
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音乐由原来的只以锣鼓伴奏改为丝弦伴奏,并增加了部分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唱腔和表演上,剔除了某些京、庐混杂的表现手法,着重发挥了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整理了《乌金记》、《双丝带》、《双锁柜》、《张太和休妻》等一批传统剧目,创作了《李华英》、《程红梅》等现代戏和民间故事剧《陷巢州》。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代表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早期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则有民间艺术家周小五、朱德顺、谷大妹、武道芳、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
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文化节日:
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地点:黄山市,主要内容:黄山风光之旅、黄山古民居之旅、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之旅、道教圣地齐云山之旅、太平湖――千岛湖胜水之旅,还有徽州民风民俗表演、黄山书画展、黄山旅游摄影展、安徽名优产品、土特产品及旅游产品大联展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地点:合肥市黄山市,主要内容:欢迎酒会、开幕式暨文艺晚会、徽商论坛、徽菜美食文化周活动等
中国花鼓灯艺术节:地点:蚌埠市,主要内容:蚌埠花鼓灯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蚌埠作为花鼓灯民间艺术的发源地,有责任承担发扬花鼓灯艺术。沿淮两岸花鼓灯联谊会,歌舞表演等
中国李白诗歌节:地点:马鞍山市当涂县,主要内容:以诗会友,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的系列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重要节。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被国家列为中国国际观光年百次重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中国农民歌会:地点:滁州市,主要内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滁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联承办主办的大型农民歌会,以新创歌曲反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歌颂新农村新农民,表现当代农民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文房四宝旅游节:地点:宣城市,主要内容:摄影采风、全国书画大赛作品展、诗城美酒高端品鉴沙龙等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商贸系列活动
安徽黄梅戏艺术节:地点:安庆市,主要内容:黄梅戏大型艺术汇演
淮南豆腐文化节:地点:淮南市,主要内容:中华豆腐宴(名厨汇集,各显技艺)、豆腐寻源游、淮南风光游,卧龙山风景区、茅仙洞风景区、上窑风景区、八公山风景区、汉淮南王刘安宫
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地点:铜陵市,主要内容:是目前国内惟一以铜产业为主的博览会,并成为安徽省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博览会。

徽商文化

徽商,即徽州商人。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时代的徽商曾叱咤商界300余年,又因徽商贾而好儒形成了父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户之家,无不诵读”。徽商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创造出灿烂的徽州文化。徽商是我国古代商业的一次崛起,是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徽商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徽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商务理念。

经济概况

经济综述: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22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391.1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4143.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9:48.7:36.4变化为14.1∶52.1∶3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安徽在华东地区经济实力仍不够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进一步发挥皖江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大力振兴皖北,加速崛起,奋力赶超先进地区,弘扬徽州文化和徽商精神。“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纵观全局,未来五年我省面临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实施,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和皖江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我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加速赶超,奋勇崛起。

建置沿革

区域/朝代淮河以北江淮之间长江以南西周宋国、蔡国、徐国吴国、六国、舒国吴国东周宋国、楚国越国、楚国越国、楚国秦泗水郡、陈郡、砀郡九江郡九江郡、庐江郡、彰郡西汉沛郡、豫州、徐州扬州扬州东汉沛郡、豫州、徐州扬州扬州三国曹魏豫州、沛国、徐州、扬州魏国扬州、吴国扬州吴国扬州西晋沛国、豫州、徐州扬州扬州东晋、十六国后赵、前秦东晋东晋南北朝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朝宋南朝宋、齐、梁、北周南朝宋、齐、梁、陈隋汝阴郡、谯郡钟离郡、江都郡、历阳郡、庐江郡、同安郡丹阳郡、宣城郡、新安郡唐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国、南唐国、后周吴国、南唐国北宋京西北路淮南路(后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江南路、江南东路金、南宋金朝南京路南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南宋江南东路元河南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明南京(南直隶)南京(南直隶)南京(南直隶)清(含太平天国)江南省,安徽省江南省,安徽省江南省,安徽省中华民国安徽省安徽省安徽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皖北行署,安徽省皖北行署,安徽省皖南行署,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