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地图
亳州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亳”字甲骨文为“乇”。《说文大字典》解为:“商汤所都,京兆社陵亭也,从高省乇声”。“乇”《说文大字典》释:“原义草叶也,从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读作“zhe”,由此可见,亳的本义为生长着茂盛庄稼的高地,商初水害和粮食是涉及到国家根基的两大问题。因此所选建都之地必然是肥沃的高地。夏时期亳州属豫州,曾是帝喾(高新氏)的国邑。周初时期亳州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置焦国。春秋时期焦属于陈国,陈于此建焦城,后楚灭陈,筑谯城,谯夷所辖区域扩大到苦县(今涡阳),蒙及其周边地区。秦时期置谯县,属砀山郡。汉时期先后属豫州、沛国治,建安末年设谯郡。三国时期魏皇初2年封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城并称五都。西晋时期谯是谯国治所,北魏正始4年为南兖州治所。北周时期改南兖州为亳州,治所不变,亳州之名始于此。隋时期改亳州为谯郡。唐时期谯郡更名为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下辖谯、临涣、酇、城父、鹿邑、蒙城、永成、真源8县。宋时期亳州属于淮南路。金时期亳州属于南京路,下辖6县5镇。元时期亳州属于归德府,下辖6县。元至正时期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明初期亳州一度为县,属于颍州,弘治9年,又升为州。清初时期亳州属于安徽布政司直辖,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拆亳州、宿州、蒙城、阜阳各一部分设涡阳县。国民政府时期亳州为亳县,由省直辖。1964年国务院决定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利辛县。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亳州市(县级)。1998年收归省直辖(副地级)2000年设立地级亳州市,下辖涡阳、利辛、蒙城、谯城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府驻谯城区行政区划:亳州市是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其中谯城区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亳州市中心城,承担着全市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领导和行政管理职能,也是市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肩负着带动和辐射皖西北地区特别是市域“三县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市委、市人民政府驻亳州市谯城区希夷大道。县区名称面积人口(万)经济实力(亿元)辖区建成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市名片涡阳2109160125城关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涡北街道、西阳镇、涡南镇、楚店镇、高公镇、高炉镇、曹市镇、青疃镇、石弓镇、龙山镇、义门镇、新兴镇、临湖镇、丹城镇、马店集镇、花沟镇、店集镇、陈大镇、牌坊镇、公吉寺镇、标里镇。22天下道源、老子故里蒙城2091145110城关镇、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疃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庄周乡。20庄子故里、历史文化名城利辛195013095城关镇、阚疃镇、张村镇、江集镇、旧城镇、西潘楼镇、孙集镇、汝集镇、巩店镇、王人镇、王市镇、永兴镇、马店孜镇、大李集镇、胡集镇、展沟镇、程家集镇、中疃镇、望疃镇、刘家集乡、纪王场乡、孙庙乡。18能源新城谯城2226155140花戏楼街道、薛阁街道、汤陵街道、古城镇、古井镇、华佗镇、十八里镇、芦庙镇、魏岗镇、牛集镇、五马镇、谯东镇、十九里镇、沙土镇、观堂镇、大杨镇、城父镇、十河镇、双沟镇、淝河镇、龙扬镇、立德镇、张店乡、赵桥乡。50中华药都、长寿之乡
城市名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百强特色魅力城市,世界中医药养生之都,中国十大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名列第三),新皖北旅游中心城市,中国四大药都之首,安徽最具有成就感城市,中国发展成本十强市(名列第三、最高名列第二),中国全民健身先进市,全国武术之乡,中国白酒大基地,中国优质商品基地,中国黄牛金三角,安徽省文明城市,世界道文化中心,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省双拥模范城市,2010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十大潜力节庆城市经济发展
概况:亳州市皖西北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立足亳州的基础和优势,亳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468'战略布局,构建一条涡河生态经济文化带、定位四大经济区、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建设八大产品基地。现代中药产业:亳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是名符其实的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市区内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因此,亳州赢得了“数天下药都,药材天地,歧黄事业,此城最古;量人间风采,神医故里,医药文化吾地独优”的美誉。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全市中医药制造业尤其是饮片加工业发展加快,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的1/4左右。2009年,药业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4.99亿元,是2000年的96倍。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和记黄埔等一大批知名药企纷纷入驻亳州,康美药业公司投资15亿元,打造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正式启动。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已获安徽省政府批准。现代中华药都正日益焕发独特的魅力。一年一度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大会暨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更是成为了海内外中医药界的一大盛事。2009年施了《安徽(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大力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酒、中药日化产品、中药保健食品、中药杀虫剂杀菌剂、兽药和现代物流产业,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安徽省重点产业和亳州市支柱产业之一,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时启动实施了《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规划建设药、酒、文化三大板块,构建现代中药、养生文化旅游、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三大体系,力争用3年时间,把亳州打造成特色鲜明、文化厚重、产业发达的养生之都、健康之城。亳州中药和制药产业呈现出强有力的发展态势。目前,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取得饮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有48家,生产的品种有普通饮片、毒性饮片、精加工精包装饮片、小包装饮片等饮片类型。2007年,亳州市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中成药制造规模不断扩大。亳州的中药工业正在向中药保健品、中药兽药等方向延伸。亳州市着力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药业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目前,全市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956家,其中通过GSP认证的703家。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国内上市品种最多、经营面积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目前,亳州药业企业已达60多家,到“十二五”力争全市药业生产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通过三年努力,到2012年,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2亿元以上的20家,1亿元以上的50家,药业生产企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能源化工:亳州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28.29亿吨,占安徽省煤炭资源储量的11%。"十一五"期间,亳州市将依托蒙城许町煤矿、涡阳涡北煤矿、利辛展沟煤矿和板集煤矿,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发展板集坑口电厂,加快煤炭向电力转化步伐;大力发展煤化工,重点支持总投资24亿元的涡阳三星化工集团的甲醛、甲醇和1.5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建设,从而把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培育成亳州市的支柱产业。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建成15对矿井,年原煤产量2500万吨,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亳州将以新兴能源城市的崭新形象在淮北平原上巍然屹立。
农产品深加工:亳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畜产品、商品用材林和蔬菜生产基地。小麦产量占全省的七分之一,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2009年粮食总产近90亿斤,比建市之初增加了34亿斤,小麦平均单产连续5年全省第一,涡阳县成为全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县”。市内建有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水果日最高交易量40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额3亿多元,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成为苏、鲁、豫、皖交界处100多个县市重要的果菜区域集散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科技推广中心,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一批面粉加工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在全省和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作为全国著名的“白酒之乡”,亳州的“古井贡酒”是全国老八大名酒之一,“高炉家酒”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有各类白酒生产企业200多家,产量约占安徽省的1/2。一个新兴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基地正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亳州市是省内合肥、芜湖之后又一家汽车整车生产的地区,亳州汽车工业将催生亳州现代汽车产业的崛起。近年来,亳州市将汽车制造列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依托国家级蒙城汽车贸易市场、中能安驰汽车公司、兆鑫汽车改装公司,突出抓好汽车制造、中重型汽车改装、汽车零部件、汽车贸易和汽车拆卸等项目建设,把汽车产业打造成为亳州新兴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市已形成安驰汽车、康达汽车制动器、兆鑫汽车改装等一大批汽车企业。截至2010年底,亳州共有从事汽车产业的各类企业约500家,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企业27家,实现产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70.57%。汽车生产企业共拥有总资产约15亿元,从业人员约4000人,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是:专用车8000辆,改装车3万辆。2010年,全市汽车产量6558辆,其中,汽车改装生产4528辆,实现产值近10亿元。亳州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汽车产业体系。“十二五”末,我市计划实现整车生产15万辆,其中,改装车及专用车生产2.5万辆,实现安驰电动汽车批量生产,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业产值100亿元。争取到十二五末,能够形成南有奇瑞,中有江淮,北有安驰的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格局。
文化旅游:亳州市是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新皖北旅游中心城市,亳州将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城市。亳州的历史人文景观,与黄山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素有“南黄山,北亳州”之说。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安徽省“十一五”旅游规划确定了全省旅游发展的战略架构,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以合肥为中心,巢湖和大别山为依托,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以黄山为龙头,以“两山一湖”地区为重点,以皖南六市为基础,自然文化遗产为品牌,打造大皖南国际旅游区;以亳州为重点,以“两淮一蚌”为阵地,皖北六市为支撑,文化旅游为主题,打造新皖北旅游区。根据“十一五”规划,亳州主要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以中医药主题旅游为龙头,实现亳州旅游发展新突破,成为新皖北旅游板块的核心,从而推进全省旅游协调发展。整合亳州旅游资源资源,通过创造性再开发,将亳州市打造成集文化观光休闲、生态观光度假、药膳养生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成为“一心一都”托举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结合“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温泉之城,长寿之乡”的城市形象定位,一个人文旅游、养生旅游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的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安徽旅游的重要增长极。
"十二五期间"亳州十大旅游项目,:(一)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区。对亳州古城区进行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古建筑原有风貌。重点建设明清商业街区、花戏楼4A级景区、花戏楼停车厂、南京巷钱庄博物馆、古淝公所、福建会馆、北门楼、涡河游船、茶酒养生中心等项目。(二)中华药都养生园(郑店子养生休闲旅游区)。依据郑店子独特的自然水系,重点开发养颜、养身、养心、养眼、养性五大板块,建成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端养生度假区。(三)大寺休闲度假区。依托大寺闸独特的地形,重点开发生态湿地公园、乡村高尔夫、田园嘉年华、水上世界、旅游地产等板块。建成中药科普、田园休闲、水上体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四)老庄道家文化旅游区。整合老子、庄子、陈抟等道家文化资源,做好景区规划和建设,拓宽道家文化的覆盖面,形成道家文化资源的整体优势。重点开发涡阳老子文化生态园、蒙城庄子故里旅游区和谯城区陈抟庙旅游区。(五)曹魏文化园。在曹操公园原址上做好规划,重点建设展馆纪念区、人文朝拜区、休闲体验区,打造集文化遗迹观光、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景区。(六)涡河文化旅游带。以涡河为旅游路线,开发涡河水上游项目,在北关历史街区涡河段投放画舫游船。沿涡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花戏楼(明清商业街)、老子故里、庄子故里、高炉镇,开发涡河沿岸的道家文化、酒文化资源。(七)华佗文化休闲广场。拓宽华祖庵景区停车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在华佗文化休闲广场装饰景观灯,修建雕塑,规划商业街区、商铺等。(八)亳州旅游集散中心。做好旅游集散中心选址工作。开发旅游精品线路,精心策划散客一日游、二日游线路,与交通、客运等部门形成合力,采取灵活的经营模式和旅游交通方式,增强旅游集散中心的辐射能力。(九)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拓宽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的旅游功能,主要建设药材交易中心、单元式药材交易市场、现货交易中心、会展酒店、研发中心、饮片营销展示区、中药养生文化街等。(十)西淝河生态水乡休闲度假区。主要建设白鹭洲国家水利风景区、蝴蝶泉(马店孜镇)水乡旅游度假区、西淝河生态农庄(张村镇)。做好伍奢冢、阴阳城、禅阳寺、纪家塔等人文景点修复工程。对现有景区进行转型升级,拓宽西淝河沿岸的旅游功能。
重点企业与著名名牌商标:重点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牌省级著名品牌国药亳字品牌古井集团、双轮集团、安驰汽车集团、康达制动器集团、井中集团、康美药业亳州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公司、济仁药业、沪谯集团、雨润(蒙城)公司、重庆啤酒(亳州)公司、白云山制药(亳州)公司、上海雷允上(亳州)公司、亳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古井贡酒、高炉家酒、古井牌、华佗国药。古井贡酒、亳芍、义门苔干。小保姆洗衣粉、五洲牛肉、正益牛肉、恒盛牛肉、店小二酒、金不换酒、难得糊涂酒、亚珠金刚石、良夫面粉、三星牌肥料。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
图册解说
交通区位
【铁路】亳州市内现有京九铁路、徐阜铁路穿境而过,正在规划的商杭客运专线、郑蚌铁路(淮海铁路)、禹亳铁路也将贯穿亳州。亳州境内现有亳州站、涡阳站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亳州南站。【公路】目前,311、105国道和307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济广(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南洛(南京--洛阳)高速公路,许亳(许昌--亳州)高速公路,宿永亳(宿州--永城--亳州)高速公路、济祁(济宁--祁门)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水路】亳州市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多条河流,建有亳州大寺港、涡阳港、蒙城港、利辛港等。
【航空】2010年12月17日,合肥骆岗国际机场亳州候机楼正式运营,亳州与合肥骆岗国际机场之间也将采取开“空港快线”的方式,为当地旅客提供购票、班车接送、异地值机等“一站式”服务。另外,亳州距离郑州、徐州、阜阳机场较近,也方便了人员的交流。十二五期间,亳州机场正在筹建中。
地理概况
自然环境:亳州地处北温带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涡、蒙、利三县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57亿吨,占全省煤炭资源储量的20%,仅次于淮南、淮北两市,位列全省第三。境内的煤炭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煤种也非常优越,有焦煤、肥煤、瘦煤、1/3焦煤、贫煤,气煤、无烟煤等煤种;其中,焦煤、肥煤、瘦煤这三种稀缺煤种的储量占总储量的80%以上。亳州盛产中药材,自古就有"药都"之称。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开始,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道地中药材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20多个品种,亳芍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5%左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多万亩,种植400多个品种,新开发208个品种。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涡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流经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上接中州,下通江淮,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地质环境:亳州市全境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其次是潮土、棕壤土类,并有少量石灰土在涡、蒙两县的山丘周围分布。
气候环境: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22毫米。亳州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旱涝、大风、冰雹、干热风、低温、霜冻等。旱涝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水文环境: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涡河左岸自谯城区牛集镇灵子门行政村代桥自然村首先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移村集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自谯城区淝河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颍上县界,境内长123.4公里,流域面积1871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